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二:糧食危機離我們有多遠?(六號樓)
主持人:韓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持人:非常高興主持這一階段的討論,中國有句話叫民以食為天,在中國確保糧食安全被看作是國家發展的頭等大事,過去九年,中國糧食已經連續九年持續增產,增產的數量是過去60多年從來沒有過的。同時,最近幾年,中國糧食的進口也持續的增加,去年中國三大谷物—小麥、稻谷、玉米自給率高達97.6%,大豆自給率降到18%,整個中國糧食自給率去年降到88.4%。88.4%是什么概念?如果按照一個人一年消費400公斤糧食,那就意味著有1.9億中國人需要依靠國際市場來解決糧食問題。毫無疑問,中國糧食問題要回到自給自足的老路上去是不切實際的,中國這么大的一個國家,如果糧食主要依賴國際市場,也是不副。今天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第二次聚焦糧食安全問題,這一節我們有五位發言者,有中國國內兩個巨頭企業—中糧公司的總裁于旭波先生,中儲糧董事長包克辛先生,還有國際上兩大巨頭糧商彭國瑞先生和魏澤博先生,另外還有一家非常知名的咨詢公司漢斯·保羅·博克納先生。下面請五位嘉賓依次發言,時間控制在五分鐘之內。
于旭波:我把糧食危機和糧食安全的觀點跟大家分享一下,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全球和從中國糧食安全,中國糧食如果用國外語言來講,那就是谷物,中國更多叫口糧,主要還是集中在小麥、玉米和稻谷三個品種之上。
剛才主席提到過去過年中央政府努力,現在已經取得了糧食生產九年增,口糧去年是5.9億噸,對應去年進口糧食總量1400萬噸,這個數量遠遠低于糧食完全達到自給的水平。去年進口1400萬噸糧食,也是多種因素,玉米的進口主要是由于華北地區玉米發生問題,集中到東北地區采購,價格有所上升。
第二個因素,國家主動進口。
第三個因素,中國對農產品一直是保護價,希望農民多種糧,這幾年糧食價格不斷上漲,相對于人民幣匯率不斷堅挺,國外的糧食進口率越來越強,個別地區個別品種上減產帶來一部分糧食進口。
今天的糧食安全不再局限于口糧,更多的放大到整體的食品,包括我們說的米面蛋奶,所有這些能不能保證供應,保證糧食安全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去年大豆進口、油料進口、油菜籽、棕櫚油、畜產品、乳制品進口都在增加,對外依存度從大豆來講,已經超過80%。中國從人口、土地、水資源各個方面,結合經濟發展階段來看,這個矛盾越來越突出了。
九年增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但是糧食的增產沒有跟上需求的發展,這個需求的發展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增長,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費的升級,再加上城市化的推進,我覺得主要是四個方面的因素。應該說在過去十年里,我們在食品消費結構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過去十年里,肉類增長了四分之一,植物油消費翻番,糖消費超過了1.5倍。
從下一步來看,我覺得城市化進一步推進食品結構的調整和消費的升級,從國家統計數據來看,城里人對豬肉的消費比農村多出了將近50%,對于雞肉消費多了 1.5倍,對雞蛋的消費多了一倍,牛奶消費多了1.5倍。隨著新一屆政府上臺之后,不斷城市化發展,一定會加快對肉蛋奶的消費,加快對口糧的需要。
全球來看,中國目前消費水平對比,我們還有很大的潛力,很大的空間,對應整個中國豬肉消費量在全球是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對應歐洲和臺灣,我們還有將近 25%的空間。雞肉消費是歐盟的50%,臺灣30%,中國消費水平如果按照國際上發達國家消費水平相比,我們空間還很大,牛奶消費差距更大。
