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第六屆“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IACMR)”年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正式開幕。此次年會由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承辦,參會人員已達到1200余人,創下學會歷次會議參會人數新高。
上午,本屆年會第一場主題討論會召開,主題為“新情境下的新研究”,徐淑英教授、梁能教授共同主持本場論壇。康奈爾大學弗蘭克和羅莎·羅德學院社會學教授及經濟與社會研究中心的主任倪志偉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微博]院長蔡洪濱教授、圣母大學管理學院路易斯·戈麥斯·梅西亞(Luis Gomez-Mejia)教授、帝國理工商學院副院長喬治·格里(Gerry George)教授圍繞主題分別發表了演講。
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 BRICS )是21世紀新崛起的充滿活力的經濟體。這些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孕育了一系列新的經濟活動和管理模式。本次論壇主要討論了新情境下創業公司如何獲得成功這一命題。四位著名學者分別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對這一命題做出了解說,主要聚焦于中國和巴西這兩個金磚國家以及肯尼亞和烏干達這兩個欠發達的非洲國家。
喬治·格里教授首先展示了他在非洲做的兩項研究,演講題目為《緩解非洲貧窮與創業:以樂觀主義、志向和社會關系為視角》。他的第一項研究在肯尼亞進行,以極端貧窮的地區為主要研究對象,揭示了財富流失和創業之間的關系,指出財富流失越嚴重,個人就越有可能從事創業活動。通過實證研究,喬治教授發現了樂觀主義、性別以及社會結構會影響財富流失和創業之間的關系。第二項研究在烏干達展開,著重探討了結構性社會資本和資源組件與創業公司的績效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從坎帕拉的小企業收集的數據,喬治教授發現,較大的社會網絡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資源優勢,但是當共享的身份認同很高時,維持這樣的社會網絡所需花費的成本也將更高。
路易斯·戈麥斯·梅西亞教授的演講主題為《社會情感財富、家族控制、對內部利益相關者的關懷與企業生產率之間的關系:一項針對182家巴西大型企業的研究》。路易斯教授認為,如果組織采取有益于內部相關者的政策行為,并不會導致組織產生損失,相反,這些政策行為可以通過維護家庭的社會情感動機等,幫助組織從不同方面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而這些優勢可以最終轉換成競爭對手無法模仿的有形生產力。路易斯教授通過實證研究證實了自己的結論。
蔡洪斌教授探討了中國情境下的企業行為,主要關注于企業內部結構與外部制度環境對于企業行為的影響。他認為,中國制度的部分缺陷,比如無效的法律體系、地方政府的腐敗以及較低的信任度等對中國企業形成了特殊的挑戰。盡管面臨這些制度的缺陷,中國企業的競爭力近年來卻大幅提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企業具有很強的適應性,通過強有力的家庭或親屬關系等,獲得了系統的“潤滑劑”。這不僅有利于單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有助于提高經濟的競爭力。蔡洪斌教授指出,我們現在還不清楚中國企業的“適應性”是怎樣發展而來、又是通過怎樣的途徑發揮作用的。此外,中國逐漸進入了強調質量和創新的發展階段,以前幫助企業獲得成功的方式對于當下情境的適用性如何還是一個盲區。蔡洪斌教授呼吁學者們能在這些方面作進一步的研究。
最后,倪志偉教授從社會網絡、規范和經濟制度的角度對于論壇命題進行了解說。倪教授以中國的產業集群為研究對象,認為產業集群是中國私人制造企業得以出現的原因,并以自己在長江三角洲地區所做的實地調研為例,分析了產業集群的工作原理及其給小企業帶來的優勢。
提問環節后,梁能教授對本次論壇做了總結性發言,并再次強調了IACMR的核心價值觀:“追求卓越、靈感來源、學術責任以及服務精神”。
(注:本文根據主講人在主題討論會上的講話整理而成,未經本人審閱,有刪節)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