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2014(第十三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于12月12日-14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星創視界董事長王智民。
以下為演講實錄:
王智民:何社長,各位嘉賓,大家晚上好!我今天是臨時被抓上來的,沒有想好講什么。但是,來之前,我跟主辦方聊了一下。我跟大家講講從去年到今年的一些感受。
去年“光棍節”以后,我生了一場大病,不是醫生能治的,而且這種病現在蠻普遍,這個病就叫“互聯網焦慮癥”。剛才齊總裁談到,互聯網在第一個階段的時候,這十幾年來做了什么事?從顛覆的角度來講,實際上把渠道給顛覆了。所有的傳統產業,尤其是零售商,渠道商,在去年年底倍感壓力。
我在去年12月底的時候,第一次跟何總編聊我的看法。那時候我總結了幾句話,我覺得其實O2O這個詞是有點不正確的。我認為未來這個世界里面,實際上沒有online to offline的概念,我覺得未來所有的企業一定是全渠道的企業。剛才齊總裁說,渠道被顛覆掉了,其實渠道沒有被顛覆到,只是說以前渠道以前最重要它是一個接觸點的功能,也就是說,在沒有互聯網之前,傳統的零售的渠道是跟最終消費者唯一的接觸點。
我們把O2O分成三個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做O2O,就是線上的企業可能是一個互聯網的公司,你會想落地。其實我們已經看到非常多互聯網的公司開始想辦法落地。比如阿里為什么買銀泰,我上個禮拜在重慶參加一個論壇的時候,我跟銀泰的人問了一下,純粹互聯網的企業現在想辦法落地,所以這是第一個階段所謂的O2O環境。
但是,當企業自己內部把自己的系統,包括把自己整體的思維全部打通了以后,其實這個時候我就認為我們就進入一個叫“O+O”的狀態,“O+O”就是Online和Offline是同時存在的,但是還是單一的狀態。從去年到今年,我們自己已經把“O+O”的狀態全部打通了。從去年到今年,我做了一件事,開始到處參加論壇,總覺得到論壇可以認識很多人,可以聽到很多不同的經驗。但是,總結下來,我覺得在目前的傳統企業里面,如果說傳統企業在面向未來的時候,我們的機會大不大?其實我覺得傳統企業面對未來的機會是很大。因為傳統企業目前還是具備了非常巨大的資產跟資源的優勢。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經過這一整年運營的角度,我又覺得相對比較悲觀。為什么?等一下會跟各位分享,因為這一年多以來,我們內部的調整發生了一些事。
第二個階段,“O+O”的階段,就是當線上和線下在一個企業同時間打通,同時間打通有什么好處?像剛才齊總講的。以前的傳統企業,傳統的渠道,我們在跟一個消費者接觸了以后,他下意識再回來,這個頻率,就是低頻跟高頻的問題,說眼鏡這個產業很特別,眼鏡這個產業,基本上平均每三年一次。也就是今天這個消費者進來了,他配了一副眼鏡以后,下一次再進來,可能三年以后。我們常常發現,這三年中間的時間,其實我們真的是很難跟消費者再接觸的。我們最近這一年多來,剛把大數據清理完。我們發現這十多年以來,我們公司累計了接近兩千多萬消費者的資料。但是,作細一步清理的時候發現,有1700萬人是失聯的。因為以前寶島從廈門開始做全國擴張的時候,第一次消費者常常是大學生,大學生經常換電話號碼。當大學生畢業以后,他又會換號碼,因為要去不同的地方工作。所以,在我們十幾年來數據的累計里面,總共有兩千多萬的消費者。但是,當我們清理完的時候,發現有1700萬已經失聯了,我們能夠沉淀下來的只是300萬。
