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3(第四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于08月1-3日在中國內蒙古庫布其沙漠舉行。
以下為聯合國[微博]環境規劃署中國企業家專場演講實錄:
首先有請萬達集團王健林董事長給我們分享一下他的想法與實踐。
王健林:保護沙漠、沙漠治理、防治沙漠化方面有很多共識。第一個就是想說在監管方面更加完善,我們公司也涉及到了荒漠化保護的問題。1999年我們在大連進行了荒漠化的防治,當時我們國家也沒有規范和設計,我們也請了一些專家和境外專門做工作的培訓,當時我們做了一個外保溫和其他的一些技術,把這個工藝做完,經過建設部科技中心的測定,當時的這個標準達到了30%,建筑超過70%,在十四五年的時間里冬天不開暖氣,但是為了防治沙漠,我們做了這個中央空調, ·經過我們調查,整個冬季每戶使用中央空調的時間大概只有一周,也創造了奇跡,在東北地區不用暖氣,夏天也不用制冷。2002年我們在江西南昌做一個很大的樓盤叫做萬達新城的時候,當時社會上對環保有一些議論和想法了,我們考慮在長江地區,酷熱的地區怎么樣做,于是我們在長江以南地區首次使用了外保溫材料,考慮外保溫怎么做,使用外保溫玻璃和技術,做完以后節能運營達到65%,也成為建設部確定的節能樣板小區。除了這個以外,2009年建設部正式公布了綠色建筑評定標準分兩個部分,一個是設計評定,一個是認證,這個標準做出來以后我們當年全球大量的購物中心和五星級酒店推廣了節能設計。這5年下來,在全國以后認證經建設部認證的建筑節能商業中心和酒店方面,差不多認證了70%的產品,都是萬達公司旗下的。在2009年、2010年除了萬達沒有別家的公司認證。除了建筑認證還是運營認證,都變的更加嚴格,從目前逐漸不認證的運行節能發的證書當中目前只有一家,拿到了運行的硬件認證。
實踐的先行并不僅僅是環保自覺或者是節能自覺,更重要的是找到市場化的道路,使它能產生經濟效應。
第二點節能環保是有價值的,是可以產生效益的。最早是非常費錢,怎么做都費錢,后來我們合理威爾公司進行合作,改造技術,大概平均四年能夠收回投資成本,一開始合理威爾公司說了你不用出錢,所有的投資我出錢,但是原來節省下的錢他們是70%,我們是30%,這個結果運行幾年我們發現挺好,節省了很多,四年就收回了成本,大量的商業中心收回了,節能效果非常明顯,后來我們就自己投資。
從去年開始跟全球五百強的企業進行合作,設置了智能化的產品,完全是通過電腦運算在中央控制室,也不找一般的工人看表,變成了工程師看電腦,讓電腦測算,人多放多少度,人少放多少度,下雨放多少度,完成是一種電腦控制的基礎,一個廣場這種技術大概投資5000萬到6000萬,但是從效果來說運行非常好。第二點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環保節能能夠得到好的項目。
主持人:非常感謝王健林董事長的分享,其實你說的非常到位,大家知道綠色經濟轉型如果企業在商業上不成功綠色經濟只是一句空談,聯想集團[微博]的董事長楊元慶先生對這個觀點也有認同,我想聽一聽你的見解。您也分享一下聯想方面的實踐。
楊元慶:謝謝,聯想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個人電腦生產廠商,也是我們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的生產者,聯想現在情況好一點。聯想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個人電腦生產廠商,也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的生產廠商,作為一家制造企業來說,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對于做綠色環保的企業也是有非常多的體會,我們認為這不僅僅是企業的一個社會責任,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需要,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實踐,現在我們已經在三個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和進步。特別是對綠色運營還有綠色產品,以及綠色供應鏈這三個方面。
