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13年夏季高峰會”于2013年8月23日-25日在合肥舉行。上圖為對話:企業的全球責任。
主持人 田源:我們這個論壇的題目叫企業全球責任,這個題目在中國所有的論壇里面,到目前為止的論壇在中國討論企業的全球責任是一個非常超前的題目。我想我們應該感謝王石主席,他在美國學習的時候,廣泛的涉及了世界了非常有名的NGO組織,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接觸了大量的跨國公司,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企業的全球責任,今天算是第一次正式討論這個問題,那么今天在座的企業或者沒有在座的企業,就中國的企業要走向全球化,變成跨國公司,全球化公司的時候,企業的全球責任成為我們不能回避的一個責任。
今天我們非常非常高興,除了王石主席以外,我們請來了兩位重量級的嘉賓,Steve Luczo是希捷科技首席執行官,希捷公司是非常有名的跟我們每個人都有關系的公司,如果你到今天為止曾經用過電腦的話,那里邊的硬盤幾乎都是他們生產的,他在全世界是以生產硬盤為主要業務,而且幾十年不變的一家公司,而且是在全世界做得最大的公司,在硅谷,在美國的IT界,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Steve Luczo不僅是硬盤做的好,他是WWF是世界知名的NGO董事。熊貓標志是他這個組織的標志,他作為一個創始人、CEO,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里他在全世界個人也好,他的公司也好,有大量的贊助慈善,同時環保。所以他對這個企業的全球責任是身體力行,有很多的經驗和對這方面的看法跟大家分享。
另一位是Lynn Paine教授,她是哈佛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學教授。她的知識非常淵博,負責哈佛的教師這方面的發展教授,同時她也是一個非常有名的經濟學教授。
今天我們有三位嘉賓討論這樣一個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在今后五年、十年中國企業走向全球化的過程中一個不可回避的責任,就是全球社會責任進行探討。
我想開始的時候,首先請這三位嘉賓,首先請Steve Luczo講講他對全球社會責任的看法。
Steve Luczo:企業全球責任涉及到一種企業方方面面的一個重要承諾,曾經有人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說法,我想這是一個不二的法則。因為我想在生活中這是不二的法則非常重要,對企業來說也是如此。也就是說,你用同樣的方式來和你的社區,和你的員工、合作伙伴打交道。如果用一種尊重的方式,希望用自己對待的方式對待他們,這就非常好。這樣我們的企業,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我用了一個簡單的框架,如果我作為個人或者作為企業,做一個事情的時候,就會想我做這個事,我媽媽會怎么做事,如果她對這個事情,或者對我們公司做的事情感到非常驕傲,那么我想我做的事情就對了。
主持人 田源:你媽說的看來都是對的。我們請Lynn Paine教授,您是對企業的全球責任怎樣理解的?
Lynn Paine:我想說之前,我發現其他的管理人和我的學生,也說過這樣的人,就問他的媽媽,但問題是為什么不問他們的爸爸,這很奇怪,我一直在納悶。當然我可能是個教授,所以我對這樣的問題考慮的很多,因為你知道商學院里頭企業的責任,這是我們經常考慮的問題。企業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詮釋和理解。
我想有一個這樣的概念,說企業的責任就是使股東利潤最大化,還有另外一個說法,就是企業的責任就是在法律的范圍之內,用道德的方式來賺錢。這是著名的經濟學家說的。我對此有一些稍微不同的理解方式,我可能更接近從法律的角度來理解,我認為是這樣的,就是增加企業和股東的價值和利益,同時要尊重你們所謂的相關方的利益,保護他們的利益,為社會福祉作出貢獻。所以要創造財富,提升企業的價值,回報股東,作為負責人,作為高級管理層,你是一個受托人。
一定要向利益方用一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我們的社區和社會,我想在很多情況下,這樣的道理都是非常對得,這也是哈佛學院很多課程基本的原則。就是我們在全球看一下,是否有一些共同的理解,我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我簡單的講講,但是沒有很多的時間講很細。
