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易強
“美國關于中國問題的大辯論,還不等于是中國威脅論!痹诮邮堋敦斀洉r報》采訪時,美國問題專家、研究員傅夢孜說。傅是中國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
這個研究院成立于1980年,是國務院在國際問題上的智囊機構。與美國布魯金斯學會
、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海軍分析中心等著名智庫及哈佛大學等著名學府有密切學術交流關系。
傅夢孜告訴《財經時報》,在剛剛過去的2005年,美國的“中國威脅論”至少有三個變化:參與的角色比以前多;反對這個論調的力量也在增長;內容比以前更豐富。
參與角色更多
四個多月前,在外交部《世界知識》雜志上,傅夢孜曾經撰文指出,雖然首唱“中國威脅”的是日本,但就影響而言,美國才是“中國威脅論”發源和擴散的主導國家。
他寫的這篇文章的題目是,“中國威脅,還是威脅中國”。在傅夢孜看來,“中國威脅論”的論調,在較長時期絕不會罷休,將伴隨著中國艱難而曲折的崛起過程。
實際上,在2005年的上半年,美國關于中國崛起的大討論,是“非常的尖銳和激烈”。這種討論不等于“中國威脅論”,但里面夾雜著比較強的“中國威脅”聲音。
傅夢孜告訴《財經時報》,與以往幾年相比,參與討論的角色要多得多。
他們來自不同的利益集團、保守團體、行業與產業協會、保守的媒體、保守的智庫學者、像米爾斯海默一樣的大學教授、宗教人權組織、五角大樓與國會的一些議員等。
而以前唱這種論調的角色,僅停留在民間組織、學術層和國會等層面。
值得注意的是,布什政府的一些重量級大員已參與其中,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中情局長戈斯等走到桌前臺面,公開指稱中國軍事現代化對美國將是一個“直接威脅”。
“這些人的地位與影響,使‘中國威脅論’已影響到布什政府的對華政策!
也有對立觀點
傅夢孜認為,持有“中國威脅”觀點的人,除了一些充滿敵意、充滿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執的人以外,有不少是被誤導或出于不了解情況的本能擔憂與恐懼。
在傅夢孜看來,美國關于中國問題的大辯論中,“中國威脅論”雖然高起高走,但并未一邊倒!皩χ袊l展的前景持‘不確定’論者仍占多數。”
傅夢孜指出,美國的不少戰略家熟知中國,熟知中美關系的重要性與復雜性。雖然強調美國利益,但對中國的看法更為理性,不愿隨意定論,把中國逼向美國的對立面。
美國國內不少重量級學者和政治人物,站出來進行針鋒相對的辯論,如基辛格、布熱津斯基等。
特別是布熱津斯基,他在與米爾斯海默的公開對決中強調:中國正在崛起,迄今為止是和平地崛起。中國領導人并不傾向于向美國發出軍事挑戰。
米爾斯海默曾在《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文中稱,隨著國力的增長,中國將在21世紀推出“亞洲門羅主義”,把美國趕出亞洲,因此,“中美必有一戰”。
在2005年,這位叫囂者老調重彈。他在《外交政策》雜志中,推出《巨人之間的沖突》一文,斷定中國不可能和平崛起。如果中國今后幾年繼續大力發展經濟,美中甚至極有可能爆發戰爭。
作為附和者,記者卡普蘭在《大西洋月刊》撰文說,中東僅僅是雷達屏上顯示的一個點,而美中在太平洋的軍事競爭將決定21世紀,中國將是比俄國更為可怕的對手。
內容更豐富
不過,傅夢孜還是告訴記者,盡管這些媒體鼓噪得厲害,但依然有一些好的趨勢。特別是《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和《新聞周刊》等重頭報刊。
在這些報刊雜志的報道中,最近在中國問題上有不少相對客觀、理性的評論,或者把兩種不同觀點的文章擺在一起!斑@在以往都是難以想像的。”
值得一提的是《大西洋月刊》,這份雜志以往是絕對的反華媒體,但是,今年卻曾有過一組報道,持與“中國威脅論”相反的觀點。
比如本杰明·施瓦茨,他就在《大西洋月刊》載文說,認定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造成沖突,這是對歷史的誤解。
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傅夢孜告訴記者,美國的中國崛起大討論,其內容非常非常廣泛,不光是軍事問題,也不光是經濟問題,還有中國未來的戰略意圖。
美國現在十分關心的是,正在崛起的中國,將如何運用自己的實力。
以往的“中國威脅論”,如無根無據的《考克斯報告》、“中國間諜案”、“政治獻金案”和“李文和案”,也以危害美國家安全為由!暗艘徊ǖ耐{論者,好像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以往多夸大中國軍事威脅,今年的《中國軍力報告》仍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三倍夸大中國軍費,認為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軍事大國,并夸大中國大陸對臺灣的軍事威脅。
但除此之外,“經濟威脅論”、“外交挑戰論”、“排擠美國論”、“技術侵蝕論”等同樣突出表現出來。
他們甚至懷疑,上海合作組織成員要求美軍撤離中亞,是因為“受了大國的脅迫”;東亞峰會是要“排擠美國”,中國開展地區合作是建立自己的勢力范圍;深入拉美,則是挖美國的墻腳。(0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