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新華都商學院,北大商業評論和哥倫比亞大學資本與社會中心共同主辦的“第二屆諾貝爾獎經濟學家中國峰會”于2014年3月14日-15日在北京舉行。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做主題發言。“我們做過調查,中國的經濟在7%的話,相當數量的企業,可能20%、30%的企業是虧損的,所以中國的企業是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的企業。我們預測,大致到2015年左右增長速度會低于7%的,到2020年左右會低于6%左右”。
以下是文字實錄:
劉世錦:尊敬的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我想借這個機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走勢跟大家談一點個人的想法。我的題目是深化改革,加快準入,增長新常態。
2013年是中國經濟總體上還算是不錯的,7.7%的增長率,為什么說不錯呢?因為前些年的增長10%以上,大家覺得都很容易,現在7.7%為什么就很不錯呢?關鍵是中國經濟整個增長的背景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里我想稍微回顧一下,就是三年前我們曾經有一個研究,我們注意到二戰以后有幾十個國家先后進入了工業化的進程,但是最終真正進入高收入社會的只有13個經濟體,大部分都落入了不同類型的中等收入陷阱。即使進入高收入的社會經濟體中間,當他們的人均GDP達到1.1萬國際元,這不是現價美元,而是購買力評價指標,1.1萬國際元之后就出現了回落。
包括日本、中國的臺灣等還有其他的經濟體,他們都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經濟增長。韓國在90年代的中期,臺灣在90年代的初期。我們觀察到這個現象以后,就開始思考中國的問題,中國已經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還能增長多長時間?我們經過測算以后,大概中國在2013年--2015年,中國的人均GDP也會達到這個點,也就是1.1萬國際元這個點,實際上到2013年中國的人均GDP,用購買力評價來講已經達到了1.1萬國際元。在三年前我們就做了一個判斷,或者發了一個預測,說中國經濟將會發生增長階段的轉變,將會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當然把這個提法變了一下叫中高速增長。
做一個提法的時候大部分人不相信,中國已經是三十年高速增長,怎么會發生這種變化,但是大家看到了中國的經濟這幾年都是下降的態勢,前年8%,去年的7.7%。我們在7.7%的背后我們應該注意中國的經濟發生了非常重要的變化。第一個就是中國經濟正在發生一些結構性的變化,或者我們講的,我們過去很多年講中國要進行結構調整,但是這種所謂具有長期意義的結構調整事實上在過去兩三年的時間已經,或者在今后一兩年、兩三年的時間之內將會發生。消費占GDP的比重大概在前年超過了投資,但是去年有所反彈,就是消費的比重超過投資已成定居。第三產業服務業的比重超過了制造業。中國的進出口一般都是20%左右的增長,現在10%都很難,我們預計我們中國的出口在7%--10%之間。國際形勢變化是次要的原因,主要是我們中國的出口成本在上升,所以以后中國就是7%--10%的增長。
從供給來看,中國的勞動力總量已經在開始減少,另外最近幾年像土地的供應,像環境的壓力都在加強。所以中國經濟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以消費為主,以服務業為主,更多的依靠內需,更多的依靠要素率的提升,而不是要素數量的增長,是形成這樣的經濟增長。大家要關注中國經濟已經發生了重要的結構性的變化。
中國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時候,中部地區是率先回落的,這是完全符合邏輯的,像過去這幾年,中國的廣東、江蘇、山東,包括像河北,像上海、北京,它們的增長速度實際上要率先回落的。部分的地區增長率實際上已經降到了7%左右。我們現在關注的是這些地區回落以后,經濟逐步在走穩了,是不是預示著中國經濟總體上也會逐步走穩,東部地區是有先導或者預示意義的。
我們最近幾年,雖然增長速度在回落,但是2008年當時受到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時候,出現了2000萬人失業的情況是不一樣的,現在就業的狀況總體是穩定的,我們做了一個測算,大概2000年左右,中國一個百分點的GDP所能夠接納的就業人數在80萬人左右,現在是在140萬--160萬左右,雖然我們的增長速度降低了,會降到8%以下、7%左右,但是我們吸納1000多萬人的就業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現在反而有一些地方出現了招工難的問題。
特別應該關注的是企業盈利水平對經濟放緩的適應性增強。過去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中國經濟實際上是一個典型的速度效益性的經濟,我們過去經常講的,能不能速度低一點,然后效益好一點,但是你看看統計數據,看看中國經濟實際上運轉的狀況是相反的,凡是經濟增長比較高,比如當達到10%左右的時候,中國的國企盈利水平會到1萬億以上。凡是增長速度下調了以后,效率是下降的。