所謂綠色運營就是在自己的運營過程中實現高效節能的低碳發展的模式,包括在自己的辦公環境,生產制造環節里,包括運輸的環節里,都盡量考慮綠色環保的方式,在這些方面我們都有很多的具體的措施,比如說在辦公環境怎么樣采用可再生的能源,太陽能等等,怎么樣盡量節省能源。比如說在中午,可能大家都午休或者吃飯的時候,都把燈光放到最低的限度等等,所以這些方面我們都作出很多的工作和努力。
在運輸環節里邊我們也盡量采取低能耗的環保型的運輸方式,包括海運和鐵路運輸,能夠實現低碳的運營方式。所以到2011年,我們通過這樣節能措施,也通過購買可再生能源實現企業的零排放,這也是一個領先的方面。
2012年我們在成都貢獻實現了碳綜合。
第二個綠色產品。我們在每設計新一代新產品,不僅僅考慮到創新的要求,而且也考慮到了節能的要求,每一代都節能50%,這也是一個方面。而且我們盡可能多的采取環保的包裝的材料。這些方面包括企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另外我們作為一個IT企業,互聯網企業我們都努力致力于推廣辦公的方式,過去比如說開個會我們往往準備很多的材料,打印出來分發,通過技術的發展,我們盡量使各種設備之間能夠方便傳遞,傳遞信息,傳遞資料和文件,這樣的話就不用再打印,你可以準備好材料分發在你的電腦上,分發到每一個電腦或者各種設備上,每個人自己可以把東西準備好,存儲在家里和辦公室里,這就是運營服務的方式,這些服務都是對于綠色環境的保護是一個貢獻,這也是我們IT企業責無旁貸的要求。
最后,作為世界五百強的企業,不僅僅是我們自己做綠色環保企業,我們都帶動上下游的企業實現環保的目標。第三點就是綠色的供應倆,我們不僅確保各自的產品綠色,讓產品得到安全的回收和處理,在運輸的環節也盡量的采取節能的方式,這些大概就是聯想在怎么樣做綠色節能環保的企業,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希望跟大家分享。
主持人:非常感謝楊元慶董事長的分享,我想除了看TCL[微博]的話,除了想跟前面的王董事長,楊董事長共享的之外,TCL也有很多獨特的東西,比如說可再生能源。所以想聽一聽TCL的分享。
李東生[微博]:在綠色報方面我們經歷了三個方面,第一個早期的意識不是很強,只是被動適應相關環境方面的要求,對輸入當地的產品有很嚴格的要求,對環保產品的要求,在這個階段怎么樣適應這種要求,這是在10多年前,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慢慢建立起這樣的流程和習慣,必須要選用更加節能環保的材料,第二個階段企業主動在營運當中,在產品設計當中導入環保的概念,比如說節能是一個大的主題,我們是生產彩電、手機,以及家電產品我們的產品的能耗比較大,如果在產品使用過程中降低能耗,這類產品的社會保有量非常大。如果降低能耗整個節能效果是非常顯著的,所以在彩電、家電導入節能的技術對整個綠色經營,對整個社會資源的節省是一個很大的幫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企業經營的觀念也是更加的習慣接受這種節能環保的經營理念。比如說元慶講的在企業運營中如何注意環保節能。
第三個階段是開始之前投資的一些環保產業,我們投資的主要是資源不回收,我們各類金屬和石化產品的消耗量非常大,這些產品廢氣之后如果重新回收回來,重新制作工業原料,這些大大節省了化石能源的消耗量,我剛剛看到
·我剛剛看到了一組數字,整個能源消耗占到全球的差不多20%,我們GDP還不到10%,所以如何減少對石化能源消耗。這是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始終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我們建立了若干個資源回收的項目,把這種重金屬的回收,供求數量的回收和各種家電電子產品的材料的回收體系、循環經濟的體系建立起來,現在在天津資源回收的工廠經常可以做到零排放,除了一部分的氣體在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排放之外,固態的廢棄物沒有排放,最后處理不了的東西加上添加劑可以做成底角磚,都可以用上,通過建筑循環經濟建立的體系不但能夠減少的消耗也能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但是目前來講資源回收的產業商業模式還是很脆弱,現在還比較難,不賺錢。
