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復旦大學與新加坡管理大學(SMU)聯合主辦、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承辦的第二屆復旦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國際論壇于4月10日在復旦大學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全球治理·全球城市·全球創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出席并參與圓桌討論。
以下為部分發言實錄:
林毅夫:中國和西方經濟學都遵循共同的邏輯體系,也就是說提出任何理論,是講因果關系的,必須要有嚴謹的邏輯,而且理論不是游戲,理論是幫助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所以理論的各種推論,必須跟我們所要解釋的外在世界是相融洽的,而且不僅是跟我們現在觀察的世界融洽,理論要有價值就必須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我們所要追求的社會目標,也就是說,根據這個理論所做的決策是能夠幫助我們達到目標的,我想這些基本的東西,不管在西方經濟學,或者是中國經濟學,或者任何一個經濟學都是共同的標準。
但是中國的經濟學跟西方的經濟學是有差異的,因為研究的對象有差異,比如說在西方經濟學里面,有農業經濟學、金融經濟學,為什么叫農業經濟學,因為要研究農業問題,用剛才強調的共同標準去研究農業,就變成農業經濟學,如果用共同的方法研究金融問題,就變成金融經濟學,方法論沒有差異,但是研究對象有差異,為什么要研究中國問題,不能簡單地拿西方的理論來套用呢?因為你要研究的對象的發展階段不一樣,它的機遇、挑戰不完全一樣,如果簡單地拿西方的經濟學所得到的理論用在中國的話,可能用意非常好,但是導致的效果和想要的目標是相反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要清楚地認識到,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以及作為轉型中國家,現在出現的問題,跟它背后的條件、機遇的差異在什么地方?用我剛才前面講的道理、那些標準的話,你會提出經常和發達國家不一樣的模型、理論判斷,這樣的模型、理論判斷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認識中國,而且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改造中國,這樣的理論,當然也是對人類知識的全面追求的貢獻,并且我講了,因為理論的適用性決定條件的相適性,發展中國家的條件應該比較接近,來自比較接近的中國的理論對我們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以及解決發展中國家的問題,是有幫助,這樣的貢獻不僅是對中國的貢獻,也是對全世界85%的人所要解決的問題的一個貢獻,謝謝。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財經會議》報道你看不見的會場實況,傳播會議精華內容,會議直播提前預告,不定期送出免費超值會議門票。官方微博:財經會議,微信號:caijinghy。掃碼更方便。
文章關鍵詞: 復旦大學第二屆復旦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國際論壇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