主持人 田源:講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她不像我們中國人講,中國儒家文化里面有一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說的社會責任不光是替股東賺錢,你希望別人怎么對待你,你會怎么對待別人,這講的特別清楚。大家記住這句話。
現在請王石先生講講他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王總加入了WWF這樣一個組織,他是登了珠峰,站的高,看的遠,首先請你來講兩句,你對全球責任是怎么樣來理解的。
王石:我是2003年從珠峰北峰登上的,實際上去之后能見度也就20米,所以你說站得高看得遠,實際上看的是上面的霧氣、陰天、上著雪什么都看不到,所以登得高未必看得遠,一般來講,因為交通坐飛機,飛機一般都是一萬米,都比珠峰高,所以在遇到好天氣看的是很清楚的。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講,談到企業的世界責任,這個話題是很有意思,據我感受作為一個中國人、中國的文化傳統,尤其發生大災大難的時候,中國人是不吝嗇來顯示他們的憐憫,他們的愛心,捐贈他們的財、物,做捐贈、做公益、做慈善,最典型的就是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當然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五年,但是當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就像昨天一樣,所以中國人的傳統來講是不不乏愛心的,但卻是由于現在整個全球化、城市化、追求經濟的種種原因,現在到了中國這樣一個道德出現了問題,甚至不要說對于需要幫助的施以援手,或者是有老人跌倒已經到了你扶起來老人會說是給我撞倒的,這是現實。但是我們要看到這個文化傳統,中國是有這個傳統的。
但是中國這個傳統是比較狹隘的,比如說我們改革開放,除了西方的者到中國來進行投資,制造產品,獲取利潤之外,還有一種叫NGO組織,就是他們來講,完全就是來把錢投到中國,做慈善、做公益,比如說像北京最有名的醫科大學,協和醫科大學,還是一百年前洛克斐勒基金來設立所以他們來做這種公益活動的,就是來做利他的。
我們在看今天,中國企業家賺了錢之后不犯來做善事,像李嘉誠捐的汕頭大學,邵逸夫先生用他的錢投入中國的教育事業,我喜歡登山、喜歡探險,在西藏的學校,你會發現在珠峰的山腳下有一個逸夫教學樓,到最北邊的大慶市油田旁邊有一所中學,你會發現中學有一個逸夫教學樓,不要說重點的大學,在普通大學你發現邵逸夫教學樓是很容易的事情,不乏做慈善。
但是你會發現中國人很聰明,在全世界賺錢,由于改革開放我們要用全世界的資源,甚至我們要雇傭全世界很多民族的員工,但是我們說做慈善到國際上去做會發現非常少,不但很少,如果哪個表現出來你作為中國人,尤其你不是移民海外,不是已經加入外國籍,如果做的慈善做到其他國家會遭到譴責,比如一位耶魯畢業的中國留學生在那兒,他為了表示對母校的感激之情就捐了一千萬還是二千萬,這個捐款之后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就出現了兩種觀點,第一種是你為什么把這個錢捐到國外去,為什么不捐到中國的學校,顯然有一個你中國人做善事就應該給中國人做。再往下的邏輯就更簡單,難道中國人就不需要幫助了,中國人不幫助中國人嗎,言外之意,中國已經不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才能夠幫助別人,所以我覺得今題目是非常有意思。
我記得在不同場合都這樣講,五年前,也就是2008年中國一個企業家代表團到美國去,這次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去美國之前區別過多次,到哪兒都是和企業家打交道、交談、合作,非常清楚就是去學習如何管理企業、如何賺錢、如何做生意,但是那次整個是作為企業家的NGO組織到那兒訪問了11家NGO組織,就是學習如何做慈善事業,你會在那兒驚異的發現,無論是NGO的大與小,就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還是一個小的鳥類保護,無論大小他們都是國際主義的,這是驚訝的發現,他們的考慮就是全球的福祉,從來沒有說我這個小,所以我只做美國的,或者是我的大,在美國有更多資源,所以在國際上做,所以你就會發現一個非常驚訝反差,所以就來談我對這個問題的感覺,為什么談這個問題,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匯儲備已經超過日本,但是我們如何做慈善,實際上今天上午論壇給了一些數字,本身捐款的數字跟美國相比是不成比例的,軍費開支和GDP、教育和GDP、科研和GDP雖然有一些差距,但是差距并不那么顯著,就是做公益來說這個懸殊非常非常懸殊,更懸殊的我們在全球賺錢、全球獲取資源,但是我們還沒有形成做慈善、做公益是全球的,做企業家如何是全球的視野。