一個方面我建議企業在循環經濟商業模式方面建立一個更強的競爭力,這當中包括更加創新的技術,使得回收能夠在商業上也是可持續的。另外我也建議國家、政府在制訂相關產業政策方面也應該更加有效的鼓勵資源回收,經濟循環的商業模式的建立。
謝謝。
主持人:非常感謝李董事長的分享,我想三位企業家的分享就是形成一個共性的努力,商業一定要成功,否則這個東西持續不下去。另外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生態和地球科學司司長分享一下。
韓群力:剛才頂級的企業家進行對話,有機會聽到三位大企業的領導人關于節能減排,關于綠色發展他們企業所采取的一些具體的行動和措施,我覺得這個和前面有Peter Gilruth、Achim Steiner是相互呼應的,雖然他們的側重面不一樣,Peter Gilruth講了全球生態環境的發展變化的趨勢,從大的企業是社會發展、經濟發展主要的推力這一方面我們看到了非常具體的、生動的措施。像王總談到房地產開發當中的重大的節能措施,智能樓宇現在是在這個領域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機遇,很多大型的企業包括國內、國際的大型企業都做了重大的投資,呆會兒我想問王總一個問題,在這個方面你們已經和建設部已經有了很好的合作和標準,從總體上看國內的房地產建設在將來如果要是進一步提高效率,減少能源能耗改進的話,最主要的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王總:建筑物和耗能占整個中國耗能的45%,最大的能耗是建筑能耗,而且趨勢在擴大,我預計5年之內能耗超過50%,因為家里都使用智能手機,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但是1995年逐漸推出綠色建筑的設計標準和運營標準,但是遺憾的是這兩個標準是指導意見,我們當時有環保自覺意識,但是沒有作為強制標準。如果作為強制標準達不到建設部的驗收,不發許可證,這就有許多壓力和成本,這個成本在建設階段要增加10-15%,但是運行起來四年可以收回去,住宅方面積極性就更高,他省錢就更大,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把這個標準變為強制的標準,這個做到了建筑能耗大幅下降。
韓群力:如果在這個范圍里面取得進展不僅僅是提出指導意見,而且要逐步的盡快的推進可以實施的強制性的機制,以便在這個方面作出改進。
楊元慶總經理講到從生產、運輸、運營、到遞送服務整個運營里面的綠色理念。我想給楊總提一個問題,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云技術的應用從你們公司的角度你怎么看和這種廣大的用戶能夠互動起來,在節約能源比如說像有一些數據的分享,會不會減少出行,比如說提高效率,減少出行,減少能耗,和在用戶群之間的互動公司有沒有一個思考?
主持人:你可以簡單的回答一下。
楊元慶:隨著技術的發展的幫助,環境的改善,更廣大的人群的綠色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比如說過去我們拍的照片要打印出來,然后才能分享,現在就不用了,你拍的照片在智能手機上面拍的也好,相機上面拍的也好,你可以放在“云服務”的后臺去,可以保存,然后不管是親朋好友,更廣泛的人群分享,不需要打印出來,打印出來是非常的耗能的,包括你剛才講的出去旅行的話,很快就可以把一些照片也好,食品也好傳到很遠的家里面·而且不僅僅可以在手機上面,可以放在電視上面,不但生活方式豐富多彩,而且綠色低碳。
韓群力:TCL李總也講的很重要的問題,比如說回收循環,像回收循環的問題這里面當然是有政策方面的問題,也有經營效益方面的問題,投資是否能夠回收回來,作為企業不可以做賠本的生意,在短期、長期或者中期做一個有效的匯報,中國在傳統上,在世界上在循環利用資源本來是很好的,非常領先的,但是隨著大規模電子產品的進入生活,整個情況有很大的變化,很多電子產品的循環使用實際上是有困難的,作為TCL的領導人你怎么來看電子產品,這個市場還在不斷地擴大,在將來應當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方式能夠加快資源循環?
