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震:我個人的風格是成長型的風格,所以我對創業板非常重視。里面出現了很多增長非常快的公司,模式也很新穎,空間也比較大。我們非常重視對創業板的研究。但遺憾的是創業板太貴了。比如制造業,只有1到2億的銷售收入,市場給他的價格是40億到50億。我覺得這是不可以接受的。我在現實生活中投資一個非上市的企業,你用40億的價格買下,它的成長性再好,即使是2億的凈利潤,讓你拿40億也可能很難接受。價格太貴了。目前為止我們基本沒有參與創業板。我們比較多的眼光放在中小板上,中小板的價格比較合適一些。未來的空間可能確實很大,但你不能把五年以后甚至十年以后實現的目標在三個月之內就在市值上體現出來。這樣有點過于沖動。我對創業板非常看好。我們調研的步伐是非常快的,很多企業我們都覺得非常不錯,但就是太貴了。
主持人 鄔建敏:何總的觀點可能也代表了一批基金經理的觀點,創業板估值太高了。如果有了這個公司,是能夠創業板上市的話,我覺得這個公司對大的PE、股權投資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方向。股指期貨、融資融券這一塊的品種,您做一個點評?
羅偉廣:我覺得股指期貨的推出對陽光私募來說,是有很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能對沖很多風險,不應該作為盈利工具,應該作為一個很重要的風險控制工具。所以我覺得除此以外對陽光私募的意義不是很大。股指期貨目前對市場、對陽光私募不是太重要。
主持人 鄔建敏:您的觀點就是繼續關注,具備準入資質。具備準入資質之前,關注市場,私募基金界還要做一些充分的準備工作,以便到時候一旦放開,能在這個市場上有大的作為。如果國際板真的推出,您覺得對私募基金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它的投資價值會很大嗎?
常 昊:國際板最先推出的可能不是標準的國際板,是香港的、歐洲的或者韓國的一些藍籌公司,因為他畢竟有中國的血統。我覺得不應該較大程度的跟進國際板,只是一種拓展產品線,增加市場的品種范疇。我認為中國國際板是體量比較大的,國際板的引進會帶來一些國際公司,他的估值水平多少會對A股上市公司產生一定的壓力。總體而言,國際公司在海外的估值是低于A股的,也有少數例外,比如一些消費品。
主持人 鄔建敏:接下來看市場的創新提供以后,我們看私募基金的產品創新問題。面對市場的不斷創新,私募基金是不是也應該強調一個產品創新、模式創新?比如TOT、量化產品、有限合伙型的形式等等。產品創新,會不會是未來私募基金發展的一個重點?魏總,您發表一下您的看法?
魏上云:沒有仔細思考過,但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像TOT,滿足兩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投資人選擇投資關聯的需求,實際現在這些高端客戶要篩選這么多的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確實有很多局限。中間有一個專業團隊幫他們選投資管理人,這個肯定是有局限的。第二從自身角度看,TOT也能給我們很大幫助。我們是以投研為主的,市場營銷是我們的弱項,我們專注于把投研做好,請市場營銷機構幫我們做營銷。TOT是一個很好的東西,唯一關注的就是它的收費問題。除了私募收費,他中間還要收一部分費用。這部分費用,我們未來可以和私募共同分擔成本,提高效益。
主持人 鄔建敏:就是量化投資產品?
魏上云:現在公募做量化的非常多。從市場發展看,過去有一些擅長做量化的人,他們會利用這個機制。
主持人 鄔建敏:現在國內方面有沒有做得很成功的?
魏上云:目前還沒有聽到相關信息。
主持人 鄔建敏:現在還沒有特別成功的專家的話,不久的將來中國的私募基金界這樣的模式可能會流行起來。
孫志洪:私募肯定要有很多立法等方面的配套,目前的情況下,我覺得私募好象有些發展是受到制約的。比如私募在開戶問題上,還是有一些問題的。這主要是定位不太清晰的問題。我覺得在國內如果做量化,一定要跟投資者做清楚,告訴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產品。量化基本是一種被動投資。
主持人 鄔建敏:現在私募基金就是追求一個主動管理型的目標。看完了這些市場創新、產品創新的話題,接下來回到基金的投資風格、投資策略的話題。請在場上的五位嘉賓,把自己所代表的基金的投資風格和策略,簡單的總結一下,同時對你左手邊的同仁他所代表的基金投資風格和策略,做一個簡單的評述?