我們做過調查,中國的經濟在7%的話,相當數量的企業,可能20%、30%的企業是虧損的,所以中國的企業是典型的速度效益型的企業。這兩年情況在發生變化,隨著我們速度的降低,我們企業的盈利水平實際上在逐步的調整,特別是在去年,去年的增長速度有所下降,但是工業企業的利潤率在保持穩定,甚至有所回升,就是我們企業在低速增長的適應性在加強。比如美國、日本的企業,他們的GDP在0%左右的時候,大多數企業是盈利的,中國的企業,如果像GDP在7%以下相當多的企業是虧損的,就是我們的企業規模擴張是依賴于高速度增長,速度比較高的時候分攤到成本上成本降低,道理不講了。但是最近兩三年發生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我們企業對低速增長的適應性,盈利狀況在好轉,這是非常具有重要意義的。
社會各方對增長階段轉換的共識增加,對未來經濟增長持有較為理性、符合實際的預期。2013年9月我們調查,國務院發改委曾經做過一個問卷調查,多數企業認為7%增長率是合適的。2013年,有幾個省市自治區他們的GDP增長速度是低于原來的計劃水平,這在過去是很少發生的,過一般都是實際增長速度比原來要高的,但是去年有幾個省低于原來預期,或者計劃的水平。2014年大多數的省區調整的GDP的目標,只有一些是平的,或者稍微調高的一點,廣東是調高的一點,因為廣東前兩年是增速是比較低的。也就是中國上上下下對中國經濟的轉換共識是增加的。
在兩三年前,大概還不是這么一個局面,大家還感覺到高速增長還是要保持的,至少高速度不能在我這手里下去,大多數領導都有這個想法。我們認為2013年在7.7%的增長速度的背后發生了這么多的變化,更具有意義,對我們下一步經濟的調整、經濟的轉型、長期發展來講更具有意義。
中國經濟下一步是什么前景?我個人基本的判斷,中國經濟目前我們還處在由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轉換期,這個轉換期還沒有結束。我的觀點跟很多人是不一樣的,中高速增長現在我們要討論的問題就是中高速增長到底是多少?這個底在何方,我個人認為還沒有探明,或者說中高速增長的點還沒有找到。從日本、韓國的經驗來看,他們在當年由高速增長轉為所謂的中度增長的時候,他們的下降幅度是很大的,日本、韓國大概下降了50%左右,當然日本中間有幾次的折騰和反復,最后停留在比較低的水平上,日本大概50年代、60年代是7%左右,70、80年代在4%左右,在90年代、00年代是0%左右,日本過去60年的是三個平臺下了兩個臺階。
我們中國的中高速增長的均衡點,我解釋一下為什么講中高速?中國即使是7%的增長率,放在全球范圍來看也是非常高的速度,我們還可以算為某種意義上的高速。但是我們國家來講,按照我們過去10%的增長是低的,我們叫中高速增長。
由于我們國家比較大,發展不均衡,但是我們中高速發展的均衡點會比日本、韓國高一點,比如在7%左右,或者在6--7%之間,這是我們某種意義上的猜測,它需要整個經濟實際過程的驗證。但是我這個基本判斷,就是這樣一個過程現在還沒有結束。迄今為止,到今天2014年3月14號,我們兩會剛剛結束,這樣的過程還沒有結束。
我們未來中國十年中國經濟增長有這么一個展望,我們去年出了一本書,《中國經濟增長十年展望》,大標題叫《尋找新的動力平衡》,這本書當中對于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有一個預測,大致到2015年左右增長速度會低于7%的,到2020年左右會低于6%左右。這是GDP最終消費資本形成,大家會看到這個數據都在逐步降低的。消費比重會上升,但是它的增長速度也會降低的。
盡管GDP的增長速度在下降,大家它每年的新增量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量,它每年的新增量仍然在增長。但是看圖,這條線除了個別的年份是和下邊的曲線吻合,吻合點沒有增長。除此之外每年的新增量都是在增長的。意思就是盡管中國的增長速度是有所降低,但是由于它的經濟規模在擴大,整個經濟的基數在擴大,每年的新增量仍然是非常可觀的規模,所以從這一點來講,對中國經濟的前景還是有非常充足的理由和信心,它的市場還是很大的,盡管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了但是由于它的規模,由于它即使6%、7%的增長,從全球范圍來講仍然屬于高增長,所以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我們仍然知道我們有充分的信心,給它以期待。
現在拐回來說,說到當下。因為從去年8、9月份以后,因為年中的時候經濟有一個下滑,政府給出一個合理的預期期間,采取一些措施,經濟開始回升,我看國內外有一些預期,有一些預期是比較樂觀的,最樂觀的說2014年中國的增長率會超過8%。我們總得判斷,我再重復一下剛才講的判斷,目前還處在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轉變過程當中,中高速的均衡點還沒有找到。意思就是它還有一個下探的過程,所以從去年下半年回升,是由于預期的調整和存貨的調整做的短期的回升,還會有一個探底的過程。
前兩天剛好公布的前兩個的數據,工業的增加值在10%以下,好幾項指標都是偏弱的,今年的形勢怎么樣還要看。今年整個經濟下行的壓力不能低估的。
反過來說,中國經濟支持中高速增長,那樣的潛力還是有的,如果宏觀政策得當、改革措施到位,今年能夠有一個7%或者稍高一點的增長率,這個可能性還是有的。但是今年的經濟,我們經常用一句話叫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此時此刻,我覺得比過去好像都要大一點。但是今年通過努力以后,就是7%以上的增長還是有可能實現的。