TCL:我覺得首先國家在相關的法律法規方面影響盡快的完善,理論上來講,所有的工業的廢棄物都是可以處理之后循環再用的,只是說處理的成本是不是經濟的問題,如果是國家立法嚴格規定歐,所有電子的廢棄物都必須要經過重新的循環處理,這個規定制訂的比較嚴格,整個執行標準嚴格,整個行業秩序就建立起來了,比如說電子行業中,整個硅金屬的回收,他們在整個過程中會污染物,就是沒有處理干凈,在排放,就是廣東,早年他們拆解電子的零件,把硅金屬提取出來,大量的處理廢棄物的填埋,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以前法制不健全,現在法制逐步上來了,要支持這些企業,這些大的企業,特別是有資質有能力的企業做這個工作,這個工作做的前提是不能再產生二次回收利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不能排解廢棄物的處理,如果得不到處理,對這個問題有一些規定,確保他可持續的使用,這一條對中國特別有意義,因為中國大部分材料都進口,如果我們進口的是原產的礦石石油這些的材料來提煉的話,其實我們的能耗是非常大的,如果說把用過的電池、家電產品拆解以后重新處理,相應的能耗要低很多,相對應中國可持續發展正面意義非常大。
主持人:謝謝韓先生。
韓群力:我再問幾個問題,我覺得幾個企業家說的問題非常重要,對參會人也很重要,這里面提到了怎樣有一個好的市場環境,有一個政策環境,有一個法規環境來保證這些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這方面的清潔投入,皮特先生講過一個科學技術創新,大企業在科學技術方面都是領先的,企業在創新方面不僅僅是技術應用方面,而且在體制法規政策方面的創新也要給予更多的注意,這樣才可以創造一個新的更健康的發展環境。
主持人:非常感謝韓先生。朱總,如果說TCL很多的材料從國外進口,基本上您所在的企業靠自己國土的提供資源原材料,我想聽一聽您今天的感觸從您管理的較從這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是什么?
朱新禮:自然資源在迅速的枯竭,人口又在急劇的增加,對人類是一個挑戰和矛盾,作為食品行業,又涉足農業,更有身臨其境的緊迫感,所以在很多年以前我們不光把我們的目光放在管制市場上,更重要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上游的上游,我們和英國一家科研機構研究怎么樣對草莓進行節水,草莓的節水能達到三分之二以上,這也是對生態環境作出的貢獻,同時我們也在積極地引用新的果樹苗,這個果樹苗的產品不僅是品種得到改良,更重要的產量提高了2-3倍,所以每一個企業都有責任感,如何節約資源,環境美好,環境的惡化作出貢獻,通過庫布其我們想了很多,我們應該向億利學習,我們應該有更多的責任感,我想這些問題都會解決。
非常感謝朱總,感謝您掌握的時間。
張福平:從北京首都農業集團分享您的感觸,您所在的行業也是跟飲食和食品相關。首都運營集團是1949年成立的首都農墾,承擔北京首都菜籃子的基本功能和農業的示范領域,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發展循環農業、低碳農業確實非常的重要,有三點體會和做法。
第一個是在產業的發展上努力地打造第一二三產業如何發展,上、中、下游能夠互動,打造生態綠色環保的環保企業,·一個是利用首都資源的優勢通過控制產前、產中、產后可以看到在非洲非常貧困,但是還有很多的電子產品廢物都清到了非洲的道路上,沒有進行這種回收再利用,這不斷讓成本不斷地攀升,所以說這些商業界是否可以在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還是需要監管方面的工作,需要一些新的標準關于技術的效率的新的標準,讓這些企業都能夠遵從這些標準,因為我現在擔心的是,不是企業不理解這樣的原理,而是我們給出這種信號是否強烈,當然我知道這種創新可能是規模化和加快我們創新步伐非常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謝謝,我覺得給出這樣的信號其實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我覺得在中國會有這樣的一些高層的倡議,會在中國不斷地退出。
