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1綜合開發研究院北京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1年5月19日,2011綜合開發研究院北京年會召開,本次年會的主題是“城市化在中國:城市布局與治理”。圖為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藍志勇。
藍志勇:非常高興有機會跟大家來進行交流。我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講,看看美國進步時代市政改革對中國“城市病”治理的啟示。我先講講對城市特性的認識,在西方也有不同的觀點,但是基本上脈絡是比較清楚的。首先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一切,當然也決定城市的形態。二是城市化的過程本質是叫做從荒蠻時代走向現代文明。三是非常注重社會分工,我們現在講的城鄉一體從理論上來說有一點不很理解。比如城鄉一體應該是重城市,但是不能忽略農村,但解決的方法是什么?是靠分工。分工是市長管城市化,搞工業化,書記管城市化遺留下來的問題。實際上美國農民的問題,是靠城市化解決的,就是說城市化能解決三農問題。
當然也有人反對城市化,城市化實際上是從社區走向社會,本質上是從群體社會到個人社會,城市化最重要的特點是提高生產力的特點是提高社會分工。從這個角度來講,城市應該給人更多的自由,但是反對者認為你是城市里頭的機器,到底能不能給你自由,是看成是如何進行管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城市的特點,他們講了城市是從非理性到理性,這里有很多理論,我就不一一討論。但總的來說,城市化應該給人來來現代文明的曙光和更高質量的生活,但是在整個發展過程當中并不完全是這樣。這里面也提出來,城市是非常高密度的東西,它在社會和文化上比較有多元性,這樣又有分工和多元,我可以給人巨大的回報。
我們再看看美國城市發展過程,在殖民時代是隨遇而安的時代,基本上過去的城市是靠水的地方,能有多大的承載力就有多大的承載力。1820年工業化開始以后,有一個迅速增長和膨脹的時代,這是工業化的時代,是規劃的時代,所以中國現在城市迅速發展的時代非常像這個時代,當然中國的城市超過美國,像紐約、芝加哥是最近幾年的事情,現在城市管理的工具和技術比以前發達。后來有大城區的問題,中國也進入這樣的階段,歷史上并不是完全沒有借鑒,現在已經進入分權后現代,有現代的問題。
我重點講的是美國進步時代,它也有很多的“城市病”,當時是偉大時代的出現,大家都覺得工業化過程以后,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后產業升級,大家充滿了信心,開拓完了邊疆,土地都用完了,再要繼續發展就要跟人家奪地。自然持續被打破,貧富懸殊增大,發展空間受限,自然資源的巨大浪費,新興的公司革命和商業文明,巨大的社會物質財富的涌現,當時也提出非常重要的就是服務型政府,不是說笑臉相迎,態度好,這個也非常重要,但是光笑臉相迎不上菜也沒有用,所以他們的服務型政府是加大政府財政。當時他們也有貧民窟,但不是現在的貧民窟,當時為什么公共管理應運而生,人們不相信自然帶來的和諧,追求的是科學的方法和人的理性的努力、精細的設計與管理,來弘揚民主,建立法制,追求進步,提高效率。美國是非常自由的國家,城市自己發展的,后來就要搞政策,是什么呢?它也有腐敗的問題,也有食品安全的問題,生豬要進行檢測,還有不準養狗和養雞,但是可以養豬,他們認為豬會吃垃圾。他們也有一些荒唐的政策,但是他們的理念過程是這樣走過來的。
現在回過頭來看,比如我們也有過一段自然改革,我來看到了樊綱(專欄)老師,他是中國市場改革的積極推行人。剛才和項主席說了幾句話,我一直關注他的財政改革。剛才大家說到“城市病”,比如說房價特高,我說為什么解決不了呢?當時因為我們學者不知道他們的難處。從外面看,常常有一些恨氣,但實際上他們有他們的難處,他們說不是問題,其實我們當時設計以后,地方的土地稅,中央要拿60%,將來好改革,當時因為搞經濟的,優秀的經濟學家,把他的領導給忽悠了,所以他們領導說,權力全部給地方。這樣一下結論,卡住了公共政策的脖子。從這個意義來說,如果地方采用地產稅,那就是官與民爭命根子,現在我們看城市能不能給我們帶來好的生活?城市的噪音、灰塵、污染、交通、食品安全、飲水安全、高房價等等問題,可以說苦不堪言,F在的問題是汽車輪子上的政府,中國的有一些政策差不多進入這樣的地方。
中國城市發展核心的問題,過去也有一些思想,比如說城市是不好的,后來認為城市是經濟發展的中心,但是趨勢大家講得很清楚,會越來越大,這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中國擅長的是建筑,不是主體規劃,建筑還是請國外的設計師做的。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是沒有從傳統的社會的格局中走出來,又面臨加速現代化的要求。中國發展這么多年,再看它的“城市病”,交通擁堵,上不起學,藝術休閑貴得不得了,保護財產,看病也看不起,住房也住不起,下個小雨北京就受不了。
我們老方法碰到新問題,不完全是我們的問題,氣候變化的溫室效應要求低碳經濟和低能耗。我在北京堵車,我說幾環加起來,三環、四環、五環加起來總的長度,大概2500公里,但是北京500萬輛車,按五米算一個,是25000多公里,車不走就超過了,這是什么問題?其實跟中國過去的規劃是有關系的。一個美國的教授來中國,他說我以為中國是非常管事,沒有制約的國家,我一看北京的城市,我覺得這個國家自由極了。每一次城市規劃完成以后是市場經濟,有了整體規劃以后又搞市場經濟,現在我們城市整個的理念又變了,不是經濟社會。如果你看這樣的圖會覺得是不可救藥,這也有理念的問題,很多人很驕傲說住在二環、三環之內,你會一想他們是“都市囚徒”。這是一個理念的問題。這是一種新的城市管理理念和城市規劃的設計理念并不是做不到的,比如城市的復雜性,還有老死不相往來,我都不一一講了,這都有一些圖片。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