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中國進出口企業年會2015暨中國對外貿易500強俱樂部年會”于4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舉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出席并演講。
劉世錦稱,中國房地產高速增長期已經過去,其明確表示房地產市場的歷史性拐點已經過去。“構成中國房地產市場70%以上的城鎮居民的歷史需求峰值是1200萬到1300萬住房,這個峰值去年已經達到了”。
劉世錦預測,今后房地產市場將逐步平穩,隨后將逐步下行。但其同時表示,中國房地產的調整比較復雜,一二三線城市是分化的態勢。
對于李嘉誠撤資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劉世錦評論:“很正常”。
增長速度放緩完全符合規律
我想借此機會就當下宏觀經濟形勢做一個簡單的交流。首先我想說怎么來看中國經濟最近一些年出現了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現象。大家知道現在有一個高頻詞叫做新常態。新常態最重要一個特點就是增長速度放緩。大概從2010年的一季度開始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增長一直是下行的態勢。對這樣一個變化,我所在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在五年前就做出過判斷,從后發成功追趕型經濟體的經驗來看,人均GDP達到1100國際元的時候,出現增長速度的放緩是完全符合規律的。
從國際經驗還是從經濟學的邏輯上來講,出現增長速度的轉換是完全正常的,符合規律的,也是中國經濟走上成熟的一個表現。
在中國增長速度放緩的同時,我想大家應該注意中國經濟所發生的結構轉換。幾年前你們如果到中國來,大家都在批評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問題。什么問題呢?投資為主、工業為主,更多的依靠外需,更多的依靠要素的投入。但是這種狀況在過去兩三年以及今后一兩年的時間里面都會發生一個轉折性的變化。2012年中國的消費已經開始超過投資。2013年中國的第三產業的比重超過了第二產業。最近幾年,中國出口的增長速度已經由過去20%以上的常態轉到了我們認為今后幾年5%到10%的水平,去年我們增長2%多一點。
從要素投入來講,中國15歲到65歲的勞動力從2012年開始減少,每年大概減少二三百萬人。所以中國更多的要依靠要素生產力的提升推動經濟增長,所以說中國經濟正在發生一個非常深刻的變化。
除了這些結構變化之外,中國就業形勢最近幾年還是不錯的,去年前三季度就完成了全年城鎮新增就業的指標,這和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數擴大有很多關系。中國增長的速度雖然是放緩了,但是人們容易產生一種數字幻覺,比如說2000年的時候,中國經濟總量是十萬億人民幣。增長10%就是一萬億人民幣,增長1%就是一千億人民幣。
2014年中國GDP總量已經到了63.6萬億,增長一個百分點是六千多億,算上通脹最多增長三個百分點,就相當于2000年增長十個百分點。
李嘉誠撤資大陸房地產很正常
所以,前兩天經常有報道說投資者撤出大陸,比如李嘉誠要把房地產從中國大陸撤出去。記者問我怎么看,我說很正常,中國房地產高速增長期和密集型的產業高速增長期已經過去了,很正常。另外,技術含量高的產業進入中國很正常,我們去年吸引全球外資企業是第一位的。
就業也是如此,2005年GDP增長一個百分點,吸引就業人口80萬人,但是去年達到了1700萬人。總體上就業形勢還是好的,你到各個地方去看,聽到的聲音是勞動力短缺。當然我們就業方面結構性就業困難問題,大學生就業困難是存在的,要用另外一個辦法解決。
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特別是農民收入的速度比城里的人更快一點。風險控制我們守住了不發生區域性、全局性、系統性的風險底線。
總的來講,最近幾年中國的增長速度是在放緩的,這是符合規律的。更重要的是在速度變化的背后,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經取得了具有轉折意義的變化。我們經濟轉型過程中最容易出問題的幾個環節,比如說風險控制的問題的,就業的問題,居民民生改善的問題等等,在這些方面我們總體上還算穩定。所以我想從這些角度來看,對中國經濟最近幾年的進展,大家應該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房地產峰值已過
第二個問題,我想說怎么看下一步的經濟走勢,目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還比較大。大家很關心下行到什么時候是一個點,我們講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所謂中高速增長的底在何方?我們判斷目前還在轉換當中,這個底還沒有找到。在沒有找到以前,經濟下行的壓力始終還是存在的,在什么情況下它能夠觸底?我想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是高投資要觸底,三個方面要落地。第一個方面是出口,我剛才講了中國的出口已經調整到位了。第二個是基礎設施,其實它的高峰期是在2000年左右,也是調整到位了。正在進行的就是中國房地產的調整,去年開始出現回落。當然,在中國國內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討論,有人認為是短暫周期性回落,但是我們看法是很明確的,是歷史性的拐點。原因是構成中國房地產70%以上的城鎮居民的歷史需求峰值是1200萬到1300萬住房,這個峰值去年已經達到了。達到以后,今后這些年逐步平穩的走,逐步下行。
但是中國房地產的調整是比較復雜的,比如說像北京和二三四線城市情況不一樣,是一個分化的態勢。但是在可預期的將來,在波動中間逐步的調整到位,這是第一個條件。
過剩產能必須退出 以提高產品價格
