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3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于7月13日-14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陳全生。
以下為對話實錄:
主持人:想請教一下陳全生先生,因為他是經濟學家,在中國的經濟主管部門工作了很多年,對中國的企業有很多深入的研究,我們想請陳先生從中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為我們談談現在在經濟結構、經濟政策上有哪些是不利于我們的企業增強創新能力的?
陳全生:我就順著剛才魏部長制度創新往下講,我非常同意魏部長講的要搞制度的創新,我有一個觀點就是制度創新優于技術創新,而且我提一個問題,說中小企業是中國的創新主體,這件事是不成立的,為什么不成立?中小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小、就是本錢少、就是力量薄弱、科技人員少,而創新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首先要經過高投入,還要經歷高風險,最后才能有高回報,而我們的中小企業能承受得了高投入、高風險嗎?過去有一種農藥叫666粉,現在不讓使了,已經禁止生產了,它為什么叫666呢?就是因為它實驗了666次,每次1萬美元,我們哪個中小企業能承受得了這種做法?所以說制度安排一定要認真想一想,當然也可以說硅谷那個地方中小企業就是創新的主體,為此我專門到硅谷考察什么原因,它怎么就成為創新的主體?就是因為它有一個制度安排,什么制度安排?它的體制上是一個很好的制度安排,它的中介機構是一個很好的制度安排,它的風投也是一個很好的制度安排。比如斯坦福大學教授不是出去辦公司,我們也成立一個中關村都是按照美國教授的觀點,要高度重視研究型大學周邊的區位優勢,所以就在研究型大學成立了這種創新基地,但是它不是把大學教授請出來辦公司,斯坦福大學的教授是把有創意學子的創意拿過來指導他們,修改、提高、完善,變成商業計劃書,這是斯坦福大學教授最主要的事,他把商業計劃書弄完以后,他負責推薦給風投,風投拿到以后并不投,風投把它拿到會計公司、公關公司等,律師公司從法律的角度降低風險,公關公司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降低風險,技術公司從技術角度降低風險,經過這種專業的降低風險,專業團隊組合的降低風險,使他可以承受高風險,分攤了風險,然后風投把這個拿回來,他要研究到底投不投,他發現這個項目投10個9個都要成功,它說我不投,它讓你找銀行。他發現這個項目10個投出5個成功,5個失敗,那你也去找投行。我就投10個里面只有1、2個能成功的,這是我的職責,有一批專門喜歡創新、愛冒風險的股民就投這個,這樣才形成了一個創新的制度安排,在這個制度安排之下中小企業就可以承受高投入和高風險,就成為了創新的主體,這個制度創新就成為制度創新的溫床,我們要創造的是這種制度創新。
當然這種創新再具體的講比如風投自身的制度安排是什么?有限合伙制度,負責投的人負無限責任,有人投了700萬,用技術算300萬,這就是1000萬的融資,還要借1500萬才能把它經營起來,經營的時候我就非常認真負責,一定要把它弄好,因為實現以后我就有30%的回報,股份就實現了,我占30%。但是如果虧損了,如果失敗、破產了,投資人只負責700萬,我借的1500萬全部由我,我要負無限連帶責任,我要傾家蕩產,所以風投里的人只要進去不睡覺也一門心思把這弄好,為什么?前面有利潤的吸引,30%股權的實現,后面還有一只狼追著他,這就是風投的創新、制度安排。中介機構的是什么?合伙制,中國的會計公司80%都是有限責任公司,所以造假的很多,變成合伙制是什么?左邊是懸崖峭壁,右邊是高山,中間是一條小路,只有規規矩矩走中間這條小路,這就是合伙制帶來的,所以他要認認真真的對別人交給他的這些任務認真完成、要盡職盡責,這就是中介機構。創投的制度安排、中介機構的制度安排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制度安排,這就是我想說的,中國一定要在制度安排上下苦功夫,而不是審批你是高科技企業,你這個地方如何成為高科技創新區,這不是我們的主要工作,我們的主要工作應該是制度安排,我就補充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