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3中國老齡事業發展高層論壇”于2013年11月2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
以下為演講實錄:
李偉:尊敬的顧秀蓮副委員長,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今天來自社會各界的代表相聚一堂,參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共同舉辦的2013中國老齡事業發展高層論壇。首先,我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向出席本次論壇的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牢牢把握的一個基本國情。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這一戰略方針和目標任務,我們必須準確的把握我國老齡事業面對的新情況、新挑戰和新機遇。
深入探討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大政方針和政策措施,我認為應對老齡化應該提到大政方針的高度,不為過。為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全國老齡委辦公室聯合舉辦此次論壇,目的就是圍繞老齡事業發展問題,呼吁社會各界力量廣為參與,總結相關國內外經驗,在相關領域開展深入探討,為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相關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借此機會,我想就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問題談幾點個人想法,和大家進行交流。
一、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全球性趨勢,并帶來十分復雜的挑戰
隨著全球經濟和社會的進步,人類社會生活條件不斷改善,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人類預期壽命不斷延長,生育下降,世界各國,不僅僅是發達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都正在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老齡化的挑戰。人口老齡化如果追溯的話,現有的數據,最早是出現在西方發達國家,19世紀70年代后,以法國為代表的部分西歐國家開始相繼進入老齡化社會,也就是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7%。說一個簡單的常識的數據,我們講的老齡化社會實際上是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7%,還有一個概念是超老齡社會,國際上用的標準是超過21%的65歲以上的老人。
進入20世紀,特別是“二戰”以后,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加快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的進程。其中相當一部分國家65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4%,已經進入老齡社會的中間段。部分發展中國家也開始向老齡化社會邁進。目前全球老齡化的程度現有的數據統計最高的是日本,截止到2012年底,日本65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已經達到了24.1%,超過了21%的標準線,已經跨越了老齡化社會的最高標準。法國、意大利、德國、希臘和葡萄牙等國的老齡化社會也相當高,預計到2050年至少有60多個國家進入超老齡社會。
毫無疑問,人類壽命的不斷提升是經濟和社會進步的標志,也是各國經濟社會發展追求的目標。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人們享受著長壽帶來的幸福和歡樂的同時,隨著老年人生存和成本的增加,以及老年人創造財富能力的減弱,人口老齡化也必然會對經濟和社會的運行產生多方面的復雜的挑戰。這些挑戰主要表現在如何籌集足夠的資金,以確保老年人的基本經濟保障。如何設計合理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社會財富在代際之間的合理分配。如何為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人,失能及半失能的老人提供老年生活服務。如何建立適宜的健康服務系統,以應付疾病負擔加劇和疾病模式變革帶來的挑戰。如何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繼續保持經濟增長活力以及如何實現家庭關系、社會關系的和諧等等。我前面提到的每一個如何都是帶有世紀性的課題,不是短時間能夠解決的。
老齡化問題已成為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它將對各領域產生深遠的影響。老齡化問題也是世界各國制定各種經濟和社會政策必須認真考慮的重要因素。
二、中國老齡化的形勢非常嚴峻,并有著一些獨特的特征和挑戰
僅就目前統計數據來看,中國現在還不是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但是計劃生育政策、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生育意愿迅速變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正在進入快速老齡化階段。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的老齡化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問題更復雜,困難也更多。2001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10.33%,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比例達到7%,已經開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到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60歲及以上的人口占到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到8.87%。聯合國[微博]人口基金會以及中國老齡委預測,到2025年前后,中國60歲以上的老齡化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超過20%,進入超老齡社會。換句話說,中國將僅用25年左右的時間,走完西方國家上百年才達到的老齡化的進程。而且我們預計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將進入一個更為快速的過程,預計到2020年,65歲以上的人口比重將達到12%左右,2050年將達到25%左右,占總人口的比重接近1/4左右。
