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尼《商業日報》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盡管自1999年以來尼政府一直試圖改革其港口體制,但拉各斯港仍是西非地區費用最高、效率較低的港口之一。上述結論被寫入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2005年關于尼日利亞咨詢報告的第4部分。該報告是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發展政策研究小組起草,并于6月24日完成。此前,該小組曾在3月份訪問了尼日利亞。
研究小組在報告中指出,“拉各斯港是該地區費用最高的港口之一,運輸費用比其他西非國家港口高出3倍。貨物通關平均需要28天,相反,國際上通常不到兩天。除港口效率低和技術設備落后外,造成通關延誤的主要原因是懲罰性貿易制度、偷盜和海關官員腐敗,從而導致進口貨物成本升高”。并認為,高度的保護性貿易體制包括直接禁止一些產品進口導致走私、逃稅十分猖獗,為此迫使尼政府命令由海關實行100%貨物檢驗,但其結果將會造成港口更加擁擠。同時指出,“尼日利亞有長期廣泛禁止產品進口的歷史,自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直濫用進口禁令。但在90年代中期發生了重要變化,尼按照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采取以征收關稅形式實施貿易保護。近年來,尼再次頻繁使用進口禁令,分別于2001、2003和2004年大幅地擴大實施進口禁令的產品名單。如:2004年1月尼實施進口禁令產品包括絕大部分紡織品、男鞋、塑料或皮質的箱包、肥皂洗衣粉、家具、自行車、手推車、鮮花(包括塑料花)、水果、各種肉制品、牙膏、鉛筆以及瓦楞紙板和紙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