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3中國城鎮化與企業家論壇”于8月10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忠明。
以下為演講實錄:
王忠明:各位下午好。
我想支持一下剛才云中演講當中的基本觀點,城鎮化實際上是需要產業支持的,不管是有沒有特別清晰的主業,但一定是需要有產業的。也不管是不是能通吃,反正是需要有產業支持的。對于我們民營企業來講,城鎮化過程當中確確實實找到了民間資本的用武之地。
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有一個直觀的表現就是我們讓民營企業充分地成長起來,民營企業在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當中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我們經常用自己的一些土話來表達,“一頭是連著經濟繁榮,一頭連著社會安定”。假如沒有民營企業,針頭線腦,我們那些大型的國有企業是不可能去提供的,我們今天的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相當一部分主要是來自于民營企業。三個“離不開”,百姓生活離不開,社會就業離不開,經濟發展離不開。“98765”,這是一個最通用的數字概念,來表達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當中的貢獻。9指的是企業總量當中90%以上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跟中小企業往往是重合的,中小企業當中90%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中90%以上指的是中小企業。8指的是城鎮就業,80%以上是由民營企業吸納的。7是企業技術創新,整個技術創新70%以上是來自于民營企業。6主要指的是GDP貢獻。5是指稅收,稅收現在事實上也已經突破了5,去年是69.1%,接近70%,所以說民營企業確確實實你想國進民退,想退到什么程度都不太可能,除非我們還愿意吃二遍谷、受二茬罪,假如不是這樣的話,我們不可能逆轉。這么多民營企業所積累的資產總量30多萬億,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可以用來投資的民間資本。
城鎮化對于資本的需求是巨大的,城鎮化是繼續深化改革的過程,不進行深化改革,我們可能缺少城鎮化應有的智慧。城鎮化是什么動力干出來的?我認為應該是用智慧干出來的,需要有非常先進的理念支持來進行規劃。城鎮化也應該是用錢堆出來的,這個錢也花到恰當,能夠頂用,而且是可持續的用處,這不是隨便用堆就能堆出來的。因此城鎮化也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素自由流動和聚集的過程,靠拉郎配、硬性的那些組織去搞的城鎮化,往往會適得其反。城鎮化更是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個過程。現在的城鎮化發展水平,官方給出的數據是52.67%,將近53%,離現代化國家的城鎮化的70%還有一定的距離,而這個過程就是巨額投入的過程。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我們不可能沒有政府投資,政府投資在城鎮化當中主要用來干什么?改善基礎設施、提供公共服務。而大量的物化的表現主要是應該由民間投資來完成,特別是要提供產業支撐。因此它就呈現出了城鎮化對于民間資本的意義。1,找到資金出口,釋放活力。要不然永遠都是炒房、炒煤,那是沒完沒了的,會引起一系列的波動甚至震蕩。2,展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前景或預期,這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完成的,而是一個幾十年的周期。我們完全可以想像中國走衰,那跟我們的現實完全是脫離的。只要我們不出大的動亂、戰亂,中國在一種和平環境下可持續向前發展幾十年,沒有任何問題。光是城鎮化這么一個點、一個角度、一個視角,我們就能看到這樣的前景或者預期。
民間資本參與城鎮化事實上已經在實踐當中呈現出了一定的類型,不一定是模式。實際上城鎮化是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進行概括的,有的可以從投資主體的角度。比如說農民投資建城,比如溫州的蒼南,有個龍崗鎮,那全是農民,自己出資搞的新城鎮。還有村企共建型,就是投資主體的角度,村里的老百姓和企業共同出資來共建,像張家港市的永聯村就是這種實踐。
我這里講的民間資本投入以后,從產業的角度來講,可能有這么幾種:
