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第五屆地壇論壇”于2014年6月9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可持續金融項目總監孫軼颋。
以下為演講實錄:
孫軼颋:剛才王遙說了,學者有陋習,我們也有陋習,我們經常給大家畫個大餅,美麗傳說,傳說太美麗了,請大家包含。
講到金融化的問題,我們今天早上談的到底什么是碳,有的說碳是一種商品,有現貨、期貨,有的說碳是一種貨幣,以國家主權做一個支撐的貨幣,早上李主任說碳是無中生有,正好四不象。四不象造成碳的估值難、交易難、風險大。對于金融機構來說,這種東西他怎么去創新,我覺得是個難題。
在目前這個階段我建議大家不要把金融機構期望放的太高,我們中國大媽去買黃金肯的,買碳不可能。
我提一下,第一就是政府起主導作用,我們梅總不在,我們原來微觀經濟學外部性,大家覺得這條路走不通。昨天一開會提的,把整個微觀經濟學拋掉,從宏觀角度來看,增加消費,增加投資,投資不是我們這個項目投資,而是政府投資,我們叫綠色投資。增加綠色投資,增加綠色產業的擴大綠色產業,增加有關的就業,增加扶持的GDP。
擴大投資就是需要政府掏錢了,政府在碳市場的作用,我不僅僅同意他是有一個法規這是必須的。建立市場他不能管市場,他要建立市場。
第三點我覺得政府應該拿出公共資金,作為碳市場主體之一,去投進去,參與交易,這幾個好處,第一你示范作用,政府交易了,其他人也就有信心交易了。第二就是信用的效益,政府賣出來可以接受。第三就是穩定市場效應,回購或者增量減量。第四就是政府融資效應,政府不僅僅是制定法規,政府拿這么多稅收錢,拿出來建立機制也好,去投進去給市場一個活力。
市場本身是一個PPP模型,第二個PPP模型就是針對金融機構來說。我們說碳金融兩個比較極端,保守極端,第一是傳統的銀行業務。第二就是另一個極端找到他了,投機,炒作,這兩個極端我們要共勉。第二位嘉賓說話,我建議金融機構在投資或者是進來碳市場的時候投實體經濟。我們講到京津冀聯動,講到城鎮化,我們需要大批大批的基礎建設,可持續基礎建設,包括低碳的、可再生能源,產業轉型,我們一些廢氣處理。我們很多論壇,政府官員說我要搞綠色城市,我去籌錢,錢從什么地方來,我們現在政府絕大部分錢從銀行來,我建議銀行能夠投到那些具有PPP模式的可持續的基礎建設里邊,通過碳交易作為一個很多可持續的基礎現象本身產生一些碳匯,通過金融手段變成一個融資渠道,碳市場給可持續基礎建設項目投入了資金,城鎮化之后這么多體量項目畢竟對碳市場有一個結構作用。引入兩個PPP,政府為主導,金融做配合。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