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想從幕后摻和顏色革命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5日 13:45 《財經時報》 | |||||||||
□ 周峰 政治舞臺從來都有臺前幕后,而且往往幕后的故事更意味深長。所以人們對白俄羅斯“牛仔色”革命的關注已遠非選舉雙方的勝負,而是幕后的歐、美、俄博弈。 歐盟和美國不但已經宣布盧卡申科當選無效,而且還準備聯手凍結他的個人資產。與
但歐、美、俄的角斗卻并非“顏色革命”幕后故事的全部,因為悄悄伸過來的還有日本的手。 冷戰剛剛結束之際,日本曾夢想從手忙腳亂的俄羅斯大撈能源并撈回北方四島,可沒想到俄羅斯硬是讓日本望穿秋水。無奈之下的日本只得把熱情的火燒向中亞,既希望用中亞的石油和天然氣填補其對俄羅斯能源的渴望,也想借機給俄羅斯來點欲擒故縱。 同時日本也認識到中亞的歐亞大陸橋頭堡的地緣位置,對中亞開展以推進政治對話和經貿合作為主的“絲綢之路”外交,尤其是針對中亞地緣特色,日本提出先幫助中亞各國加深彼此合作創造一個地區市場,再謀求向外發展。當時的吉爾吉斯總統阿卡耶夫贊揚說,日本“提供了一個范例,那就是外部勢力在利用中亞能源前,首先應幫助地區經濟一體化”。 在確信籠絡住中亞人心后,日本提議開展“日本+中亞”對話。但在2004年8月首次“日本+中亞”會議上,日方卻突破了僅與中亞國家發展政治對話和經貿合作的框架。 當時參加會議的日本外相川口順子說,“中亞國家和日本可以就反恐、打擊販毒、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問題廣泛交換意見,”從而將雙邊合作延伸到安全領域,推翻了此前日方所謂“日本+中亞”模式強調的是幫助中亞地區發展現代化與經濟,上海合作組織強調的是防范地區安全威脅尤其是恐怖主義,前者可以補充后者作用的論調。 而日本《讀賣新聞》解釋得更明白,川口“是要在毗鄰中俄兩國的地區培養‘親日國家’,牽制中俄”。輿論認為,西方盟國的地位和本國能源需求的趨動,使日本害怕上海合作組織成為地跨歐亞的能源門戶,或成為主導中亞甚至超越中亞更廣泛的歐亞地區組織。 日本這種心思,與一向在中亞和俄羅斯斗得歡的美國無疑是心有戚戚。有報道稱,2005年5月美國和烏茲別克因安吉延事件鬧僵時,日本就曾準備與中亞五國舉行部長級會議,通過增加日元援助來替美國挽住中亞五國。因此如果說在推動中亞“顏色革命”中美國是“揮舞大棒”明修棧道,那么日本則在“送胡蘿卜”暗渡陳倉。 面對中亞,日本強調自身優勢在于擁有東西方兩種文化范式,適于地處亞歐交界的中亞效仿。 就東方角度,日本強調日本人和中亞人外表相似,甚至考證出“二戰”時蘇聯曾將6萬日本戰俘遣送到中亞,強調日本現代化代表著一種可行的亞洲角色。就西方角度,日本又稱自己有所謂自由民主價值觀,暗合美國準備構建從波羅的海、黑海至里海的所謂“民主選擇弧形地帶”之夢。 不過,雖然日本一心想在中亞扮演所謂幕后的幕后,不可忽視的現實卻是,中俄與中亞國家山水相連,彼此合作歷史悠久而且有許多內在互需性;日本與中亞卻千山阻隔,血緣之說又多少有些生搬硬套。 同時,中俄與中亞國家面臨“三股勢力”的共同威脅,而日本到中亞喊“反恐”則多少有些裝腔作勢。因此,日本在中亞的行動,恐怕更多只能給上合組織提供些靈感。 (作者為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學員,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032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