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第五屆地壇論壇”于2014年6月9日在北京舉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氣候司副司長孫翠華透露,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已經列入了中央改革領導小組任務之中。
孫翠華稱,國家碳排放交易制度已經啟動了,計劃三年左右時間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但建設這個市場,核心是分配的方法和標準,還有管理辦法,報告制度的建立,交易規則的制定等等,但最重要是管理辦法法律地位的問題。因為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是個強制的市場,它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法律,有比較高法律地位的法律性文件才能實施,不然工作很難推動。
同時,孫翠華還明確表示,依照目前國情來看,中國實行總量控制下的排放交易制度有點早,但是不排除正在研究,總量控制包括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包括碳排放總量控制,但是什么時候實行要根據國家的實際情況和工作進展情況適時推出。
以下為演講實錄:
孫翠華: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今天讓我有一個發言,剛才解主任在開幕式上已經發表了很重要的講話,他對我們國家應對氣侯變化的政策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講話,而且講的非常全面,我今天的講話只限于碳市場進展的情況,也是大家關心的一個問題。
我演講的內容分這么幾個方面:
一,溫室氣體自愿減排碳市場建設的情況是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重點任務,這個任務分幾個方面進行,我們在2012年發布了《自愿減排管理辦法》,正式開始基于項目的減排量。同時我們在2011年開始了七個試點地區的排放權交易試點,從這兩個方面進行我國的碳市場建設。
自愿減排的交易進展情況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個時間表,6月份頒布了辦法,8月份頒布了減排量備案申請文件的要求,2012年10月印發了指南,2013年10月是自愿減排交易信息平臺建成,已經開始公布審定項目。截止到現在,已備案7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構,自愿減排方法學178個,新開發方法學5個。
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進展情況,7個試點地區已經開始交易的有6個,本來重慶在這個月13號開始,但是臨時有點問題,時間又定在19號。排放權試點工作大家了解的比較多,現在6個市場運行的還是比較正常,對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立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試點的工作有共同的特點都是明確了交易的范圍,設定了控制碳排放的目標,建立了碳排放的核查體系,同時也建立了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平臺,同時開展了相關能力建設。
現在進展的情況有一組數據,截止到2014年6月5日深圳累計交易是39萬噸二氧化碳,平均交易價格為每噸約70元;上海累計成交約45萬噸,平均交易價格約每噸38元;北京場內線上交易和場外協議交易分配累計成交約為1萬噸和4萬噸。
這幾個試點共同的經驗是領導特別重視,另外因為碳市場建立涉及到非常仔細的工作,很細節的工作,非常復雜的工作,另外它還是一個全新的事情,基本概念的學習能力都是非常重要,所以領導重視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具體細致工作一定要做到位,如果做不到位,就會推行不下去,另外也充分體現了地區的特點,同時也做了很多的培訓和能力建設的工作。
通過幾個交易試點,下一步工作是直接進入部署開展全國碳交易市場建設工作。現在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已經列入了中央改革領導小組任務之中,所以總的來說下一步要開展建立全國碳交易市場全面的工作,首先要加強統計的工作,也要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重點企業碳排放制度,這是碳交易市場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碳交易市場建立不起來,所以這個工作一邊在研究,一邊在實施,我們已經公布了十個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體系,今年我們想再公布至少三個,有條件再公布到十個,我們分析了有20幾個方法學公布了以后,基本滿足企業核算溫室氣體報告制度建立的基本需求。
我們現在也在研究啟動全國的碳交易市場的建設,包括確定碳排放交易的邊界和范圍,制定出相關的管理細則,研究制定合理的分配方案和市場調節機制,完善國家的碳交易注冊登記系統。同時開展碳期貨交易,現在我們開展交易的6個試點地區里是現貨交易,不包括期貨交易,期貨是我們和證監會[微博]正在研究在國內實施的可行性,這項工作也有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
下一步工作怎么做,首先要加強宣傳的力度,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精神,進一步宣傳推行碳排放權交易的重要意義,提高社會各界對此項工作的支持力度。通過市場的機制推動企業進行低碳發展,這是一個目的,同時為企業靈活機制減少碳排放的成本,從國家層面上通過市場的建立促進碳強度到2020年降低40到45%的目標。
在別的場合也有人提出關于下一步的工作怎么做,我也提出了一些個人看法,但是記者、新聞媒體尤其是路透社有一些報道,我在這里要再說幾句。我們下一步國家的總體安排是從6個試點直接進入國家全部碳排放進行建設,這個工作是這么考慮的,因為試點現在是獨立的,如果再擴大到區域或者再擴大到多一些市場建立碳排放市場,它仍然是相互不連接的市場,仍然是不是一個完整的市場,所以這種建設方法不是一個很有效的、快速的路徑。
我們碳市場的建立首先要確定一個Cap,最終落實到碳交易市場主要是針對企業,有些記者就報道中國要建立總量控制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這個理解不完全和我在其他場合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從國內應對氣侯變化工作來說,我們任何制度都在考慮、都在研究,比如企業排放報告制度,發改委已經發了63號文要求地方來推動這項工作,實行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制度、碳排放交易制度都在研究,有些已經在試點。什么時候實現,什么時候推出,我們有一個統一安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這些工作都在研究。
就像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會談講的一樣,習近平主席說應對氣侯變化不是別人讓我們做,是我們自己要做,這些工作一方面為應對國際氣侯變化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更重要的是國內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所以這些工作我們都在考慮。我們什么時候推出,我們排放交易的理解和發達國家的內涵有什么不一樣,這是根據我們自己國情所決定的。在總量控制下的排放交易這種理解是片面的,不光國際談的怎么樣,國內該做什么就做什么。我們發展中國家要根據我們的發展進程,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我們的制度,更吻合我們國家的國情。
排放制度建立一定要有一個Cap,可以有多種意思,一個是國家總量的Cap,另外是對企業的Cap。90年的Cap是發達國家的,我們可能是有增量的Cap,現在各種選項都在研究。試點也有Cap,但是最終落實到企業的Cap,而不是最終落實到我們國家總的Cap上,排放交易制度實情最終體現在企業的Cap上。當然我們國家給企業分配Cap排放上限的時候要研究國家的Cap,但是要落在企業上,而不是總量控制下的排放交易制度。所以中國實行總量控制下的排放交易制度有點早,但是我不排除正在研究,總量控制包括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包括碳排放總量控制都在研究,但是什么時候實行是根據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和我們工作進展情況適時推出。
國家碳排放交易制度已經啟動了,計劃三年左右時間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首先建設這個市場要做很多的工作,除了剛才說的這些問題,核心的東西是分配的方法和標準,還有管理辦法,還有報告制度的建立,還有交易規則的制定等等,最重要是管理辦法法律地位的問題。因為我們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是個強制的市場,它一定有一個強有力的法律,有比較高法律地位的法律性文件才能實施,不然我們的工作就很難推動。所以現在我們已經開始制定全國碳市場的管理辦法、交易的管理辦法,同時開始研究企業各省市碳排放權分配的方法,怎么分配都在研究,分配多少,是不是碳總量控制下的,還是先設一個排放權,排放權交易總量的情況下都在研究。
今天主題是京津冀合作的問題,北京市在碳排放交易里已經積累了很好的經驗,配合下一步的碳排放權碳市場的建立,北京市可以起到核心的帶動作用,今天有天津、河北、山東、內蒙古等等,希望在北京碳市場的經驗起到核心作用的帶動下,其他省市也在研究考慮這個問題,一并和國家在建立碳市場的過程當中,希望這些省市也能夠走到前面。謝謝大家!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