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第二屆復旦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國際論壇”于2015年4月10日在復旦大學舉行。上圖為新加坡管理大學亞洲私募股權研究所主任、金融學教授曹夏平。
以下為演講實錄:
曹夏平:大家下午好!我先簡單介紹一下新加坡管理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是2000年由新加坡政府發起成立的一所公共大學,目前有7個學院,在校本科生有8000人,我昨天也跟復旦的同事聊,復旦大概也有8000個本科生。我再簡單介紹一下新加坡管理大學研究私募股權研究所,這個研究所是由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RC,還有新加坡淡馬錫以及其它的風險和私募公司發起成立的,主旨是研究在亞洲的私募股權以及風險投資的公司在整個經濟和創新活動中的價值,這是研究所的基本情況。
我簡單的從金融的角度探討一下全球創新的概念,這在學術界也是非常熱的一個話題,當然我們知道沒有錢是不行的,創新活動,包括風險投資也好,私募股權也好,都是需要錢來支持的。但是我個人認為,有錢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做的,這里面就涉及到一個可持續性的問題,怎么樣能夠讓創新做到可持續?我覺得這里面有幾個因素,我主要講三個因素,第一個就是流動性因素,大家都關注這一撥的股市,中國的股市是全球最好的股市,流動性來了,大家都去炒股了,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都覺得機會來了,所以他們都會加快投資的步伐。
但是資金的偏好是短期逐利的,又追求安全性又要追求高回報,這是不可能的,那么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這個市場是不是有過高的風險?現在你必須要非常冷靜審慎地選擇創新的項目和企業,這是第一個層面,流動性層面。
第二個,可持續性當然取決于源源不斷的流動性,流動性取決于很多因素,包括市場的流動性,跟整個資本市場的發展息息相關。第二個因素是投資者的問題,我們新加坡的投資,包括美國80%是機構投資者,他們就把錢通過機構投到風險投資、私募股權去支持所謂的商業活動。目前在中國,大部分的風險投資公司支持創新活動的資金其實還是私人的,私人的錢有一個問題,非常隨意和短期性,大家都會去追逐短平快的項目,這也就破壞了可持續性的問題。
第三個因素,我要講的是人力資本,這是非常重要的,學校也好,企業也好,培養的人才是真正的創新活動的主體,中國一直提到產學研,其實這是錯誤的,我覺得應該要反過來,研產學,有國家資本來支持做科研,如果這個科研有一個實踐,可以市場化的就去生產,就做市場化,然后學校再把這種經歷教給學生。人才這一塊,整個大學,現在國內相對是缺乏,在創新這一塊的教學以及銜接,跟資本市場、社會的銜接。我個人的經歷,在美國的哈佛,他們就做了大量的研究,使得學生能夠了解這樣的工作,使創業者可以從以前的經歷當中學到更好的經驗。
總結一下,我講的三個層面,一個就是資金面的流動性,第二個就是管理層投資者,還有背后的投資者,第三個層面就是關于人才,產學研角度。謝謝大家!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