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社科院工業研究所所長:中國已走完了工業化中期

2014年10月26日 11:50  新浪財經 微博 收藏本文     
圖為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 圖為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

  新浪財經訊 第五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優秀成果獎頒獎典禮暨2014年中國經濟發展論壇將于10月25—26日在武漢舉行,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出席了會議。

  以下為文字實錄:

  黃群慧:謝謝主持人!非常感謝張培剛基金會對我的邀請!非常有幸在20多年前親耳聆聽張培剛先生的講座,終生受益,包括他的著作也一直在閱讀,因為以前是管理學院,但后來做工業化方面的研究,所以一直在讀張先生的著作,受益匪淺。今天短短的時間我想給大家報告一個題目叫經濟新常態工業化后期與增長新動力。

  張主任已經談了很多關于新常態的概念,我想從工業化角度來解釋一下經濟新常態。由于時間問題,我談快一點。

  關于經濟新常態,主要特征就是從高速到中高速的變化,但這個變化并不是主要的,主要是結構、質量會發生更優的變化,包括經濟結構發生全面深刻的變化,不斷優化升級,包括需求結構、產業結構、要素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等所有的結構等等。剛才這個過程中,并不是說很容易就會過渡過去,中間有很多挑戰,尤其從我們關注實體經濟、工業經濟角度來說,包括現在的產能過剩,包括第三次工業革命,包括袁校長談到的大數據,是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同時還有一個關鍵,現在也在提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壓力,也比較大。原來我給大家的一個題目叫經濟新常態愿景下的中國工業增長新動力,也是同意張主任談的觀點,現在還沒有到達一個新常態,我們希望到達速度是中高速,同時結構是優化的新常態,但現在正在往這個方向走,還沒有到達,借用管理學的一個詞是一個愿景,叫經濟新常態愿景。至少從現有統計數據來看,現在有一些問題,至少增速在下滑,大家想中高速希望在7%左右,但現在還不好說是否能穩定在7%,當然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影響,不好說能不能穩定在7%,尤其8月份數據工業增加值達到了6.9%,有一些相應的房地產政策出臺,和這個數據相關,因為6.9%超乎了很多人的預料。9月份消費價格到了1.6(CPI),也有人說是不是到了通縮,總體形勢不會有問題,但已經有了不好的跡象。包括PPI,已經連續31個月負增長,其中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產能過剩問題,以及庫存積壓問題等等,這對我們未來來說都是很重大的挑戰。

  總體來說,理論界的認為是到了從高速到中高速增長的階段,關鍵在于潛在經濟增長率都在下降,潛在增長率的下降,理論界會有不同的解釋,一個視角就是人口紅利的視角,到2004年已經到了劉易斯轉折點,2010年人口紅利消失,包括像張主任關注的增長階段的轉換,根據不同國家之間追趕型增長的不同情況有一個不同的判斷,包括經濟所張平也有結構性減速的看法,原來是投資驅動的工業化高速增長,轉向效率驅動的城市化穩速增長,給現在一個中高速有合理的解釋。因為我們做工業經濟有一個觀點,希望從工業化角度來解釋,工業化本身有一個發展進程,中國工業化水平到了什么樣的階段,做了研究,長期以來跟蹤測評了工業化水平,這個圖展示的是工業化的評價指標與標準,我們分了五方面的指標:人均GDP、三次產業產值結構、制造業增加值占總商品增加值比重、人口城市化率、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占比等,最后進行總體的計算,2010年全國水平指標指數是66,這意味著什么結果?到2010年已經到了工業化中期的后半階段,到了2011年、12年、13年,這和整個經濟下滑是很吻合了,2012年經濟增長速度在下滑,到了2012年我們判斷工業化水平已經到了工業化后期,但因為我國區域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包括上海、北京已經屬于后工業化階段,有些地區屬于工業化前期,所以未來還會有一些高速增長,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發展,31個省市區五個階段基本都有,像北京、上海后工業化階段,中西部處于工業化中階段,所以地區差異非常大,但通過衡量至少有一個結論,2010年十一五結束以后,中國工業化綜合指數到了66,意味著中國已經走完了工業化中期階段,這個變化對中國工業化進程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按照十八大報告,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所以說有八九年的工業化后期的經濟發展時間,而且國際上一般的規律,到了工業化后期,肯定不可能保持工業化中期的高速增長,這種可能性基本沒有,很多國家在工業化中期階段有兩位數增長,但到了后期都會下降。我們測評如果到2011年以后,進入到工業化后期,經濟增速下滑到了7%,應該是一個非常合理的增速(從潛力經濟增長率來說)。談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大家不要認為,工業化實現以后就終結了,工業化進程沒有終結,只是評價基本實現工業化,像美國實現了工業化現在還在進行所謂的再工業化等等,所以這個概念大家不要認為是到了后期實現工業化工業化進程就終結,這僅僅是經濟學的一種劃分。