有三個領域一個是城市建設中的地產,一個是食品,一部分是電子的,如果可能的話,王總回應一下城市建設用一分鐘簡單回應一下,劉總回應一下電子的,朱總回應一下產品的。
王文彪:中國政府的標準是越來越嚴格的,政府的監管是越來越到位,過去沒有綠色監督標準,2009年出臺了,去年提出了各種的標準,對政府的壓力非常大,我唯一一點是還沒有把綠色建筑變為標準。
第二在企業自覺和政府強力監管方面的兩方面的努力,特別是是政府監管要努力,人的道德約束還需要法律的約束,就是很多的模范的找號召和優秀企業的帶動是不夠的,就需要政府的監管,所以中國政府監管更加的嚴格,更加執行到位。
主持人:電子版IT。
李總:我完全贊同企業努力地生產出,在設計產品的時候采取更多的可循環使用,實現一、二、三產的融合,再就是我注意到北京和外圍的融合,有一些在北京,依靠和萬福的合作,特別是在養殖業,屠宰加工行業,我們也注意到和國際上大的企業集團進行合作,包括我們和美國的萬萊菊方面的合作,法國的安德魯等合作,通過這些發揮優勢。
第二個在發展的模式上過去主要依靠資源的發展,轉向依靠品牌、管理、市場的發展,在這方面一個是在現代農牧業方面,在河北的定州,在東北的齊齊哈爾做了現代農場的項目,投資了10個億,另外在北京做了食品工業園的項目,特別是在北京在物產方面規劃了八個項目,都是以環境友好型的企業,再有就是適應產業鏈完整的模式,特別是豬、雞、牛、鴨,適應產前育種,從育種到養殖,到屠宰、物流的配送,第二個能夠讓消費者確實能夠放心、安全、綠色的產品。
主持人:非常感謝張總,因為我們很多人來自北京,您做的好我們在餐桌上的食品更安全。
泛海集團盧志強董事長跨的行業比較多,您從一個集團來講在資源、環境方面你到底在做一些什么事情,在思考什么事情?
盧志強:我談一下感想,我第四次來自庫布齊沙漠,我每次來看到的變化還是給我很多的感慨,從王文彪到億利集團,他們從一開始,甚至一生的堅持改變庫布齊沙漠,這給我們企業很多的啟示,泛海集團有三個結構:第一個金融,第二個 ·第二個有一些房地產,第三個我們還有一些其他的項目。
第一點:首先是意識的數字,尤其是最近幾年中國的企業對自然的發展和諧共存認識的非常清楚,但是為什么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越來越重,從一定角度來講,在員工隊伍中樹立意識,就是保護自然環境,企業發展自然環境共同生存,共同和諧的發展這個意識一個是強調的,這一點確定了我們才好實施。
第二點在為社會提供服務產品當中體現出,比如說我們從事金融服務行業,重點的是去支持那些對環境保護有利益的的企業,重點支持新能源的企業,當然做一些對自然環境破壞大的、污染比較嚴重的企業就評比掉了。
比如說做一個房子,開發房地產,污染的來源40%來自于基本建設行業,基本上很有感受,所以我們強調一個盡可能的采用新的節能產品,從設計階段到整個施工階段,選擇節能的產品,非污染的產品。第二個是整個施工過程中環境污染的防止和保護,其實像北京的城市很多的沙塵是來自于建設工地。實際上建設工地的保護、防治污染的課題也滿重要的;第三從能源上我們很有感受,我們從建設上投資大的能源項目,這是一個很矛盾的狀態,從企業的來講是投資少見效快,但是從治理環境,保護環境的來講,自然選擇好的產品,最好的技術,那就是成本要高,回收要慢。從這一點上來說選擇最好的設備,選擇最好的技術,把企業的發展防治污染和保護環境相結合起來。
第三點從工藝的角度發展,下面有幾家公益基金會,這幾年尤其是支持新能源的大學生創業方面給予格外的支持,還有就是給大中專院校開展戰略研究和合作給予重點的支持,這幾年是我們實踐的主要方面供大家參考。
主持人:非常感謝董事長的分享。唐先生我想請您用兩三分鐘的時間談一下你剛才聽了三位的講話以后,您有什么樣的想法,如果有問題可以問他們一個問題。
·
