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新華都商學院,北大商業評論和哥倫比亞大學資本與社會中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諾貝爾獎經濟學家中國峰會”于2014年3月15日在北京繼續舉行。新華都商學院教授、新華都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邱曉華做主題演講時表示,穩增長的目標不會變,增長預期目標7.5%左右是下限,當經濟偏離7.5%,過高它會適當的控制,過低它會適當的刺激,這是有底線、有下限的。目前,保就業已經成為當前政策的底線,因此在失業率還不至于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政策會相對的穩定。當失業率變得更加突出,政策會更有彈性,這是一個底線。
以下是文字實錄:
主持人邱曉華:我真不忍心打斷陳龍教授的演講,聽了他的演講從歷史的角度看今天,對我們正確的認識互聯網金融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相信大家聽了它的演講,從物流、到支付、到信貸、再到沖擊、再到風險,會有一個清醒和全面的認識。
最后輪到我自導自演了,我要講什么呢?首先給大家報告一下,這本書是新華都商學院在今年給大家推出的第二本年度報告。去年我們的主題是《困境中的突圍》,我們已經預感到中國經濟將陷入一場困境當中,所以,如何突圍,去年圍繞這個問題做了一些思索。今年我們的主題是《變革與轉型》,我們看見了一場偉大的變革將在中國展開,一次深刻的轉型也將在中國展開這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次大變革、大轉型。從年度角度來看,我們只能就2014年的中國經濟做一個大致的評估和展望。所以,大家有時間可以翻一翻這本書,當中包括了中國年輕一代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的思考和認識,因為時間的關系,它確實會有一些不足,也請大家批評指正。
接下來我把我對當前中國經濟的一些思考給大家匯報一下,主題是《平穩之下 暗流涌動》,為什么我選這樣一個主題?這是因為大家都在爭論2014年的中國經濟和今后的中國經濟,有唱多的,有唱空的,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似乎都有它的一些道理,但似乎又感覺過于極端,所以,我想看中國經濟還是堅持我一貫堅持的兩點論來看中國經濟,要從基本面上把握,又要從基本面背后的一些新變化、新特征來認識,也許我們能夠掌握主動權,避免被動。
平穩之下,是因為短期經濟平穩增長有支撐力。
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質的改變,也就是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區域化依然是推動中國經濟的基本力量,只是速度與程度在發生一些變化。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區域化這一大趨勢還沒有逆轉,因此中國經濟絕對塌不下來。
確實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我記得兩年前《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我,我曾經說到中國已經告訴了高速增長,進入了中速增長,現在看也是驗證了這個判斷。但由高速到中高速增長趨勢并沒有逆轉,它只是速度高低的變化,并不是由增長變為下降,這一點也請大家記住。因此,這種增長趨勢還有一定的慣性在驅動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換句話說,由高速到中高速只是量的變化,沒有質的變化,質還是增長的這一趨勢沒有改變,它會有增長的慣性。
市場的力量在積累,政府的力量有余地,兩力結合會繼續支撐中國經濟前行。大改革正在掀開新的序幕,讓市場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已經在昭示著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支撐力只會增強,不會減弱,這個趨勢正在加強。另一方面,政府手上擁有的各種資源還足以應對短期經濟的波動,因此即使有一些波動,它也不會造成顛覆性的破壞,這一點我也請大家記住。
具體來說,政策驅動力還有余地。
政策的關鍵詞不會變化,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合理增長、和諧穩定,這些關鍵詞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面都是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據。通過這些關鍵詞我們可以想象政策對于經濟的驅動力還是有依據的。
溫和性刺激、結構性刺激不會斷,盡管我們已經不會再采取那種強力的刺激,但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會繼續得以堅持,因此,溫和的刺激、結構性的刺激這樣一個政策還會繼續得以實施。
