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為腰包鼓脹犯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0日 09:35 《財經時報》 | |||||||||||
□ 宋國華 發自莫斯科 兩個星期前,巴黎俱樂部的11個債權國提前15年收到了俄羅斯的130億美元外債, 8月20日,俄羅斯還將把20億美元劃撥到巴黎俱樂部的另外5個債權國賬戶下,從而把它欠巴黎俱樂部的外債一筆勾銷。此前的1月31日,俄政府已提前3年償還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33.3億美元的債務。
但俄羅斯卻并未因此感到無債一身輕,隨著國家外債降到13年來的最低點(約1100億美元),身上的包袱固然輕了,但腰上的“錢袋子”卻愈來愈讓掌控俄羅斯經濟大權的官員們感到沉重。確切地說,他們是在為如何處理正與石油價格一樣急劇膨脹的石油穩定基金犯愁。 來源去向 2001年起,俄羅斯就有人主張,對因石油價格攀升而獲得的巨額出口利潤征收利潤稅,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穩定基金。這一方面可以緩解社會上對控制石油資源的金融寡頭的不滿,另一方面也使政府能夠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不利國際經濟環境。 2004年,穩定基金正式建立。其基本思路是,把國際石油的基礎價格確定為20美元一桶,當國際油價高于該水平時,將出口石油的超額利潤通過立法征收上來,作為穩定基金的來源。同時在中央銀行設立專門賬戶,看管這部分基金。 對于穩定基金的用途也一度爭論不休,幸虧普京及時拉響了“高溫橙色預警”——必須嚴格按照穩定基金管理條例行事。即:只能在石油價格下降之時,彌補預算赤字,或者用于清償國家外債。 隨著基金規模的擴大,財政部長庫德林7月末曾對外表示,部分資產將在2-3個月后進行證券的投資,但只能投向八國集團。 增量驚人 從2004年1月劃入第一筆錢到穩定基金,截止到今年4月1日,該基金已突破7000億盧布(目前1美元約為28盧布)。隨著油價超過50美元,穩定基金的石油基礎價格也被提到了27美元,但這并未因此讓央行的錢包縮水。 8月3日,俄電視臺報道:截止到8月1日,減去用掉的部分,穩定基金資產總量已增至7210億盧布。在8月4日的政府例會上,格列夫更是大膽斷言,到今年年底,穩定基金總量將超過13000億盧布。 他國鏡鑒 俄羅斯的穩定基金大體上相當于挪威的“政府石油基金”(Government Petroleum Fund (GPF))——集中本國的超級石油收入作為“緩沖器” ,以保障未來經濟的平穩發展,預防“荷蘭病” ——資源產業在繁榮時期的膨脹,往往以其他行業發展受挫作為代價的現象。 世界上很多國家,巴西、墨西哥和智利都以“荷蘭病”為鑒,嘗試著走長期穩定發展的道路,以免破壞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在挪威,政府石油基金的資產無一例外地來自石油天然氣領域的國家收入,其中包括國家資產私有化所得,石油巨頭們支付的部分污染稅收。而且,此基金的資產只限于三種途徑的使用:彌補預算赤字、清償外債(2004年挪威清還了所有的外債)、進行股票和債券的投資。其和俄穩定基金用途基本相似。 預算審核的時候,為了保證預算平衡,由該國議會決定動用政府石油基金的比例。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不可能產生大量的預算盈余,因為油價的波動僅僅是反映在進入石油基金的總量上,而不會影響到預算收入。 挪威的財政部直接對政府石油基金負責。挪威央行成立專門的石油基金投資管理部,根據財政部的授權對基金進行管理。但是只有挪威議會行使決策權——多少用于歸還外債,多少用于證券投資,多少用于彌補當年的預算赤字。 這種 “三權分立”體系使挪威在最近幾年極大地降低了稅率,成為了體制改革鮮活的工具。 管理漏洞 在俄羅斯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 首先,在俄羅斯議會中,一黨(俄羅斯統一黨)占據著主要的地位,因此平衡體系嚴重缺失,內部經常不能形成統一的決策;其次,在挪威,為了防止政府吞噬基金資產,議會進行著嚴密的監控。 俄羅斯恰恰相反,如果不是財政部長庫德林嚴防死守,議員們早就借“千手觀音”之勢,抓破了穩定基金的大門。 由于國家財政收入只在預算和政府石油基金之間進行分配,挪威的財政高度公開,極為明晰。 但是俄羅斯的國情決定了,不可能把挪威的體系制度進行精確的翻版:總統“一股獨大”,政府這個不盡職的執行者要看克里姆林宮的臉色,議院里總是忙于一黨對另一黨的斗爭。財政的不透明是權力的一方對另一方缺乏有效監控所付出的代價,而這就是腐敗滋生的根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