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歐紡織品貿易摩擦激烈,曾引起世界關注,該問題最終以中國顯示出的高姿態而得到圓滿解決。然而,法國《費加羅報》日前發表的題為“歐洲沒有套衫和長褲了”的文章,描述了歐洲商家和民眾對中國紡織品的需求。
文章稱,雖然自7月中旬和8月初進入歐盟的中國套衫和長褲已經用完了配額額度,但以上產品的歐盟進口商家紛紛要求歐盟靈活執行配額制度。法國全國服裝連鎖店委員會主
席奧迪耶此前表示,法國的貝納通、扎拉等服裝連鎖店目前均面臨無貨可進的尷尬處境,并要求歐盟在執行中國紡織品進口配額的有關規定時體現出更大的靈活性,以及允許法國商家提前使用2006年的部分紡織品額度,以解燃眉之急。
按照世貿組織規定,歐盟應自今年起向入世后的中國紡織品開放市場,消除中國與歐盟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紡織品貿易壁壘。然而,僅僅經過三四個月的時間,歐盟就開始如坐針氈,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其中法國尤為活躍,向歐盟施加壓力。一些媒體把中國紡織品視為“入侵”,威脅法國紡織業的生存,甚至重炒“中國威脅論”。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更是態度強硬,與歐盟左右呼應,在國際舞臺上表演了一場歐美“二人轉”。本著徹底解決爭執的誠意,中國與歐盟6月11日達成協議,規定歐盟對中國紡織品的設限過渡期再推后3年,并且在此期間中國輸歐10類紡織品的年增長率控制在8%至12.5%之間。
然而,近幾個月來的實際情況表明,歐盟的政策并不符合其內部市場的實際狀況。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上周表示,在7月11日前啟運的中國套衫和長褲,不管是否超出配額,都將被允許進口歐盟國家。他隨后還表示,允許提前使用明年配額額度的9%。
歐盟重新針對中國紡織品的配額制度本身就不符合世界貿易自由化的大趨勢。對此,歐盟乃至世界上不乏公平公道之言。歐盟前貿易委員拉米則對中歐紡織品爭端感到不解,他認為歐美在世界貿易中擁有大量優勢產品,在紡織品行業完全可以、也應該減少與發展中國家的競爭。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干事魯杰羅曾表示,中歐紡織品貿易摩擦,責任不在中方。
其實,對中國輸歐紡織品實施限制雖然使當地的紡織品生產商獲得了喘息機會,但也令更多的進口商和銷售商遭到打擊,并讓消費者蒙受損失。正因為如此,歐盟內部此前在是否對中國紡織品設限問題上一直存在分歧。英國、丹麥、瑞典、荷蘭主張自由貿易,德國和芬蘭等國明確反對設限,而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則強烈要求設限。
允許提前使用明年的額度指標是歐盟審時度勢的明斷之舉,但明年怎么辦?此間媒體報道,有的商家和進口商在考慮從地中海國家、孟加拉等南亞國家來實現進口多元化,以補不足。但有識之士認為,中國貨物美價廉,發達的紡織品產業鏈本身就在低成本上形成了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優勢。
據媒體近日報道,歐盟近來又要對包括電子產品在內的其他“中國制造”設置關卡。然而,在經歷了“配額制度”與“服裝饑荒”之后,歐盟的決策者們是否需要認真反思呢?(駐巴黎記者 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