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全國企業文化年會(2011) > 正文
以道相融 合以致遠 基于社會責任提升文化先進性與融合力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企業并購中的文化融合實踐
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原交通部水運規劃設計院,簡稱水規院)是新中國組建的第一個水運建設行業設計機構,設計了我國首個海港、內河港、船廠和全集裝箱港區,承擔了數千項各類交通建設工程的規劃、設計和科研項目,被業界譽為新中國水運規劃、設計事業的奠基者、先行者、開拓者。作為一家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知識型高科技企業,水規院時刻堅持以“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為己任,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文化體系在發展進程中不斷完善。90年代末,水規院經歷了規劃設計分離、轉企改制、市場機制轉軌等歷史性考驗,面對新時期、新挑戰,水規院憑借“振興中國交通事業”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克堅排難,對標國際一流工程咨詢公司全面推進企業管理轉型升級,連續實現了企業發展規模、科學技術創新、管理水平提升和企業運行質量等方面的重大戰略突破,實現了質的飛躍與跨越式發展,企業文化內涵也在探索科學發展道路歷程中得到升華和延伸。截止目前,水規院已發展成為下轄4個分院、5家全資子公司和7家控股、參股公司,擁有分布合理、面向全國的生產經營和服務網絡的國家級大型綜合設計院,連年位居全國設計50強前列,并躋身全國專業技術服務業企業納稅25強。業務領域已由單一的水運設計業務發展為涵蓋大土木規劃設計、信息化工程、鐵路與市政工程、工程管理、巖土勘察和投資業務六大板塊的多元化發展軌道,重新鑄就了行業龍頭地位。
回顧水規院取得跨越式發展的根源就是對企業發展內在驅動力的深刻剖析,對企業文化核心與內涵的清晰定位與詮釋。作為與新中國交通事業發展休戚與共的行業先鋒,水規院一直秉承強調社會責任的文化傳統,這一鮮明的文化基因伴隨著企業轉型改制,與現代科學管理體系相結合,延伸出新的內涵,迸發出巨大的活力和生產力。實踐證明,企業是社會經濟的基本單元,一個不能做到自身發展與社會進步緊密結合、一個不能將社會責任融入自身使命的企業難以獲得健康可持續發展。經過多年文化提煉與體系建設,水規院建立起了以社會責任為核心內涵,以最佳履行對社會、對客戶、對員工等企業相關方責任為追求,以企業社會責任 企業經濟責任 團隊責任 個人責任為責任傳遞鏈,以貢獻和價值為檢驗標準的以“責任”為中心的特色鮮明的企業文化體系(見圖1)。
以社會責任為核心的企業文化體系建設符合先進企業的本質特征和發展規律,不僅保障了文化的先進性、筑就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且為企業外延式擴張增加了認同度,提高了融合力,2006年并購中國交通信息中心是一個典型成功案例。
一、并購中國交通信息中心的背景
中國交通信息中心成立于1975年,曾為交通部所屬一級科研事業單位,2001年轉制為高新技術企業,并隸屬于中國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交通建設領域從業時間較長的企業,中國交通信息中心積累了較強的技術實力和較扎實的行業經驗優勢,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在較好的發展基礎背后,中國交通信息中心也隱藏著危機和挑戰:一是機制相對僵化,延續著不少事業單位的作風和做法,難以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二是市場開拓與自身能力特長匹配度不佳,作為交通行業的龍頭企業,沒有將主要精力聚焦于交通市場,而是很大精力放在通用信息技術領域競爭,在交通行業大發展的背景下,業績不增反降;三是資金緊張,負擔較重,難以有效支撐深入轉型升級;四是面對市場對高端人才的爭奪,骨干人才隊伍產生不穩定動向;五是企業文化仍沒有系統梳理,內涵、方向不夠清晰,軟實力建設缺乏堅實依托。
作為交通建設行業的開拓者,水規院一直高度關注行業發展的未來趨勢,以把握先機,為交通事業發展創造更高價值。水規院堅信:“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信息化既是先進管理工具,也是一種核心能力。信息化已發展成為帶動產業升級的新動力,誰把握了信息技術,誰就占據了行業至高點”;趯π畔a業戰略高度的認識,水規院在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礎上,做出并購中國交通信息中心的申請并獲得中交集團公司的同意。兼并信息中心,將可充分利用水規院和信息中心各自的專業、技術和品牌優勢,發揮信息技術與土木工程技術相結合的集成優勢,對外可把握行業發展技術新契機,提升交通事業發展的速度與質量,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對內可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夯實發展根基。經過不懈的努力,并購獲得上級主管機構的支持和批準,進入運作階段。
二、以文化為導向的并購重組方案制定
(一)統一認識,確定以文化為導向的并購重組策略
水規院深刻認識到企業的合并重組,核心是兩個團隊的合并,是兩種文化的融合。對于任何企業來講,如果把管理比喻為企業DNA雙螺旋結構的一條主鏈,那么文化就是與它相輔相成,共建企業成長與壯大的另一條不可或缺的鏈條(見圖1)。在并購過程中,必須妥善處理好企業文化問題,使文化融合同步于管理重組的每個環節,否則,先重組機構,再重組文化,或者先重組文化,后重組結構,都將造成進程失衡,引發不必要的動蕩,影響并購效果。有鑒于此,水規院對于信息中心并購提出“以道相融、合以致遠”的指導思想,決定以文化融合引領并購重組過程,利用水規院完善而富有先進性的文化體系以及雙方都強調承擔交通事業責任的共同基因,著眼于水規院、信息中心、員工三方共贏的角度,推進并購重組工作!