穩增長的目標不會變,增長預期目標7.5%左右是下限,當經濟偏離7.5%,過高它會適當的控制,過低它會適當的刺激,這是有底線、有下限的。
保就業成為政策的底線,因此在失業率還不至于影響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政策會相對的穩定。當失業率變得更加突出,政策會更有彈性,這是一個底線。
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標不會改,人民幣國際化加速的趨勢在繼續,匯率升值與貶值并存的波動趨勢正在形成,匯率彈性正在加強,這將有利于國際貿易,有利于對外投資,有利于投資者的預期穩定。
控通脹成為政策上限,只要通脹在上限范圍,政策會保持相對的寬松和穩定,通脹超出上限,政策就會走向一個更偏緊的調整。
新型城鎮化能夠創造需求
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城市居民素質和質量將進入提高的通道。
3億人的市民化孕育更大的市場需求,已進城的1億農民工市民化,棚戶區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的1億人的市民化,中西部地區城市群建設形成的就地市民化的1億人,這3億人由農民變為市民,孕育著巨大的投資與消費的需求。
土地使用與流轉制度改革會帶來多方財富效應,有利于投資與消費。建立多元可持續城鎮化建設資金保障機制,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會進一步的發展。
綠色環保新要求會帶動相關產業的投資持續的擴大。環保產業數萬億的投資在等待著我們去開拓。
教育、醫療、文化、健康、休閑的新需求持續增大,城鎮化一定會催生這些方面的需求進一步擴大。這是我們平穩增長的又一個重要的支撐力。
制度性紅利將持續的釋放
改革藍圖已經描繪,在實施過程中,一定會使得我們有更加穩定的市場預期。現代市場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市場的作用會進一步的發揮。完善產權制度,兩個不可侵犯以及發展混合經濟將有利于經濟活力的進一步激活。改善政府管理,權力清單也好、負面清單也好會使得政府的行政效力進一步提升,特別是簡政放權進一步的推進會給營商環境帶來更加寬松的前提。調整社會政策,也就是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政策會進一步為社會活力和創造力的激活提供保證。自貿區的建設會給我們新形勢下的對外開放和發展開放型的中國經濟提供新的支撐,我想這些制度性紅利我們是可以期待的,它也會持續地釋放,這就是中國經濟短期內能夠平穩增長的一個最基本的力量。
“七上八左右”格局在眼下的中國還可以維持。
總結起來就是慣性驅使、政策驅動、改革推動和市場拉動,使得我們短期經濟還能夠保持平穩地發展態勢,所以,今年經濟增長7%以上還是可以期待的。
警惕平穩之下的各種風險
平穩之下確實不可大意,要警惕平穩之下的各種風險,這些風險是現實的,這些風險是可見的。經濟下行帶來的風險,并沒有消除。利率高位帶來的風險也在積累,一方面地方債務出現一些違約的風險,在現實中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各種理財產品在高利率下面的出現一些違約也是可能的。實體經濟的復蘇在高利率下面也會遭遇到一些更加困難的局面。高利率下面我們的房地產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所以,利率高位帶來風險不可忽視。社會矛盾帶來的風險,目前隨著社會進入轉型,各種矛盾在增加,我們不可對社會領域出現的各種矛盾掉以輕心,它有可能造成一些局部的問題。外部沖突帶來的風險,眼下是烏克蘭的問題,未來還有其他的一些問題,這些沖突帶來的風險我們都需要警惕。
經濟下行,PMI指數處于下滑,發電量、貨物運輸低速增長,前兩個月的數字也是相對弱勢,這些都預示下行風險是存在的。高利率,去年6月和12月兩次“錢荒”之后利率都帶來了一些飆升現象,我們還記憶猶新。
時代正在變革,發展需要轉型
這是當前的中國經濟,未來的中國經濟我也想說幾句。時代正在變革,發展需要轉型,這是未來中國經濟前行中的兩大主題。變革將決定我們的未來,轉型也將決定我們的未來,變則通,則興,興則強,這已經是時代的大勢所趨。
首先,我們要冷靜看待今日中國,切不可過高估計今日的中國。中國是一個經濟大國,但中國還不是一個經濟強國。這兩天大家都在說未來中國將超越美國,但我在這里想冷靜地告訴大家,雖然總量上我們可以超越美國,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是要在經濟發達的程度上超越美國,還有很長的時間,還需要更遠的距離。至少,這六個方面,是說明我們還不是強國。
中國的“三農”問題至今還沒有解決,一個強國不會被“三農”所困,而中國至今還為“三農”所困,說明我們還不強。制造業大起來了,但制造業還不強,缺失核心技術,缺失知名品牌,缺乏跨國經營的能力,這說明我們在制造業領域也還不是一個強國,而世界經濟告訴我們制造業強國家強,制造業弱國家弱,今天中國的制造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海洋控制力還不強,且不說東海、南海近在咫尺的自己的海洋主權受到各方面的蠶食,更不用說遠洋的控制至今還沒有能力,而一個強國如果沒有海上安全線的控制力是不可能成為強國的。