另外一個指標是飼料占有率,今天中國人均飼料占有率和臺灣比,我們相當于臺灣的80%,相當于歐盟的一半,相當于美國的40%,今天中國整個經濟增長,食品結構的變化,未來糧食進口,對油脂、飼料的進口還會在進行當中。中國經濟發展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在推動著國外主要糧食生產國不斷拓展耕地面積,不斷的提升糧食產量,帶動了國際分工。
第二,中國現在從國外進口一部分糧食,國外有沒有這個供應能力,國際上糧食危機不斷被提起,但是世界糧食庫存比例接近17%到18%的警戒線,真正由于糧食短缺導致了糧食危機沒有發生過,主要是因為過去十年里,全球糧食產量不斷的增長,有效彌補了糧食消費的缺口。過去十年,稻谷增加17%,小麥增加 19%,大豆增加29%,糧食增加上漲幅度不是很大,價格的上漲大大促進了供給。如果在合適的價值之下,未來全球糧食供應能力還是非常大的。
從全球的供應潛力來看,大家經常會說面積,有沒有更多的耕地進來,另外就是科技。從全球有形的土地資源來看,全球更低14億公頃,過去50年,三大主要谷物增產80%來自于科技推動,來自于單產提高,應該說未來糧食供給增加主要靠科技進步帶來的單產的推動。中國用80%的土地養活了22%的世界人口,亞洲用20%的土地養活了世界50%的人口,全球經濟一體化下,不是單個一個國家的事情。從全球的糧食供給來看,更趨向于一個穩定和增加的局面。其中一個原因應該說世界生物能源行業的發展變化,現在美國按照2007年法案來看,整個規劃原料乙醇使用量已經到150億加侖,產能140億加侖,消費130億,玉米為原料的生物能源空間非常小。今年玉米取得了很好的前景,從玉米做乙醇的角度來看,將來空間比較小,玉米做原料乙醇過去幾年也是推動了整個世界飼料玉米增量65%以上,增加了8千萬噸。另外,巴西的甘蔗做乙醇。
國家提升單產是非常對的,把一部分肉蛋奶、飼料、糖的進口,依靠國外的條件是可行的。未來中國全球供應網絡來看,應該更多建設多元化供應基地。當前糧食價格不斷的往上提升,糧食政策可以借鑒國外好的經驗,把糧食保護價增加彈性,改變保護價,使得國際價格真正的低于國內保護價,把這個差價直接補貼給農民,這樣有效的抑制不必要的競爭。中糧作為中國企業,今年更多的做到滿足米面肉糖蛋奶總量的需要,提高效率和行業組織能力,帶領農民把效率組織起來。多邊外交的角度,主要糧食出口大國承擔更多的糧食生產責任,一定要多生產糧食,多出口糧食。
彭國瑞:糧食危機離我們還很遠,但是要有危機意識,我想講五個解決這個問題的前提,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也能夠體現在這方面顯示的智慧。
第一條,關于更好理解原料的價格,很多時候人們談到價格都會提到通貨膨脹,包括價格在其中扮演的作用,但是同時,政府也遇到了平衡消費和需求的挑戰,世界上最主要的20個糧食生產商,他們總的價值是非常高的,我們需要有更多的城市里的消費者,我們也需要更多的智慧。現在我在亞洲印度進行了訪問,印度正在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他們也在補貼他們的農民,這是他們在政治層面做的事情,那就是控制通貨膨脹,通過政府支持的價格來支持那些農民,以更平衡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解決糧食產出的問題等等。
第二個前提,我們必須把小參與者對話區分開,事實上,商業領域的參與者與小型企業之間是有非常大區別的,那些自給自足的農民與哪些在商業級別生產的大公司非常不一樣,我們從政策的角度看問題的時候,要把它們作為一個實體來看。
第三,我們必須談一談科學以及社會接受程度的關系。對我來說,農業就是用更少的資源來得到更多的產出,通過更少的耕地產出更多的糧食,使用更少的水,這些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前提是我們必須獲得整個社會的認同和認可。這樣農業才能取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心,才能繼續有動力發展農業。
第四,關于比較優勢,在中國的北部做了非常好,一英畝地上可以產八到十噸的糧食,而在有的國家可能只能產兩噸的大豆,所以中國必須找到自己的優勢領域,可以從巴西產大豆更有優勢的地方進口,把自己的耕地用來生產稻米、玉米或者甘蔗等等,這樣兩個國家是雙贏的感到,所以我們要好好利用比較優勢,通過相互信任進行自由的貿易。通過這樣年復一年交易之后,所有的人都是受益者。
