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財長中國策略由施壓匯率轉向促金融開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9日 07:45 北京現代商報 | |||||||||
曾經70次來華的美國新任財長保爾森還未正式就任,就首次正式給出了其對華政策的基本取向。在27日的任職確認聽證會上,保爾森對美國參議員們表示將繼續對北京施壓,但方向已經從其前任斯諾“癡迷”的人民幣匯率轉向了中國金融系統的開放。 從人民幣匯率到金融開放
和前任財長斯諾糾纏人民幣匯率不同,保爾森顯然是改變了策略,將重點放在了敦促中國國內金融系統開放上。 “和人民幣匯率問題相比,金融系統的開放顯然來得不那么敏感。”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宏觀研究室主任張曉晶這樣評價。 美國國內有輿論認為,斯諾的下臺就是起源于人民幣匯率問題。斯諾中國之行后,一改對人民幣匯率強力施壓的態度,沒有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讓華爾街感到失望。 雖然保爾森仍未放棄對人民幣匯率這個關涉中美貿易的重大問題施壓,不過變得溫和了——“我們將鼓勵他們在匯率問題上加快行動,并展現出更多靈活性。” 外資銀行資本金要求降低? 在27日的任職確認聽證會上,保爾森譴責中國銀行業“內部人士”的“保護主義情緒”阻礙著銀行系統的開放。 “如果銀行業的進一步開放,可能會涉及到對外資銀行資本金限制的修改。”張曉晶分析道。在金融業的開放中,銀行業對外開放是頗為廣泛關注的話題,在國內銀行上市過程中都引入了國際上實力雄厚的大商業銀行或投資銀行。 “銀行改革對戰略投資者資本金的要求很高,必須是大銀行,如果降低這個要求的話,一些中小銀行也能進入。”張曉晶說。 不久前,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公開鼓勵城市商業銀行引入戰略投資者,但他同時強調,必須是“合格的境外戰略投資者。” “如果我們放低這個要求,也就是加大我們的開放度,這未必是壞事。”張曉晶認為。 對外開放是雙向過程 譯過《偉大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一書的證監會研究中心副主任祁斌有一個觀點:要理解今天中美的關系就要看看美國和英國的關系。 1900年的時候在歐洲到處都是美國威脅論。當時的英國一方面要遏制美國的崛起,另一方面看這種遏制沒有奏效的時候就去參與,到美國大量投資。 這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來自華爾街的保爾森對中國金融系統開放如此感興趣。 保爾森表示:“我們將不得不做,且不得不相當積極地去做的事情,是鼓勵他們去做不僅符合我們的最大利益,而且也符合他們最大利益的事情。” 外資銀行進入是否會危及國民經濟命脈?類似的爭論一直沒停歇。其實,不單在金融領域,對外資的開放歷來都有贊成和反對兩種觀點,這也永遠是一個動態博弈的過程。純粹從市場的角度看,張曉晶認為,美國的施壓不會對我國造成負面影響。 央行不久前首發的《2005年國際金融市場報告》中指出,金融對外開放應拓寬思路,由以前主要以引進國外機構、資金、技術、管理和服務為主,轉向引進和輸出并舉,這也就是說對外開放其實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商報記者 楊雪婷 權威觀點 新策略利于改善中美貿易關系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 溥樂伯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會長溥樂伯表示,保爾森的表態不得不說是美國對華政策的一個進步,因為中美兩國在匯率問題上關系太緊張了,而匯率問題只能是中美貿易諸多問題中的一個,金融業也是一個關鍵問題。他認為,保爾森政策的調整有利于改善中美兩國的貿易關系。 溥樂伯表示,保爾森在27日的任職確認聽證會上沒有遭到參議院的反對,這說明保爾森的政策是得到廣泛支持的。溥樂伯還透露,保爾森上任之所以推后了兩三個星期,這是因為某些參議院對保爾森的對華政策調整有疑惑。 中國不會接受美國施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丁一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表示:保爾森昨天在任職確認聽證會上的表示反映了美國在匯率問題上打不開缺口時的一個無奈選擇。丁一凡強調,目前,巨大的中國市場讓美國充滿了幻想,但是如果中國金融市場不開放,美國資本就不能進入,這種幻想就只能是幻想。所以,不管是匯率問題還是金融業改革問題都是美國想進入中國的一種政策選擇。從這方面來講,這是老調重談,只不過中美在匯率問題上吵得不可開交時,保爾森似乎是做出了某種重大改變。 丁一凡認為,對于保爾森在金融改革上給中國的壓力,中國是不會接受的。這是中國自己的利益決定的。他堅信保爾森的這個政策調整不會持續長久。 商報實習記者 魏朝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