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VIP走馬燈般交往:中美關系已處VIP級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1日 09:19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中國從來沒有在同一時間里接待過如此眾多美國政府的重量級人物,中美之間如此頻繁的高級別交往,在兩國關系史上實屬罕見。而這無疑折射出:中國的強大使美國日漸意識到,只有加強與中國的雙邊交流,增進彼此了解,才能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

  10月18日在飛往北京的專機上,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他大力贊賞中國在地區和全球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們愿意看到(中國)秉著和平和建設性的原則
,一如既往地參與國際事務!彼強調,此次訪華將是中美雙邊關系深入發展的“一部分”。

  事實上,人們已經觀察到10月以來中美雙方密切接觸的態勢,到拉氏訪問中國之時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高潮。而在之前的一個星期里,美國的“四大財神”都在中國訪問。所謂的“四大財神”只不過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即美國

財政部長斯諾、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美
證券
交易委員會主席考克斯、美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主席魯本·杰弗里三世。

  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張璉瑰教授對本報記者指出,“中國大概從來沒有在同一時間里,接待過如此眾多的美國政府的重量級人物,中美之間如此頻繁的高級別交往,在兩國關系史上實屬罕見”。

  不過,張教授也指出,拉氏對華訪問更加凸現了中美關系的重要和意義,也標志著中美關系的一個全新開始:“在華盛頓,眾所周知,拉氏對訪華的排斥態度近乎于執著,因為這位頗具爭議的國防部長自上任以來,5年里竟從未踏足中國一步。所以,他此次訪華的意義非同尋常!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潘銳教授則從另一個角度對此進行了解讀,他說:“這標志著中美關系在過去一段時間的‘低迷’之后又再度起航,正在一條上升的曲線上向前發展”。

  美高官與中國“親密接觸”

  美國財長斯諾在中國訪問的8天時間里,先后走過中國東、西、北三個地區,他甚至還和農貿市場的攤販交流,詢問“豬肉一斤多少錢?”

  以往美國的高官訪華一般都是會見中國的國家領導人,然后再開個盛大的記者會回答一些人們的“關注話題”,這幾乎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的模式。然而,這次美國眾多高官訪華卻別出心裁———要到中國的“第一線”去,通過“深入群眾”做“事實調查之旅”。

  美國財長斯諾在中國訪問的8天時間里,先后走過中國東、西、北三個地區,從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到西部工業城市成都;從人口不到4萬人的小鎮,到四川民航飛行學院;最后回到北京與中國領導人做高層接觸。據報道,斯諾還走訪了成都木蘭鎮的農村信用合作社,以了解合作社在中國整個金融體系中的地位,還和農貿市場的攤販交流,詢問“豬肉一斤多少錢?”

  在成都開會的酒店里,斯諾還將酒店與中國的金融制度加以對比,他說:“今天開會的這個酒店非常好!因為在中國,酒店業早已全面開放,所以能讓那些有能力管理好酒店的人來經營酒店,而中國的

資本市場同樣如此!”

  而拉姆斯菲爾德的此次中國之行也體現了強烈的“事實調查之旅”的特色,在他的要求下,中國同意拉氏參觀設在北京郊區清河鎮的第二炮兵司令部,這是有史以來首位美國官員訪問中國的戰略導彈部隊神經中樞,這是前任美國防部長從未獲得過的待遇。

  不僅如此,拉氏還參觀了載人飛船“神舟六號”的飛控中心。由于“神六”成功升空,拉姆斯菲爾德很想利用這次訪問機會參觀相關的設施,了解中國的太空發展計劃。

  對此,美國傳統基金會的專家、中國國防問題顧問彼得·布魯克斯表示:“這是中國軍方加強透明度的一個重要表現。”

  對此,張璉瑰教授也對本報記者指出,“中方這樣安排,體現了我們對拉姆斯菲爾德真誠相待的態度,希望他能看到一個比較真實的中國”。張還指出,“拉氏是比較務實的強硬派,是中國威脅論的支持者,你不讓他看,倒是會引起他的懷疑。”

  潘銳教授也認為,實際上,中美之間缺乏互信已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這種彼此懷疑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美關系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在經貿領域正在出現一種懷疑的傾向,就是將本來屬于經濟領域的問題泛政治化!

  經貿領域泛濫的政治

  事實上,經貿是目前中美之間出現摩擦最多、最為表面化的一個領域

  美中貿易的龐大數字,是兩國經常爆發口水戰的導火線。最新數字顯示,美國對華逆差在8月再創新高,從7月份的177億美元增加到185億美元,逆差上升將迫使美國政府對華經濟談判中,態度更強硬。

  對于人民幣升值的課題,中方的回應一如既往。溫家寶總理10月15日重申,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將堅持主動性、可控制性和漸進性原則。外交部發言人10月15日也回擊說,匯率問題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和內部事務。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王義桅副教授認為,“中美經貿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國把經貿問題政治化了,中美關系已經上升到各自內政問題相互影響對方的深入階段。斯諾等人中國之行既是為了解中國金融改革情況和計劃,也是美國國內壓力的結果。”

  事實上,斯諾也坦誠,為了回應美國的要求,中國已經在開放銀行業和金融市場上取得了進步。然而,美國國會一些議員卻提出有關議案要求中國調整人民幣匯率,否則美國將對中國所有進口商品征收27.5%的關稅。這項懲罰性議案的提出人是紐約州民主黨參議員查爾斯·舒莫和南卡羅萊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萊姆。

  舒莫參議員在10月17日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他對斯諾部長這次在北京的表現感到有些失望。他還揚言,如果看不到中國政府在匯率問題上采取實質性行動,參議院會在今年年底對他們提出的議案進行表決。