最后一點,除了比較優勢之外,美國比中國進口玉米還要多,對我來說這一點很有意思,很多人沒有想到這一點,但這確實是事實,在美國的東海岸玉米比較便宜,可能比巴西的玉米要便宜一些,比如在佐治亞州都有這樣的情況,但是通過在互信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自由貿易,所有的國家都可以成為共贏者。美國在通過與巴西自由貿易方面,通過進口玉米取得了很大的利益,同時我們必須一起合作幫助非洲,它們有很好的土地資源,如果我們要確保全世界的糧食安全,非洲必須是其中的一員,我們必須確保有合適的法律和政策在當地。所有的這些社會因素和機制因素,以及自然稟賦都可以幫助非洲政策在農業和糧食安全方面取得進步,如果大家一起合作,糧食安全離我們其實還很遠。
包克辛:大家好,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多地少是中國國情,中國的糧食自足供應,多年來一直是一個全世界關注的問題,最近一次對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的爭議,可以說是來自于去年中國谷物進口的大幅度增長,去年中國谷物增長156.7%,凈進口量增加了873萬噸,這個現象是中國多年來沒有出現的,所以引起了中國國內以及世界上很多人的關注。不過,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去年中國谷物進口的激增與2004年和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的幾次情況不同,不是由于中國谷物供應供求出現了較大的缺口,而是價格因素導致的純市場行為。也就是說,國外的價格便宜,國內的價格貴,進口有利可圖,于是引發了較大的進口量。
為什么這么說?由于中國農業生產,目前中國糧食庫存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過去一年中,增加的庫存量遠遠超過凈進口的增量,這是什么意思呢?進口的量把國內的量比下來,庫存的增加超過進口量,去年在中國是自給自足的。庫存的品種結構更加趨于合理,小麥、稻谷、玉米庫存的品種結構跟消費結構更加匹配,目前糧食安全沒有問題。但是近期沒有問題,并不等于遠期沒有憂慮,剛才于旭波總裁也講了這個問題,城鎮化和工業化必將持續增加對糧食的需求,因為城里人對肉食消費遠遠超過農村人。同時,城鎮化和工業化又在不斷參食著我們的土地。
另一方面,由于種糧的比較效益比較低,所以這種比較效益就不斷的削弱各級地方政府和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我經常到下面,很多省長給我提要求,他說你以后多給我調點糧,你多調點,我就可以少種點。大家都知道,特別在中國的南方,撂荒的問題,雙季稻改單季稻問題,雖然說了多年,也采取了諸多的措施,但是這種現象并沒有完全解決。另一方面,種糧食改種經濟作物或者改成林地,這種現象在各地已經越來越普遍。這些都是現行的政策還沒有解決的問題。
中國有一句話,我反過來用,生之者跨,食之著重,生產者越來越少,消費的人越來越多,這是中國糧食安全最大的問題。糧食安全首先是夠不夠用的問題,僅僅靠中央政府和主產區積極性不夠,改造占耕地面積三分之一中低產田是增加糧食生產的巨大潛力,但是要有效挖掘這些潛力,必須充分調動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和6億農民的積極性。
今年以來,中國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詞“舌尖上的浪費”,中國糧食局有個預算,中國每年流通到消費過程中損失、浪費的糧食約1億噸,占全年總消費量的五分之一。這里面有投入的問題,體制的問題,也有觀念習慣的問題,八項規定現在形成了一個勢頭,令人鼓舞,堅持下去,利國利民,對我們每個人也是有利的。
除此之外,還有科技進步的潛力,控制非食品工業用糧的潛力,中國的人口增值現在已經不足10%的增量,我認為只要理順政策,變少數人、少數地方的積極性,為多數人、多數地方的積極性,全民重視,中國谷物需求的長期基本自給,有條件,也是有可能的,謝謝大家!
