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英國反思教育改革:市場機制并非萬應靈丹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0日 14:08 新華網

  日本《經濟學人》周刊8月2日一期文章:英國義務教育的教訓

  原編者按 在日本,對“寬松教育”的批評越來越多。英國20年前也出現過同樣的批評,其后英國教育開始走上了“重視學習能力”的道路。其結果如何呢?

  引入市場機制

  英國的義務教育以5歲到16歲的學生為對象,即覆蓋從小學6年到中學5年的11年。在1979年撒切爾保守派政府建立之前,英國甚至沒有全國統一的教育計劃,置于各地方政府管轄下的各學校,根據自己的教育方針,實施重視每個孩子個性的教育。但是,前首相撒切爾夫人上臺之時,英國正處于“英國病”最嚴重的時期。撒切爾夫人認為,為重建英國經濟,需要進行更加重視“基礎學習能力”的教育,因此對教育實施了徹底的改革。

  改革的結果是,如果某所學校的學生在全國統一考試中成績差,學生的父母將不送孩子去那個學校上學,該校的學生數量減少,學校的預算額也減少。所以,學校要拼命爭取學生在全國統一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而且,在政府的檢查中,如果學校被認定為“失去資格”的學校,它就有可能不得不關門。

  撒切爾夫人的構想是兩條腿走路,既加強國家對教育的控制,同時也給學校一些自主權,讓各學校相互競爭,可以說做法非常巧妙。“撒切爾改革”在各領域引進了市場機制,教育領域也不例外。

  強化競爭體制

  1997年建立的布萊爾政府繼續實行撒切爾政府確立的學校間競爭體制,并且進一步強化了此前的政策。比如,布萊爾政府建立后不久便宣布,政府將實施讓小學生“提高計算能力和讀寫能力”的戰略。國家規定的目標是,到2002年,80%的11歲兒童(小學畢業時)在英語方面、75%的11歲兒童在數學方面必須達到國家教程規定的“及格水平”。全國小學生每天上午必須有1小時的計算和1小時的讀寫時間。現在,在全國所有的小學校,孩子們每天上午都分別有1小時的時間背計算公式和讀寫英語。

  按法律規定,英國的義務教育從5歲開始,但是實際上,在進入小學之前有針對4歲兒童的學前班,進入學前班就算入學了。其結果是,4歲的兒童就要讀英語和學習算術,這已經作為正式體制固定下來了。所以接受義務教育實際上是從4歲開始的。

  盡管英國為提高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花費了很大力氣,但是到2002年并沒有實現“提高計算能力和讀寫能力”戰略所確定的目標。

  凸顯以考試為中心的弊端

  盡管在統計中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日益接近政府提出的目標,但是這種國家主導的教育改革也發生了許多偏差。

  首先,因為給了家長選擇學校的權力,所以名氣大的學校和沒有名氣的學校間的差距拉大了。還有,名氣大的學校因為報名入學的人太多,學校就規定先招收住所離學校近的孩子。這樣一來,許多家庭便搬到學校附近,在全國出現名校附近不動產價格大幅上漲的現象。結果產生了只有富裕家庭的子弟才能上名校的弊端,加大了階層的分化。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而最大的弊端是,學校因為過于重視學生在全國統一考試中的成績,教育方法變成了以考試為中心,出現了“填鴨式教育”的傾向。

  老師必須根據學校確定的總體目標,設定每個學生的考試成績的目標。在每學期一開始,學校就必須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預測其在考試中能取得的成績。老師必須寫出關于每個學生的報告。

  某小學的一位女教師說:“老師一年到頭為準備考試而忙碌。對孩子的評價以考試結果為準。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能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呢?”并且,還不斷出現有的學校想通過弄虛作假提高學生在全國統一考試中的成績的事件。

  這種教育方式給孩子造成的心理負擔也很大。英國的全國教師工會(NUT)指出:“因為考試的壓力,小學生中患神經衰弱、食欲不振等疾病的人越來越多。”NUT還擔心孩子們在接受義務教育前就已經為考試做準備了。NUT認為:“即便某學校學生的成績提高了,也只不過表明教師的考試對策成功了而已。”NUT主張廢除考試制度。

  糾正考試至上

  英國的教育思想一直就是在“重視學習能力”和“重視個性”之間搖擺。現在的英國,學校和教師對公立學校中蔓延的“考試至上主義”提出了嚴厲批判,考試至上的做法開始一點點有所修正。

  因許多人批評說學校的教育太單一,布萊爾政府正在努力加強中學的體育課,并采取增設專業學校等措施,謀求教育的個性化。同時,政府也在嘗試通過引進民間資本激活學校教育以及加強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權限等做法。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愛問 iAsk.com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