唐先生:我是來自于可持續發展的聯合國系統,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跟大家分享我們的知識和經驗,首先我想說一下庫布其的印象,在昨天落地之前,我是韓國人,所以說我們在渤海的時候我知道跟西岸是接壤的,在我們落地之前我也特別驚奇,庫布其20年來發展的進步,30年前確實發生很大的變化,在這之前我也一直有機會參與這樣的論壇。聽了在座各位的企業家在過去綠色發展作出的努力,我想中國現在正處于綠色發展的趨勢當中,這個對于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來說非常重要,現在我想中國的經濟兩個這樣的挑戰,第一個發展其他的新型經濟體他們也希望分一杯全球化經濟挑戰的羹,第二個世界資源枯竭,這也對中國經濟提出了挑戰,這一方面的變化對中國經濟來說提出兩種挑戰,第一個是對中國未來經濟持續增長的挑戰,第二個是子資源的平緊,主要是由于在自然資源的過度使用,這是對自然資本的投資,也就是今天對話的主題,其實對我們來說是有幫助的,幫助我們克服所面臨的挑戰,善待我們現在有限的、僅有的自然資源,并且同時提高經濟和商業的競爭性。同時我們還能夠實現本地經濟的可再生、可持續發展。昨天我也是聽了億利所提出來的他們在產業戰略方面的想法,和他們取得的成績,我覺得這個成績對很多發展中國家都是很有借鑒意義的,特別是在這種北部和南部地區,我覺得現在中國所采取的方法對這些貧困國家來說是非常有借鑒意義的。
我還有一個小的問題就是中國進入國際經濟,這種勢頭非常的強勁,我覺得他的投資的戰略更多的是基于長期的遠景,而非是短期的收益,我不知道中國的企業怎么樣能夠維持住現在長期的戰略,而不是而不是短期的實踐。
主持人:那您想問誰這個問題?我覺得誰回答都可以。
這個問題很大,從長期來講要投入綠色生產,但是長期綠色道路和短期利益之間的平衡,有哪位企業家要回應一下。
李先生:中國政府正在努力推動做正確的方向,我們如何建立資源節約型發展的模式,但是在經濟發展當中盡量降低能耗,我覺得這是一個大的方向,剛才我發言中提到國家在相關的政策方面如果是能有更配套的話,能夠加快這一進程。
主持人:非常感謝李先生的回答。而不是短期的實踐。
主持人:那您想問誰這個問題?我覺得誰回答都可以。
這個問題很大,從長期來講要投入綠色生產,但是長期綠色道路和短期利益之間的平衡,有哪位企業家要回應一下。
李先生:中國政府正在努力推動做正確的方向,我們如何建立資源節約型發展的模式,但是在經濟發展當中盡量降低能耗,我覺得這是一個大的方向,剛才我發言中提到國家在相關的政策方面如果是能有更配套的話,能夠加快這一進程。
主持人:非常感謝李的回答。斯塔林先生,既然你拿著話筒,你也補充一下,我想聽你兩個這方面的想法,特別是聽了你的演講之后,還有就是聽了在座各為中國企業家的實踐和分享之后,當然你有問題也可以提問。
斯塔林:首先感謝分享例子和實踐。我覺得第一代和第二代的這些技術能夠讓我們有機會應對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但是社會的企業責任在應對環境問題方面也是越來越重要,跟我們建筑的設計、產品的設計、供應鏈的綠色,這是很重要的方面,有一個問題就是不斷地重申怎么樣規模化?讓企業向這方面發展下去,之前萬達集團說了監管的問題,現在只是指導性的。但是現在中國企業界和其他國家的企業界的觀點也在發生變化,所以在過去的20、30年間有觀察到監管、標準方面有沒有什么變化?但是這些在一方是非常困難的政策卻在不斷驅動科技的創新和新的產品進入到市場,而且現在越來越清楚這樣的趨勢,如果說今天想在2013年到2015年,我們說還有60%的基礎設施都會在這個期間得到升級和改善,我們會在未來的30年間和40年間會更多的建立這樣的基礎設施,大家可以想一下這樣的環境和能源的足跡的轉變,另外一個領域就是食物,現在我們面臨的情況是我們所消費的和食品安全的挑戰,比如說食品農業的組織,我們食品生產在2050年之前要增長50%,同時我們說我們沒有這么多的耕地,沒有這么多的水資源支持這樣食品的增長,而且現在的30%生產食品是被浪費掉,在其他的環節浪費掉,或者損失掉了。當然我們還需要各行各業的支持,有意思的是的是我們有這樣的對話叫做自然資源的平臺,我們看到所有自然資源包括礦產等等,我們看一下非洲大陸的話,可以看到斯塔林先生,既然你拿著話筒,你也補充一下,我想聽你兩個這方面的想法,特別是聽了你的演講之后,還有就是聽了在座各為中國企業家的實踐和分享之后,當然你有問題也可以提問。
