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中國進出口企業年會2015暨中國對外貿易500強俱樂部年會”于4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舉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出席并演講。
隆國強分析稱,我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比較弱的根本原因在于國內對服務業的管制過多,影響了行業的競爭和創新。第二,服務業對外開放不足。
其建議,政府應營造法制化的市場環境,吸引先進的高端服務業落戶中國,使得國際、國內的高端服務業的提供者能夠互相學習,互相競爭,從而提升我國高附加價值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
以下為演講實錄:
隆國強:尊敬的李部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企業界的朋友,媒體的朋友大家好!非常榮幸來參加外貿500強的年會,我就提升中國外貿競爭力談幾點認識:
一、中國出口競爭演變存在一個關鍵時期,由中國主要的變化決定的。在過去三十年里,中國的對外開放特別是對外貿易的發展是中國奇跡里面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中國從改革開放之初,依靠初級產品出口的經貿小國變成制成品出口的經貿大國。
特別是我們的競爭力由原來依靠初級產品為主,變成了依靠制成品出口,這是一個巨大的提升。但是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以后,支撐我們勞動密集型出口的因素,就是低成本的勞動力因素發生了巨大變化。90年代初的時候,東盟很多經濟體的工資水平是我們的三倍,現在反過來了,我們是這些經濟體的三倍。
大家已經觀察到加入世貿組織[微博]以后,我們的出口增長速度連續好幾年是兩位數,20%到30%幾的增長速度。金融危機爆發以后我們的增長速度迅速的下滑到個位數,一方面確實是由外部環境變化造成的,金融危機以后國際市場的需求在減速,競爭在加劇,貿易保護主義在抬頭。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這么多年支撐我們勞動密集型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基礎因素,就是勞動力成本,我們的比較優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所以盡管這些年政府也好,企業也好,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來盡量的保持、增強我們傳統企業,傳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但是,要想讓中國重新在全球開展競爭,關鍵是要實現中國出口競爭力的升級。如果把世界各國排序可以發現,基本上大概可以分成四大類,最窮的欠發達國家主要是靠老天爺,靠資源出口。如果連這個東西都沒有,就被全球化遺忘了,邊緣化。
第二類是一些新興經濟體,靠勞動密集的制成品參與全球競爭。再高一點是資本密集型,再高一點是技術密集型,與此相伴的還有服務業競爭力,從技術含量來看臺階也是類似。
所以說下一步中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須依靠國際競爭力的升級。在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在服務貿易領域也同樣需要增強我們的競爭力,實現升級和跨越。
第二個,中國出口競爭力的升級還面臨諸多有利的條件和良好的戰略機遇。我們的比較優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并不是中國從此沒有出路了,恰恰相反,原來支撐我們低成本競爭的優勢確實在削弱,但支撐我們升級的優勢在逐步的顯現出來。比如說我們一直講的人口紅利,從數量紅利現在變成了質量紅利,有的人說是人口紅利變成了人才紅利。
當然,還有我們這么多年形成的發展基礎,我們這種完整的制造業、服務業的產業基礎和配套能力,完善的基礎設施再加上國內巨大的市場,都是下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條件。
放在全世界看,金融危機以后我們做過調查,得出了一個結論,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里面,中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同時兼有國內大市場和低成本優勢的國家。發達國家它的國內市場有的也很大,美國、日本都是大經濟體。但是它的成本比較高的,盡管在某些行業上有它的優勢,否則它的國家沒法在世界立足,但是總體來看它的成本很高。
很多發展中國家成本很低,但是國內市場不足。中國正好是在大市場和低成本兼有的發展階段,這是我們巨大的優勢。正是在這個優勢下,我們會看到在引進來方面有很多新的機遇,跨國公司在加速把它的高端產業活動向中國轉移。在金融危機以后我們做了大量調查,跨國公司把地區總部、先進制造業,特別是研發活動都遷移到了中國。很多跨國公司把它在歐洲以及其他國家的研發中心整體搬到中國,還有一些跨國公司把它面向全球最先進的技術研發中心建立在了中國。
為什么?其實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它要開拓中國的市場,第二個它要利用中國低成本的研發人力資源。同時,我們還看到高水平的人才也加速向中國匯聚。我們說一個中國特有的指標留學歸國人員,在2004年的時候我們一年回國人員是兩萬多人,金融危機爆發以后2008年到了五萬人,到2013年的時候增加到了34.5萬人,這個指標很有說服力。就是說國內經濟發展的良好前景,發揮自己潛能的巨大舞臺,這種工作機會吸引這些高端人才回國,還有其他的非留學人員,非中國籍人員也來到中國。