但是,因為這300萬沉淀之后,從去年我們搭建平臺,發現可以通過微信跟消費者重新接觸。我們在“O+O”的過程中,把系統全部搭建好,我們自己內部開始形成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思維。以前我們無法很清楚的看到消費者,而且消費者的頻率每三年才來一次,我看到消費者的數據,也許是一年前,也許是兩年前,也許是三年前的。
但是,未來透過科技的力量,不管透過微信的平臺,還是透過其他的平臺,跟消費者之間的互動增加了,接下來我們跟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會更密切。當然,我們對消費者的需求也會有更精準的判斷,這個就是延伸到后面未來所有的企業,實際上當你在改造你企業的時候,互聯網只是前面最基礎的資源,到后面你要延伸出來是你這個數據運營的能力。
之前只有店員跟店長知道消費者是什么樣的,因為在數據的累計過程當中,包括數據的收集和追蹤的過程當中,有效數據沒有那么強大。但是,在未來所有的傳統企業,就必須要學習互聯網的公司,從一個只是用戶,只是一個交易的數字,把它盡可能在數據里面還原這個消費者他到底長什么樣子,他是男的,是女的,大概是什么年紀,喜好大概是什么,這個就是互聯網企業現在強大的地方,這是叫數據運營的能力。所以,這是我們第一個階段講“O+O”的這個過程。
我后來跟何總聊了一件事,我覺得未來的傳統企業還會發展成另外一種狀態。我剛才有談到,“O+O”只是把一個企業線上跟線下的能力具備了。當一個企業具備線上跟線下同時存在的能力以后,還是一個單獨的企業。有沒有一種狀態,不同的企業,不同的產業也可以透過科技力量的合作而產生另外一種模式,叫做“O×O”的概念。所以,我們今年都在聊這個事,我們有沒有可能未來的企業里面,當我們的數據,當我們的IT結構已經符合未來需求的時候,有沒有可能產生異業之間的聯盟。那個“O×O”,其實那個“O”,已經不再是線上跟線下的“O”了,是兩種不同產業的象形。比如兩個不同的產業,或者兩家不同的公司。我們明年即將開始的,就會跟其他不同的產業開始進行這方面的合作,這方面的合作,是要把整個后臺全打通了。所以我們每年馬上開始要跟一個純粹互聯網的公司,叫做麥包包,麥包包是純粹只有線上的零售。但是,對我們來講,我們兩邊的合作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當企業進入到另外一種合作的狀態,我剛才說的“O×O”的狀態的時候,這個時候,同樣一個消費者在麥包包里面買過的這個包,麥包包后臺的數據系統會給這個消費者打不同的標簽,同樣這個消費者來到寶島眼鏡,買了眼睛,我們相對也會給這個消費者打不同的標簽。當兩家公司,共同用不同的標簽審視這個消費者的時候,如果越來越多的產業聯合做這個事情的時候,對消費者的認知會更強大。我原來講這句話的時候,還是在認證的過程。但是,經過這一整年,我們跟不同產業的合作,包括我們在O2O上面的一些進程,我更確定了。
簡單回顧一下我們這一年來做了什么事情。寶島眼鏡其實就像剛才齊總講的,我們是一個很傳統的線下的企業。而且眼鏡這個產業非常的落后,也非常的小。13億人口里面,全國一年眼鏡的產值大概400億人民幣左右,是非常小的產業。但是,這個非常小的產業它又背負著一個要面向全中國,要服務全中國的近視人群,也就是一個很小的眼鏡產業,但是我們大概要服務9億人口的市場。這個產業很落后,很小,所以沒有很大的集團進來。
這個產業在2012年之前,我們對互聯網的理解其實是很薄弱的。直到有一天,2012年4月份,那一天對眼鏡行業是一個適應環境的月份,因為天貓[微博]醫藥館開幕了,醫藥館里面可以賣隱形眼鏡,以前隱形眼鏡唯一銷售的渠道就是在線下的銷售店。當天貓賣隱形眼鏡以后,我們發現天貓醫藥館整個隱形眼鏡的占比,剛開始是一百萬,兩百萬,2012年光棍節又爆了10倍,到2013年又爆了10倍。所以,天貓整個隱形眼鏡大概占了30%的份額。所以,從2013年到現在,整個眼鏡市場的份額特別焦慮。因為隱形眼鏡在眼鏡行業里面是高頻率的消費,至少消費大概一個月或者兩個月會回來店里面。所以,整個眼鏡產業里面,隱形眼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品類。