魏澤博:大家下午好,人類離食物危機究竟多遠,我們人力資源足夠解決這個問題,只要政府和企業一起努力,采取正確的措施,我們就能夠充分釋放潛力,避免危機,解決問題。有三大挑戰:
第一,正如討論會提綱所述,目前全球有8億7千萬人口營養不良,而且我們現在還有很多人是超重的,我們必須要解決未來的供給問題,僅谷物和釉子就需要15 億噸,而且還要克服條件的限制,有效的管理市場波動。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現在我們全球更多的密切聯系在一起,這是關鍵,有55%的人口都生活在亞洲,只有25%的可耕地面積,還有北非這種不適合耕作的地方,需要基礎設施、貿易和有效的市場。中國在基礎設施方面是獨一無二的,大多數國家沒有這樣的優勢,非洲需要大量的資金,要讓非洲基礎設施達到新興市場水平需要大量的資金,巴西現有的鐵路歷程低于上世紀20年代的水平。現在貿易成本降低了貿易的效率,農產品平均關稅25%,非關稅造成的影響更為深遠,取消這些壁壘能帶來取消關稅帶來的經濟利益,世界糧農組織調查的77個國家中,有四分之一的國家在2007 年到2010年間實行了不同形式的農產品貿易限制政策。還有有效的市場,很多市場在基本問題上都沒有解決。
什么叫做好市場?需要有效的監管,合理明確的條款,合理的信息,確保市場參與各方有效管理風險,增加基礎設施投資,改善貿易條件,提高宏觀經濟和效率。公司領導人需要更多的投資基礎設施,我們談到了非洲,我們在全球有運營好幾個碼頭,還有政策制訂者都必須支持更加透明的市場,可以通過提供全面易得的供求信息提高市場透明度。這方面美國農業部是表率,農業市場信息系統更有遠見,中國農業部也很有舉措。我們可以通過持續務實促進國際貿易規則和標準的統一,依次解決糧食的問題。
漢斯·保羅·博克納:三年前我來到中國旅游,我在中國農村花了很多時間,我在農村遇到一個80歲老奶奶說,她之前忍受著饑餓,尤其在童年的時候,現在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中國確實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中國確實養活了很多人,當然還有很多人受著饑餓的煎熬。所以現在我要講一講全球糧食安全,以及中國的問題,我們不止養活全世界70億人,我們也要在未來讓這些人吃的更好,我想講四點:
第一點是食物的質量問題。確保有毒、不安全的食物進入食物鏈中,我們看到中國有很多有問題的食品,太多的肉、太多的脂肪、太多的糖也是不健康的,我們總是把中國的飲食與歐美進行比較,我們發現歐美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也造成了很多超重的問題,我們不希望這樣的問題在中國再次發生,這也是一個解決糧食安全更好的分布資源的問題。
第二點,我們必須把側重點放在糧食供應鏈上,在很多地方20%,甚至50%的食物都是由于糟糕的運輸和存儲環境浪費掉了,這也影響到我們整個食物供應鏈,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做出巨大的努力解決這個問題,進而解決糧食安全的問題。
第三點,安全生產問題,我們需要有高產的田,用健康的農藥使農產品少失去一些水分,我們也要確保人們能夠接受這些改良,這是在全世界都如此的。同時,我們也講到刺激因素,有時候人們對于種哪種作物有錯的刺激因素,比如在生物能源方面,如何使這種生產更加的環保,我們如何使用能耗更高的汽車,現在有幾百萬英畝的農田用于生產生物燃料,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必須有正確的刺激機制,把那些錯誤的刺激激勵機制拿走,使我們種正確的糧食種類。比如在中國,全世界也是如此,錯的刺激措施使我們糧食種植消耗了太多的水,使我們地球受到了損害。同時,我們也要確保市場的價格機制有效的。
最后,在這場會開始的時候我們提到糧食自給自足率,我想世界上每個地方都會由于糧食自給自足而感到自傲,這是也是對糧食安全問題最好的答案,我們需要有一個很好的平衡,一方面確保糧食不需要從幾千公里以外的國外進口,同時確保市場是開放的,我們也在中只有著比較優勢的正確的農作物。我們不能一味的追求自給自足率,我知道給農產品提供補貼浪費了很多的資源,所以我們要確保有開放的市場,有正常的貿易流,確保包括非洲在內的世界各地都能夠根據自己的優勢種植農作物,也確保全世界能夠為70億人提供足夠的糧食,謝謝!
