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天堂”生活難為繼 德35小時工作制到盡頭?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9日 13:50 東方網-文匯報

  

罷工的德國工人

  勞動力成本過高 市場競爭力下降

  -文/嚴建衛

  新聞背景

蔡依琳演唱會票價1元?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財富之旅誠邀商戶加盟

  最近,德國西門子公司與德國五金工會經過艱苦談判,最終決定在西門子下屬的兩個生產手機的企業重新實行40小時周工作制。這一舉措猶如重石落水,立即在全德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連日來,德國大小報刊紛紛發表文章。有評論說,恢復40小時工作制與當初實行35小時工作制一樣具有“歷史意義”,它意味著德國人終于醒悟:必須告別“天堂”的生活。

  曾是德工會的“偉業”

  對于實力強大的德國工會來說,首創35小時周工作制是其在戰后成就的一項偉業。在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工業國家的增長似乎達到極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工業自動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加之戰后出生率高峰期的影響,使德國工業出現了勞動力嚴重過剩的局面。這時,德國工會提出了一個理念:每個人都少干一點,讓更多的人擁有飯碗。于是“35小時工作制”的口號應運而生。

  1984年,德國五金工會領導數十萬職工展開了聯邦德國歷史上最為持久的一次罷工斗爭。當時,6萬多罷工者幾乎使德國汽車制造業陷于癱瘓:不少企業被占領,40多萬名職工被攔在廠外,勞資雙方發生了激烈沖突,數十萬人跑到波恩、法蘭克福和斯圖加特參加抗議游行。這場長達7周的罷工斗爭最終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德國率先實行了35小時工作制。

  從1984年到1990年代中期,德國工會在爭取“勞工人權”的道路上節節勝利。1995年,德國工業領域和政府部門終于全面實行了35小時工作制。然而好景不長,就在德國工會為自己創造的神話沾沾自喜的時候,“35小時”預期效應并沒有出現,相反,德國的失業人數仍在不斷攀升。

  “35小時”把德領向貧窮

  近20年來,德國人的勞動時間越減越少,而美、英、荷蘭等國的勞動時間卻在不斷延長,與此同時,這些國家的就業也在相應增加。因為這些國家的認識與德國的不同,他們認為,世界的蛋糕就這么大,你不干,有人干。

  實際上,德國經濟弊病的主要癥結并不是勞動時間的長短問題,而是過分的高福利政策導致的過高勞動成本。目前,德國工人每小時的平均勞動成本為31.87美元,大大高于美國、日本以及其他工業國家的工資水平。因此近年來德國產品的競爭力越來越弱,訂單越來越少,而在這種情況下減少勞動時間,無疑給企業增加了更大的負擔。德國一位專門研究工時效應的專家發現,實行35小時工作制后,德國職工實際上是“干的少了,拿的卻更多了”。德國勞動成本問題由此進一步惡化。

  近年來,許多德國企業陷入了困境:市場份額不斷萎縮,老字號的品牌紛紛被擠垮。企業家們抱怨說,“35小時領導德國走向了貧窮。”

  海外低成本搶走市場

  實際上,從35小時問世到今天的20年時間里,世界經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1980年代時,國際經濟完全是另外一種分工:政治上,東、西方分出兩大陣營,經濟上,也相應劃分出兩大市場。當年,德國工業在許多領域都占據領先地位,德國的經濟模式幾乎壓倒了其他所有模式,包括美國式的資本主義。然而,誰也沒有料到,“鐵幕”突然消失了,德國的家門口一下子出現了那么多的低工資國家。而且誰也沒有想到,遠方的中國成了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南亞的印度成了德國軟件工業的有力競爭對手。近年來,全球化浪潮給德國工業雪上加霜。許多企業被逼到絕境,甚至就連德國工業的脊梁———著名的汽車企業和機器制造商以及像西門子一類的電子工業巨頭也都抗不住外來競爭的沖擊,不得不將生產轉移到國外。據報道,目前德國企業在境外雇工已達240萬人,而且這個趨勢仍在繼續發展。

  西門子率先行“40小時”

  事實上,就在德國全面實行35小時工作制后不久,就有企業打破了這個新規矩。1996年,德國生產暖氣設備的維斯曼公司率先將職工的周勞動時間延長了兩個半小時,否則該企業的一條新的生產線就無法上馬。之后,又有蒂森-克虜伯、康提輪胎公司等一批企業取消了35小時工作制。因為不這樣做,這些企業就面臨著巨大風險。

  不久前,德國HDW造船廠想爭取到為某國生產一艘集裝箱貨船的訂單。HDW最初的報價為1.3億歐元,而韓國一家競爭對手出價更低。HDW造船廠面臨兩個選擇:要么壓價與韓國人競爭,要么今后再也不要生產貨船。于是,公司與工會和職工委員會一起商定:在2005年之前,HDW的3200名職工將在不加薪的條件下每人多工作276小時,同時公司還削減了圣誕節和假期補貼。盡管對企業高級雇員來說,這一措施意味著他們損失了可以買一輛小轎車的錢,但全廠75%的職工表示認同。

  盡管延長工時已在德國工業界開始流行,但迄今畢竟都是“暗箱操作”。如今,有一個人公開站出來向35小時提出挑戰,此人便是西門子總裁馮.皮勒。近年來,西門子設在德國波赫爾特和卡姆普-林特弗爾特的兩個手機生產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公司不得不考慮將企業遷往匈牙利,因為那里的工資只有德國的五分之一,而且匈方準備以1歐元的象征性價格將地皮讓給西門子。但這意味著兩家公司的數千名職工將丟掉飯碗。在此生死關頭,皮勒果斷決定,無償延長勞動時間,保住數千工作崗位。西門子打響了全面恢復40小時工作制的第一炮。

  “35小時”是禍首?