(二)系統研究,做好調研分析
如何在短時間內,成功實現兩個單位從管理、業務、資源到理念、文化的整合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而圓滿完成該任務首當其沖和重中之重的工作是盡快摸清家底,高質量、高效率完成盡職調研。水規院主要從兩方面開展調研工作:有形方面,包括人、財、物等;無形方面,包括理念、價值觀、企業文化等。具體分為九個方面:
1、組織機構及人員:組織機構設置、技術和管理骨干現狀及勞動合同簽訂情況等;
2、經營業務:業務板塊的構成、合同、到款、資質等情況;
3、財務狀況:注冊資本、預算、財務現狀等情況;
4、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績效考核、薪酬結構、選、培、用、留方面的政策等情況;
5、三項制度改革情況;
6、技術質量、貫標認證情況;
7、設備、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情況;
8、檔案情況;
9、企業文化、黨群、后勤保障等情況;
在重組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下,辦公室及相關人員分綜合(含固定資產、檔案、后勤保障)、生產經營、財務、人力資源、黨群五個小組按照事先確定的調研提綱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就管理的方方面面摸清了情況,形成了厚達十多公分的調研報告。在人的方面,工作的重點是掌握管理和技術骨干分布、部門作風、員工績效與思想動態。一方面為下一步的崗位設置和人員安排奠定基礎;另一方面也為確保在重組過渡期內使骨干人員不流失而做到心中有數。人員調研分三個方面:一是了解前三年的考核結果;二是由領導小組領導和辦公室專門人員和所有中層及以上領導與部分員工進行一對一的面談交流,既了解本人情況同時也了解其他人員情況,通過面談增加感性認識,獲取直接信息;三是進行專項測評,內容有四項:1、按照個人素質、能力、態度、工作業績等要素給中層及以上領導在全員范圍內進行打分測評;2、在全員范圍內對各部門骨干按照1/3的比例關系進行選擇;3、在各部門范圍內對本部門人員按照綜合表現進行從優到劣的大排隊;4、提出每個人對重組后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通過上述幾方面的調研,經綜合對比、分析,形成了《重組中國交通信息中心盡職調研報告》。
(三)確定以文化為導向的并購方案
根據并購指導思想,水規院制定了以文化融合為導向的并購方案。文化融合一般分為三種模式:注入式、融合式、共存式,采用何種方式,取決于企業長期戰略發展需要。水規院企業文化以符合企業科學發展規律為導向,以勇擔社會責任為核心,具有很強的先進性和包容性,同時在調研中,發現信息中心對水規院的文化內涵認同度很高,因此此次重組采用注入型模式,利用水規院多年優秀的企業文化體系所具有的包容性以及所產生的吸引力,輸入一整套文化模式,完成此次兼并重組。文化融合的過程包括核心理念層、制度層、行為層與物質層,結合工作實踐,水規院進一步將其細分為信念融合、精神融合、作風融合、習慣融合和情感融合,在此基礎上,設計了相應的機構重組、人員變動、業務整合、文化宣貫等具體方案和執行次序,使以“責任”為中心的企業文化真正滲透到兼并重組全過程,以便最大程度上取得共識,消除阻力,快速建立起符合現代企業管理要求的企業文化,確保兼并重組進度和實施效果。
三、并購重組方案實施
2006年4月11日,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在中國交通信息中心召開中國交通信息中心整體并入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啟動大會。2006年5月9日,中交集團在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召開兩單位干部大會正式宣布關于中國交通信息中心整體并入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的決定和公司黨委關于水規院新班子調整后干部職務任免的決定,這兩個決定標志著水規院和信息中心的重組工作開始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一)統一愿景使命,推進信念融合,樹立企業正確社會責任觀
成功的并購首要在于實現愿景的統一、信念的融合,否則既不利于并購過程的穩定,也不能實現并購后的有效協同。水規院通過以明確戰略為抓手,以真誠溝通為途徑,快速統一了中國交通信息中心全體員工的思想,順利導入了“為社會發展做貢獻,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責任理念。
