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3年年會”于3月23日-25日在北京舉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出席年會并發表演講,他在主題論壇中表示,中國不能完全沿襲西方發展模式。
以下是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演講文字實錄:
很高興再回到這個論壇,因為時間關系,所以我會講得快一點。2020年,我們經常作為具有長期眼光的人來討論的年份,但是2020年只是七年之后,實際上有點像是近期的時間點。我今天主要是針對中國來談一談,當然一開始想要介紹一下大的背景,就是在世界各地發生的一些情況,我覺得中國在這個過程中也會在接下來的七年中進一步完善它發展的框架和政策。
目前在全球經濟中我們看到有很多的問題,包括歐元區的問題、美國的政治僵局,還有很多不平等的現象,另外還有一些貿易的順差,赤字的問題。當然還要根據全球主要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做出一些相應的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在制造業生產率提升方面有很大的飛躍,在全世界范圍內,我們認為制造業的經濟模式很可能會向服務型經濟模式轉型。剛才講到這么多的巨大的變化,對于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情況有很多的情景分析,我覺得在這方面最可能的情景,我們可能需要艱難的前行。歐洲在就業方面沒辦法達到充分的就業,另外還有一些美國財政方面的問題也沒有辦法完全的消除掉,另外在全球治理方面,這個改革可能也會止步不前,或者說舉步維艱,這一點我待會兒再談。所以我覺得有好幾個情形,對于中國來說,我們覺得有一些主要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在十二個五年計劃中也是提到了其中的一些改革,也已經實施了兩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認為改革的步伐或者進展還是比較緩慢,中國雖然已經在出口依存度方面減少了,但是貿易這一塊兒還是比較高,另外如果再看一下中國人均收入里面基尼系數,大概是在4.9左右,還是比較高的,環境問題也是比較嚴重,還有政府治理的問題。我們要從出口轉型的經濟模式開始轉型,我們要在這個過程中消除一些既得利益團體,在這個過程中也要保證一些決策更加的透明,總理本人最近的講話中也是強調了這些觀點。
對于中國來說,應該有這樣的愿景,中國到2020年希望建成怎樣的社會,希望更加和諧還是更加分化的社會,是有更多機會,更多的就業。剛才劉主任也提到了生活的質量,我也想提一提,你要看GDP的質量,環保的代價,在這方面相關的愿景,希望政府有更透明、更加有力的政策來促進經濟發展的質量,當然這個過程已經有很多的變化,希望這個速度也會加快。比如說生產率提升方面已經有很大的飛躍,剛才劉主任也提到,生產率的追趕還是能提供很多的機會,縮小差距方面還是做了很多工作,當然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還是在不停的轉型,已經做了很多成績,但是劉主任也講到有很多工作需要繼續開展。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需要更快的從出口型經濟轉項服務型經濟,消費型經濟,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政府作用的性質會發生變化。政府不再決定怎么做,而是想怎么去幫他實現,所以正如劉部長講到的,怎么讓政府更加的精明。要使中國這樣一個經濟轉型的話,需要有這樣的精明政府才能實現。在任何一個成功的經濟體里面,他的改革都必須要從私營部門和公共部門之間實現平衡開始,私營部門里面也要確保私營部門和非營利部門之間有利益的平衡。
大家可以看一下美國的情況,權利并沒有完全掌握在這些公共部門或者是私營部門里面,在很多非營利機構手中,他們有很大的話語權。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不能跟大家繼續把我的幻燈片內容細細的過,我想世行英卓華女士,還有其他一些人都提到,我們需要在基礎設施、教育、技術方面做出進一步的投資來提升發展的平衡型,這是把所有因素連接起來非常重要的趨勢。
在全球討論里面,我們都在講中國目前發生的一些變化,有一個強調點,要從投資轉向消費,出口型轉向內需型的發展模式,有更多GDP增長的好處能夠為人民所獲得,我想這是中國較其他國家來說更加需要解決的問題,我想強調的是,還是有需要來更大層面的做一些公共的投入,包括教育,包括建造宜居城市這一塊兒,我們強調了很多次,中國必須非常的謹慎,不要完全沿襲西方發展的模式。如果中國把這樣的經濟模式照搬過來,按照粗放型的經濟發展的話,我覺得是非常愚蠢的。所以對中國來講,中國要使它的雄心能夠實現,建造和諧社會必須要做出這樣的改變。
另外還需要強調一點,我相信增長可以在7%的水平繼續維持,但是速度并不是第一位的,而是要看質量,所以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必須意識到。增長的質量不是看GDP數字來獲得,GDP不是很好的指標,因為它沒辦法評估生活的質量,還有環境方面相應的代價。我擔任主席的經濟發展衡量國際委員會方面的理念,GDP不是恰當的標準。中國在過去30年中老的發展模式未必有效,需要做出轉型,在新的發展模式之下,生活的質量,發展的質量是更加重要的。在中國經濟結構方面,有一些基本層面的改變,更加轉向內需和消費,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機制性的障礙需要來掃除,在金融行業需要更多的開放來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另外我剛才提到治理的問題,我再提一下,怎么把中國更好的嵌入全球經濟中,這一塊兒我們認為需要更進一步的細化和明確全球治理框架,中國過去從世界比較靠后的經濟體到2020年劉主任講到的,可能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幫助建成了許多比較有意義的國際機制。但是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比較謹慎,因為有一些多邊的機制未必是對全球發展有益的,比如說跨太平洋的合作伙伴關系。
我作為經濟學家也一直在饒有興趣的看中國的發展,在過去30年的發展,中國現在稱要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意味著什么呢?要有一系列的程序需要來實施,中國在提升福利水平,繁榮程度方面比其他國家都做得要成功,中國在30多年里面有非常大的經濟方面的成就。但是中國還需要有一個愿景,基于現在的經濟現實以及全球經濟的現實,中國未來的路怎么走。
我希望我的講話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指引,給中國的政策制定者確立這樣的遠景方面給出一些指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