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左右為難 東西難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1日 19:48 《財經(jīng)時報》 | |||||||||
□ 姚望(莫斯科) 葉利欽:不再給你提供石油。 庫奇馬:你不給我石油,我就不給你糧食。
普京:你不給我糧食,我就不給你天然氣。 尤先科:你不給我天然氣,我就不給你鋼鐵…… 前蘇聯(lián)大家庭的“老二”烏克蘭自立門戶后,它和老大俄羅斯之間的“你不給我,我不給你”的系列游戲,就一直是獨聯(lián)體“12國演義”中最奪人眼球的章節(jié)。 但這種“人之所欲,不施與人”的游戲只具有欣賞意義,卻在現(xiàn)實中使雙方都受害不淺。對基輔來說,這首先就對其外交路線圖提出了一個尷尬的問題:是投入歐盟的懷抱,還是繼續(xù)抱著獨聯(lián)體的大腿? 在一定意義上,獨聯(lián)體同歐盟一樣是超國家的邦聯(lián),以蘇聯(lián)繼承者自居的俄羅斯卻一直想把它打造成自家的后院,烏克蘭在獨立后則把加入歐盟作為國家的目標。如何疏遠一個團隊加入另一個團隊,成為了烏克蘭的兩難選擇。 2004年,歐盟的東擴使烏克蘭成為了它的東鄰,也使烏看上去成為最有可能加入歐盟的獨聯(lián)體國家。 對于烏克蘭而言,加入歐盟甚至是它的國家理想:在政治上,西歐的民主意識是促使蘇聯(lián)解體的思想武器,也是烏立國者向往的國家制度;在經(jīng)濟上,歐盟象征著市場經(jīng)濟的繁榮;在文化上,西烏克蘭的天主教與西歐有著共同的信仰;最后,加入歐盟后,雖然不是主導國家,但形式上還是歐盟的平權一員。 而在獨聯(lián)體內(nèi),烏克蘭就總感覺自己是俄國勢力下的一員。尤其是剛獨立后,西方的援助沒能為國民經(jīng)濟提供最根本的需要,倒是原蘇聯(lián)延續(xù)下的經(jīng)濟紐帶使烏克蘭度過了最初難關。 盡管隨著經(jīng)濟改革的展開,烏克蘭對獨聯(lián)體的經(jīng)濟依賴降低,向西靠攏的呼聲日高,但今年的天然氣事件,使烏克蘭經(jīng)濟對獨聯(lián)體的依賴彰顯于世,也是莫斯科給基輔親歐派的一個醒—“不要離我太遠,天然氣的價格就能把你遠離我的好處抵消”。 天然氣對局使烏克蘭在對歐盟關系中進退維谷:如果俄羅斯斷氣,烏只能截留輸向歐盟的氣,就會得罪歐盟;如果烏克蘭以截斷對歐盟的輸氣線要挾俄國,使歐盟也斷了氣,烏歐關系還是會受牽連。 對于俄羅斯來說,維系獨聯(lián)體的存在,是其大國地位的重要保證。波羅的海三國的遠離,雖然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卻無傷大雅。但烏克蘭在獨聯(lián)體內(nèi)卻具有突出的意義。 從感情上,俄羅斯認為自己的源頭來自于烏克蘭的土地,是基輔羅斯的延續(xù),烏克蘭是小俄羅斯,是俄羅斯族的親兄弟。但在親歐的烏克蘭人看來,俄羅斯的歷史只能從莫斯科大公開始算起,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在歷史上早就分道揚鑣了。 從戰(zhàn)略層面,烏克蘭連接著東西南歐。駐扎在烏克蘭的黑海艦隊,是俄羅斯在地中海區(qū)域抗衡北約的重要手段;在烏克蘭領導人眼中,卻是對本國主權的威脅,也是烏克蘭加入歐盟的一個障礙。 此次的燈塔事件,明顯是人為制造的事端(就單獨一個燈塔而言是沒事找事)。這雖然是烏政府拉回民心的手段,但也表達了部分人的一種心態(tài):寧愿加入北約,提供美軍基地,也不歡迎黑海艦隊的留駐。 人們習慣上把介于伊斯蘭文明與基督教文明間的巴爾干半島稱作歐洲的火藥庫。在土耳其身處北約,并積極加入歐盟的今天,處于天主教與東正教文明交匯處的烏克蘭是否將取代巴爾干,成為新的地緣政治爭奪的導火線?亦或是東西兼顧左右逢源,成為溝通歐洲大一體化的紐帶? 這不僅是烏克蘭,也是身旁的俄羅斯和歐盟都急切需要解答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