  斯諾也承認,他目前的任務是勸說美國國會內部的批評人士,應該給予中國更多時間調整人民幣匯率,不要通過針對中國的懲罰性法規。他把后者稱為“錯誤的想法”。

  潘銳對記者指出,“在這種泛政治化的氣氛中,中美雙方無論是在經貿領域還是在政治領域都應該加強溝通,以防止雙方錯誤判斷形勢,做出錯誤的決策”。

  高層交往防止戰略誤判

  中美兩國越來越看到彼此的重要性,所以雙方都已經認識到,越是有疑慮,就越應該進行直接接觸

  事實上,中美關系在“9·11”事件后,經過了4年的穩定期。但在另一方面,來自美國的“中國威脅論”始終都沒有停歇過。

  就在10月17日,中國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返回后,馬上就有美國戰略專家提出中國的航天事業未來可能挑戰美國的太空領導地位,還說什么中國與美國在太空展開了“龜兔賽跑”,并且別有用心地提醒美國人說:“別忘了,最后贏得比賽的是烏龜”,要求人們警惕中國發展的野心。

  在許多美國人看來,中國趁著美國忙于攻打伊拉克,進行全球反恐戰的機會,大力發展經濟,滿世界尋求能源和原材料,中國的這個舉動讓美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認為中國已損害了美國的全球利益。

  美國媒體更是推波助瀾,紛紛推出“中國專題”,以貌似客觀的報道向美國公眾傳達一個信息:中國正在崛起,美國不能掉以輕心。行政當局、國防部和中央情報局也把中國視為潛在敵手,煽動“中國威脅論”。在國會,越來越多的議員在歐盟對華武器禁運、貿易逆差等問題上言辭激烈。

  不僅如此,今年發生的三起事件也印證著“中國威脅論”在美國的嚴重到何種程度:

  第一是2月19日,美日在華盛頓發表共同聲明,進一步增強兩國在安全領域的合作,并將“美日鼓勵和平解決臺灣問題”與美日聯盟結合起來。

  第二起事件是6月4日,拉姆斯菲爾德在新加坡對亞洲多國國防部長發表演說時,指責中國部署導彈瞄準世界許多地方。他聲稱:“沒有任何國家威脅中國,中國為何持續擴大軍事部署?”

  第三是7月19日,美國發表《中國軍力報告》,中心內容就是中國正在擴大其海外作戰的能力,威脅世界安全。

  張璉瑰教授認為,“不僅是美國,事實上,中國對美國的戰略意圖也有很多疑慮,彼此戰略猜疑和戒備心態并沒有根本改變”。正是從這種意義上,張教授認為,這次斯諾、拉姆斯菲爾德等美國政府高官密集訪華,表現出美方加強認識的意愿,也說明布什總統所代表的“現實派”在美國政壇占據上風。

  王義桅副教授也對本報指出,這表明,中美兩國越來越看到彼此的重要性,所以雙方都已經認識到,越是有疑慮,就越應該進行直接接觸,雙方需要溝通理解!耙虼嗽L問也是政策協調的過程,這有利于在中美間增信釋疑,防止戰略誤判的可能”。

  曲線向前的中美關系

  未來的中美關系既不適合“零和博弈”模式,也不是截然的“黑白分明”,而將會是充滿“愛恨交織”的一個過程

  盡管美國一再聲稱對華關系“比較復雜”,但美國也不斷宣稱對華政策處于調整中。有一種觀點在布什政府獲得了相當認同,就是認為中國發展面臨十字路口:一條是和平融入國際社會,開展良性競爭的道路;另一條是與其他國家爭奪霸權的道路。

  張璉瑰教授認為,這種說法,實際上也從一個方面反映出美國對華政策的搖擺性,“這就決定美國在防范、遏制中國的同時,還不得不與中國進行接觸、對話,以及某些問題上的合作,從而構成了美國對華政策的兩面性”。

  但是,也有評論認為,美國對華戰略正在調整中,要從過去的“接觸加遏制”演化為未來的“融合加牽制”。

  尼克松中心中國問題研究項目主任蘭普頓在美國《國家利益》季刊2005年秋季號發表文章認為,現實而建設性的美國對華政策應該是“帶有保險的融合”政策,即“制衡”與“融合”相結合的政策。

  對此,王義桅認為,中美之間有矛盾,但并非結構性沖突。總體而言,中美會越來越多地從外交到內政上進行合作和協調,決定了中美之間有利益重疊的地方,雙方互有需要,誰也不能忽視誰。

  比如,美國的金融市場也受惠于中國的支撐。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債券,保持了美國長期債券的低利率,支撐了美國房地產業和汽車業的繁榮。而在全球戰略層面上,美國要維護其主導的世界秩序在很多方面還需要中國合作,包括反恐、朝鮮半島無核化、全球經濟的平穩發展等。

  對此,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王輯思在最新一期《外交事務》(美國)雜志上發表文章說,未來中美之間不大可能建立“真正友好關系”,而只能建立在利益之上。未來的中美關系既不適合“零和博弈”模式,也不是截然的“黑白分明”,而將會是充滿“愛恨交織”的一個過程。

  張璉瑰教授也對本報指出,中美之間不可否認存在沖突,但雙方的共同利益也在逐漸增加,政治和經濟上都存在多個合作的領域,“這就決定中美關系是既斗爭又合作的,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壞也壞不到哪里去,總體上呈現出曲線向前發展的態勢,這次美國政府高官密集訪華就很能夠說明這一點”。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