當這個東西進來以后,我們開始重新思考,如果未來所有的標準品都會被平臺電商吃掉,到底線下的眼鏡店首先它能不能存活?第二、它值不值得存留在這個商業環境里面?國家未來的政策肯定是產業越來越開放,如果一個產業本身沒有效率,一個產業沒有辦法給消費者提供附加價值,很快三五年之內就很容易被新的商業模式,或者互聯網的企業給打敗掉。所以,當我們在重新審視的時候,我們其實發現了一件事,我經常講眼鏡行業必亡,但眼鏡這個行業,其實不是賣眼鏡,不是一個買賣行業,眼鏡這個行業實際上是一個大健康產業,是一個醫療型的行為的視光產業。
所以說,為什么在中國老百姓老覺得眼鏡店很貴,因為視光在驗光師專業的認證包括專業的服務上,在全中國整個職業結構里面并沒有被認可。并沒有專屬的驗光師的社會身份。我們看全社會的狀況,所有講英語的國家,包括地區,只要有驗光師,像在英國、澳大利亞、美國,驗光師是有執照的,當你走向醫療視光的時候,你的社會地位被認可,這個行業還是在不斷的蓬勃發展,而且我們也看到歐美的市場,實際上并沒有被互聯網打擊的非常大。所以,整個集團其實在做的時候,已經不是純粹看你具不具備O2O的能力,具不具備“O+O”的能力,或者“O×O”的能力,“O+O”就是異業聯盟,再共同經營消費者,包括經營你的數據庫。
所以,所有的傳統產業,其實你在面向未來的時候,不應該只是問自己這個問題,我怎么觸網,怎么接觸互聯網,我要上網,怎么接觸電商。大家對電商其實有很大的誤解,很多傳統產業的聊什么叫電商?就是去天貓開一個旗艦店,或者去唯品會賣點貨,或者去京東開個店,很多人對所有的電商的概念其實還是保留在這里。其實我們知道平臺式的電商也進入一種崩裂的狀態,以前只有天貓跟京東,我們現在看到,這兩三年來出現了一個唯品會,出現是一個聚美優品。但是,以前所有這些電商型的電商是透過PC互聯網還有搜索引擎這兩個,再加上互聯網,就這三個技術,一個PC,一個搜索,再加上一個互聯網的能力所產生出來的平臺電商。
但是,當我們進入移動互聯網的時候,當我們進入到碎片化時代的時候,這個時候跟消費者之間的交互又不一樣。跟消費者之間的交互未來會走向什么狀態?叫“熱環境營銷”的狀態。
去年我跟一個朋友在杭州散步聊天的時候,他也做渠道,我也做渠道,我說渠道商未來肯定被互聯網,尤其是被平臺店打的很慘,因為平臺整個環境設計,就是價格往死里打。傳統企業,傳統渠道沒有辦法應對這種價格破壞性的競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后臺有這么強大的現金流量,這么強大的現金資源去補貼的時候,傳統的產業是很難對應的。所以說,未來的渠道商必須轉換成品牌商。我們要開始自己去尋找,哪一些商品我們自己能夠挖掘出來,然后能夠滿足消費者,不再只是講痛點了,我覺得這個痛點已經講過了,人類不只是為了解決痛點生活,至少有痛點,有興趣點,有興奮點,有利益點。我們能不能通過這四個點找到我們能夠設計的生產的商品,然后跟消費者之間產生交互和互動。
所以,這是我們去年在幾個零售渠道里面,我們大家在共同交流的時候,我們所講到的。就是渠道商未來肯定在網上游走,因為渠道真的會變化。包括天貓這種平臺式的渠道,未來這種集中式的平臺的消費也會開始慢慢被碎片化。所以,當一個渠道商,我們往品牌上走的時候,渠道再怎么碎片化,再怎么變化,我們至少還有品牌為運營商的核心,所以這是第一個點。
第二個點,熱環境的營銷有很多不同的元素在里面,其中名人效應是一種,還有事件營銷。比如2003年非典時期,板藍根沒了,醋沒了,日本核電廠爆炸,中國鹽沒了。所以,會有很多不同的事件去刺激。再比如世界杯的時候,世界杯的產品銷售膨脹。
比如《舌尖上的中國》,今天《舌尖2》有什么不一樣,所有拍《舌尖2》食物大家都準備好庫存了。所以,未來所有的傳統企業,我們要跟娛樂之間更密集的接觸,我們才會知道未來什么東西會當紅。
