|
全球化與新型流動性異化,在造就了華爾街人才濟濟的同時,也釀成了華爾街投資商與美國企業總裁及管理層在激勵體系、傳銷體系、創新體系、評級體系、投資體系與監管體系上的系統性失誤
文/上海國際金融學院金融人才戰略課題組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系統性金融危機,其本質上是一場史無前例的信用危機和信用衍生品危機。華爾街投行與基金公司管理層的系統性行為錯誤與政府在這場史無前例危機前監管失當是其主要根源。從上世紀全球金融危機尤其是新世紀次貸危機的成因中,我們來剖析與歸納華爾街在這場系統性金融危機中的系統性錯誤行為鏈。
“動力鏈”:失衡的激勵體系
失衡的激勵體系導致華爾街CEO與職業經理人為股票期權鋌而走險的傾向并且不惜穿破道德底線。由于按股票期權計算收入的機制使華爾街高管與經理層對增加股票市場價值尤感興趣,他們奉行的是“與其增加公司的真實利潤,不如增加財務報表上的收入”。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雖然可以制約公司管理層與會計公司的作假行為,但對股票期權方面的問題卻一籌莫展。因為在財務報告中股票期權并不被視作支出,股東們并不會十分在意這些股票期權的去向,這使得公司通過股票期權來支付經理層的高額薪酬合理化、制度化。而個中最易發生的公司管理層遏制公司資產負債表的負債增加而虛增表上收入的行為往往被忽略了。
由于華爾街管理層只參與股票期權的分紅,而不承擔損失,使得高風險投資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因為高風險投資可以在短期內獲得更多的利潤,換言之,高管的收入也會增加,而虧損則由其他人承擔。會計制度結構使這些問題不斷惡化。銀行一旦在今天記錄了這些利潤(高管的薪酬與這些利潤掛鉤),潛在負債就會從資產負債表中去除。總之,失衡的薪酬制度使華爾街高管熱衷于進行風險投資,成為美國次貸危機的“動力鏈”。
“技術鏈”:失算的投資模型
失算的投資模型導致華爾街分析師、精算師與管理層系統地忽略系統性錯誤,并在證券化分析、系統風險估算甚至毀約概率計算上預測失誤,他們認為,房貸證券化僅有很小的可能會流失其原本市場價格的10%。根據以往的經驗,在同一時間根本不可能會有大量的毀約行為發生。事實上,當市場風險高度關聯時,房價下跌,利率提高,經濟低迷等一系列狀況會使相關風險提高,同時也提升了毀約的概率。新巴塞爾協議在要求銀行管理自己的風險時也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它要求管理者能夠監控銀行復雜的管理系統,但事實上,在信息網絡技術改變當代金融活動基礎與全球化市場改變全球經濟格局的情況下,傳統的流動性變異為“效率型流動性”和“衍生型流動性”。作為次貸危機兩大特點之一的信用危機在效率型流動性中誘發成巨大的市場危機而非信用危機;而作為次貸危機另一個特征的信用衍生品危機則在衍生型流動性中變得詭異無常:今天世界還處于流動性過剩狀態,明天突然陷入短缺,如不向市場注入真正的貨幣,世界經濟就進入緊縮狀態甚至處于崩潰邊緣。因而,在這種狀態下,銀行是否能夠真的管理風險,評級機構是否能夠真的評估風險,都是不確定的。尤其嚴重的問題是銀行都在使用類似的錯誤模型,而這時候管理者是可以檢測這些模型的系統性問題的。但所有的公司都認為其管理風險的能力優勝于其他公司而不愿意與他們分享這些模型,這樣便使信息不對稱的錯誤模型從設計開始到銀行界與管理層而系統化,形成了美國系統性金融危機的“技術鏈”。
“傳播鏈”: 失實的傳銷手段
失實的傳銷手段唆使華爾街行銷師、交易員及基金經理得以創造所謂低損失概率的資產并且見好就收,而將未來的損失留給各國投資人與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利用傳銷手法,基金經理可以創造出低風險高回報的資產。而在經濟景氣時,人們都容易忘卻經濟警言: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事實上一個資產有95%的概率可以得到高于正常水平1%的回報,而同時也有5%的概率會在原資產中損失X%。如果X大于20時,實際損失通常要花20年時間才能求證與知曉。而那些對沖基金經理絕不會等20年來看最后的結局,他們總是抽身而去讓投資人承受風險。而市場一旦發生流動性變異或利率、匯率等發生結構性風險時,市場風險立刻逆轉,倒霉的總是善良無知的投資者。這就是釀成華爾街海嘯的“傳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