中國這幾十年來一直在講國情,最大的國情就是人口多。從老齡人口總量來看,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從1953年的2500萬,到2010年的接近1億2000萬,1.19億。60年間,增加了9400萬。2012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27億,占總人口的比重約為9.4%。未來2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要增加1億多,到2030年將達到2.3億,到2050年將超過3億。我們預測到2040年將超過3億,接近達到3.6億的峰值。這是從規模來講,老齡化人口超過3億的國家,世界上只有印度、美國,3億多的老齡化人口是不得了的。
三、未富先老
這是我們國家現在面臨的最大的挑戰,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都在5000到10000美元,甚至更高的水平。而中國2001年邁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才剛剛超過1000美元,2012年也才剛剛超過6000美元。應對老齡化的經濟基礎十分薄弱。大家在研究老齡化的時候一定要關注這一點,未富先老,我們跟日本相比較,這是最突出的反差。整體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在削弱,這不是說老年人沒用,這是客觀的規律。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在下降,家庭、社會保障都要增加,這是毫無疑問的,未富先老和已富即老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四、勞動力結構快速變化
新進入的勞動力數量遠小于退出勞動力的數量,1980年15到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當中的年齡中位數在30歲,2010年上升到37歲,2025年上升到40歲,這意味著到2025年我國15到59歲勞動力的中堅力量有一半在40歲以上。從年齡總體來看,2000年15到39歲較為年齡的人口占15到64歲達到64%,與世界65%的平均水平大體持平,遠高于發達國家50%的水平。但到2010年從56%降到54%,預計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降至49%,遠低于58%的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51%的美國。這將不可避免的帶來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和參與競爭的人口紅利的優勢減弱。
五、受地區發展差異,近一年來大規模人口流動和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國的老齡化在地區和城鄉間發展不平衡,從戶口統計來看,我國老齡化人口由東部向西發展。東部沿海經濟發展地區明顯快于西部地區,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上海是1979年,和最遲進入的寧夏——去年才進入,時間差了33年。由于大量的年輕人進入到城市,在常住人口中,農村地區的常住人口老齡化問題則比城市更為突出。按居住地的統計,2010年鄉村鎮城市老齡化的比例分別為14.98%、12.01%和11.47%。鄉村地區比城市地區高3到5個百分點。受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人口總規模達到有效控制的同時,也伴隨出現了生育力的快速下降,養老功能弱化,空巢老人、失能的老人群體增加。
生活在獨居、空巢家庭的老人已經高達6200萬,相當于一個法國。超過老年人口總數的1/3。全國老齡辦和中國老齡研究中心的結果顯示,2010年末,全國城鄉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約3300萬,占總體老年人口的19%。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是1080萬,占總體老年人口的6.23%。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顯示,全國每年新增7.6萬個失獨家庭。
上述問題是進入老齡化社會發達國家所經歷的,未來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復雜,或許在老齡化領域還會出現更新更加復雜的問題,所以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跟足夠的準備。
動員全社會力量,完善制度和政策,積極應對老齡化的挑戰。面對如此嚴峻的老齡化形勢,如何有效的應對,既能夠確保老年人生活幸福,又要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活力,是未來我們必須認真解決的重大問題。在這方面既要學習和總結國際經驗,也要充分立足我國國情,發揮我國特有的文化和體制優勢,探尋行之有效的道路。首先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尊老、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百善孝為先,這是一句古語,充分體現了中國尊老、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現實來看我們差距很大,但我們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積淀。