1,裝備工業帶動型。為什么是裝備工業?我們實際上可以感受到城鎮化需要的實體經濟、產業支持是需要相當的體量的,是需要有相當的投入規模的。一般的一個主體模式是不可能支持一個城鎮的興起的。巨額投資、資金總量比較有規模的產業來支持城鎮化,通常來說比較容易物化,比較容易把它體現出來。比如湖南的中聯重科,這是一家上市公司,從國企改制過來的,它的特點就是“建設一個園區、集聚一批企業、形成一片城鎮、繁榮一方經濟”。中聯重科大本營在長沙,從長沙到常德沿線的267公里,布局了12個制造園區,這12個制造園區就變成了12個新的城鎮,形成了一個工業走廊。這就是裝備制造。通過這樣的實體經濟的發展,裝備工業的帶動,促進了城鎮化建設當中的造血功能,而且這個實踐能夠讓你去體會城鎮化實際上跟工業化有非常深刻的互動關系。因為長沙的工業成本大幅度提高,而且長沙很多員工都來自于常德現在沿線的那些鄉村,干不動了,都要回去了。在這些地方重新搭起自己的工業走廊、工業園區以后,又把這些員工重新啟用,而且他們在就近就業,經營成本又低,對于企業來說是可持續的,對于當地來講也是具有很強的造血功能。
2,現代農業帶動型。我們在調研當中河南有一家中鶴集團,在河南輝縣,投資開發中鶴新城,利用土地流轉,建立12萬畝的清潔安全糧源基地,通過延長產業鏈,以產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從土地當中脫離出來的農民,可以在中鶴集團上班,在新城提供的商鋪里面做生意,在置換來的中鶴新城的新居當中生活。他們主要是現代農業,是農業龍頭企業進行的投資帶動起來的。在我們幅員遼闊的農業地區,這樣的帶動非常具有典型意義,實際上是需要有龍頭的農業企業多一個城鎮化的概念。
3,文化產業帶動型。湖南的大漢集團,已經先后參與30多個邊遠的縣城開發,主要著眼于歷史文化資源,當然也包括自然生態資源。它的特點就是深度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自然生態資源,協助當地政府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發展規劃,圍繞城市基礎設施、商業設施、城市環境、城市文化等領域進行系統性的開發,提升城市發展品位,激活內生動力。這個企業是比較典型的,是文化產業帶動型。
另外是浙江橫店集團,浙江橫店集團雄心勃勃,當年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要再造一個圓明園,當時也引起了很多爭議。但是它現在是很有基礎的,現在已經是亞洲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我的祖籍就是東陽,非常知道東陽這個地方窮山惡水,沒有多少資源。現在他們重視教育,是全國最大的博士市,碩士、博士在全中國的縣級市當中是最多的,非常重視教育。能工巧匠外出打工,都成為當地的村風、當地的民風。浙江橫店集團能工巧匠多,所以搭建了拍攝基地,各種各樣的拍攝實景,都能夠用最低的成本搭建出來,而且免費給攝制組使用,商業模式也不錯。現在每天晚上都有一臺標志性的演出,而且演一場還不夠,這實際上是民營企業的一種創業奇跡,是典型的文化旅游休閑項目。當地的村民稍不留神都是哪一個影視劇當中的群眾演員,有的甚至上升為配角,大大的改變了原來的那種臟亂差的面貌。以橫店集團這家民營企業作為主要的投資方,聯合政府,一起把江山改變了。這個鎮現在已經提升了行政管理的層級,是副縣級。
4,新型產業帶動型。案例是青島軟控集團,青島即墨市也是一個縣級市,搞太陽能小鎮,非常有意思。對于青島軟控來講,盈利點在哪里?主要是搞太陽能,用太陽能薄膜、太陽能多晶硅,哪個好用、哪個實用就用哪個,他們自己也有這樣的開發能力。搭建了巨型的蔬菜棚、瓜果棚、鮮花棚、花卉樹木,用的是政府的新能源補貼,這是一塊凈收入。再就是大棚里面的產出。一共兩塊收入。對農民來說收益在哪里呢?農民用宅基地置換出來,這本身就是一筆收入,同時他到大棚里去當新型的農業產業工人,有穩定的工資收入。這兩塊收入已經是雙贏了,另外地方政府還有稅收,所以這是一個多贏、共贏的格局,而且非常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新能源、清潔能源,農民也不用家家戶戶買牛拉馬,都是統一管理,同時也集中居住,也是太陽能。同時食品安全,都可以找到源頭,在源頭把關。類似這些價值的多層次的體現,又隨著實踐的深化,都會進一步呈現出來。把光伏技術和新農村技術相結合,繼成創新,棚頂太陽能發電,棚內發展高效農業,農民向社區集中,進行整合,軟控集團獲得近萬畝的光伏發電用地,實現了新能源、新城市、新生活結合的城鎮化的探索。
在民間資本參與城鎮化建設當中我認為有三點是要特別注意的。