更有意思的是旁邊的Steve Luczo先生,我們的認識不是因為生意上有什么來往,認識就是WWF(世界自然基金會)理事會上認識的,因為他是那的理事會成員,因為做公益、做慈善這樣認識的。所以我覺得在中國進行這個話題,如果在觀念上來認識這個問題,是非常有意思的。
主持人 田源:王石先生他剛才講了一個值得大家想的問題,他說他在一個國際會議上看到那個里邊無論是大的組織,小的組織,還包括企業,他們做慈善,做NGO活動,都是全球化的,都不是只限于自己的國家。我就想這個問題我來問一下Steve Luczo:先生,你加入WWF肯定比王石早。可能年齡不一樣比王石大,但是肯定這個加入的比較大。你能不能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為什么你們國家這些企業他們做這個慈善,或者是他在全球承擔這個責任,對于這個水的問題,空氣的問題,貧富差距的問題,疾病的問題等等這么多問題,不是限于本國之內,而是在全球行動。歷史原因,我希望你給我們介紹一下。
Steve Luczo:很難解釋,我覺得確實有一些歷史的原因,今天下午我們也講到這個問題,我也思考了很多。我想美國是比較獨特的一個國家,因為美國人他的收費構成是比較獨立的,它是各個國家的移民組成。大多數的美國人來自于美國之外,是移民。當然美國的原住民他們只是美國現在人口的很少一部分,大多數的美國人只是一代人、二代人,或者三代人來自美國,大部分他們父母親來自世界其他國家,或者他們本人來自世界其他國家,所以他們和世界其他的土地是有聯系。
比如你在那個地方出生或者你的父母在另外一個地方出生,我再西西里做很多的慈善工作,因為我的祖母是在西西里出生的,然后我的爸爸媽媽都在那里出生。當我母親去世的時候,我也想以她的名義做一些事情,所以我就在西西里以她的名字捐了一所大學,并以我祖母的名字捐了一所大學。
因為每個人都是和世界上的某些地方有一些聯系,所以對我們來說,這是比較自然的一個做法。我們的家就是這個世界,而不僅僅我們家只是一片土地,我們住的這片土地。這世界上的人和我們有關聯。我經常會想明天早上我們起來的時候,我們在新聞當中看到我們的地球周圍都是外星人,我們不知道這些外星人是友好的,還是有敵意,但是我想告訴大家在那個時刻人就不會把自己當成一個國家的人,而把我們當成這個地球上的人類,所以我們就不會擔心我們只是關注我住的這片地方的情況,而是關注整個地球的情況,這是一個很好的參照點。
我想最重要的差別是什么呢?尤其美國和中國的差別。中國我知道我讀了基辛格關于中國的書,這本書寫的非常好,他說世界上其他國家公民的意見非常重要,比如說羅馬共和國以及美國都是在某一天建立的,但是中國人覺得中國好像永遠存在,沒有哪一天中國建立了,這是中國人心態的一部分,好像中國一直存在的。也許這是中國和美國文化差別最大的一點,美國每個人都知道美國創立的這一天。
很多的文化都是有這種慈善的想法,比如說在歐洲政府要做一些事情,教堂也要做一些事情,在這個宗教當中要向其他人去提供一些錢,然后幫助他人,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概念。在中國這個概念似乎是比較新的一種想法。當出現災難的時候幫助他人也是一個很好的起點。我想和我們國家的歷史有關。
主持人 田源:我想聽聽Lynn Paine的想法?
Lynn Paine:我補充幾點吧。美國比較獨特,這是因為美國不是一個單民族的國家,而是多民族的國家,他是基于一些信仰建立的這個國家。你看一下美國人,你不知道他來自于哪個民族,關鍵看他的信仰。
回到啟蒙時代,基本的人類價值觀念,人和人之間的差異關鍵是價值觀念的差異。這是一個很深刻的哲學基礎,能夠決定美國人的做法,而且基于美國人的經驗。
就慈善文化來講,美國的慈善文化也非常獨特,我們美國有很強的宗教基礎,我們有這樣一個想法,就是說很多的宗教都有這樣一個前提,就是你要把你財富的10%,或者公司的10%拿出來,看看在我們社區有哪些人需要幫助,我們一個地球人的上,我們都是這個社區的人,所以我們要互相幫助。
主持人 田源:兩位教授回答了我的問題,,美國這個民族的人就是來自世界各地,自然有一個全世界人類的想法。再一個Lynn Paine給了宗教的傳統和信仰,10%本身就是做公益,就是幫助窮人的。當然還有其他的想法,代表現在人類本身就有一種責任,人類一種不自滿的探索。比如星球大戰這樣的電影只能發生在美國,在中國傳統來講有孫悟空大鬧天宮,一個跟頭九萬八千里,好像飛的非常遠,但是那個空間還是我們中國民間傳統的,怎么翻沒有翻出其他地方去。可是美國的電視劇和外來的入侵,顯然和上帝沒有關系,不僅僅是個地球,甚至是一個宇宙,面對宇宙對外面的一種探索,探索外太空是不是有其他的生物,是不是有類似的比人類還要智慧的,這樣一個美國社會的想象空間。所謂自然而然他做慈善,做公益方面一定不會局限于這樣一個民族,甚至來講外太空的敵人入侵我就要承擔全人類的責任捍衛,甚至外太空其他星球上的不益的行為,我們都要去解救。
我們來探討,中國人很自豪的說我們是地球上第二大GDP大國,人口最多,為什么關于做公益,做慈善,我們還是局限于中國,或者說和其他的是什么關系,我請問這兩位教授從這個角度講講他們是怎么看的?