主持人:謝謝!下面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討論。
問:主要的糧食生產國應該更加負責任,指的是中國國內糧食生產商,還是國外的,還是地緣政治方面的責任,具體指什么?
于旭波:主要的糧食生產國一定要履行生產國的責任,還要繼續加大糧食生產,保證糧食出口的數量,保證全球糧食安全。
問:談到糧食安全的時候,還要避免18億噸的紅線,糧食達到95%以上,土地短缺造成很多問題,您是否可以評論一下,新的一屆政府情況下,對這個問題是否可以有新的視角來條件。
魏澤博:我們看到全世界各種各樣的模型,我們可以生產15億噸的糧食,我們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的使用達到10%以上,我們可以把非洲開放,當然中國這樣的地方,耕地肯定由于城鎮化等等原因會減少,但是我們可以滿足世界的需求,我們可以把農業的用地產出量提高10%,這是更加有效的辦法。現在的世界是相互依存的,所有的東西都是流動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滿足自給自足,因為所有的國家是相互聯系的。
問:美國生產糧食的人比中國更少,美國糧食安全更危險嗎?問題更嚴重嗎?
包克辛:生之者寡,食之者眾,不僅僅是人數的概念,而是對它的重視和積極性的概念,現在總說生之者寡,主要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或者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以及農民現在缺乏種糧的積極性,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如果大家都不想去種,都要把糧田變成其他的經濟作物,或者變成工廠、樓房,這是中國糧食安全的最大的隱憂。
問:我想請問包克辛先生,關于糧食數量和質量的問題,剛才大家談到產量、消費量和數量,質量,我擔心土地污染、重金屬影響,對南方大米報道經常有見,這方面想聽聽您的見解。儲備糧的多少是國家秘密嗎?結構和數量上可以談一下嗎?
包克辛:質量的問題確實是糧食安全的一個部分,但是很遺憾,我跟你差不多,對土地污染情況、水污染情況,我也不太懂具體的東西,也沒人給我披露這些,我也通過媒體看到,對于所知道的情況,我只能盡量的回應,因為我是一個企業,盡量回避。
另外,你說的第二個問題,數量的問題,對不起,現在目前為止還是國家的秘密,所以我不能回答你了。現在整個庫存水平是歷史最高的,而且品種結構更加符合這幾個品種的消費。
問:似乎所有的發言人都同意這一點,那就是我們需要有自由貿易,大家可以評論一下中國的國內糧食生產,以及國外投資所扮演的角色嗎?國外投資在中國農業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尤其是在未來?