1、宣揚核心價值理念,實現志同道合
為避免出現“兩個企業、兩系員工”,實現并購方和被并購方的“共情”,統一核心價值觀,水規院以宋海良院長為首的院領導,多次組織召開員工溝通會議,結合各種暴露出的思想和管理問題,宣講水規院的經營理念和核心價值觀,強調了以社會責任為核心的“責任”文化在企業波折與成長中的頑強生命力和巨大作用,使水規院的文化核心理念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企業宗旨與核心價值觀
發展企業、報效祖國、服務社會、實現自我。
企業愿景
咨詢發展,設計未來,讓世界更暢通。
企業理念
樹立與宣傳外練誠信與責任,內育職業與忠誠,實干興院,享受奮斗的企業文化理念。
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第一:遠見卓識的領導團隊。
第二:顧客驅動的著眼。
第三:培育學習創新型組織和個人:系統的視野和思考,有效的知識管理,實現持續的創新能力提升。
第四:尊重事實、公正、正直、誠信。
第五:尊重員工與合作伙伴,沒有員工的滿意就沒有顧客的滿意,組織與員工同成長共進步。
第六:快速反應和靈活性,流程優化、手段提升、注重協調。
第七:關注未來,注重可持續與高品質。
第八:實干與堅韌興邦,實踐出真知,歷練是財富,挑戰是機會。
第九:社會責任、公民義務。
第十:重在結果和創造價值。
企業精神
誠信、責任、專業、自強,
求實、創新、高效、卓越。
企業動力之源——“水規院人三種精神”
學習精神,創新精神,奮斗精神。
2、明確發展戰略,共繪遠景藍圖
院組織水規院與信息中心相關領導與職能人員,在第一時間研究制定了信息中心整體并入重組后的定位與發展戰略,并組織了宣貫交流活動:
近期目標:利用水規院和信息中心各自優勢與中國交通建設集團的優勢,立足交通行業,首先定位為中國交通建設集團信息中心,并提升為水規院的另一支柱產業,確立其在交通信息化產業中的龍頭地位。
遠期目標:延伸交通行業,完備產業鏈與特色產品,拓展相近行業,面向國內、外兩個市場,打造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一流信息中心。
通過戰略的宣貫,信息中心員工對水規院“發展企業、報效祖國、服務社會、實現自我”的企業宗旨與價值觀有了透徹的理解,深刻認識到,企業發展的根本在于創造價值、履行社會責任。通過并購重組,在新戰略的指引下,雙方綜合優勢將得到有效利用和疊加,有利于把信息產業做強、做大,在交通事業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有利于水規院人和信息中心人的長遠發展。思想統一后,大家參與并購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大幅提高。
3、改進經營模式與理念,強化“客戶”責任觀
基于對行業進步、客戶發展高度負責的理念,水規院積極推動環境友好型、生態型、節約型、數字化型交通的發展,構建起了以服務時序與周期、服務內容、服務標準與承諾為核心的三維坐標服務體系,實現了規范化、精細化、個性化、高能級的服務標準,贏得了客戶的高度信任,具有鮮明的借鑒意義?蛻舴⻊漳芰κ强蛻糌熑挝幕闹庇^體現,并購啟動后,水規院投入大量資源幫助信息中心全面強化客戶責任理念,優化市場經營模式,建立起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體系,迅速發揮了實效,凸顯了文化價值。
(二)優化崗位配置,強化戰略觀與責任觀,促進精神融合
建立以“責任”為中心,“職、能、責、權、利”相統一的人力資源體系,是水規院責任文化在內部管理上的直接體現。從中國交通信息中心并購前團隊構成看,部分干部和員工較為缺乏現代企業意識和職業精神,不符合水規院文化精神的要求,如不能給予調整和糾正,將對并購產生嚴重反面作用。在此情況下,水規院決定通過重新優化配置崗位和公平競聘來重塑團隊主流文化。競聘是水規院的一項特色管理方式,已形成一套常態和標準程序,任何新設職位和聘期到期職位必須通過競聘產生。對競聘者的評估不僅包括本人過去體現出綜合素質與業績,更看重戰略思維能力、科學管理技能、文化匹配度以及未來的勝任度。