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濟承受改革陣痛 正面效果開始逐漸顯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7日 10:08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陶冶 近來,受企業利潤猛漲影響,歐洲股市呈現自1998年以來的最強勁升勢。令人遺憾的是,在歐洲勞動力市場改革的背景之下,企業利潤的提高卻伴隨著員工地位和消費者購買力的下降。因此股市的向好并沒能加快歐洲整體經濟的前行步伐。
進入今年以來,道·瓊斯泛歐50指數已經上揚了14%,并在上周創下3年高點。總部位于倫敦的FactSet金融研究機構預計,歐洲道·瓊斯600指數企業在2005年的平均利潤增長可能會達到16.3%。然而,這個數字在很大程度上將是犧牲員工利益的結果。近年來,迫于國內企業、國際自由貿易組織以及本國財赤壓力,以德國為首的歐洲政府紛紛采取措施改革勞動力市場體系,從延長工作時間、放寬勞動力跨境流動限制、降低拒絕工作人員的失業福利等方面為企業和政府松綁。從2003年開始,為了提高利潤,許多公司迫使員工作出削減工資和延長工作時間等種種讓步,或者在大幅裁員后將生產基地轉移到成本低廉的東歐國家。去年,德法兩國的單位小時工資分別是27.60歐元和20.74歐元,相比之下,在斯洛文尼亞和波蘭,他們的單位小時工資僅為3.61歐元和3.26歐元。在這一點上,近來股價飛漲的歐洲知名工業氣體供應商德國林德公司和全球最大的寬帶網絡設備供應商法國阿爾卡特公司深有體會。前者在上月底坦言,僅在叉車部門實施削減工資和延長工作時間的措施就能為公司多贏得數千萬歐元的收益;而后者更是在2004年裁員4萬人之后結束了長達3年的虧損。上個月,歐盟委員會對3.5萬名企業領導人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這些領導人的商業信心呈現4個月以來的最好水平,不過消費者信心指數卻連續第三個月保持一年低點。 這表明,雖然股市一片歌舞升平,員工的相對收入卻在減少,很多人擔心手中的飯碗朝不保夕。目前,歐元區8.7%的失業率已經接近5年高點,是英、美國家的兩倍。德國3月份的失業率甚至達到了二戰以來最高水平。而從工資水平上看,據經合組織提供的數據,去除通脹因素后,上季度歐元區內工資水平再度下降0.3%,連續第四個季度呈下降走勢。相比之下,自2003年第一季度以來,美國的實際工資水平并未下降,并在上一季度增長了1.5%。此外,歐洲人擁有股票的普及率遠遠不及美國,因此他們也不像美國人那樣能從牛市中大把獲利。以德國為例,目前只有17%的德國人擁有股票,而在美國這個比例則達到了50%。 在這種情況下,收縮開支成為歐元區普通消費者的必然反應,其直接后果就是內需不足,經濟動力缺失,導致企業個體收益與整體經濟增長背道而馳。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8月3日公布的歐元區年度研究報告中指出的那樣,個人消費的長期低迷對于歐元區經濟的自我持續復蘇是一個關鍵缺失。該組織據此將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預期由原來的1.6%下調至1.3%,低于歐盟委員會預計的1.4%以及去年的2%。相比之下,預計今年美、日經濟增長將分別達到3.7%和1.5%。也就是說,歐元區的經濟將連續第四年落后于美國,并在1996年后首次落后于日本。 近年來,內需問題始終是歐洲經濟的一大頑疾。上世紀80年代英國工會實力的削弱以及90年代朝向美國福利體系的改革都對個人消費者構成了一定打壓。其經歷表明,要讓消費者從勞動力市場的改革中獲益,至少需要3年時間。因此,結合歐元區的現實情況,這里的內需困擾可能會一直持續到2006年。 不過,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不能因為眼前的挫折而否定歐洲勞動力市場的改革。改革在短期內可能會限制家庭收入和支出,但這只是不可避免的陣痛性反應。從長期來看,這種調整為更穩健的投資、就業復蘇以及整體經濟增長打下了堅實基礎。通過對相關數據的分析計算,經合組織日前得出結論:對比美國和歐洲,由于擁有更富靈活性的就業市場,美國在去除通脹因素后的最大增長率能達到3.25%,而歐洲卻只能達到1.7%。 同時,隨著強勁增長帶動就業和企業支出的增加,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將最終使消費者獲益。英國的經歷很能說明問題。上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著手改革勞動力市場,工會權力有所收縮。在那之后,英國的失業率一路攀升,國內怨聲四起。但這種情況只持續了幾年,失業率在1986年升至10.6%后便開始回落,目前已降至2.6%的較低水平,經濟活力明顯增強。 事實上,目前已有跡象表明改革的正面效果已經開始在歐洲大陸逐漸顯現。比如,總部位于路德維希港的巴斯夫股份公司和其他一些德國化學公司6月份已經同意為55萬名員工增加工資。7月份,德法兩國的零售銷售在3個月中連續第二個月增長,失業率也有所下降。歐盟委員會更是在上周表示,歐元區的經濟在今年第四季度可能會以兩年來的最快速度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