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國家發改委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辦的“2014’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高層論壇”于11月8日-9日在廣州舉行。上圖為廣州市規劃局副局長郭昊羽。
以下為對話實錄:
郭昊羽:謝謝楊禹,謝謝今天來參加廣州會議的專家、學者。我們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參加這么高層次的論壇。我們規劃部門還是一個具體的管理部門,平常比較少機會參加這么高層次的論壇。
今天專家、學者對我們的工作有很多啟發。我們這個部門其實平常的工作對象和思考的可能還偏窄一點,規劃部門還是城市建設中的一些具體管理內容。今天很多專家從低碳、智慧、生態和城市發展提了很多理念,我們有很多啟發。但是我們這個部門承擔了一個城市里面很重要的一個職責,就是空間管理。你再美好的藍圖,再好的理念還得通過空間管理來落到我們具體的管理上。所以規劃部門其實也希望在這個低碳城市建設方面多做一點思考。
其實我們今天來這個會,可能大的一些理念性的東西就不如各位專家,我們主要是想分享我們正在開展的一項工作,這個工作是我們具體把低碳、生態城市,選了一個地方具體進行一個實踐,這個工作也是王東副市長牽頭的,我們這個試點叫做增城,增城是廣州一個區,在東部,在增城進行低碳經濟城市戰略和實施政策研究。雖然它的題目叫做戰略和政策研究,實際上不僅是這個,我們已經做到了實施,整個項目是由我們市政府和省政府,還有增城區,整個區的政府班子都加入進來,因為最后我們想把它變成一個小白鼠,一個試驗田,所以既然有戰略研究,還要出一些政策,因為有政策才有實施的對象,而且有幾個點要做出來。我就想簡單分享這么一個題目。
我們現在這個題目,當時怎么會有這么一個緣起?其實跟今天很多專家交流的情況是一樣的,就是國家戰略,這個城鎮化和生態,我們感覺到這兩個基本上是未來國家相當長時間一個主要的戰略方式,其實省和市都有相應類似的。
第二個原因,我們自己有一個判斷,對于城鎮化有一個判斷,雖然國家現在城鎮化戰略也比較清晰了,就是大城市的規模這種增長和擴大得到限制,這個很清晰的,但是我們也認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大城市周邊的這些小城鎮還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也就是說人口、資源、功能還是會向這些大城市周邊的小城鎮集聚,所以你有這樣的戰略,這種趨勢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很難阻擋的。所以我們覺得選取增城作為這么一個對象,可能跟我們這個判斷有關。
第三個,我們也參考了一下國外的研究,發現國外好多這種生態城市的研究,它比較成功的一些案例,也基本上選擇這種大城市周邊,像倫敦,很多成功的案例都在大城市周邊。所以我們感覺大城市周邊的小城鎮很有特別性。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碰到很多困難和問題,就是我們這幾年實際上廣州市提這種低碳的東西也不少,這么多年了,王東市長也介紹了,從規劃開始,一層一層的有很多目標、戰略、理念,但是我覺得這些目標、戰略、理念跟現實之間缺少一個橋梁通道,所以也想通過這樣一個課題,適當的進行思考。
有了這么一個背景之后,我們就選擇了增城這么一個點。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增城,原來是一個郊區縣,現在是我們的一個區,這幾年增城發展特別快,經濟和生態都非常好。我們感覺到有這么好的經濟、生態基礎,同時又在廣州大城市周邊,可能這樣樣板性的特點就非常強。所以我們中科院的院士牽頭,再把清華院、中規院,國內比較優秀的單位集中起來做這個課題。
這個課題,我想今天跟我們分享的,我們主要有四個感受,讓國內外專家了解中國的基層規劃部門怎么參與生態城市的建設,我們覺得有四點感受:1、部門還是希望拓展自己參與這種生態城市建設的視角,原來我們這種規劃部門的視角還是比較窄的,就是規劃就是做規劃這一塊,但是這幾年發現要跳出來,從社會、經濟、生態、環保這樣一種綜合頂層設計來思考問題,否則可能做不下去。
2、可能在實施手段上可能還是要同時兼顧政府和市場的力量,上午講的市場化,我們也很贊同,但是至少在中國目前這種管理情況下,政府的推動還是很重要的。所以這次我們的課題設置很強調政府和市場力量的雙輪驅動。我們整個課題的項目,把區政府拉進去,區政府的書記任組長,只有這樣,我們一些東西才能變成政策,變成政策才能真正落成,變成一種實施。同時我們在一些項目選擇上,特別強調發揮市場力量,因為我們同樣也有這樣的力量,完全靠政府推也不行。這個時候包括我們前期一些點的選擇,不是說簡單的政府派工,不是說原來政府說的這個活你來干。而是說帶區鎮去深圳去看,有些鎮看完之后特別有感覺,我也想做。現在很多工作選擇尺度太大,比如說做低碳、生態的研究,動不動就是廣州市,甚至珠三角區域,再往小的尺度就沒有了,如果尺度太大,有些效果和評估檢查很難,我們的主體就是增城區,甚至街鎮的幾個舊城區都可以。可以在不同的尺度上進行探索。
這幾個,我們覺得可能可以跟大家進行分享的。
實際上我們在工作過程中,要特別強調全過程參與,所以我們在這個項目設計中,特別強調不能光是規劃和戰略,必須去到最后的實施,所以最后我們這個項目設計的時候,還包括了最后去到生態基礎設施的建設,就是這么多生態理念怎么最后體現到生態建設中,直接把系統變成我們的一個主題,以生態基礎設施作為一個考核的基本走向。我們的工作正在開展,我們這個工作希望以后在座各位專家多參與,幫我們出謀獻策,謝謝!
楊禹:謝謝,剛剛郭局長提到的幾點,在座有很多做規劃的同行,心里都有共鳴了。不過我有一個問題,剛才你也說到為什么選擇增城,以及它的相關特別條件。我就想問,在座可能有來自很多地方,國內很多地方的做規劃的同志們,包括城市的管理者,像增城這樣的實踐,這種規劃新的實踐,你覺得如果我們想在別的地方也開展,咱不說別的,如果在廣州周邊這個范圍之內,增城之外,還有別的地方也可以相對同樣的做下去嗎?還是說你現在的感受是只有在增城這樣的地方才能這么做?在別的地方可能就做不下去?
郭昊羽:我們有一個感覺,選擇這個課題也到國內做了很多學習、調研,感到城鎮化這個問題在不同的地方,表現的問題和情況不一樣。所以可能一個藥方只能解決一個問題,我們現在找到這種問題,只是說特大城市周邊,生態本體比較好,還有一定經濟基礎的情況。我們希望通過做這個研究,開這個藥方,能夠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對其他的地方的可能會有寶貴的經驗,我們也希望能夠借鑒。
以上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校對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