從實踐看,這種機制有效促進了領導干部隊伍的新陳代謝,為企業生命體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在職干部的責任感、進取心明顯提高,學習吸收最新管理理念的自覺性顯著增強,對企業的全面、協調、持續、快速發展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根據信息中心的發展戰略,水規院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對各業務板塊進行了重新定位與整合,設置了四個業務部門:信息系統設計所、系統集成所、信息資源開發所、國通公司,編制形成了《信息中心各崗位說明書》,新《崗位說明書》在對企業整體價值流程分析的基礎上,明確了各部門在企業完整價值鏈上的位置及相互關系,建立起了組織戰略和組織架構,部門、部門職能、崗位、職位職責之間有機而緊密的聯系,突出強化了戰略、客戶、價值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將滿足客戶需求和為組織創造價值做為部門和崗位職責定位的關注點和著力點,強化了團隊與流程責任文化。2006年6月8日信息中心全員競聘動員會召開,在隨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信息中心的總工程師、各生產部門正、副職、部門總工程師以及生產部門所有員工分層次、分階段進行了公開競聘。通過競聘,信息中心選拔了一批富有高度使命感與責任感的優秀管理人才,各崗位履責能力、履責意識顯著增強,整個隊伍精神面貌渙然一心,為日后并購的深入推進和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加強制度流程建設,健全內部責任體系,推進習慣融合
制度管理是塑造企業文化的基石和保障,是組織明確接口責任,提升執行力的關鍵。為打造成為國際一流工程咨詢企業,水規院一直高度重視制度文化建設,將優秀的文化理念融合進各項制度流程中,圍繞新戰略、新業務需求、新流程,動態修訂完善規章制度,使管理文化“有法可依”。院與信息中心的重組,以及新中心業務的延伸發展,使得信息中心原有管理制度有必要進行融合、修訂與完善。為盡快完成管理與文化融合,統一管理要求,提升管理水平,針對信息中心特點,水規院在調研、討論的基礎上,發揮自身先進管理經驗,對信息中心若干主要管理制度進行了修編,主要包括:編制信息系統總承包、集成類項目管理規定(從項目立項、投標、項目成本預算、設備材料采購、現場施工管理、項目后期維護等);產品生產類業務的系列制度(包括采購、生產、庫管、市場、技術質量、后期服務等)等。新制度優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生產力,產生了良好的效果,使信息中心員工對水規院的管理增進了理解,提升了信心。通過強化制度建設與管理,建立起清晰嚴明的責任體系,從深層改變了員工的職業認知,使制度化管理成為員工的工作習慣,為實現科學管理與文化強企提供了保障。
(四)系統宣貫文化體系,以規范落實行為責任,實現作風融合
工作作風是企業文化建設成果的直觀體現,水規院良好而富有戰斗力的工作作風以及日益沉淀深厚的軟實力,正是得益于以“責任”為主線的企業文化體系。對于企業并購來講,能否培育一脈相承的工作作風,也是并購成效的檢驗。為順利實現作風融合,水規院通過系統宣貫文化體系的方式進行解決,取得良好成效。
水規院在融匯先進管理理念與多年成功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編制出臺了《管理大綱》,在提升管理科學性的同時,有效保證了管理思路與風格的一致性,便于先進管理的復制與移植;在企業文化方面,則制定有《企業文化綱要》,系統闡述了文化建設要求,這兩本手冊成為企業文化宣貫的基礎素材。在中國交通信息中心新團隊產生后,水規院系統組織開展了企業文化宣傳,利用企業自身的宣傳載體,包括內刊、網絡、文化標語展板等,大力宣傳文化體系的內涵,實施新的理念識別系統、新的視覺識別系統,員工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全是新文化的內容,營造企業變革的輿論氛圍,向員工傳遞企業文化變革的信息和決心,達成文化變革的共識。經過宣貫,“作風嚴謹務實,管理規范有效,經營合作共贏,質量科技為先,員工人盡其才,交往誠實守信,行為大方得體,發展爭創先機”的水規院總體行為準則,“身心健康,愛崗敬業,勤奮向上,禮貌待人,遵紀守法”的員工行為準則,“公道嚴謹,博學多才,親和干練,勤政廉潔,決策科學,知人善任”的管理者行為準則,團隊合作共事八項原則等迅速成為新中國交通信息中心文化建設的統一語言,工作作風大幅改善。
(五)充分利用各種企業文化載體活動,加速感情融合