金融危機爆發以后也出現了難得的機遇,為中國企業在海外低成本并購和整合開拓國際的新興市場提供了機會。很多企業通過在歐洲的并購,獲得了先進的技術,研發能力,國際品牌和國際銷售的渠道。對于這些企業提升技術能力,提升價值鏈上的地位,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排斥自己搞研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全球化給我們帶來了另外的選擇,兩條腿走路,自主創新研發和通過海外并購來整合研發資源,這是相得益彰的,是兩條腿走路的,是可以比翼齊飛的。
第三點是提升中國的出口競爭力需要多方出力,需要政府和企業,當然還有研究機構、社會組織來共同努力。政府在一個國家的產業升級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中全會講要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的發揮政府的作用。很多同志一說起來往往強調前半句話,忽略了后半句。政府在維護社會公平、法制建設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同時,在國家的發展上有高瞻遠矚的有為政府很重要。
二戰以后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新興國家,都有一個非常有作用的政府,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我們千萬不要片面的理解三中全會的精神。在中國出口競爭的升級里,政府的戰略引導,政府營造環境,政府必要的產業政策的支持和扶持都是會發生非常關鍵的作用。
一個是中國資本和技術密集的產業要轉變發展戰略和發展思維,要從原來的進口替代式的發展思路轉向開放式發展的新戰略。很多經濟學家說中國改革開放以后走了出口導向的發展道路,這句話不全面。其實,我們過去35年是一個進口替代和出口導向相結合的戰略。我們具有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部門我們是出口導向,但是在資本和技術密集產業整個戰略和相配套的戰略措施和政策措施是進口替代的。比如說我們今天看到的產能過剩,勞動最密集的部門在什么部門?都是這些年來內向的部門,面向國內市場的部門。但是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國內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這些企業都得到了比較好的發展,收益也很好。但是當國內經濟一減速的時候,產能過剩的矛盾一下子就凸顯出來。
但是這些產品并不是不可貿易產品,實際上這些產品大部分都是一個可貿易產品。但是我們企業在很短的時間里不能迅速調整轉向國際市場。原因就在于資本技術密集產業在高保護下,滿足了國內需求,但是沒有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下一步最關鍵的是制成品的升級。就是要讓這些技術和資本密集產業形成國際競爭力,在未來能夠兼顧兩個市場,既要守好國內大市場,利用國內大市場的充分競爭提升能力。同時,要能夠在參與國際競爭。
當然,勞動密集型產業并不是我們從此不搞了。今天到歐洲去你會發現美國還有勞動密集型產業,意大利還有做服裝、鞋帽、箱包的。所以說勞動密集型產業同樣也有競爭力升級的問題。
第二個我覺得要創新為本,無論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是資本技術密集產業,都要更加注重創新。把從過去依靠低成本國際競爭的優勢,迅速的轉向依靠質量、技術、服務、品牌,形成新的國際競爭的優勢。這里面既有技術的創新,也有商業模式的創新。
第三個方面是要進一步的擴大開放來提升我們的國際競爭力。國內市場足夠大,競爭很激烈,但是不是就形成了國際競爭力?在某些資本、技術產業還沒有真正的實現。服務業更是如此,我們作為一個人力資源大國,我們的服務貿易發展很快,第三大進口國,第四大出口國。但是貿易逆差很大,說明我們服務貿易能力很低,下一步按照三中全會的要求進一步擴大開放。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為什么比較弱?服務業占比比較低?我覺得就是國內對服務業的管制過多影響了競爭和創新。第二個是服務業對外開放不足,所以上海自貿區,天津自貿區率先探索擴大服務業開放。負面清單和國民待遇的新的服務業方式,營造一個法制化的營商環境,吸引先進的制造業和高端的服務業到中國來落戶。
這樣,使得國際國內的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的提供者能夠互相學習,互相競爭,從而提升我們作為國家整體的高端、高附加價值的制造和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
第四個方面就是企業要主動去整合全球的資源,這一輪危機帶來了全球大洗牌的機會,對不同國家含義不一樣。有的國家受到了沖擊,有的國家也有了新機遇。我們要通過海外并購,通過走出去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中資的跨國公司。
同時,我們在這個過程中要整合好全球的資源。有的是并購,有的是新增。所以中國企業要提升國際競爭力,在新的發展階段一定要整合全球的資源。
最后一點是要大力去開拓新興市場,結合一帶一路的規劃和倡議,把新興市場作為我們資本技術密集產業,特別是制成品出口的主要市場。
大家要有清晰認識到,我們開拓新興市場和開拓發達市場不一樣。新興市場風險高,有很多獨特的特點,不僅僅需要李總理這樣的超級推銷員,還需要金融服務,像進出銀行、信保、中行這樣的從保險以及各方面的綜合服務。包括我們的走出去和出口戰略,對外投資,經濟合作整合起來。一方面能夠提升我們的出口競爭力,另外一方面也是切切實實的推動一帶一路的戰略落實。
講這么幾點粗淺的認識供大家參考,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