  如果到工業化后期,我提到了很多新的挑戰,包括產能過剩,因為我們是工業大國,張培剛先生提到我們什么時候能從農業大國轉向工業大國,我們曾經有過一個結論,基本經濟國情現在已經是一個工業大國,不再是農業大國,因為工業實力200多種產品都居世界首位,因為工業國和工業大國是兩個概念,工業國往往是實現了工業化的國家,我們沒有實現,但我們不是工業兩國,如何實現從小到強的轉變,是我們推進的一個方向。

  到了工業化后期,速度我們沒有辦法保證繼續下滑,下滑到什么程度,雖然在探底但沒探底,我們希望是中高速增長,但還沒有達到底部,所以不能說是新常態,只能是新常態的愿景。

  關鍵能不能進入,看這種劇烈的變化能不能應對挑戰,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判斷,一方面增速從高速下滑,但不能下滑到可以承受的區間,應該穩定在一個區間內,這應該是新常態,如果下滑得很厲害,不能說穩步進入了新常態。另一個就是你的結構能不能向高級化、合理化的方向去走,按照這兩個指標評價需要有一個新的動力支撐。一方面能夠穩定住下滑的速度,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工業結構的明顯高級化和合理化。這種動力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工業化自身演進過程中本身所提供的供給方的推動力;另一方面,工業化后期以后城市化是大的進展,城市化能發展而產生需求的拉動力,現在因為城市化前期推進得比較粗放,現在強調以人為本的城市化進程,所以說未來的城市化仍然是一個拉動工業化的重要拉動力,這是兩方面的動力。

  即使我們考慮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一般來說高級化、合理化是什么樣子?一般教科書的規律是這樣,第二產業比例下降,第三產業比例上升,甚至到2013年產業結構有巨大的變化,我國這么多年三產比例超過二產,這是大的結構優化的跡象。但產生之后,理論界有一些聲音,包括由于霧霾,對工業有很多垢病的聲音,我們認為制造業工業并不是它本身制造這種問題的根源,關鍵是你的發展方式是不對的、是粗放的,尤其對制造業有一些新的認識。我們比較了1947年到2009年,所有實現工業化的這些國家,他們的制造業比例,后來發現并不是到工業化后期,所有的國家制造業比例都會下降,有些下降的幅度比較明顯,有的并不是很明顯,甚至有些國家還在上升,關鍵在于你對制造業確定了什么戰略。像韓國制造業比例還在上升,德國比較穩定,這里面想談另一個結論,作為一個國家,像我們這樣的大國對制造業的態度,2011年法國大學有一個研究,反過來解釋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源,其中一個原因,一個國家經濟能夠長期發展穩定發展的最關鍵指標是什么,不是金融占多大比例,而是你這個國家本身生產復雜性產品的能力,也就是說你的制造業的能力。生產復雜性產品能力越強,這個國家的經濟能夠長期穩定的發展,像德國之所以在金融危機中表示得比較穩定的發展,就和這個原因是相關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制造業本身的比例是一個問題,它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比例是多大,而在于它能不能驅動一個國家國民經濟長期穩定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尤其到十三五中,對工業、對制造業不能說因為它會產生污染、產生霧霾等等問題,而對它有所放松,關鍵是你要一個科學的發展方式,這些問題的產生反過來也是需要制造業進一步的發展才能解決的,通過創新來解決的。

