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一位周刊的發行人,對于提高雜志的發行量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他會告訴你,是封面報道,我需要的是精彩、再精彩一點的封面報道。《時代》周刊的創始人亨利·魯斯對此有深刻的體會。1923年,《時代》創刊號只賣出9000份。1929年,亨利·魯斯成為《時代》惟一的老板之后,利用《時代》為大量的政界、商界人士制作封面報道,從而贏得了各方面的支持和贊揚,開始走上了成為美國最大新聞周刊的道路。
下面的一些人物廣泛出現在2004年世界各地的新聞周刊的封面上,在商界擁有杰出的影響力和權力。按美國《新聞周刊》的說法,“不管怎么界定商業中的權力——財富、人脈、魅力”,這些人都排在全球排行榜的前列。
美國的三駕馬車
在商業界有什么是永恒的嗎?《財富》雜志說,即使你在你的行業創造了最具統治力的產品,隨著時間的演進,那也會很快被很多新的、更好的產品淹沒。僅僅在不久之前,格林斯潘、比爾·蓋茨和沃淪·巴菲特三駕馬車還被視為美國商業界的偶像,他們的一言一行被人們仔細觀察、監視和仿效。但現在,美國經濟和美國股市的“光輝歲月”已經過去了,商業的信譽也早已飽受長年累月的丑聞的侵蝕,他們的影響也今非昔比了。 三駕馬車排在第一位的美聯儲主席阿蘭·格林斯潘曾被許多人認為是這個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央行行長。政府和投資家都不得不看這位前薩克斯演奏家的臉色行事。排在第二位的微軟合伙創立者、首席執行官比爾·蓋茨曾因為推廣了“給員工很低的薪水、但給予他們大量的股票期權”讓他們致富的模式而名聲大噪。排在第三位的沃淪·巴菲特,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投機家,他的影響超過了華爾街,他每年寫給伯克夏·哈薩威的股東們的信影響廣泛。人們在包括行為科學和稅務問題在內的范圍廣泛的問題上引用他的言論。
當然,他們依然重要而強大。蓋茨和巴菲特分別排在福布斯富豪榜的第一位和第二位。而格林斯潘,盡管已經77歲了,如果離開政府進入私營企業的話,相信仍可獲得不菲收入。
然而,他們的影響卻減弱了。格林斯潘聲名的衰退始于2001年股市泡沫的破滅。人們認為,格林斯潘的失敗在于沒有在股市泡沫膨脹之前將其“刺破”。格林斯潘抱怨說,他沒有能力這么做。但是實際情況是,他不是沒有能力,而是壓根就沒有真正試過去這么做。更糟的是,格林斯潘似乎喪失了對金融市場的控制。去年夏天,他曾暗示美聯儲可能會以購進長期債券的方式介入金融市場,希望使美國長期利率能在他發表這通話之后得到降低。然而,盡管后來美國的長期利率也確實短暫地降低了,但當人們發現聯邦并沒有購進債券的時候,利率又上升了。這讓格林斯潘很是尷尬。幾年之前就應該激流勇退的格林斯潘似乎在這個位置上呆的時間太長了。過去,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在召開每一次會議之前,攝影記者的鏡頭總是對著他。財經評論員對他每天的心情進行評論和猜測。但現在,他說話,許多人開始換頻道了。
微軟公司的股價比其高峰時期下降了50%,公司內部先來而先富起來的員工和后來但卻沒富起來的員工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分化。去年夏天,微軟放棄了期權游戲,決定向員工們獎勵股票,而不再獎勵期權。手中有期權的員工們可以向摩根大通售出自己的期權。此舉否定了高科技行業內早就有的一個判斷:期權沒有價值,因而不能算在企業成本之內。通過允許員工售出自己的期權,微軟顯示了期權確實有價值。大家都猜測,蓋茨的這一模式又會被許多其它的高科技公司仿效。然而這一次,業內卻沒有什么公司響應。
再來看看巴菲特。巴菲特依然在商業領域內做著大事情,但當他想跨出商業領域、影響國家的公共政策時,卻結結實實地碰了個壁。巴菲特曾想推動美國國會取消地產稅,然而這位《華盛頓郵報》的董事會成員、《新聞周刊》的老板、經常在《華盛頓郵報》的增刊上撰文的投資家卻不但沒有取得國會的好感和積極的響應,反而受到了國會議員們的指責和嘲笑。現在,這位“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投資家”已偃旗息鼓。
唐寧街10號的朋友
沒有哪一個行業像石油和能源行業那樣依賴政府關系,也沒有哪個石油大亨能夠像約翰·布朗那樣善于處理政府關系。自從約翰·布朗自1995年任英國石油公司的CEO以來,他標志性的成就之一就是和布萊爾首相發展了良好的關系。俄羅斯向外界開放油田后,布萊爾和布朗反應迅速。布朗也憑著英國政府的支持,打敗了進入俄羅斯的其它石油巨頭,不但大大提高了英國石油公司的石油儲備,還幫助布萊爾政府成了涉足俄石油業的最大海外投資者。 布萊爾和布朗對他們兩人的關系向來“諱莫如深”,但兩人的協同作用卻是非常明顯的。布萊爾去莫斯科的次數比去華盛頓的次數還要多。盡管英國石油公司的商業計劃只占英國對俄羅斯石油投資計劃的一小部分,但當1997年英國石油公司取得它來自俄羅斯的第一筆大業務的時候,布朗是在唐寧街10號簽訂的協議。而到了去年夏天,英國石油公司在普京總統訪問英國時接受的來自俄羅斯石油巨頭TNK的最大的一筆業務,也是在唐寧街10號簽訂的。難怪有英國的報紙說,英國石油公司的簡寫“BP”的意思是“布萊爾石油公司”(BlairPetroleum)。
