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新浪財經悅讀會《市場經濟的中國之路》于2013年4月3日在北京柏悅酒店舉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參與討論,并提出:如何完善變革的動力機制?以下是周其仁部分發言實錄。
周其仁:
我們回到這本書,不管你用什么概念,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計劃經濟,你用什么都行,但是中國經濟在毛以后發生一個驚人的變化,哪家哪派都要面對這個事情,這本書的導語說從來沒有諾貝爾獎經濟得主如此闡述中國幾十年驚心動魄的變化。我們喜歡它也好,不喜歡它也好,認為它不夠也好,但是中國經濟發生很大的變化,對這個變化有沒有解釋?你怎么從飯都吃不上,沒有人想到過農民工不夠用,吃飯問題解決以后,就業問題沒有人想到過。理論家也好,思想家也好,要對這么一個重大的人類,四分之一人口,發生這么巨大的變化,有沒有一個框架、一套東西來解釋。這本書對這個問題是有重要貢獻的,而且這個貢獻不同于前人的貢獻,它也不同于張五常的貢獻。張五常曾經有一個制度變遷理論,這本書的批評是靜態的,是一個主體做的計算,好像整個社會有一個做收入成本計算的主體,整體建構,這是張五常81年的這本書的框架,為什么發生制度變化?他把成本拆成兩部分,一個是改變制度的信息成本,一個是改變制度以后的收益,只要改變制度收益足夠大,改變制度信息成本降低,這也是當時很簡潔的框架!蹲兏镏袊愤@本書里還是不同意這個框架的,科斯和張五常是很好的朋友,王寧跟張五常也是很好的朋友,但是朋友是朋友,不同意是不同意。不同意以后關注的是你們提出什么東西,似乎是一個動態的制度變遷。這個制度變遷,首先這個社會不是一個人在做計算,所以他們提出兩元變化,一個是政府主導的,中國比世界落后,鄧小平著急,不變要完蛋。還有一個是所謂邊緣發生的變化,大蛋糕先從邊上開始吃,一部分包產到戶,一部分是鄉鎮企業,然后是個體戶,然后是特區,他是說這四大邊緣變革撼動了中國原來毛時代的框架。雖然我們還是共產黨領導,還是社會主義,這個旗幟沒有變。但是由于底層變革了,這個框架比張五常那個框架到底怎么樣?我的看法是解釋力增加了,但是含糊性也增加了。中國經歷過這個過程就知道,邊緣的改革如果沒有政府系統的承認,那不能合法。四大邊緣改革最后經過幾年變成政策和法令層呢?包產到戶進了法令嗎?特區開放進入法令嗎?如果只有邊緣底下自發的變化,沒有變成制度化的合法化過程,能不能解釋中國今天這么一個驚心動魄的變化?
這個底層和上層的互動非常重要,自發現象和這個自發現象被納入這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和它派生的法律框架非常重要,因為沒有這些東西就沒有穩定預期。現在的問題是,這個邊緣的變革,窮的時候邊緣變革發生頻率很高,富有以后這個邊緣變革的發生頻率變低了。中國上上下下志滿意得的人越來越多。回到科斯這個框架里面,自發變革靠什么?什么東西推動自發變革?窮到不行就要變,窮是變,農村的改革中餓就是變,你肚子餓還能無動于衷?無動于衷就要繼續餓下去。但是等到溫飽階段一過,人均GDP到了五千美元,這個動力在什么地方?這個問題,哪個框架都要面對,無論是靜態的,張五常的兩個成本、兩個收益,還是我們叫邊緣改革和核心部分改革,都面對這個問題,這是中國再往前也要面對的問題。
回過頭來看這個框架還有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動力機制,你說你有自發變革,有邊緣變革,為什么變革?比喻很容易,蛋糕從邊上吃。制度變革為什么從邊上吃?為什么最近幾年從邊上吃的力量減弱了?這個蛋糕好像越來越硬,不能碰了。你一方面看我們過去釋放的生產力還在鼓包,騰訊現在市值已經超過大電信運營商了。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主管部門和大運營商,微信不是很成功嗎?那我得收費,不能繼續這么免費下去了。就這兩天發生的事情,這兩個都是非常現實的例子,我們在概念上,你用哪個框架來處理?為什么自發改革到這個時候,好像不容易發出來?04年提出來的所謂非公36條,鼓勵民營資本進一步往你定義的市場經濟方向走,電信現在才說要鼓勵民營進入,現在已經開始進入所謂去電信化,電信網絡的盈利已經大幅度下降。這時候才想起開放了,你已經完全有新的通道,完全可以在移動互聯網的基礎上完成通訊功能。我就要問一個問題,按照王寧和科斯的框架,這個動力機制怎么解決?我們不用任何概念就行嗎?它在什么時候變成旺,什么時候變弱,這個是什么東西在驅動?我們理解它了嗎?我們在思維上能夠再現它嗎?這是我覺得要討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