Lynn Paine:確實有對自我利益關注的問題,希望和世界其他國家實現互惠。剛才你講到了我們的電影,我們的稅法也是鼓勵人們去進行捐贈。當然它不區分是在國內捐贈,還是國外捐贈,都會享有稅收的減免。
一個法國人1831年到了美國,寫了一本非常重要的書,講到他對美國社會的觀察,其中他發現很多美國人都愿意去幫助其他人,愿意向慈善機構軍增,而且美國人愿意放棄自己的短期利益,希望獲得長期的好處,這種互惠原則也是我們所堅持的,我們照顧別人,將來別人也會照顧我們,我們都是一個社區的,我們都是一個地球上的。給予就會最后回到你自己身上,你所給予的最終回到你身上。這種價值觀會決定我們非常愿意做慈善工作。
Steve Luczo:二戰的結果,也就是說美國參與了二戰的過程當中,有效的避免了世界遇到進一步的災難,如果希特勒掌權的話,或者說太平洋沿岸的國家受到納粹主義危險的話,這個世界變得非常糟糕,所以在二戰之后,美國對全球的責任感增強了。以前美國覺得自己是一個孤立的國家,但是二戰之后,美國發揮的作用發生了變化,美國人覺得在世界上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了世界的福祉。當然這會帶來一些麻煩,美國的全球責任會帶來一些麻煩,從外交政策來講,世界上很多人覺得美國人干預其他國家的事務太多了,干預到了和美國完全沒有關系的問題和沖突,有的時候這種指責也是對的,確實有這種情況。
我想在此背后就是美國人的責任感,覺得對這個世界是有責任的,這是因為美國在二戰當中成功的經驗,包括在其他聯盟國家的成功的經驗。所以美國人覺得自己有責任去繼續保護世界,最終幫助人們實現個人的自由,并且維持一個平衡。我在發言當中也講過,我們要保證我們的地球不是僅僅是我們一代人和兩代人生活,我們必須要清潔的水、空氣和健康的食品來源,能夠使我們的后一代的后一代受益。
Lynn Paine:我想補充一點,Steve Luczo講過二戰的作用,這是非常重要的觀點,也是我想起一個重要的美國企業,叫做經濟發展協會,這個協會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幫助設置了馬歇爾計劃,就是在二戰之后重建歐洲的計劃。而這是一個很大的投資。馬歇爾計劃有很多的動機,其中一個動機就是我們作為美國人知道如果我們想要我們的經濟能夠發展的話,歐洲的經濟必須要發展。所以我們在馬歇爾計劃當中投資很多,企業家也對馬歇爾計劃做了很多的工作,特別是經濟發展協會做了很多的工作,促使了馬歇爾新計劃的執行。
這個組織經濟發展協會和中國企業家論壇有異曲同工之處,有這樣的組織是私人企業家建立的組織,最初的目的就是保證二戰的這些老兵有足夠的就業機會,這是經濟發展協會的第一個目的。他們動員了七萬個企業家來為這些二戰的老兵提供機會,這些人很有遠見,他們有長期的視角,他們是來自企業家,所以我也把這個協會在這里談一談,因為我們現在是中國企業家論壇的會議。
主持人 田源:謝謝兩位教授跟我們分享。我們知道王石先生和Steve Luczo兩位都是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的美國的理事,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在做一個項目,這個項目就是幫助中國海外投資企業來承擔對環境保護方面的責任。自然保護基金會有很多這樣的項目,王總在推動這樣一個項目。現在想問一下王總,你是怎么考慮這個事,聽說你們在亞馬遜[微博]森林方面有這方面的項目,在座的企業家也想分享一下你這方面經歷和想法。
王石:田源說的是兩個故事。我就來長話短說。第一個來講,現在很有意思,WWF現在發起正在成立一個新的基金,我剛才為什么問那個問題,就是很想通過他們嘴里得知他們的動機是什么,以全球為己任,全球做小基金,大基金,他們都是全球性的思維方式來做公益,做慈善,做環境保護。這是去年年底WWF、TNC兩個在美國比較大的環境保護組織。他們聯手起來推動的一項新的基金,這個基金干什么呢?這個基金是如何推動中國海外投資的企業進行環境保護。現實是什么呢,我們在海外的投資,尤其在非洲,在拉丁美洲,我們在那里砍伐木材,索取那里的資源,環境破壞的非常厲害,不僅是到中國促使在中國怎么講環境保護,還要促進中國走出去的企業。我們知道08年之后,西方陷入金融危機,企業各方面都經營狀況不好,作為大的NGO要來籌集資金捐款,比以前不是那么容易。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反而非常熱心把中國如何在國際上的形象當成自己的形象,一次籌集資金,原來我記得很清楚,要計劃至少是一億美金,整個推動,最后又把一億美金降到六千萬,本身捐款非常難的,但是捐款不是為了美國企業的形象,美國企業本身的環保,是為了促進中國走出去的企業如何讓你捐這筆錢,而且組織培訓計劃。
我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不理解,你只能按照我們傳統思維方式你是在搞陰謀,你只能用陰謀論來解釋這個現象,到底你的動機是什么,你怎么會幫助我呢?剛才講為什么我們這個思維方式差別在什么地方?但因為我是置身其中,我實在是怎么討論的,怎么個過程,我清清楚楚,他們怎么做,怎么難,怎么一步一步往前推動,怎么推動有影響力的前任退休的財政部長,如何用他的影響力再去召集其他的愿意有捐贈能力的人聚集一塊,把這個錢捐出來。要來協助中國走出去的企業進行宣傳,培訓,讓他們知道怎么在國外不能光知道賺錢,還要知道在國外樹立中國企業的形象。
這個過程當中,我是非常感動的,一直感動到了我不得不要作出一些積極的反應。反應什么呢?原來他們從來沒想到,如果中國企業家去捐款做這個事情,我看到這樣一步一步做的時候,我說我要求,我說你們做的事是來如何維護中國企業在外邊的形象,當然你們是來討論整個地球作為一個保護。這是我們中國企業家的事,我們中國企業家在國外投資,在國外賺錢,在國外獲取資源,我們確實不注意。我們在破壞這個環境。
但是國外的NGO組織,他們在美國募捐款,要協助中國做這個事情。我說我作為一個中國的企業家,我感到有點羞愧。我說中國已經改革開放35年了,中國企業家也成長起來了,我說我們現在在學會在國內做公益,在環保。你們現在不但是在中國協助我們做,你們要協助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家在國際上做公益做環保,首先我響應,我回去號召中國的企業家自己組織起來,我們做公益,做一個專門針對走出去的企業如何在國際上做環保。我說回去我們來做這個基金和WWF,TNC、(麥肯斯)、摩爾這些在美國有影響力的NGO組織配套,一對一,你們做,我們也做,一塊往前推動。