布朗出生于1948年,1966年大學畢業,同年加入BP。布朗先后獲得了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學位及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被哈瑞-瓦特大學及羅波特·高登大學分別授予工程、技術名譽博士。此外,布朗還是英國“皇家工程學院”、“礦業冶金學院”院士,及“化學工程學院”、“劍橋大學圣約翰學院”的名譽院士。
有魅力的隱士
三星電子公司主席李健熙被人稱為“有魅力的隱士”。他去年去了趟歐洲,回國后倡導韓國成為像瑞典或者芬蘭那樣“小巧但強大的國家”。現在,許多政府官員也開始使用這一術語。最近,李健熙公布了他的“天才管理理論”。這種理論說,一個天才掙得的利潤要超過1000個普通員工掙得的利潤。他將人力資源經理送往世界各地去尋找這種受過良好教育的天才。 20世紀80年代,作為亞洲四小龍代表的韓國企業曾是中國公司的榜樣,但1997年的金融風暴拖垮了現代集團等財閥型韓國企業,只有三星異軍突起,成為繼索尼之后亞太領域少見的“令人尊敬”的全能型高科技集團。這個奇跡已成為最讓中國企業家心動的成長神話之一。如何從發展中的三流企業飛躍為世界一流公司,繼日本制造業歷經沉浮后,近在咫尺的三星成了目前中國商界最津津樂道的模仿對象。
1987年,45歲的李健熙接掌公司權杖。李從小接受嚴格的家族教育,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獲得經濟學學位后,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MBA學位。就任會長前,他在三星工作了21年。
愛恨交織的董事長
如果影響力就是想說什么就可以說什么的話,奧田碩就有這個本事。作為日本第一汽車制造商豐田汽車公司的董事長兼日本最有影響的工商業游說團體“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奧田碩似乎非常期待有一天能夠挑戰小泉純一郎首相。“他是一個愛與恨交織的混合物”,東京一家日報這樣形容他。 人們至今仍在津津樂道豐田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進行的管理變革。當時,豐田公司宣布,它很快將對其設計師實行一年聘用合同制,以后再根據業績續約。此舉在日本企業界引起轟動。《經濟學人》雜志稱,此舉是“對日本企業界最受尊崇的傳統——終身就業制度的一次徹底的打擊。”豐田的行動似乎證實了,這一制度雖然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的確奏效,現在卻成了一個包袱。取而代之的是,各企業都建立起新的體制,其中包括以業績為基礎的提升制度、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以及根據業績和對底線收益的貢獻來評定和聘用管理專業人才。另外,企業還建立起一種鼓勵冒險、加速決策的企業文化。據說,當時還是豐田行政總監的奧田碩被記者問及對這一變革的態度時,這位30年來第一位非豐田家族成員的經營者、直言不諱的反偶像崇拜者的回答是,“豐田不是一家慈善機構。”
梅西耶政變的幕后人
克勞迪·貝貝阿素有法國“金融教父”之稱。他在20世紀90年代的鼎盛時期贏得了這一稱號。那時作為法國保險集團AXA的CEO的貝貝阿經營了一個匯集了法國幾乎所有商業領袖的精英俱樂部。他們經常在一起參加一些橄欖球比賽,享用下巴黎的中餐。貝貝阿寬廣的人脈讓他在法國成了“呼風喚雨”的人物。大家都覺得,如果在法國要辦什么事,只要找到貝貝阿就能搞定。1999年法國一家銀行正準備吞并一家競爭對手時,貝貝阿介入了,結果吞并者反而被貝貝阿并購了。而2002年貝貝阿促成法國傳媒巨頭維旺迪環球公司CEO梅西耶辭職一事更讓貝貝阿身上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隨著法國繼續解除一些表現不佳的CEO的職務,貝貝阿的名字幾乎與每一次公司的人事變動聯系在一起。普林斯頓大學的政治科學家、AXA的董事會成員埃茲拉·蘇萊曼說,“如果一個人兩次拒絕了財政部長的職務,那他可能對權力不是那么感興趣”。然而,貝貝阿很明確地要求影響力。他的思想庫蒙太涅學院研究的題材包括了改革觀念、如何將大學的研究與開發進行商業化等等,而這些研究成果往往能最后達到政策層面。他在2004年出版的的第一本著作《他們想要殺害資本主義》,指責了分析家、股東和董事會成員們沒能讓資本主義在法國得到有效運轉,要求在一些領域進行規范化改革。(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