在倡導員工履行對企業責任的同時,水規院也將“創造滿意員工”作為企業一項重要責任,努力為員工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不斷創新、豐富文化載體活動,提升文化聚合力。信息中心并購完成的當年—2006年正值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成立55周年、中國交通信息中心成立30周年、《水運工程》雜志創刊30周年。水規院舉辦了隆重的“三慶”活動,交通部部長李盛霖發來賀信表示祝賀,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周紀昌董事長、孟風朝總裁分別題詞祝賀。為配合“三慶”活動,實施了“六個一”工作,即:“一期專刊”、“一本集裝箱叢書”、“一本成果匯編”、“一盤光盤簡介”、“一期交通報專刊”、“一場專場演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各界的好評。節日同慶,有效促進了信息中心與水規院的感情融合,在水規院團隊精神和輝煌成就的感召下,使新信息中心團隊精神為之振奮,凝聚力、向心力大大加強。
水規院在多年的建設中,形成了豐富的企業文化活動載體,如每年舉辦的文化節、體育節、科技節、3.18總結表彰大會及院慶等多樣的大型活動;每年統一組織的集體休假旅游;各種登山活動、運動會、文藝演出、興趣小組、合唱團、舞蹈隊、樂器小組、英語角等由企業支持、員工參與的業余活動等。借助大量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使中國交通信息中心員工快速融合到水規院的大家庭中,在活動中感受水規院優秀的文化魅力和“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真正形成了志同道合的新生力軍。
五、文化融合效果
(一)圓滿完成并購目標,成功實現雙贏
通過以文化為導向的并購方案的實施,信息中心并購工作圓滿按計劃完成。新信息中心業務發展平穩,管理順暢有序,生產效率當年即發生明顯改觀,業務協同效應顯著,合同額大幅度增長,成功實現扭虧為盈,企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對母公司水規院來講,業務鏈進一步完善,成為業內首家同時在傳統交通與信息化均具有一流技術能力的企業,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高端咨詢設計能力進一步增強,業務產品附加值更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產生了更大的一體化集成優勢與組合效應,水規院由此跨入交通信息化的龍頭企業。
(二)新信息中心煥發勃勃生機,培育優秀文化基因
并購完成后,新信息中心成功建立起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文化,將推動交通行業信息化進程確立為企業重要責任,企業發展動力與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煥發出勃勃生機。從經營業績看,到2009年,營業額達到9027萬元,利潤達到1014萬元,超過同業平均水平;從管理提升看,根據戰略目標和市場競爭要求,建立起符合信息高科技企業特點、市場反應快捷、組織管理模式先進、“權、責、利”清晰的現代企業組織結構,組織架構進一步擴充為信息設計所、信息集成所、智能交通所、資源開發所、中交紫光等五個各有側重、協同互補的業務部門;技術實力大幅提高,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其中羅涇二期管控系統總承包項目和海事應急指揮決策系統總包項目使得港區首次實現可視化管理,創新性地打造了數字化、自動化的散雜貨綜合碼頭,在行業中的示范意義巨大;從市場領域看,已進入水運、交通電子政務、公路、城市、鐵路信息化市場,在信息設計、信息集成、信息系統管理等方面在行業內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優勢。
(三)員工滿意度大幅提升,執行力顯著增強
信息中心作為一個高科技企業,人才的穩定性與主觀能動性關系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并購前,骨干人才的動搖構成企業極大的隱患。并購后,員工對企業的發展與個人成長增強了信心,責任意識與執行力明顯改善,基于對企業、團隊與客戶的價值與貢獻發揮自身才智,工作成效大幅改觀,人均收入也逐年上漲,全員滿意度與忠誠度明顯提高。重組后的新信息中心,在業務蓬勃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優化完善了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營造了良好的事業環境和氛圍,對人才的吸引力大幅增強,人員規模不斷壯大,骨干力量持續增強,實現“人才發展”與“業務發展”的良性互動,為水規院信息產業的做強做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