但是我說在中國企業家有兩種性質,一種是私營企業,一種是國營企業。私營企業我們企業家本身就是一個聯盟網,這個我可以通過我們的網來號召大家一塊,盡管我們很多企業沒有到國外投資,但是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組織這樣一個基金來和美國的基金配套,做中國走出去企業家如何保護環境。
第二個大型國有企業,他們主要在國外投資源的是大型國有企業,在那我說了不算。我說這些大型國有企業的投資家他們也說了不算,誰說了算?那是國資委說了算。雖然我說了不算,但是我可以通過我們的政府朋友,在大型國有企業家的CEO朋友,我們一塊去動員國資委。
比如說,剛才講了美國的前財長鮑爾森和中國的關系,比如王岐山他們關系非常好,雖然他現在退休了,他在芝加哥大學成立了鮑爾森基金,我們可以建議鮑爾森見到王岐山的建議,那邊就是國資委一句話的事,讓國資委大型國有企業你們應該搞一個基因,一塊在國際上搞你們自己的環保,我說我們民營企業,國有企業一塊做。我本人就被國際的組織感染,我確實感覺不到他們有任何的陰謀,感覺他們那么熱忱,那么真誠做這個事情,真的把你中國企業家的事當做他們的事來做。所以我想一定有一種完全是脫離了功利,完全把人類當做一個整體,把地球當做一個整體,就是一種非常普適,一種共同的愛的東西在體現著。
我想可能 是我們在座的今天請的一些企業家,一些學者,可能他們會來參與這個討論,他們會感到有意思的,他們覺得這個到底怎么回事。如果你邏輯上想不通,你會覺得你為什么這樣做,你一定是什么陰謀。否則你為什么這樣做?
主持人 田源:在美國的上市公司大約現在有10%到20%的公司在董事會下面都設立了一些專門的委員會,這些委員會集中在公司的社會責任。包括可持續發展、公共的問題,這些委員會它不是審計委員會、提名委員會、報酬委員會,而是社會責任委員會。這個問題我想問Lynn Paine,聽聽她的意見,在這方面公司最新的情況是什么,他們為什么來設計這樣一個委員會,加入整個公司的運行機制里邊去?
Lynn Paine:我在說話之前,我想簡單的講一下公司慈善和企業社會責任他們之間的區別。作為企業家個人做一些慈善工作,這點與作為企業的慈善工作是分開的,不一樣的。在美國一直在討論一個公司應該做多少慈善。這個錢是屬于公司的,是屬于股東的,需要經過有關的治理機構來決定花多少錢。所以我想個人身份做慈善和企業來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做慈善,這兩者應該區分開。
而且在管理企業的時候,慈善和社會責任也應該分開,有些方面你要做慈善治理這個污染,同時運作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污染環境,這樣能夠鼓勵公司加大在環保技術的投入,保護我們的環境,使我們的企業可以持續發展。因為這點非常重要,越來越多的公司他們已經意識到世界經濟社會面對的主要問題就是資源的稀缺性,就是收入的懸殊差別,還有腐敗。
但是企業的領袖他們意識到,這些問題不可能通過慈善來解決,我們是要通過改變業務的方式來做到。也就是說改變我們的治理結構,企業運營方式來做到。所以我的意思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這樣的專業委員會,專業委員會主要是從事科學發展,或者是像治理委員會負責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其他的這些委員會他們做什么呢?或者只是一些表面文章呢,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我注意到他們的工作還是帶來價值的。因為他們需要請到這方面具有專長的專家,當然你有良好的善意是很好的,這是不夠的。因為你知道還是需要這方面的技巧。這個委員會可以給你提供一些第三方的視角,比如公民的問題,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因為董事會作為股東的代理人有獨特的責任,同時有一些董事應該是獨董,獨董可以帶給你一些外部顧問或者是自己的員工的視角不一樣,他們可以從第三方不同的視角對你采取的行動和所做的事情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和評判。
另外一點,董事會是一種問責制體制的一部分,越來越的公司在水的使用方面、能源使用方面,或者是減排方面、投資方面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說在公司打造一個整體的問責制,這樣這些高管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不光只是滿足財務或者是銷售方面的目標。我們看到有這樣委員會的公司,因為高管他們經常到委員會來回報,他們會回報他們的業務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目標是怎么樣進行配合的,他們通過這樣一個委員會來讓他們承擔這方面的責任。所以這種專業委員會作為一個治理的結構,從治理結構的角度來說承擔這樣的責任。
現在我講到有20%這樣的上市公司有這樣的委員會,在美國之外我想越來越多的公司有這樣的治理結構。關鍵一點是這樣的,無論是專業委員會,或者是整個董事會,他們越來越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和環保作為他們整體的責任重要組成部分。
主持人 田源:我們大概了解公司的治理問題。根據我的感覺,大概不超過八年時間。八年之前,中國沒有關心公司治理問題。后來上市公司多了,我們關心公司治理問題,今天Lynn Paine教授談這個問題,公司治理問題已經升級到環境問題,環境問題已經變成要在董事會下邊設立專門的委員會來作為公司運營的一個部分,作為董事會運作的一部分。這是對我們中國企業來講是一個比較新的現象。我們也許還只有很少或者說還沒有真正的開始在這方面設立,在董事會下邊設立這樣的委員會,加入公司治理整個結構運作中間。這是一個挺新的情況。
現在再問我們的Steve Luczo先生一個問題,他是一個身體力行非常成功的企業家,同時他也是一個在慈善方面做了很多貢獻。在你的感覺中,最大的挑戰是什么?你怎么能幫助股東賺錢,而且還能履行你的社會責任?
