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會”于2013年3月23-25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于旭波在“糧食危機離我們有多遠?”分會場上,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以下是發言實錄:
于旭波:我把糧食危機和糧食安全的觀點跟大家分享一下,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全球和從中國糧食安全,中國糧食如果用國外語言來講,那就是谷物,中國更多叫口糧,主要還是集中在小麥、玉米和稻谷三個品種之上。
剛才主席提到過去過年中央政府努力,現在已經取得了糧食生產九年增,口糧去年是5.9億噸,對應去年進口糧食總量1400萬噸,這個數量遠遠低于糧食完全達到自給的水平。去年進口1400萬噸糧食,也是多種因素,玉米的進口主要是由于華北地區玉米發生問題,集中到東北地區采購,價格有所上升。
第二個因素,國家主動進口。
第三個因素,中國對農產品一直是保護價,希望農民多種糧,這幾年糧食價格不斷上漲,相對于人民幣匯率不斷堅挺,國外的糧食進口率越來越強,個別地區個別品種上減產帶來一部分糧食進口。
今天的糧食安全不再局限于口糧,更多的放大到整體的食品,包括我們說的米面蛋奶,所有這些能不能保證供應,保證糧食安全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去年大豆進口、油料進口、油菜籽、棕櫚油、畜產品、乳制品進口都在增加,對外依存度從大豆來講,已經超過80%。中國從人口、土地、水資源各個方面,結合經濟發展階段來看,這個矛盾越來越突出了。
九連增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但是糧食的增產沒有跟上需求的發展,這個需求的發展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增長,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費的升級,再加上城市化的推進,我覺得主要是四個方面的因素。應該說在過去十年里,我們在食品消費結構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過去十年里,肉類增長了四分之一,植物油消費翻番,糖消費超過了1.5倍。
從下一步來看,我覺得城市化進一步推進食品結構的調整和消費的升級,從國家統計數據來看,城里人對豬肉的消費比農村多出了將近50%,對于雞肉消費多了1.5倍,對雞蛋的消費多了一倍,牛奶消費多了1.5倍。隨著新一屆政府上臺之后,不斷城市化發展,一定會加快對肉蛋奶的消費,加快對口糧的需要。
全球來看,中國目前消費水平對比,我們還有很大的潛力,很大的空間,對應整個中國豬肉消費量在全球是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對應歐洲和臺灣,我們還有將近25%的空間。雞肉消費是歐盟的50%,臺灣30%,中國消費水平如果按照國際上發達國家消費水平相比,我們空間還很大,牛奶消費差距更大。
另外一個指標是飼料占有率,今天中國人均飼料占有率和臺灣比,我們相當于臺灣的80%,相當于歐盟的一半,相當于美國的40%,今天中國整個經濟增長,食品結構的變化,未來糧食進口,對油脂、飼料的進口還會在進行當中。中國經濟發展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在推動著國外主要糧食生產國不斷拓展耕地面積,不斷的提升糧食產量,帶動了國際分工。
第二,中國現在從國外進口一部分糧食,國外有沒有這個供應能力,國際上糧食危機不斷被提起,但是世界糧食庫存比例接近17%到18%的警戒線,真正由于糧食短缺導致了糧食危機沒有發生過,主要是因為過去十年里,全球糧食產量不斷的增長,有效彌補了糧食消費的缺口。過去十年,稻谷增加17%,小麥增加19%,大豆增加29%,糧食增加上漲幅度不是很大,價格的上漲大大促進了供給。如果在合適的價值之下,未來全球糧食供應能力還是非常大的。
從全球的供應潛力來看,大家經常會說面積,有沒有更多的耕地進來,另外就是科技。從全球有形的土地資源來看,全球更低14億公頃,過去50年,三大主要谷物增產80%來自于科技推動,來自于單產提高,應該說未來糧食供給增加主要靠科技進步帶來的單產的推動。中國用80%的土地養活了22%的世界人口,亞洲用20%的土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全球經濟一體化下,不是單個一個國家的事情。從全球的糧食供給來看,更趨向于一個穩定和增加的局面。其中一個原因應該說世界生物能源行業的發展變化,現在美國按照2007年法案來看,整個規劃原料乙醇使用量已經到150億加侖,產能140億加侖,消費130億,玉米為原料的生物能源空間非常小。今年玉米取得了很好的前景,從玉米做乙醇的角度來看,將來空間比較小,玉米做原料乙醇過去幾年也是推動了整個世界飼料玉米增量65%以上,增加了8千萬噸。另外,巴西的甘蔗做乙醇。
國家提升單產是非常對的,把一部分肉蛋奶、飼料、糖的進口,依靠國外的條件是可行的。未來中國全球供應網絡來看,應該更多建設多元化供應基地。當前糧食價格不斷的往上提升,糧食政策可以借鑒國外好的經驗,把糧食保護價增加彈性,改變保護價,使得國際價格真正的低于國內保護價,把這個差價直接補貼給農民,這樣有效的抑制不必要的競爭。中糧作為中國企業,今年更多的做到滿足米面肉糖蛋奶總量的需要,提高效率和行業組織能力,帶領農民把效率組織起來。多邊外交的角度,主要糧食出口大國承擔更多的糧食生產責任,一定要多生產糧食,多出口糧食。
以下是現場答問:
問:主要的糧食生產國應該更加負責任,指的是中國國內糧食生產商,還是國外的,還是地緣政治方面的責任,具體指什么?
于旭波:主要的糧食生產國一定要履行生產國的責任,還要繼續加大糧食生產,保證糧食出口的數量,保證全球糧食安全。
問:似乎所有的發言人都同意這一點,那就是我們需要有自由貿易,大家可以評論一下中國的國內糧食生產,以及國外投資所扮演的角色嗎?國外投資在中國農業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尤其是在未來?
于旭波:我覺得國外企業在中國有非常多的空間可以發揮作用,首先是從農業科技來看,現在農業科技,特別在蛋白,舉個例子來看,中國一頭母豬提供的活的豬崽,可能在中國平均水平一年能夠十六七頭,國外應該是在十八頭、二十頭,最好的到三十頭,小豬崽是養豬當中的第一步。一開始,中國眼下的科技水平和國外先進企業先進水平相比,差距巨大,這是空間非常大的。
問:大家談科學的時候非常積極,但是中國政府對于轉基因食品到底是什么樣的態度?是不是已經公開了,大家接受了,還是比較有爭議的話題。
于旭波:講到轉基因問題,中糧是一個企業,今天從我們從事糧食進口角度看,中國農業部對轉基因是開放的,基本上只要申請就會受理。
更多需要政府和政府層面的溝通,美國政府知道這個基因在美國是被批準的,阿根廷說這個基因在阿根廷使用和批準的,政府層面和中國農業部有一個很好的溝通和交流,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是商業企業、進口企業從事不了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給政府和農業部介紹,這個基因在美國和其他地方是什么情況。最近發生了一個情況,我們從阿根廷進口了大豆,這個基因是美國政府批準的,美國的大豆進來沒問題,但是如果從阿根廷進這個基因,現在阿根廷政府說沒批準過,沒有這個生產。阿根廷從事種子研究的企業也是很重要的作用,因為它也在美國賣,也在阿根廷賣,阿根廷說基因已經升級換代了,國內的商業企業是非常難做的,有時候把我們卡在中間,需要大量的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