人民幣還不是國際硬通貨,盡管這些年人民幣的影響力在提升,但是在結算、投資、儲備三個方面,中國的人民幣還不是世界公認的硬通貨。文化影響力還處于弱勢,中國雖然有幾千年文明,但中國的文化與世界文明相比較,確實還處在相對弱勢的狀態,一個文化如果不夠強大、不能夠有凝聚力和感召力它就缺乏東盟軍,而缺乏同盟軍的國家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強國的。國家還未真正統一,臺灣至今還在分裂當中,所以,這些方面是表明我們中國還不是一個強國,我們切不可因為自己的進步而過高的估計了自己。
從歷史上看,變革與轉型會帶來機遇,我們三次大的變革形成了三次大的機遇,實現了三次大的發展。八十年代中國掀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我們贏得了第一次大的發展機遇,實現了每年9.7%的大發展。九十年代我們突破了計劃與市場的理論束縛,在各方面推進了改革,贏得了新的機遇,實現了每年10.3%的大發展。新世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又迎來了新的機遇,我們實現了每年10.7%的快速的發展。所以,實踐告訴我們,變革與轉型是一個國家前進的動力。當然剛才歐盟的演講的教授也說了,變革會創造不確定性,但我也在想,正因為有不確定性就更需要變革,而未來中國將面臨著多方面的約束,制約、環境、市場、成本、債務、社會矛盾、外部的矛盾多重約束日益突出,需要我們通過變革、通過轉型來應對和解決。
面對制約,擺在我們面前是兩種前途。我們如果通過變革與轉型成功面對了前七個方面的約束和前六個方面的不足,我們就會成為歐美式的強大的經濟體,反過來我們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我們就有可能陷入拉美式的陷阱當中。顯然我們應當爭取成為歐美式的經濟強國,而不應當陷入拉美式的經濟陷阱,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堅定地推進市場化的變革的進程,要讓市場切實發揮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要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民主化的進程,現代化與民主化沒有矛盾,民主化是現代化的題中之義,沒有民主不可能有現代化,所以,我們要更多的尊重和維護民眾的權益,讓老百姓對國家事務有更大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法治化,我們必須切實健全國家的法治,必須讓大家在法治框架下投資和生活,這是確保我們成為歐美強國的又一個重要的環節。如果不能在市場化、民主化、法治化三個方面成功的變革和轉型,我們就可能出現經濟失去增長的動力,社會處于不穩的、沒有秩序的狀態,政治也會出現動蕩的局面,那就陷入了拉美的陷阱。
我們應當看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給我們指明了變革和轉型的方向,我們從當代領導人的治國理念已經看到了,第一,強化中央權威,抓槍桿子、筆桿子、政治上集權,維護國家的統一,突破體制深層次的矛盾。第二,強化市場的作用,抓錢袋子、米袋子,經濟上放權,激活經濟的活力,保持經濟持續的、健康的發展。對內展示中庸,不左不右,化解民怨。對外展示強硬,不卑不亢,努力維護和平。這是我們看到新一屆領導人的治國理念,由此我們要增強信心。
領導人在經濟發展與改革方面的學說各方面也已經總結了,善于把握大勢、運用底線思維、著力質量效益,保持調控定力,深化改革開放,是習主席的經濟學。
克制貨幣、強化市場、溫和刺激、優化杠桿、風險管控、預期引導、結構改革是我們李總理的經濟學。當代領導人對經濟學的一些基本的要求是符合我們國家跨越當前面臨的各種矛盾,成為經濟強國的這樣一個大勢,只要認真抓好落實,我們就可能成為一個強國,而要成為一個強國,在三個方面必須下大力氣。第一,要切實打造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要把振興制造業、創新驅動力的建立作為重點。第二,要切實打造社會可和諧發展的機制,要著力改善民生,積極地發展民主。第三,著力打造國際和平的發展環境,重點在強化國防,以及與別的國家分享利益兩個方面抓好落實,做好工作。
從未來說,自身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我們可以粗線條地描述一下。第一,新型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并舉,將形成未來中國經濟新的產業支撐。第二,市場化、國際化、多元化、法治化、四化聯動將形成新的體制機制的支撐。第三,強消費、優投資、穩出口“三力”帶動將形成中國經濟新的需求支撐。
第三次工業革命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一些動力,我想我們應當積極去擁抱。最后總結兩句,機遇與挑戰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我們只要戰略管控好,風險管控好,我們就能夠實現穩定的發展,最后祝愿大家2014年工作順利,生活幸福。
今天上午我也占用了大家不少時間,很抱歉,上午的大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