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生態系列之——將政府視作企業破解地方融資困局
大金融聯盟 李姜元鴻
目前,地方政府在經濟上問題纏身:大量長期基礎設施需要投資但短期無法見到效益,經濟增速放緩與地方財政收入增速下降的并行,地方債與平臺貸所依賴的土地財政的不可持續等等。一家家類企業的“地方政府公司”入不敷出、赤字擴大,可依然需要持續經營,甚至需要經營的更好。如何才能解決好這個困擾中央及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問題呢,筆者認為,首先要從定位上考慮。
老子云:“治大國若烹小鮮”,將地方政府從紛繁復雜的眾多角色中抽絲剝繭后,我們會發現如今中國的地方政府在行為上已明顯“公司化”,公共管理角色之外兼具了更多經濟體功能。成為了一家從事“經營空間”的企業,一個準經濟組織,中央政府(調控主體)和企業(發展主體)之間的中間結構,市場競爭的催化劑。
將地方政府看作類企業的“地方政府公司”,不是為了夸大地方政府在城市資本上的利益追求,這近乎離經叛道,只是更有利于我們利用“市場的視角”對地方經濟實踐進行重新審視,并找到地方政府融資模式的新突破。
如果我們同意將地方政府作為一家市場化的企業、一家公司,那么順理成章的,我們就可從這家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入手,來尋求這家“企業”融資難的解決之道了。
資產負債表思路入口之一:盤活土地資產
城鎮化機會中的土地資源盤活。土地的核心問題是正確處理土地使用權與所有權關系,實現“土地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的完美轉身。盤活農村土地巨大的價值資源——允許土地的流轉,放開土地使用權的交易,就能讓土地在經營和流通中發現價值,把城市經濟推向優化空間資源配置的新高。筆者大膽設想,物權化土地使用權是否可行?
資產負債表思路入口之二:市政債
債券類間接融資模式下的市政債,從事權與支出責任、資金使用和債務主體相一致出發,未來市政債讓真正使用資金的城市自主發債。這一塊央行潘功勝行長在近期有論述。
利潤表思路入口之一:盤活地方國資存量
進行直接融資模式下地方國資改革,利用存量的、僵化的國有資產開展多層次市場化發展。這部分可以參照上海模式下的產業投資公司、投資控股公司、國資運營公司的分層改革模式。在保障部分國企公益功能的前提下,通過股權資本運作帶來部分國企的效益最大化。
利潤表思路入口之二:民營資產證券化
根據要素稟賦開展地方性多層次金融市場解決民營資產證券化,使處于金字塔底端的大多數中小微企業活水涌動,企業的收入增加,自然使得地方各項稅收收入增加,從稅收根基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