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十二屆北京大學光華新年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主辦的“第十二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于2011年1月16日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隆重舉行。上圖為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邵寧。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邵寧在本次論壇上做主題演講,他認為國企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有諸多問題和制約因素存在,為此十二五期間國企改革發展工作要以轉變發展方式為核心,為此,他認為需要從三方面著手:一是“促進結構升級,提升企業的素質和國際競爭力”;二是“繼續推進和深化改革,為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動力”;三是“進一步完善國企監管體制”。
以下為發言實錄:
邵寧:尊敬的張主席、尊敬的厲老師,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參加第十二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是國際知名的經濟教學和科研機構,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我們一直關注著光華的發展和光華的研究成果,也與光華有著非常好的合作感到。國務院國資委、光華管理學院和美國思科公司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央企業高管培訓項目,已經進入了第二個周期,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由此,我代表國務院國資委對第十二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的舉辦表示祝賀!
今年是我國“十二五”的第一年,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和條件會有一些重大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所要求的一系列重大轉型的艱巨任務。這對于仍在深化的過程中還遠遠沒有完全的國有企業改革來說,也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我們既要體現這種轉型,又要適應這種轉型。
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必定是一個相當長期的過程,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曾包含了40多萬家國有企業和近八千萬全民所有制職工龐大的國有經濟體系,而且這個體系當初是作為計劃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建立的,與市場經濟、與市場競爭完全沒有關系,因此中國國有企業初始的結構特征、管理方式、社會定位和職工觀念,與市場經濟的要求有非常大的距離,要改革、改造這個龐大的經濟體系,使之逐步適應市場經濟、融入市場經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經濟和社會的系統工程,不是一個簡單的短時期任務。
所以,觀察中國國有企業的問題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推進,應該持一種動態過程的看法。所以我們的角度有時跟學者們不一樣,學者們可以討論為什么要有國有企業?我們面對的問題是已經有了這么多國有企業。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900多美元增加到4000美元左右,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實現了一個意義重大的跨越。這其中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如果我們在十年前用一種靜態的方法對國有企業切出一個斷面來觀察,就會發現當時國有企業的布局太寬、布線過長,完全沒有責任治理,國有企業的資源配置效力很低,國有企業大面積虧損,很多企業發不出工資等許許多多的問題。當時的國有企業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個包袱,而到了今天,改革的推進已經使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問題已經大大緩解。
同樣,如果我們對現在的國有企業切出一個斷面來進行靜態的觀察,一樣可以發現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這并不意味著若干年后國有企業仍然會是這種狀態。國有企業目前的狀態并不是改革的終點,而是今后一段時期改革的起點。從動態的發展過程的角度來考察國有企業,會對改革有一種更加客觀、更具建設性的判斷。我們希望國有企業自己能夠這樣看,我們也希望外部能夠這樣看。
前一階段的國有企業改革,解決了國有中小企業改制退出和國有企業優勝劣汰機制建立,兩個社會風險非常大的難題。兩項最重要的配套改革,即社會體制改革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建設也已經基本到位,目前我們正處在國有大企業改革深化的階段上。在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之后,國有大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既是改革推動的結果,也與這個時期擴張型的宏觀經濟環境有關,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可能面對一些新的、嚴峻的約束條件:
一、世界性的金融危機雖然已經過去,但是國際經濟,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經濟真正復蘇還很艱難,加之目前還沒有出現足以帶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重大科技創新,今后一段時間我們所面對的國際市場環境將是偏緊的。
二、經過幾輪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內需之后,國內基礎設施領域和現有產業層次上有回報的投資機會已經大大減少,進一步擴大內需的余地越來越小。
三、經過長時間外延式、粗放式的高速增長,我國的資源、能源約束已經到極限,一些重要資源的進口依賴度已經超過50%,前些年高速增長付出的環境成本已經到了必須正視而且必須償還的時候。
這些約束條件意味著,雖然我國整體上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之中,雖然我們仍然存在擴大消費需求的潛在力量,但如果不改變拼資源消耗、拼人工成本的發展方式,無論是國民經濟整體還是具體企業,都將出現不可持續、難以為繼的問題,從而面臨越來越大的困難。