1,不要偏廢投資及投資拉動的意義。現在輿論上對于消費對于經濟增長的拉動越來越重視,這是正確的,需要在投資、出口、消費當中找到更加符合生產力發展,包括經濟發展特定階段的內生需求,很顯然消費應該進一步重視,并且努力提高對于經濟拉動的比重。但是在我們這么一個幅員遼闊的地區差異如此巨大的中國,我們要看到在很長的一個階段,投資的拉動作用絕對是不可偏廢的。我們現在看起來好象有巨額的資本,包括民間資本,實際上相對于我們的需求來講,相對于我們要改造中西部地區來講,要縮短差距來講,我們這些資本是遠遠不夠的。我經常有時候也對一些過渡膨脹的民營企業家講,你把比爾蓋茨拉到撒哈拉沙漠一站,一個有良知的企業家,他內心涌動的也一定是一種期待感,你改變不了太多。這個世界是如此的無窮大,而我們所能供給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們要來平衡地區差距,要來滿足不斷提高的城鄉居民的物質文化的需求,我們的投資在很長的一個時期當中是不可偏廢的。這里頭最重要的是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要平衡,我們在一個時期當中過渡地依賴政府投資,所以不是不需要投資拉動,而是需要讓更多的社會資本、民間資本的活力充分發揮出來。
我們在回顧四萬億投資的時候,我認為一味的貶斥也不客觀,因為中國加入WTO之后,匯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以來,我們的經驗庫存當中是沒有應對金融危機的經驗的。我們不要太高估了任何人的智商,我們沒有這種經驗,在那種背景下出重拳、出快拳很應該理解,關鍵的問題是在于我們后面還那么僵化、還那么機械。實際上當時穩定信心、穩住陣腳,這個功能已經實現之后,應該相對的拉長這四萬億投資的周期,不需要在剛開始出手的時候,兩年內要用完。我們隱隱約約還是體現出來一種投資依賴癥,特別是政府投資依賴癥。假如那時候我們能轉換一種理念,或者當時就有一種先進的理念,政府投入作為杠桿,主要是調動民間投資。實際上這就是危機倒逼改革的時期出現了,但是我們沒有這樣的理念,所以錯過了一次大好時機。
2,要相信市場的力量。我們都期待著十八屆三中全會能出臺更多市場化方向的改革方案,我認為應該堅定不移的相信市場本身的優勝劣汰可以解決投資的質量和效益問題。我剛才講的這些類型、帶動型都不是哪個政府強行規定的,而是民間資本與生俱來的那種聰明,它的市場嗅覺決定了它這么去做,決定了它怎么才能夠有更好的投資效益、投資質量,才會自覺地去做。所以說只要能夠把市場的規則優勝劣汰的規律充分地顯現出來,我認為我們才會迎來一個健康的、真正有價值的城鎮化。
城鎮化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看到,它非常符合民間資本的本性,民間資本的價值體現一定是要可就業的,一定是要可創富的,老百姓城鎮化弄來弄去,都越來越窮了,那不可持續,一定是能夠安居的,也就是能夠可持續發展的。
3,中國要適應“快”增長時代的終結。我們已經越來越清楚地感受到兩位數增長的中國已經消失了,我們硬要兩位數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不可持續,會帶來相當的后遺癥,甚至會帶來嚴重的經濟方面的變亂,這不是我們所期待的。因此從我們經濟體量越來越大,相應的經濟增長速度肯定是會越來越慢的。我們認為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講是趨勢性的放緩。所以要說上一屆政府,我認為最有勇氣的是在2012年年初的兩會,將增長速度界定為7.5%,是最有勇氣的一個舉措。年終的執行結果是破8,7.8%。我們不要忘記“十二五”平均增長是7%。今年我們上半年已經7.5%過了,超過7.5%,今年是7.5%左右,很多輿論就覺得受不了了,了不得了,走衰了,實際上都在我們預期之中。特別要看到的是我們的那種增長,兩位數的增長、9%的增長水分有多大,所以我們主動調低到7.5%左右、7%,實際上是擠出了水分GDP、擠出了黑色GDP、擠出了血色GDP,多好的事情啊。我們的經濟增長是用本來就稀缺的能源原材料帶來的,帶來了環境的破壞、資源的破壞,要這樣的GDP干嗎?我們今天好不容易迎來了這么一個更加實實在在的經濟增長,你又不要了,甚至還要政治投資。
我覺得李克強經濟學在這一點上所表現出來的新一屆政府的品格非常值得稱道,繼續簡政放權、繼續釋放民間資本,這給我們全中國人民會帶來很大的福祉。所以不能再盲目追求高速度,7%也不低。我們能夠再往前走十年,更長一點時間的7%,一點都不低。而且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北京的天空會越來越藍。所以我們應該支持這樣的改革,這樣的經濟發展本身具有極強的對于傳統增長方式改革的意味,是我們都應該在研究城鎮化發展當中大聲疾呼的。當然我們不希望經濟下行是一種劇烈下滑的狀態,還是要穩增長,穩增長就需要穩投資,穩投資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要釋放民間投資的活力,來對沖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所以我認為城鎮化是民間資本大有用武之地,是非常好的出口。所以我認為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堅持改革,堅持開放。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