四千年前,在中國夏朝的八里溝,就明確把對老人不孝列為犯罪,最高可判死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齊國規定如果家里有一位70歲以上的老人,即可免除一個兒子的稅負和勞役。如果家里有一位9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免除全家的賦稅和勞役。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北魏時期,中國也有養親制度。即使對犯罪者,如果不是十惡不赦的惡人,哪怕是判了死刑,家里如果有80歲以上的老人,犯人可以在家里服刑。中國最早的養老院,梁朝梁武帝的時候,在如今的南京建立了以老人為對象的孤獨院。在唐宋時期,國家也有登記造冊,贍養老人的制度,當然這些制度和政策由于封建社會的體制,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程度。在老人和鰥寡孤獨需要社會扶助的人當中,在各朝都列入了法律上。雖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但它表明中國擁有悠久的養老傳統文化,歷代政權也都進行過相關的政策制度探索。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國家也一直非常重視老齡事業,出臺了一系列的保障老年人的權益權利的法規。每年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確定為法定的老年節,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我們不僅要繼承,歷史任務應該是發揚光大。
切實完善養老以及相關就業領域的政策措施,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老齡化社會。在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如今社會保障領域各種養老保障制度和醫療保障制度已經基本實現了對各類人群制度上名意上的全覆蓋,在養老服務領域國家確定了以社區為依托、以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的發展戰略。9月13日,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10月14日國務院又頒布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若干意見》,兩個文件都提出了涉及養老服務的具體措施。針對老齡化背景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以及勞動力結構老化等挑戰,也在積極調整就業政策。除了國家層面的制度建設外,不少地方政府在改善老年福利,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方面,也進行了很多方面的有益的探索。雖然在應對老齡化方面,我們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面對嚴峻的老齡化的挑戰,我國相關政策和制度建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必須加快改革步伐。比如在社會保障領域無論是養老保障制度還是醫療保障制度,都存在著矛盾,待遇差異大以及財務上難以持續的問題。面對人口紅利逐步弱化和勞動力結構老化,如何調整和完善產業政策和就業政策,以確保經濟增長和老有所養的雙贏。
延遲退休年齡等改革問題,近來就出現了很大的社會爭議。所有這些都需要認真研究,需要全面的協調對話,進一步完善這個持續的政策體系。在養老保障方面,關鍵是要實現社會財富在代際之間的流通,既要實現老有所養,也要養老資金本身可持續。在醫療保障和老年服務方面,要立足國情,突出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確保老年人病有所醫,健康安全快樂幸福。在就業方面,要切實完善就業政策,通過有效的經濟激勵政策,并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積極促進大齡勞動者就業,應對人口紅利消失帶來的挑戰,實現經濟穩定增長,為包括老年人在內的所有社會成員提供財富保障。在這方面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特別是那些率先進入老齡化國家的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借鑒。
動員全社會力量轉變觀念,實現幸福和諧老齡化。一是要形成社會合力應對老齡化,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家庭、社會組織都要積極努力,政府的責任是提供基本的保障,包括法律法規建設和建立基本養老金。醫療保障及相關老年服務制度體系,這是政府的責任。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礎,也是確保老年人幸福的基石,所有社會成員,特別是年輕一代都有養老敬老的責任和義務。除此之外,也要積極發揮社會力量的作用,倡導和進行社會互助,積極發揮各種社會組織以及鄰里之間在養老、敬老的功能。
二是雖然老齡化社會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許多挑戰,但正如我前面提到的,老齡化是幸福的福,社會的福。同時還要認識到老年人是財富,他們是家庭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紐帶。同時他們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隨著技術進步和信息化發展,他們在財富創造方面也能夠發揮更為明顯的作用。
三是要抓住機遇,促進相關產業發展。隨著老齡化發展,老年群體會逐漸成為最重要的消費群體,在很多領域,甚至會主導消費市場。在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同時,許多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可以充分發揮民間資本市場力量來提供。今天參加論壇的就有來自社會各方面的不同層次的關心老齡化工作事業的朋友,很多論壇主要是來自官方的專家,我們這次有大企業的,也有一般小企業的,還有個人。這是不少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因此要通過完善政策體系、動員全社會力量,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不斷發展老年人產業,同時促進相關產業的大力發展和經濟的穩定增長。
各位朋友,各位來賓,出席本次研討會的各方面人士,我詳細通過在座各位的積極研討,思想碰撞,形成共識,一定會在老齡化政策研究以及相關產業發展方面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我們的目標應當是非常清楚的,就是要通過制度改革的完善,逐漸形成老有所得、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和諧社會形態,實現健康老齡化。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