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重返中東競技場 普京打出組合拳搶得先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8日 10:18 《財經時報》 | |||||||||
俄羅斯國際上的影響力的恢復要比預想得快,這主要歸功于國際油價不斷上升,但普京的外交技巧也同樣功不可沒 □ 梁強 就在美國對伊朗的空襲“閃電戰”尚停留醞釀和傳言之時,普京出人意料地宣布邀請
搶得先手 在普京做出這一決定后,俄羅斯外長拉夫洛夫匆匆忙忙和中東問題路線圖的另外三方,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美國國務卿賴斯以及歐盟外交和安全問題高級代表索拉納通了電話,以解釋俄國總統這一決定的意圖。 這一次,西方世界沒有表現出它們在伊核談判中的團結一致。 以色列的態度最為強烈,稱俄羅斯的這一決定“意味著恐怖分子從此將不再受到懲罰”。以色列交通部長什特里特聲稱,“正在考慮采取技術手段阻止哈馬斯領導人前往莫斯科的可能性! 以色列在俄國的院外集團,杜馬議員、“以色列—我們的家園”黨領導人什坦勒對俄國報紙表示,“普京的這一決定,顯示克里姆林宮在對待恐怖分子上實行的也是雙重標準! 但其他西方國家沒有選擇與以色列站在一起合唱。 賴斯在與俄國外長通話時,并未要求后者取消這一決定,而是希望俄國能在談判中向哈馬斯施加壓力,使其停止恐怖活動并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 法國也對俄羅斯的這一決定表示了有限的支持,法國外交部發言人西莫羅稱,“這一決定未得到中東路線圖其他各方的贊同,但我們認為,這一決定有助于表明各方的立場和推動路線圖計劃的實施。 就像1999年在科索沃危機中以傘兵空降普里什蒂納機場一樣,俄羅斯人總是喜歡在局面未定時采取突然行動以占據先機。盡管這一決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或許就像德國《世界報》的評論那樣,“這正是俄羅斯人出其不意作風的體現”。 “組合拳”出擊 蘇聯解體后,俄國從全球各戰略要地大踏步撤退,但在中東,卻一直沒有放棄施展自己影響力的任何機會。《紐約時報》指出,普京這次邀請哈馬斯領導人的決定,是在證明俄國有能力在伊斯蘭世界和西方之間扮演主要的調節者。 俄羅斯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研究員科布林斯卡婭也認為,俄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的恢復要比預想的快,這當然主要歸功于國際油價不斷上升,俄經濟開始高調復興,但普京的外交技巧也同樣功不可沒。 這一點在2005年表現得尤為明顯:布什由于虐囚事件和伊拉克動蕩,其外交支柱的反恐政策受到國內外普遍指責;歐盟則由于法國和荷蘭對歐洲憲法的否決而陷入發展道路上的困局。中東路線圖四方中,只有俄國在2005年的外交是一路高奏凱歌。 科布林斯卡婭分析說,俄羅斯國力的不斷上升和2005年國際局勢的變化為普京進一步施展自己的對外戰略增添了信心。尤其是在中東,從前蘇聯時期起,克里姆林宮就與中東的各個反抗組織有著長期緊密的聯系,而這恰好是西方一直缺乏的。 就在普京宣布邀請哈馬斯領導人的同時,俄羅斯國防部也宣布了將履行去年與伊朗簽署的托爾導彈的銷售合同。 在伊核問題極有可能被報告給安理會的背景下,普京的這一連串強硬出擊顯然不是單個的舉措,而是這位柔道黑帶6段在中東大國競技場上打出的一套“組合拳”。 “狗咬狗的,牛走牛的” 普京的這一舉動最終是否會贏得政治上的成功,目前還很難判斷。但從國際輿論的反應來看,這一決定本身已為俄國外交贏得了新的聲譽。今年八國峰會將在圣彼得堡召開,俄羅斯需要新的聲譽來鞏固它在這個頂級國際俱樂部的地位。 美國尼克松政策分析中心主任西梅斯認為,最近一兩年來,隨著俄羅斯在國際舞臺上大打“能源牌”,莫斯科的對外政策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普京認為,西方現在需要俄羅斯更甚于俄羅斯需要西方,一個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俄國在中東問題上的立場。除了邀請哈馬斯領導人訪問莫斯科,還在核危機中公開支持伊朗,這表明俄國人對自己的國際定位已經有了新的認識。 就在做出邀請哈馬斯領導人訪俄決定的同時,普京首次對那些要求將俄國開除出八國集團的言論予以了公開的回擊:那些在俄國G8資格問題上做文章的人,仍舊生活在冷戰的影響中,我相信G8的領導人,沒有一個會對俄國的這一資格予以懷疑。 普京還用了一句俄羅斯的諺語,“狗咬狗的,牛走牛的”。顯然,在各國間經濟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的全球化時代,握有巨大能源資產的俄羅斯已不再仰人鼻息。它的對外政策決定,將越來越多的只從自己的利益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