Steve Luczo:如果客戶、股東對你們的評估標準,以及對事件好的事情標準制定有了一個差距,這就麻煩了。除了這些專業的委員會之外,很多事情也是由股東驅動來做。比如說風險管理委員會,因為在過去幾十年,美國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通過很多立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其中一個結果,就是我們每年公司都要做一次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這是一個基于業務流程的,而且每季度都是要評估,而且每年都要向董事會匯報的。
如果你是做環保業務的,我們就是這樣的企業,因為我們需要能源,比如說衡量一下你碳排放,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我們是缺少能源。如果你使用的能源過多的話,將來你的競爭能力會下降,所以要把股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保持一致性。我們知道在美國有很大的投資基金,他們有數十億美元,他們只會投資可持續性和綠色的公司,他們會把公司進行排名。
希捷最近獲得一個獎項,成為企業社會責任前十大的科技公司。這會不會對我們的股價產生影響,我想可能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如果他能對我們股價產生影響的話,那是因為我們一些好的行為,我們得到一些回報。消費者最后要驅動企業行為的變化,消費者現在要求公司能夠保持對于環境關注,而且有綠色的戰略。如果公司有這樣的戰略,就會得到消費者的回報。
要想使企業家做一些事情,有的時候也很難。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中國的消費者有能力去改變自己的企業行為,他們可以去購買那些環保的產品,對環境負責任的公司生產的產品,比如說印度尼西亞有一個紙漿公司,有一些消費者對于他們的砍伐森林的行為非常厭惡,有些樹木在國家公園當中砍伐,這些樹如果都消失的話,會使冰川熔化,一些島國消失等等,把樹木變成紙,紙很重要,我們都需要紙,消費者開始要求這家公司不能夠用他們國家森林公園生產的紙。
中國的消費者也可以這樣做,現在中國提供很多的貨物和服務,如果你在中國不能成功的,你在其他國家不可能成功,首先要在中國市場上成功,所以中國的消費者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要求這個公司對環境負責,然后才購買他們的產品。就像美國的消費者所做的那樣,因為我們是消費者。最重要的是培訓公眾,教育公眾,關注環境,最終關于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的情況,我們非常關注動物棲息地的保護。很多人都會說為什么要保護老虎?而不是幫助人,為什么要保護老虎呢?
首先老虎非常美,我們可以從老虎的身上學到很多,但是我們意識到老虎是在食物鏈的上端,如果把老虎的棲息地破壞的話,我們就把我們自己的棲息地也會破壞掉,因為我們只是在老虎食物鏈上端的而已,所以我們應該教育我們的孩子,教育公眾,讓他們知道他們購買的行為當中包括綠色的考慮,如果這些企業是對環境保護承擔社會責任才購買他們的產品。
我非常樂觀,我相信,在美國60年代美國更加關注環境,現在中國的年輕人也更加關注環境。他們也要求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我覺得這是世界上一個比較積極的趨勢。移動的這些設備使得我們能夠快速的溝通,如果出現了問題,公司不承擔責任的話,我們可以快速的知道這件事情,可以快速的作出反應。
主持人 田源:謝謝Steve Luczo!你說得非常好。你講到投資者的行為非常的重要,投資者也非常關注可持續性問題和環保問題,你也講到消費者的重要,消費者有權利鼓勵企業承擔更多的責任,消費者的權利也是非常大的。
Steve Luczo的觀念特別有新意,他跟我們分享在美國現在已經開始有這個基金投資的時候,如果你這個公司沒有承擔社會責任的話,不會選擇投資你。當然他覺得更加比較重要的是消費者,如果消費者經過教育有這樣一種選擇標準,這個企業如果沒有承擔社會責任的話,可能你的東西賣不出去了,可能將來慢慢朝這方面發展,這是一個蠻新的情況。
今天聽了三位關于全球責任的一些觀點跟我們分享,現在大家都已經從他們的討論中間,或者他們的觀點中間有一些收獲,我想借這個機會,我們再給大家提問題的機會,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一個是學者,一個是身體力行的企業家,還有一個是身體力行的走在最前面的中國企業家。歡迎大家一定要利用這個機會。
趙曉:首先我非常高興聽到這么一個話題,因為的確我們討論企業社會責任已經很多了,但是討論企業的全球責任,我是第一次聽到。尤其我們中國的企業,可能還沒有意識到,我們的社會責任包括著全球責任。今天開幕式的時候,吳英教授提到我們要講天理,在這個天理概念上怎么理解社會責任,當我們談論企業社會責任是對我們開幕式討論到天理概念最好的回應,這是我的一個評論。
接下來我有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跟我的猜測有關系,但是我不敢確定一定是對的,所以我請教兩位教授。剛開始王石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就是說美國這些基金會,哪怕是很小的基金會,他也一定是全球性的。而我們中國人會做很多善事,這個善事的規模可能是很大的,從北到南甚至到新疆、西藏都能看到,但是它也只是在中國的邊境范圍之內,換句話說我們并沒有全球意識。
