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債危機不可能成全球金融危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4日 09:26 理財周報
“次債危機”不可能成全球金融危機 中國最壞局面是通脹滯脹同時發生 理財周報特約 曹遠征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上周,全球股市遭遇了美國次債危機爆發以來的又一次暴跌,著名投資家喬治•索羅斯表示,“我們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我個人認為,現在就下“次級債危機會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的論斷,還為時尚早。 不可能演變成為全球性金融危機 次級債的周期一般為120個月左右,在30-50個月期間是違約高發期,之后會逐漸緩解。美國出問題的次級債大部分是2005年發行的產品,因此次債危機今年還將持續,但不可能演變成全球性金融危機。 只要平穩度過2008年和2009年,情況就會好轉。支撐這種判斷的原因有三: 第一,世界各國應對這種危機已經有了經驗。經歷過亞洲金融風暴,金融風險意識已深入人心。各國都在努力增強本國金融機構的風險抵御能力,現在包括亞洲各國央行在內,都以各種形式補充資金,不利因素正在積極消除當中。 第二,面對美國的次債危機,全球在不斷加強跨國協作。次債危機讓人們看到經濟全球化的新圖景:一個始于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產品問題,卻很快擴散開來。這說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各國金融市場互相滲透,局部市場問題可能會引起其它市場的連鎖反應,產品危機會引發金融危機。 正是在這一新圖景下,各國央行和監管當局充分認識到國際金融合作的重要性,聯手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并快速啟用諸如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干預市場,緩解了金融結構的流動性風險,避免了次級債危機的擴散,從而進一步避免了金融危機的爆發。 第三,美國次債危機爆發以來,目前受影響較大的仍局限于花旗、美林等金融機構,沒有爆發全面金融危機的跡象。 或促成深刻的全球結構性變動 除金融方面,次債危機引發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美國經濟的走向。 上個世紀80年代,住宅、汽車、鋼鐵曾是美國的三大支柱產業;隨后的新經濟下,高科技泡沫破滅,美國一直未能找到新的支柱。盡管我們看到它的經濟增長很強勁,但這種繁榮主要是靠消費拉動的。美國高負債、低儲蓄,寅吃卯糧的模式支持了經濟高速增長。問題是,這種模式能支持多久? 次債危機的擴大化,會加深人們對于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預期。我可以確定,美國經濟的確放緩了,但有沒有進入衰退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在經濟學上,判定一個區域的經濟是否陷入了衰退最重要的指標是:經濟發展連續六個月以上持續負增長。而美國的情況是,經濟增長不斷減速,但還沒進入負增長。 從更深層次上講,次債危機對美國乃至歐洲金融和經濟發展的沖擊,可能促成全球結構性變動:南北力量對比可能因此倒轉。 二戰后《雅爾塔協議》確立的美國的全球政治霸主地位,以及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起來的美元的全球經濟霸主地位,正受到沖擊。過去,一直是南方(發展中國家)經濟、金融問題較多,而北方(歐美國家)問題很少;這一次,情況顛倒過來了。鑒于次債危機還會持續,而歐美國家肯定受影響更大,發展中國家不斷上升的力量可能因此占到上風。 從這個意義上說,索羅斯關于“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的說法,也有一定道理。 歡迎訂閱《理財周報》!訂閱電話:020-87385997(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郵發代號:45-138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