第二個條件就是嚴重過剩產能的退出要到位。大家知道過去十多年的時間隨著房地產和基礎設施的高速增長,中國一大批重化工業也快速的增長,其中包括煤碳、鋼鐵、鐵礦石、石油、石化、建材等等這些行業。當需求端增長放緩以后,這些行業也要有相應的調整。但是這些所謂嚴重產能過剩的行業一直調整比較慢,最近我們也注意到一個現象,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這一輪經濟回落,包括今年第一季度,調整最大的實際上是企業的盈利水平在下降,引起財政收入的下降。企業盈利水平為什么會下降呢?我們做了一個策劃,我剛才講的重化工業的五大行業,工業品的出廠價格已經37個月負增長了。
所以工業部門出現的利潤下降,主要是剛才講的幾大行業造成的。如果去掉這五大行業,還是和去年差不多。所以我們面臨怎么讓過剩的產能快速退出的問題,比如退出以后減產10%到20%,甚至更大的幅度,這些行業的產品價格就能夠回升,PPI能夠恢復正的增長,企業能夠恢復盈利,財政狀況也會有所好轉,這是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
第三個條件是我們培育一些新的增長點,包括服務業的開放,要素生產力的提升和創新的推進。
現在來看剛才講的三個條件也逐步在靠近,或者叫具備。但是中間還是有一些調整和困難以及一些問題。我個人估計在今年或者明年有很大可能性觸底,或者會找到新的均衡點。這樣的話,中國經濟就在一個新的均衡點上保持住穩定性,具有可持續性。比如說再增長五年或者十年,這樣我們設定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都是可以實現的。
出口增長5%-10%是新常態
中國的出口已經由過去20%以上的增長速度降后今后幾年可能是5%到10%,主要的原因還不是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我們進場討論美國、歐洲、日本有什么變化,對我們出口的產品有什么影響,確實這個影響是有的。前幾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需求受到一些影響。但是最近一兩年我們看到了正在發生一些積極的變化,美國經濟還是不錯的,歐洲也不會更壞了,也出現了一些積極向上的苗頭。日本安倍經濟學搞了以后,有一段時間有一點起色,但是現在看來還是一種基本上維持原來的樣子。
國際形勢這樣的一些變化對我們有影響,但是不是決定性的。最重要的影響是中國隨著國內要素成本的上升,像土地、勞動力、環境成本的上升,我們出口企業現在已經穩定了一個水平,就是5%到10%的增長,可能是一個常態。
但是中國貿易占全球貿易的份額還會繼續上升,根據國際經驗來看,這個趨勢應該還是存在的。再一點我想說我們中國下一步怎么來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特別像出口會有一個相當大的結構調整。剛才我講了包括外資在中國也會發生一些結構性的變化,因為中國的競爭優勢以及基本條件正在發生變化,我們要素成本、勞動力、土地、環境成本都在上升。
另外,從需求的角度來講,有一些過去過熱的或者高速增長的行業,它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所以我剛才講了,像房地產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中國的競爭力已經下降,或者已經不具備明確的優勢,可能會發生一些轉移。
但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下一步是重頭,特別中國服務業的發展。包括中國的農業,我們講農業發展方式的改變都需要很多新的要素進來,新的技術,新的管理方式以及承載著這些新的技術、管理、供應鏈、營銷渠道、管理體制等等這么一些東西的資本它要進來。
所以我想中國的市場其實還是很大,我們也做了一個測算,中國即使以后GDP增長速度有所放緩,比如說我們今年政府預期的目標是7%,以后是降到7%以下,降到6%。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擴大,中國經濟每年的新增量大概最少在七千億美元,相當于在世界上排在第二十位國家的經濟總量。
所以從每年的新增量來講,中國從全球范圍來講還是最大的,不論對中國的企業還是國外的企業,不論中國的企業在國內發展還是走出去,對外資企業或者想在中國來發展自己的業務,還是有很大的空間。但是這個結構在升級,并不僅僅是數量的變化。
一帶一路的機制要設立好
最后,簡單說一下咱們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講一帶一路,是一個長期的,重大的戰略。中國這些年形成了一些具有優勢的產業,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基礎設施建設這方面的能力。不僅像原材料、裝備,設計能力、技術人員包括我們的一些勞動力、中國籌資的能力,應該是全方位的能力都在提升。有些方面,從世界范圍來講我們的競爭力還是排在見面的。
所以怎么把中國這種優勢和其他國家的發展需求結合起來,一帶一路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這方面大家可能會做更多的討論。但是我想說我們需要探討一個問題,我們怎么創造一個更好的機制。早上的時候,一些嘉賓在談中國開發區搞的很成功,能不能在其他國家搞開發區呢?學一學中國的辦法,這些方面我覺得還是有潛力的。
但是我想提醒一下,照搬有時候可能是困難的,你可以學習,可以模仿。但是每個國家的國情都不一樣,你即使是模仿也是一種創造性的再學習,這個方面還要下很大的功夫。如果在這方面我們能做一些積極的探索,中國一帶一路的戰略不僅僅是中國自己的戰略,是造福于所涉及這些國家共商、共建、共贏的方面。
我們把機制解決的好,這個戰略下一步推進會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也是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或者說在全球各個方面取得更好的合作,起到一個積極的作用。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