  近日來,德國社會圍繞延長工作時間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一種主流觀點認為,“35小時工作制”已經走到了盡頭。“每人少干點,大家都有工作”的理念也已站不住腳。德國人必須放棄所謂“將來工作越干越少,日子越過越好”的幻想,要想保住今天的好日子,就必須多勞動!

  對于恢復40小時工作制,德國政府給予了積極評價。聯邦經濟部長克萊門特指出,延長勞動時間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巴伐利亞州州長施托伊貝爾更是極力推崇,在他的倡導下,巴州政府部門已率先恢復了40小時工作制。

  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德國有57%的企業認為必須延長勞動時間,甚至還有人呼吁要減少一周的假期。西門子公司的決策層指出,恢復40小時工作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如今,國際競爭對手普遍在全世界組織生產,投資商要求企業必須盈利。因此,擁有41萬員工的西門子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止步不前,再也不能繼續虧損了。企業必須在“治理”和“停產”之間做抉擇,而兩個手機廠的舉措僅僅是全面改革的開始。

  慕尼黑“伊福經濟研究所”所長辛教授認為,目前德國企業擺脫困境的最好辦法還是延長工作時間。如果每個職工在不加薪的情況下把勞動時間延長10%,可使企業減少成本,降低價格,增加銷售。如果德國工業界把平均工資降低10%,就可創造400萬個勞動崗位。

  然而,取消35小時工作畢竟觸及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延長勞動時間的設想也引起了極大的爭議。一些人斷言,所謂“延長勞動時間=創造勞動崗位”的公式不一定應驗,因為它只是一種假設。還有的專家認為,德國之所以出現大批失業,是因為整個經濟的內需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延長工時的藥方不能解決問題。

  當然,最大的阻力還是來自工會方面。他們絕不肯把多年的斗爭成果拱手相讓。據報道,德國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近日強硬要求它的下屬企業———奔馳汽車生產主廠必須把成本降低5億歐元(這意味著該廠職工也必須無償地延長勞動時間),如果達不到要求,公司將把位于斯圖加特的主廠遷到不來梅和南非,6000名工人將面臨下崗。今天,在德國五金工會的組織下,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的8萬多名職工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罷工斗爭。看來,恢復40小時工作還要經受一場風暴的考驗。

  (本報慕尼黑7月18日電)

  “奔馳”職工不干了

  -文/嚴建衛

  7月15日,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6萬名工人為抗議公司董事會計劃延長工作時間和縮減工資成本,在斯圖加特以及德國其他一些城市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警告性罷工(見上圖),使公司停產兩個多小時。這是近年德國罕見的一場勞資糾紛。

  事實上,在不加薪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的做法已在德國實行了幾年。如果一個企業由于生產成本過高而面臨生存危機,在職工委員會和工會同意的情況下,企業可以采取這種措施。而職工們寧可多干幾個小時也不愿被裁員落得失業。不過,延長勞動時間的做法原來只在一些中小企業實行,如今,德國的大公司也紛紛準備效法。如,除了西門子公司外,歐寶汽車公司、著名的機械制造商“MAN”,以及生產奔馳汽車的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也要求員工多干活,而且還要放棄一部分報酬,這使有關延長工作時間的討論和爭執進一步白熱化。

  西門子公司說服了本企業員工認識到降低成本的必要性。對于兩個手機廠嚴重的虧損情況,職工委員會和工會不能視而不見。但奔馳公司的情況有所不同。去年,在整個集團57億歐元的盈利中,有31億歐元來自奔馳汽車的生產。就是說,在盈利不錯的情況下,公司領導層還要求設在斯圖加特的總廠一年減少5億歐元的人員開銷,否則公司就計劃把奔馳C級轎車的生產轉移到北德的不來梅或南非,斯圖加特總廠將因此失去6000個勞動崗位。

  不過,位于巴-符州的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生產總廠的確面臨成本過高的問題。原因是,這里實行較高的計件工資,加班補貼明顯高于其它地區,而且職工還享受其他廠所沒有的每個小時5分鐘的休息。這樣,不來梅分廠的工人一年要比斯圖加特總廠的工人多工作兩周。但盡管如此,各地奔馳企業的工人還是同斯圖加特的同事們站在一起,因為他們知道,只要公司在一個廠取得了成功,很快就會輪到下一個地方。

  目前,德國許多大企業都在關注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的糾紛,因為無論結果如何,它都將起到“樣板”作用。如果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此次壓低成本的計劃能夠成功,那么,延長勞動時間、取消部分報酬的做法將在德國工業界引起連鎖反應。

  (本報慕尼黑7月18日電)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解放軍東山島軍演
2003年審計報告
杜邦不粘鍋致癌風波
長春人質事件
《十面埋伏》 視頻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美洲杯 視頻點播
環法自行車賽 亞洲杯
見證《焦點訪談》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