我們稍微看得遠一點,中國經濟下一步應該進入什么樣的狀態,我們希望這樣一個轉換期能夠在今后一兩年、兩三年的時間能夠完成,也就是找到它新的均衡點,這樣就會進入一個新的增長階段。我給了一個概念,叫中高速穩定增長期,或者叫經濟增長的新常態,實際上就是中高速的穩定增長期。它的含義就是這個底已經探明了,比如7%左右,或者低一點,如果高一點更好,但是比較困難。在這個水平上它能夠穩定5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到2020年所設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可以如期實現的,而且國際上來看,中國還可以實現兩個非常有意義的,某種意義上激動人心的指標:一個是中國按照現價美元計算經濟總量,應該在2020年或者稍后兩年中國會超過美國的,其實那時候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也相當與美國的1/4,但是人均收入水平會達到世行所界定的高收入國家的門檻,我想這樣的目標對中國人來講也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一個是它穩定,再一個我們希望它達到六可的目標:企業可盈利,財政可增收,風險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資源環境可持續。這都是挺好聽的目標,挺好聽的話,我們希望它能夠實現。但是我覺得這里面大概強調的點不一樣,有的人特別強調就業,我覺得就業非常的重要,有一些人強調財政,財政真沒有錢了以后,真金白銀真沒了以后就難辦了,風險可控制非常的重要,現在的民生改善、資源可持續等,我個人認為最關鍵的一條就是企業可盈利。
企業可盈利是其他幾條的基礎,中國當到了7%低一點的增長速度的時候,中國大多數企業可以穩定盈利的,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我們整個產業結構,包括企業的經營模式,包括楊教授講的領導力,企業的轉型,你的領導力最終要體現在這一點上,體現在你的企業是要盈利的,形成新的盈利模式,這就是我們所謂經濟轉型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怎樣達到這樣的目標?三中全會做出一個《決定》,大家的評價比較高,就像習主席說的,《決定》是一個好文件,但是大家擔心能不能落實,有一些人做了一些研究,說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開了很多次三中全會,三中全會一般都是講改革的,改革的文件里回頭來看的話寫的都挺好的,到底多少落實了呢?有人說如果過去的文件都落實很好的話,那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文件都不用謝了,所以總書記講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最近中央成立了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6個領導小組,現在各個部門正在落實任務和各個方案,我們希望把這個文件真正落到實處。從改革推動經濟增長角度來講,還是要穩增長,特別是20年甚至2015年穩增長還是主題,如果今年定的GDP增長是7.5%,實現7%的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應該保持在18%左右。這是我們要強調的。穩增長短期內還是要穩投資,穩投資要換新機制,要換新的機制,這就要改革了。比如鐵路改革,中國的鐵路還有發展潛力,特別是高鐵有發展潛力,鐵路總公司現在負債率很高,沒有人敢投資,沒有銀行敢給它錢了。能不能拿出一些項目來給社會,包括給地方政府,讓他去投資,另外地方融資平臺的問題,現在關鍵是要進行清理整頓,關后門、堵邪門、快前門,對有融資能力的地方政府還是要給他創造條件,這次三中全會文件特地講了,基礎設施,政策性文件也應該有所突破。
第二、增加效益。經濟轉型很大一條,過去粗放的增長方式現在要變得比較精細,具體來講,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資金成本、流通成本、知識產權保護成本、準入成本,我們做了一些調研,這些成本是要降低的,而要降低這些成本,土地制度改革、社會保障體制、投融資體制、金融體制、產權保護、市場準入等方面都要展開實實在在的改革。
第三,放寬準入。這次三中全會文件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負面清單”。負面清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政府的準入管理,你以后就管說什么事兒不能干,把禁止和限制的列出來,除此之外的都能干,要做這么一個改革。通過這個改革以后,真正把民間的,對內對外增長的活力能夠釋放出來。這里邊我倒有一個觀點,我們最近做了一些改革,主要是小企業放的比較多。我感覺既要放小也要放大,對大的民營資本也要放進來。比如金融、電訊領域中間,能不能讓民營資本搞那么若干個,大的運營商、大的金融機構。金融領域,上海自貿區正在搞國際貿易交易中心,把國內國外市場打通,倒逼國內“幾桶油”來進行改革。
總的來講,放寬準入,對外特別是服務的開放,包括金融之電訊、醫療、教育、文化等方面,發展的潛力很大,但體制機制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恐怕還是要通過開放來促改革,總的來講我認為是“穩住一塊,提高一塊,放開一塊”,短期有利于經濟增長,長期有利于結構調整,使我們的經濟能進入中高速的穩定增長期,也就是說將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常態,進入這樣的狀態,來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當然,實現這個目標不容易,特別需要在座的企業家大家共同地努力,共同出主意想辦法,多開開像我們這種會,能有一些好的思想能夠出來,大家能夠達成共識,進一步來推動改革。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