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于2014年5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行長呂家進。他表示,建立普惠金融體系須堅持四個原則。
以下是呂家進發言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上午好!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發展普惠金融”,這為金融業指明了改革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此機會,我想圍繞普惠金融談一點個人的認識和思考。
建立普惠金融體系,需要理性認識、全面看待,堅持好以下四個原則。
一是堅持普惠服務原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鄉村銀行創辦者尤努斯有句名言:“每個人都享有獲得信貸的權利”。同時,普惠不等于恩惠。與政府扶貧和社會慈善不同,普惠金融既非計劃手段,也非平均主義。而是要運用市場化的機制和商業化的手段,讓更多的人以合理的價格和便捷途徑獲取各種金融服務。
二是堅持社會責任原則。傳統觀點認為,普惠金融業務意味著成本高、風險大,出于經濟理性、體制偏好等原因,大銀行總是傾向于為大企業、高收入群體服務,而將普惠金融業務留給小銀行來做。但是,普惠金融并非小銀行的專利,隨著經濟發展模式的變遷以及信貸技術的發展,大銀行更能發揮小銀行所不具有的規模優勢、資金優勢,在履行服務國家戰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更好發揮作用。
三是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普惠金融在強調包容性的同時還需要滿足商業可持續,普惠金融不能簡單地被看成小業務。小業務卻有大市場,小業務具有大功能。普惠金融觸角雖小,但其在“最后一公里”的服務發揮著 “雪中送碳”、“難中救急”的功能。普惠金融應成為金融業的藍海。
四是堅持創新發展原則。普惠金融有其自身的特點,不僅需要金融機構在盈利模式,服務理念,產品和技術等方面的創新,還需要政府在監管政策、貨幣政策、財稅政策等方面做好創新。
普惠金融體系的提出,是現代金融理論的一大突破,構建中國普惠金融體系需要立足四個轉變。
一是從金融機構建設向金融功能建設轉變。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遵循金融機構觀的農村金融改革表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局限性,亟需強化農村金融體系所承擔的金融功能(諸如配置資金功能),實現生產力要素在城市與農村、富人與窮人之間的雙向自由流動。
二是從城市金融思維向農村金融思維轉變。在構建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時,必須從城市金融思維向農村金融思維轉變,在金融產品設計、服務方式、客戶營銷、風險管理、考評激勵等方面,不能簡單照搬城市金融的運作模式。
三是從商業化改革模式向多維度改革模式轉變。構建中國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必須結合區域間經濟金融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充分發揮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協同作用。
四是從片面衡量指標向綜合衡量指標轉變。一個好的普惠金融體系應該能夠實現:服務范圍廣覆蓋、自身商業可持續、社會福利最大化。要達到上述目標,關鍵是要處理好覆蓋面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有效評估衡量普惠金融的發展狀況,則亟需建立一套綜合衡量指標體系。
構建中國普惠金融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從長遠來看,可以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創新普惠金融組織體系。解決普惠金融服務供給不足問題,關鍵是創新普惠金融組織體系。不僅要鼓勵現有各金融機構向縣域、鄉鎮延伸機構和業務,而且還要適度放寬市場準入,有序引導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
二是豐富普惠金融產品體系。發展普惠金融,離不開豐富的金融產品體系,需要創新信用模式和擴大貸款抵質押擔保物范圍,構建起小額信用貸款、抵押擔保貸款、擔保機構保證貸款“三位一體”的普惠信貸產品體系,有效破解普惠金融“貸款難、貸款貴”的抵押物瓶頸困局。
三是強化普惠金融政策體系。發展普惠金融,需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要加強信貸、產業、財稅、投資政策的協調配合,綜合運用再貸款、再貼現、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等貨幣政策工具和財政貼息、稅收優惠、差別稅率、先稅后補等財稅政策工具,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四是健全普惠金融市場體系。發展普惠金融,需要健全包括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租賃、信托等在內的功能完備的普惠金融市場體系,充分發揮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協同效應,實現綜合化、一體化服務。
五是拓寬普惠金融渠道體系。發展普惠金融,離不開覆蓋城鄉的金融服務網絡。互聯網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低、覆蓋范圍廣、服務效率高等先天優勢,與發展普惠金融高度契合。隨著互聯網應用普及和推廣,需要鼓勵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金融服務方式,為社會各階層提供良好的服務。
六是優化普惠金融生態體系。發展普惠金融,需要構建和諧穩定的金融生態環境。需要圍繞城鄉居民、小微企業開展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同時,也需要加大金融知識教育普及力度,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風尚。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發展普惠金融,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建立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必將是一個需要經過長期努力才能見效的艱巨任務,需要社會多方面共同努力。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作為中國普惠金融的先行者,將為探索大型商業銀行實踐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發展道路作出貢獻。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