斯塔林:首先感謝分享例子和實踐。我覺得第一代和第二代的這些技術能夠讓我們有機會應對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但是社會的企業責任在應對環境問題方面也是越來越重要,跟我們建筑的設計、產品的設計、供應鏈的綠色設計,這是很重要的方面,有一個問題就是不斷地重申怎么樣規模化?讓企業向這方面發展下去,之前萬達集團說了監管的問題,現在只是指導性的。但是現在中國企業界和其他國家的企業界的觀點也在發生變化,所以在過去的20、30年間有觀察到監管、標準方面有沒有什么變化?但是這些在一方是非常困難的政策卻在不斷驅動科技的創新和新的產品進入到市場,而且現在越來越清楚這樣的趨勢,如果說今天想在2013年到2015年,我們說還有60%的基礎設施都會在這個期間得到升級和改善,我們會在未來的30年間和40年間會更多的建立這樣的基礎設施,大家可以想一下這樣的環境和能源的足跡的轉變,另外一個領域就是食物,現在我們面臨的情況是我們所消費的和食品安全的挑戰,比如說食品農業的組織,我們食品生產在2050年之前要增長50%,同時我們說我們沒有這么多的耕地,沒有這么多的水資源支持這樣食品的增長,而且現在的30%生產食品是被浪費掉,在其他的環節浪費掉,或者損失掉了。當然我們還需要各行各業的支持,有意思的是的是我們有這樣的對話叫做自然資源的平臺,我們看到所有自然資源包括礦產等等,我們看一下非洲大陸的話,可以看到而且企業對于產品的回收負有責任,不僅僅是設計了什么,實際上人在做的時候我們都會需要回收的成本,尤其是負責到歐洲去銷售的話都有這方面的要求,就是必須把費用剔除了,另外企業和政府的規則并不是總是擰著的,對于像我們大的企業,其實我們是歡迎政府制定規則的,而且執行到位,有更嚴格的監管,這樣給我們更多公平競爭的環境,因為我自己努力去做更符合環保的產品,而我們的競爭對手尤其是山寨的廠商不去做,這就是在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下,所以我們希望政府制訂高規格,高標準的措施而且執行到位。
主持人:朱總您回應一下。
朱新禮:第一個是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在中國引起了高度重視,我相信未來的食品安全會得到很大的改善;第二個是隨著人口的增加,食品的供需問題:第一個,只要是政府重視,企業家更多的投入,這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我去過以色列很多次,以色列的資源不是的太好的國家,但是他們的民族非常節儉,他們減少了很多的浪費。這也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像億利集團他們種了200畝甘草,他們就節省了大量的糧田,糧田可以改種糧食,這些都是有辦法的,我還是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這需要我們去行動。
主持人:大家都在底下耐心的聽著,都耐心的聽,我覺得應該收獲很大,我相信各位嘉賓,媒體的朋友有問題的話,無論是對誰討論的話可以舉手。
因為時間有限,我們盡量抓緊點時間。
嘉賓:首先循環其實是一個成本非常昂貴的產品,因為很多的產品不利于循環回收的,第二點環境的發展對我來說我們需要攜起手來,不是說兩點的平衡,我們一定要合作,想到這種環境同時還是考慮到發展,所以他們倆是一個實體,是融合在一起的實體,而不是平衡的關鍵,如果說我們用這種自然資源,如果他們不是可再生的話,那我們永遠不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科學院劉老師:我是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員劉礴林(音),我說幾句關于沙漠的問題,我說一下我們課題組這么幾年做的是什么呢,面對中國沙漠化的問題做了研究,我們國