王石提出他的幾個猜測,其中一個他猜測跟宗教有關。我想回應一下,或者發揮一點,我覺得這個真的很有關系。我注意我們中國人談論問題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說中國人,我是一個中國人,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如何。換句話說,我們的地域身份,我們會定位我是一個中國人。但是在基督教的信仰里,他們一定不會說我是一個中國人,或者我是一個美國人,他首先確定第一個身份一定說我是一個人,我首先是一個人,第二身份他會說我是一個男人,或者我是一個女人。這是很難改變的身份,也是與生俱來的。第三個他會說我是一個父親,或者我是一個丈夫,或者我是一個妻子等等。第四他才會我說是美國人,或者我是中國人。
當我們首先說我是中國人,我們考慮的就是跟這個相關的事情。如果我們的第一身份確定我是一個人,無論他是什么人,無論是白人或者黑人,或者不同國家的人,他都是跟我一樣的人。我要的是愛人,而不僅僅是中國人,所以做慈善,做公益比較容易我們考慮到不同的人。我不太清楚這個猜測是否一定正確,或者有沒有一定的道理,我想請教兩位教授。
Steve Luczo:這個論辯的邏輯很清楚,不僅基督教是這樣,確實基督教的信徒像你剛才說的,佛教內部有很多這樣的概念,佛教是一個宗教,也是一個哲學。關于宗教我并不是專家,我覺得你的想法是符合邏輯的,而且非常有意思。就像剛才Lynn Paine講到的一樣,美國人的宗教基礎也就是基督教的基礎,使得美國人有這樣一個哲學理念,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我沒有責任給所有人提供機會,平等的給所有人提供機會,這是我們一個哲學的理念。
美國宗教和政界是分離的,允許所有的宗教存在。無論是基督教,還是其他的宗教都得到尊重,而且宗教不能影響我們的憲法,我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
Lynn Paine:我作為一個學者,我在思考如何去測試你的理論,我們必須做一些實驗,才能測試你的理論。也許做一些思考的實驗才能測試你的理論是否正確。
關于個人的身份是強有力的推動力量,決定人的行為方式,基督教確實會影響人們的行為,但是同時我也想微妙的糾正一下這個平衡,美國還有這樣一個說法,慈善要在家做起。你確實需要照顧你周圍的人。一個女性她有12個孩子,這12個孩子圍繞她跑,都是亂跑。這個媽媽對于非洲的孩子很感興趣,幫助她們。所以首先要照顧好你周圍的人,如果你有資源,有能力的話就去照顧其他人。關于你的能力,你的資源限制,我們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對資源的分配樹立一些原則。我們要決定有很多好的事業要投資,我們要投資哪些事業呢?我們要做一個資源的分配。當然你可以決定把有限的資源投資于和你企業相關的慈善事業,或者為最需要的人提供這些資源,你可以用不同的原則分配這些有限的資源。所以在美國并不都是像外部投資,我們也關注周圍的人。
Steve Luczo:Lynn Paine剛才講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講慈善以及社會責任,來解決我們所遇到的問題。最重要從源頭上制止問題的發生,而不是產生問題。我們每天的行為可以增加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增加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但是我們的行為也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這個問題,或者說不增加問題。我們要創造價值,用這些價值使我們面對的問題變得小一點。
非常關鍵的是,我們應該關注我們每天的行為能夠不帶來問題,避免問題的產生。這是我們一個思維方式。很多經濟體系對于環境產生的破壞,富有的人能夠捐款,能夠解決這些問題,但是我在WWF的工作告訴我,當我從希捷退休之后,我做了很多慈善工作,首先我建立了贏利的企業,但是所有的贏利企業都用于社會目的,這是我退休之后做的工作。因為我對非洲的貧窮非常感興趣,很多人向非洲進行捐款,后來我對非洲進行了研究,我覺得我們富人所有的錢都投資到非洲棲息地,無法保證棲息地得到保障。因為有一個英國的企業,要在這個棲息地進行投資,他所獲得的經濟利益是非常巨大的,任何一個個人或者個人的群體都不可能把這個利益完全糾正,所以有很多的企業希望用這個棲息地來獲得利益。你無法和他進行競爭,我們必須建立一個贏利性的企業,能夠把事情做好的企業,每天我們都希望把更多盈利性的企業變成環保的企業,這樣能夠減輕我們所面臨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快的產生。這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
提問:三天之前阿拉善生態協會和基金會已經跟WWF初步達成了一個捐贈協議,就是我們雙方共同出資資助中國的濕地保護項目,在這里作為中國最大的民間環保組織這項工作跟WWF負責人做一個溝通。
我在想企業的社會責任,當然今天談的是全球責任,中國的企業家可能是在國外沒有做更多的公益和慈善,我覺得這個是跟我們的企業規模和發展階段相關的,還有跟我們今天面臨的環境也是息息相關。因為中國面臨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在全球的范圍內是最嚴重的,這也是八年前王石、任總他們帶領我們在阿拉善成立這個生態協會,一直在中國做環保的意義所在。這是第一個我要回應的。
第二個我想理清一個概念,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不是僅僅指公益和慈善?我的問題是中國一些大的企業在國外有很多投資,尤其是資源類的在非洲,在南美,在亞洲一些森林地區,這些大的企業到了那里,他們跟社區和當地往往因為關系相處不好,形成了一些投資的失誤,也就是血本無歸。因為跟當地的關系沒有處理好,包括社區關系,所謂的利益相關者沒有處理好。我的問題就是說你給他們幫助的時候,是先幫助他們建立這樣一個企業社會責任的部門,還是說服他們去建一所學校,或者保護一片森林?
