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房貸業騙子能耐大 購房者想要不上當都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5日 11:37 新華網 | |||||||||
對于夢想擁有一所自己住房的美國工薪階層來講,等待他們的很可能是一場惡夢。美國《華盛頓郵報》不久前披露,對紐約等大城市的抵押、契約、資產評估行業中的騙子而言,現在是他們的“黃金天堂”。 貸款陷阱
調查人員稱,房地產抵押行業為“小偷的市場”。老人、外來移民、租房者往往是騙子信貸公司的潛在目標,老人手里有房子可以騙來,而外來移民由于不太了解買房程序,更可以狠宰一刀。 詐騙調查人員斯泰韋·的黎波里說:“房產業是被視為進入中產階級的梯子,騙子們就在這里開始‘釣魚’。” 他們先是花言巧語取得受害者信任,勸說他們用抵押貸款的方式購買住房,結果不少受害者每月起碼要把收入的70%拿來還貸。這時候,又會有“抵押救援專家”來勸說那些不堪重負的購房者“暫時”交出房產證,接著另一個“專家”出現,負責來理清抵押款。 調查人員說:“一些騙子在一大堆文件中夾著產權轉讓協議,受害者不經意就簽了。”抵押到期后,騙子公司要么把房子以極高價格再賣給原房主,要么干脆把房主趕出去,用房子坑下一個受害者。 全是謊言 “我從來沒見過這么多的欺詐,這么復雜的騙局”,領導不法抵押貸款調查工作的薩拉·路德維希說:“中間商、資產評估者、律師、監管者都在欺詐。” 41歲的多米尼加移民瑪麗亞·埃萊娜·馬特奧就是受害者之一。她原本只想給3個孩子買間帶后院的小房子,自己只要一間臥室,但在律師、房地產商和評估師勸說下,她最終在紐約布魯克林區買了一幢價格昂貴的破房子。 《華盛頓郵報》說,盡管馬特奧的信用卡已經被凍結,每個星期也僅有500美元收入。一個代理商居然告訴她,她的信用和收入可以買兩座房子,最后她花了30多萬美元買了布魯克林的房子。 最后,可憐的女人發現,房子里面什么都沒有,連墻上都到處是洞,甚至連廁所、廚房里都拆光了。她找懂行的評估師一看,房子最多值20萬美元。更慘的是,就在馬特奧花掉一生積蓄修了房子后,抵押貸款也到期了。 “我的一生都消失在房子里了。”她哭著說:“所有都是謊言,孩子們還以為我給他們買到了房子。” 一位房地產經理說:“擁有房子的美國夢壓過了基本理性,中間商和抵押公司都知道”。在房子面前失去理性,再加上騙子們的如簧巧舌,購房者想不上當都難。 到處挖坑 5月份出臺的美國聯邦調查局金融犯罪報告說,抵押欺詐“普遍增長”,這份報告稱抵押欺詐在業內人員相互勾結下蓬勃發展,財政部門報告的疑似抵押欺詐案件在2001年有4225起,但到了去年這一數字上升到了17127起,詐騙金額也翻了一倍。從加利福尼亞、密蘇里到佛羅里達,抵押詐騙無所不在。 國家消費者法律中心稱:“整個華盛頓充斥著這樣的騙局。” 由于抵押貸款行業許多部門不需要向政府報告一些潛在的錯誤行為,到底有多少人成為欺詐信貸的受害者可能永遠都是未知數。有許多受害者甚至可能還沒意識到自己上當,也有些人因“入局太深”不得不“硬挺”。《華盛頓郵報》,許多工薪階級都發現,不動產已成為“新型毒品”。 美國聯邦調查局上個月說:“抵押欺詐的真實范圍絕大部分都未知。”《華盛頓郵報》說,通過調查,僅在紐約一地可能就有上千人上當受騙。 處罰困難 調查人員說,騙子們明目張膽地行騙,但卻把法律研究得格外清楚,所以不僅很難被抓住,而且即使被發現,處罰也相當輕。 這些騙子公司都是鉆法律漏洞的“專家”,它們經常是買了房子再由它們自己公司賣掉,這樣可不要不動產經營證,也能鉆政府規則的空子。 一些公司拒絕向顧客提供聯邦住房貸款,這樣它們就能逃避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門的規定。騙子公司為了掙錢想盡種種辦法逃避政府規則,律師里克·瓦格納說:“非法侵占財產是是創造之母,騙子們走在了主管部門的前面。” 由于騙子公司善于鉆法律空子,即使被抓到也很難將讓它們停業,往往都是罰點款了事,處罰后他們很快就能在火爆的抵押貸款業中撈得更多。布魯克林區的法律工作者喬希·津納說:“這樣能大把大把賺錢,沒有人來規范這些公司,這是巨大的漏洞。”(新華網特稿 作者 馬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