家我目前在化纖材料方面做了,所以在使用方面盲目地沒有選擇性,第二個成本很高,我們化纖沒有配合開了,我們圍繞三個問題開展研究,我們采取了綜合性大協作的研究,一個是性能的評價,一個是規模的實施,參加的單位中國科學院各個研究院和各個集團,這四個單位的合作在化纖固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成績表現在這么幾個方面,我們已經開發并商品化的產品當中篩選了可用的材料,這批材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有2000畝的示范工程方面非常好,第三個方面大范圍的降低了固沙的成本,可操作的實施的辦法,再一個就是今天講到那么發展的方向是什么呢,是科技問題,就是化纖固沙向生態固沙發展,這需要我們從材料學,生物學,回收生態學為生物生態方面做聯合的研究,所以這方面我們需要扎實的工作和研究,再一個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建立了一個生態固沙技術研究中心,主要的問題目標是第一個新材料開發,而且要制定使用材料的標準,第二個建成一個適應我國在生態固沙方面的材料苦,形成一個配套的施工和培養人才, ·在人類的文明歷史上做了一個偉大的突破,我們是后工業化,WTO以后國際化、城鎮化,這個“化”的推進一下子推到了全球第二位,我們來不及解決環保的問題,這個思考我想以后有人會總結,這個過程中我們環境了承受了很多的壓力,我們做了“四個化”的同時,還有一個環保化、公益化、國際化、城鎮化、信息化。再一個環保化,我作為一個投資銀行家,我們希望跟各位企業家一起思考,我昨天在路上看一看沙漠治理的問題,我們如何變成很好的商業模式思考,變成一個綜合治理,而且在經濟上可以實施的,我想在這個事作為一個課題,在今天會上是沒有結論的,這個留給大家。
比如說城市污染爆發了,城市污染是城市化以后,中國是基金化的城市發展,實際上王總做的非常好,在城市管理上做這也是一個機會,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希望大家在中國永恒的環保方面作出貢獻,我希望把資本引導所有的好項目上來。
主持人:非常感謝,施泰納我希望您做最后的總結,是最后的發言,那么想您做一個總結性的致辭。
施泰納:我非常享受大家的討論,前一個發言談到了我們有一些共識,既有挑戰也有機會,中國有一個生態文明,推動生態文明,我們需要在發展的過程里面推動一些相關的變革,我們現在已經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了,不管是我們將來要減少單位GDP能源的強度,還是其他的方面我認為中國現在已經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國的轉型是非常迫切的,皮特剛才也談到了我們這些企業家,我們肩負更大的責任,也有更大的能力,我們不能一夜之間就把所有的事情解決了,都變好了。比如說我們現在70-80%的鋼產品得到回收,但是某些產品只有1%的產品得到回收,這就是我們將來努力的方向,將來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取得進展的一些領域,將來中國如何有一個宏觀的商業的模型,能夠使我們的投資得到回收,改善中國大城市。比如說北京的污染,另外也能夠改善其他的一些問題,我想億利他們的投資,對我們來說就像獲得彩票得了大獎一樣的一個工作,非常感謝他們的工作,我們將來使更多的人做一個工作,我們必須要依賴于市場,要更好地改善土地的生態,改善水的供應,另外我們要改善農業耕作的方式,所以說我們要從宏觀的角度來考慮到如何讓農民,從事農業加工的公司,飲料加工的公司,他們都應該作出貢獻,另外工業轉型也是如此,另外前面我們也談到了金融、金融業他們也相應的作出一些改變,現在我們的金融業界的投資者不應該是被動的觀察者,他們應該主動地作出努力,促進對于生態、對于環保的投資,另外最近我們在北京幾月份還有一個重要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