還有王總的一個問題,萬科在美國做了很多項目,包括加州和紐約也做一些項目,你們是怎么處理這些事情的?
王石:你剛才提這個問題,社會責任就是做慈善和公益,還有沒有其他的?我明白你說的這個意思。當然企業來講,你的產品,本身你對環境的保護這是一個前提。本身你的企業在污染著,在破壞著環境,在贏利。另外方面你說我做一個企業公民辦公室,我在做慈善,當然人合作慈善,做公益都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企業一方面破壞環境,一方面做公益,這和企業的經營顯得不一致了。這是我想說的。應該一定是一致的。首先本身企業要承擔責任,你的產品和你提供的服務要承擔責任。
這方面舉一個例子可口可樂,可口可樂主要原材料就是水,他要大量的用水,首先提出一個概念,要節約用水,這是可口可樂第一個概念。當然節約用水從企業來講,本身節約用水就是提高效率,減少成本。但是可口可樂認識到僅僅減少用水,從社會責任來講是不夠的。如果從你的股東最大利益到社會相關利益,已經從如何減少用水轉變到如何保護水資源,這樣把企業的綠色生產和承擔社會責任結合起來。
正是因為受這樣的影響,萬科從可口可樂學習到的方法論,目前萬科在60個城市400個項目,平均每天有30萬工人作業,作業大量就是消耗木材,萬科本身是一個消耗大量木材的企業。我們首先如何減少木材使用,采用新的施工工藝,改變鋼膜,鋼膜比木膜至少多使用十倍次數,第二個鋼膜精度達不到還可以回爐重新使用,這顯然是一個可循環再利用。
但是如果僅僅停留減少使用木材來講,只能說你的企業不要受懲罰,一定要像Steve Luczo說的,很多基金要求你必須綠色生產,人家才給你投資,才給你融資。顯然僅僅這個層面是不夠的。我們也學習可口可樂如何從減少木材使用到保護熱帶雨林,這就提高另外一個層次。保護熱帶雨水,不斷減少木材使用,現在中國的熱帶雨林主要是在西雙版納,不是因為我們用那里的木材,那是國家已經不準砍了,但由于當地政府,當地老百姓為了解決生計問題,把很多原始森林砍了種香蕉,產生了白色沙漠。萬科和當地的事務所合作,解決如何不要種香蕉,又解決當地的老百姓生計,保護熱帶雨水。我覺得這才是如何綠色生產和承擔社會責任進行慈善、公益結合起來。
第二個問題在美國如何進行環保?這個回答比較簡單。在美國本身兩點。很多建設有這樣一個標準,按照中國的標準有不環保的一面,有很環保的一面。他對土地節約使用沒有概念,中國由于土地非常有限,所以綠色建筑首先要節地,美國沒有。如何建設,如何標準,每個州不一樣。比如如果是在西雅圖,如果在波士頓,那個是綠色建筑標準非常高,比如垃圾分類,循環使用,他的城市、他的州法律規定是非常嚴格的,但是有的地方是非常松懈的,這要根據的法律規定,但是綠色標準要比那個州要高,依靠這樣的品牌合作使萬科的產品不僅僅符合環保的要求,而且高于環保的要求。
主持人 田源:今天大家有一個很好的交流,我們對這樣一個新的題目“企業的全球責任”,大概有一了一個框架式的認識,而且很高興中國的企業,像萬科、王石先生代表的這種先行者和像西捷公司Steve Luczo做了很多年,我相信會開一個非常好的頭,今天參加會的朋友都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現在我們就結束,后面馬上我們還有一個阿拉善的活動,等一下由阿拉善的負責人來進行宣傳,現在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三位嘉賓給我們貢獻他們的思想、表現他們的思想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