彭國瑞:我要從我公司的角度講,因為我們在這兒與中國合作已經40年歷史了,我們有50個工廠或者企業在遍布中國各地,我們公司在中國找到了很多機會,也進行了很多合作,把我們世界級技術帶到了中國,促進中國的營養健康,我們也提高了中國的農業生產率。北方的奶制品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我們建立了基金會,與很多小的農戶進行合作,從他們那里購買糧食原材料。在農業有一些領域,不向外國企業開放的,但是我們還是利用我們所能得到的所有機會。
于旭波:我覺得國外企業在中國有非常多的空間可以發揮作用,首先是從農業科技來看,現在農業科技,特別在蛋白,舉個例子來看,中國一頭母豬提供的活的豬崽,可能在中國平均水平一年能夠十六七頭,國外應該是在十八頭、二十頭,最好的到三十頭,小豬崽是養豬當中的第一步。一開始,中國眼下的科技水平和國外先進企業先進水平相比,差距巨大,這是空間非常大的。
再舉一個乳業的例子,中國一頭奶牛一年提供的牛奶數量,國外一頭奶牛一年提供的牛奶數量,差距巨大,涉及到飼養和管理等一系列因素,國外的企業可以把先進的科技、先進的管理系統導入進來。我們現在也在做全產業鏈,中糧全產業鏈,很多東西也是新進入到行業,這方面希望跟國外更多合作,再往前走,科技受很大的制約,還是要通過戰略合作。再往前走,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未來的增長空間主要是在蛋白,肉蛋奶領域,不但是生產出來,最終要變成品牌放到市場去。有創新品牌,也有品牌供應鏈,肉蛋奶要保證民生的需要,需要大量的企業進來,把國外好的生產方式,好的管理模式,好的技術,好的防疫體系帶到中國來。今天講的是糧食安全,食品領域和國外企業有非常多的空間發揮作用,養豬、養蛋,單純靠企業投資肯定不行,投資太大了,將來形成模式,把國外的技術帶進來,結合中國的實際,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
漢斯·保羅·博克納:我再講講國際機遇,如果看看附加值,就會發現很多公司有很大的附加值,但是也會有很多機遇不斷的增長。
問:大家談科學的時候非常積極,但是中國政府對于轉基因食品到底是什么樣的態度?是不是已經公開了,大家接受了,還是比較有爭議的話題。
于旭波:講到轉基因問題,中糧是一個企業,今天從我們從事糧食進口角度看,中國農業部對轉基因是開放的,基本上只要申請就會受理。
更多需要政府和政府層面的溝通,美國政府知道這個基因在美國是被批準的,阿根廷說這個基因在阿根廷使用和批準的,政府層面和中國農業部有一個很好的溝通和交流,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是商業企業、進口企業從事不了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給政府和農業部介紹,這個基因在美國和其他地方是什么情況。最近發生了一個情況,我們從阿根廷進口了大豆,這個基因是美國政府批準的,美國的大豆進來沒問題,但是如果從阿根廷進這個基因,現在阿根廷政府說沒批準過,沒有這個生產。阿根廷從事種子研究的企業也是很重要的作用,因為它也在美國賣,也在阿根廷賣,阿根廷說基因已經升級換代了,國內的商業企業是非常難做的,有時候把我們卡在中間,需要大量的磨合。
問:我的問題是關于95%糧食自給自足的目標,主持人提到糧食自給率88.4%,但專家對糧食安全自給自足定義有所不一樣,概念有什么不一樣?我不知道別的國家有多少把自己自足聯系到糧食方面。我們國家不久之前希望自給自足,不希望進口,但是目前來看,進口超過50%,請問各位專家,95%真的有意義嗎?
主持人:我說了88.4%,我來解釋一下,糧食的定義除了包括谷物,還包括大豆,怎么算我們糧食自給率低于90%,我們原先確定的目標是達到95%以上,這應該是非常清楚的,中國從來沒有提出過食用油還要自給,顯然意見是不可能的,能源更不可能,美國能源自給還可以。今天中美之間關于糧食問題的一次對話,五位發言者,三位來自美國,兩位來自中國。中國人口比美國多十億,中國耕地比美國少11億畝,上帝太偏愛美國了,美國有1.97億公頃的耕地,中國只有 1.28億公頃,我們比美國少10億畝耕地。我得到的數據,美國農民生產的大豆,25%賣到中國,美國農民生產的棉花,25%賣到中國。我在想,中美之間有哪一個商品像大豆、像棉花的依賴度這么高呢?好象沒有,所以說農產品貿易和糧食貿易是中美之間最重要的經貿合作領域。
我也非常高興,這些年我們跟美國的政府,跟美國的智庫,跟美國的跨國公司有非常好的交流,我也堅信兩國在戰略互信基礎上,建立穩定的糧食貿易關系,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我們也愿意在這個領域加強對話,加強互信,加強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最后我建議,我們再以熱烈的掌聲對五位嘉賓的貢獻表示感謝,也謝謝大家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