  另一個規律,工業化后期勞動、資金、技術密集型有一個比例的上升,一般會說勞動密集型會下降,資金密集型會上升,技術密集型會更上升,這個規律基本存在,但并不是完全一樣。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國制定產業政策的時候不能絕對化,產業政策越絕對化最后產生的問題包括產能過剩,有的人就認為就是由于產業政策過程絕對化反而導致了產能過剩。

  另外一方面,就是再工業化,制造業信息化和制造業服務化,到工業化后期,尤其是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它的再工業化和我們的工業化后期,至少重視的產業是不一樣的,他重視的是制造業服務化和制造業信息化,這兩個代表了制造業發展的新趨勢。制造業服務化和制造業信息化就是現在提得最多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及德國提出來的工業4.0,國家已經對制造業高度重視,甚至現在正在中國制造2025年,包括這個階段產生了很多未來顛覆性技術,這種顛覆性技術都和制造業信息化和制造業服務化是息息相關的。麥肯錫估計這種潛在影響合在一起達到45萬億美元。

  而且我們也不能單純強調提高服務業比例,未來產業的方向是保持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相互增強的局面,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在人口大國里應該保持同樣的發展趨勢,叫寬幅產業帶。

  整個產業結構演進也好,包括城市化也好,關鍵問題是什么?是要創新。而創新的核心是需要我們進行改革。我提一句,現在改革動力有很多,國民經濟改革是最重大的方向,我這里是一個圖紙,系統地把現有國民經濟改革的方向理出來了,現在關鍵的是我們要做思想工作,基于國家使命調整國民經濟功能,另一個協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我們認為將來要建立三層三類全覆蓋的國民經濟管理體制,要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國民經濟一定要分類,要功能定位。我們提出要分三類,國民經濟要基于國有使命存在,我國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有三類使命,作為市場經濟國家,要彌補市場失靈的使命,還有一個發展的使命,以及培養市場主體的使命,基于這三類使命要有分別的治理方式,我們對中央企業113家進行了詳細的分類,現在大家討論得非常多,我們認為這三類作為一個主流,大家已經越來越認可這種分類。

  總結到一起,工業增長也好,經濟增長也好,最終的原動力來自于改革。

  我就談到這里,謝謝大家!

 

文章關鍵詞: 中國經濟發展論壇張培剛獎黃群慧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關閉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歡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聞香港“占中”策動者稱明日發起廣場投票
  • 體育西甲-C羅進球蘇神助攻 皇馬3-1逆轉巴薩
  • 娛樂田樸珺回應與王石婚期:太不現實了
  • 財經萬鋼:我國研發人員總量達到世界第二
  • 科技Facebook扎克伯格蛻變:宅男到明星CEO
  • 博客石油價格暴跌產油國怎如此淡定
  • 讀書優劣懸殊:抗美援朝敵我裝備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5國考競爭烈度創新低 國考熱職
  • 陶冬:央行動作多發 歐債風險有限
  • 徐洪才:八項目獲批 穩增長信號明確
  • 姚樹潔:四中全會法制建設三突破口
  • 易憲容:房貸新政可能惡化財富分配
  • 共道:中國對全球經濟影響被嚴重低估
  • 李光斗:馬云是最成功的洗腦大師
  • 龔蕾:索羅斯如何看俄羅斯與歐洲經濟
  • 余豐慧:不必對GDP增速回落大驚小怪
  • 許一力:滬港通問題關鍵在資本利得稅
  • 洪榕:四中全會公報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