我再講另外一個當紅的事情,今年我80%的時間跟互聯網打通。有一次我跟美麗說的徐聊天,美麗說跟唯品會,這兩個平臺都是時尚平臺,這兩個有什么差別?唯品會基本上是白領女性,有基本收入水平,喜歡品牌,但是希望有一個折扣的價格。但是,美麗說是一些更年輕的女孩子,這群女孩子追在時尚的浪尖上,現在什么最當紅,他們就追什么,《來自星星的你》最紅的時候,他們追《來自星星的你》里面所有的這些內容。所以,未來不管品牌商,還是制造商,我們要關注未來整個事情怎么運作。
所以,未來的傳統企業如果渠道商還是保持很傳統的商業思維,就是把店開在萬達[微博]里面,找一個好的位置,找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租金的價格,就放在里面,等消費者進來。我保證你被滅亡的幾率大概90%,未來所有的東西是你要自己主動去闖出自己的聲音的。
中國很多的企業其實具備非常多的優秀的實力。我常常講,在中國很多企業都是藏龍臥虎,都是隱形冠軍。但是,大部分的企業第一不會講故事。第二、不會聊天。所以,如何把你好的東西跟消費者交互是要思考的。現在這個時代,我們有移動互聯網的工具,不能在家里等著,我們要主動出擊,要找所有的關系。我相信在座很多人,家里公司里一定有很多非常好的資源,只是你有沒有辦法把它挖掘出來,然后跟未來的企業產生合作。剛才講我過去一年左的事情。
我在另外一個層面也遇到很多麻煩,因為從工業革命到互聯網發生之前已經200多年了,這幾百年來商業的邏輯,已經根深蒂固了,所有的江湖有他們的規矩。我們很多員工從18歲就跟著我們,所以他已經在寶島眼鏡從事傳統的眼鏡行業十幾年了。我是第一個自己跳出來,我開始跟所有這些不同的行業學習,我跟不同的互聯網企業的CEO也好,高級主管之間做交流。所以,我跑的速度比他們更快。但是,當我掉頭回來的時候,我發現我們的干部基本上在千里之外。所以我掉頭回來,說服自己的干部,這是我們要走的方向,如果我們不朝這個方向走,我們基本上麻煩了。
所以,這一年多來,我一方面在學習,一方面做內部的溝通,要說服他們未來是長的這個樣子。因為企業當它到達一定規模的時候,就會發生一種很壞的狀況,它會形成地心引力,這個地心引力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地心引力一形成,你告訴你的干部,我要創新,他從這個地心引力,當做中心軸線,往外走一步,他覺得我已經改變了,他往外走十步,覺得我已經創新了,他往外走十五步的時候,發現他已經創新了,顛覆革命了。但是,這十五步對未來的東西來講是根本不夠的,也許你要跑一百步才能夠迎接互聯網,還有更后面的沖擊的來臨,實際上這個是很頭痛的。
每家公司都有很聰明的人,都可以把你的產業想透,怎么迎接未來。我相信很多人想得出來。創新真的不難,難在于怎么樣去變革,怎么去改變,怎么去轉變你公司內部的這種文化,怎么去把你公司內部的地心引力去掉,怎么去平臺化,怎么把你的組織結構壓扁平一點。
傳統產業是以年度預算為規劃,一個月把一件事情辦好不錯了。但是互聯網企業,兩天以后,下一個版本就出來了,這是互聯網企業的速度跟精神。傳統企業就是這樣,慢吞吞的。所以,未來傳統企業需要思考如何轉變組織內部的阻力跟壓力,讓他們去改變,迎接這種速度感。
我們傳統企業老講有資源,有資產,所有的布局都是用資源跟資產往前看,但是互聯網其他是用速度,用用戶的體驗快速的迭代,這是傳統企業跟互聯網企業最大的差異。所以,未來互聯網企業做變革的時候,這個變革是組織里面最頭痛的問題,已經不是找到一個IT架構。其實到今天為止,大部分O2O的IT架構已經標準化了,基本上大家有一個共識,前臺怎么搭,中臺怎么搭,后臺怎么搭,已經有一個基本模式了,所以技術已經不是問題了。接下來技術搭好了,你的企業能不能做這個轉型。
謝謝各位!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