因此,在“十二五”期間,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工作一定要以轉變發展方式為核心,具體的工作要點可能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全力促進結構升級,提升企業的素質和國際競爭力。
從國際上看,能夠達到中等收入的國家為數不少,但能夠真正進入高收入的國家不多。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產業結構不能持續升級是一個根本性的原因,企業是產業升級的主體,在這方面責任重大。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國務院國資委已經提出在“十二五”時期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戰略目標。這個戰略目標的確定,實際上是要求中央企業把發展的重點放在提升綜合素質和主業的核心競爭力上,而不是盲目的擴張規模。
為實現這樣的目標,國資委將重點實施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國際化經營、人才強企、和諧發展的五大戰略。通過與國際同行業先進企業對標,找到本企業在各個方面的差距和提升競爭力應該解決的重大問題,從而推動中央企業向產業鏈的高端發展,向戰略性的新興產業發展,逐步提升中央企業的產業層次。引導中央企業加大引發投入,完善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力爭在一些關鍵領域有重大技術突破,形成企業長遠發展的競爭優勢和主動權。促進中央企業盡快補足國際化競爭能力的短板,學會利用配置資本、市場、人才等資源,逐步進入世界經濟的主航道。
二、繼續推進和深化改革,為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動力。
中國的國有企業能夠在這十年中擺脫困境并有所發展,靠的是大力度的國有企業改革。在“十二五”期間,要實現企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仍然要靠市場化改革的深化。對于競爭性的國有大企業,依托資本市場進行市場化改造,推進公眾公司改革,實現國有企業的多元化和國有資產的資本化,是下一階段改革的主攻方向。圍繞這一中心任務還要推進一系列的改革和結構調整:1、進一步收縮戰線,從較低層次不具有主導優勢的產業主動退出,以便集中資源在重要行業、關鍵領域。2、從現實國情出發,不斷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實現重大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建立能夠保障大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體制機制。3、持續不斷的推動企業的內部改革,使國有企業的內部機制和職工觀念逐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4、籌集必要的改革成本,進一步減輕成本的歷史負擔和社會負擔,為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創造必要的條件和環境。
三、尊重市場經濟的規律和企業發展的規律,進一步完善國際監管體制。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國資委的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能否通過有效的監管政策引導企業集約發展,不斷提升企業的發展質量和素質,能否通過推進改革,不斷增強企業的活力和對市場的適應能力,都是擺在國資委面前的重大課題。
1、總結和完善對現行企業發展的評價制度,探索分類監管和分類考核,所有會引導企業單方向擴張規模的評價指標都應該予以調整,要從制度上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業層次,提高企業素質。
2、進一步推動企業的重組,包括企業之間的重組,也包括企業內部的重組,圍繞做強做優的目標使每戶企業發展功能完整,資源配置符合產業結構升級和提高競爭力的需要。
3、利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手段支持企業的科技創新和重大項目的攻關。
4、推動企業履行好社會責任,中央企業要努力成為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的表率,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認真做好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的工作,同時要加強與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各方面的溝通,維護好企業的社會形象。
在做好國有企業改制發展工作的同時,我們也希望各方面重視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規范好市場經濟的規則和秩序。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是依靠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機制。使轉變了發展方式的企業能夠勝出,使沒有轉變發展方式的企業被市場淘汰。為此,需要進一步理順市場經濟的基本關系,使各類企業公平的承擔社會義務,使企業能夠真正的享有投資決策的自主權,使價格機制能夠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應該進一步強化對企業經營行為的管理,使破壞資源、侵害職工權益的企業要付出他們承擔的代價。要進一步凈化市場競爭環境,遏制一系列不合規行為,真正達到優勝劣汰。如果在“十二五”期間,我們能夠有效的理順市場經濟的基本關系,強化社會經濟管理,凈化市場競爭環境,那么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方向上我們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志們、朋友們,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尤其對我們這樣一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來說,并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需要我們從國情出發進行探索。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能夠推進到目前的狀態,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是千千萬萬的第一線實際工作者和各方面的專家學者,共同探索和實踐的結果。在“十二五”期間,要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并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相結合,我們仍然有很大的工作量要完成,仍然有許多難題需要破解。我們希望廣大經濟研究工作者,包括光華管理學院的師生們,繼續關注和研究國有企業改革,更深入的了解改革第一線的實際情況,更多的提出建設性意見。我們也希望進一步加強和深化與光華管理學院的合作,共同為中國經濟的繁榮發展作出貢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