何 震:風格,我們是非常典型的自下而上。我們的一個基本思路就是只要這個市場沒有特別大的風險,類似于2008年這樣的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刨除這樣的時刻,我們相信投資策略是非常有效的。我們主要的一個風格,還是比較喜歡在中小市值和成長性中去挖掘。相對來說我們對周期性的不是特別喜歡,我們比較喜歡非周期性的、持續成長、增長性比較好的公司。我們也總結了全世界做投資的歷史,真正能給投資者帶來巨大回報的,我們發現都是這類公司。比如美國微軟,我覺得他是一個類消費的公司,像可口可樂,像Google,像中國市值成長比較大的金融業,成長性都非常好。他們都是持續增長型的公司。買這些公司的股票,只要你買的價位合適,這個公司成長的戰略清楚,你就可以真正做到長期持有,只要估值不是那么不可想象,在你合適的范圍內堅持你的策略。我覺得常總他們的風格跟我們有點類似,比較喜歡成長性的公司。但他們可能相對更新潮一些。我們相對保守一點。當然我們也喜歡3G,也喜歡新能源,但我們還是非常看重這個公司的估值。我們比較保守一些,而常總他們比我們更有活力一些。
主持人 鄔建敏:剛剛何總講的,您有不同意見也可以簡單的說一下。最主要的,您對自我有一個評價,還要對孫總的機構也進行一個述評。
常 昊:我的不同觀點就是我們希望我們的投資標的在三年后、五年后,能取得比較好的收益。我們兩家的投資模式比較相似,我們也是自下而上的投資風格。包括我們確定今后三五年比較看好的行業,可以長期投資。像化石能源向新能源的過渡、智能電網的過渡、向3G的過渡。包括國防。有很多的公司成長性會比較好。雖然大家對創業板現在覺得有泡沫。你去做一個產品,做一個新興的東西,其實有大量的資本會涌入這個市場。從戰略性講,國家執行戰略我們應該從長期,三到五年的時間來看應該可以看到我們的投資收益。對孫總,我不是很了解他們的投資風格。孫總應該是比較穩健的投資風格。
孫志洪:我們追求合理的估值成長。對消費類的企業我們比較看好。還有前兩年步態喜歡的資源類,任何一輪投資中,資源價格從低潮到高潮都會漲得非常厲害。尤其是經濟低谷的時候介入,我們對資源股尤其是在未來潛力很大、市值現在不是很大的一類公司比較看好。像這類公司我們更好把握。我對魏總的投資風格不是很了解。
主持人 鄔建敏:那我們讓魏總自己介紹一下。
魏上云:我們自己把自己定位成尋找市場偏差機會的人。任何一個股票,都有一個相對的企業價值。二手資金大部分時候一定是錯配的。我們自己最大的挑戰,一個就是學會評估企業價值,我們愛追求一種模糊的正確,而不要精確的錯誤,我不能告訴你一個企業值50億還是值20億,一個具體的數,但我一定有理由告訴你它一定是被低估的。
主持人 鄔建敏:能模糊的證明它被低估了,但不能精確的說它被高估了。
魏上云:我可以模糊的說它被高估了。這就涉及到一個市盈率的問題。現在大家都在用市盈率作為一個簡單的指標來衡量,比如是貴了還是便宜。現在市盈率信息已經相當透明了,這方面你要競爭,可能爭不過別人。第二市盈率多少貴,多少便宜也不太清楚。對市場方面,我們力求理解這個市場內部的運行機制,包括情緒的影響、信息的刺激、人與市場交互、互動的機制。這個背景下,我們對市場運營過程有一個了解的前提下,我要把握錯配的機制。
從媒體上了解到,羅總去年的利潤非常好,我們相信在高度市場競爭的環境下,短期看他有偶然的運氣,但長期看,他一定有某種必然。我對羅總的投資風格不了解,但我想其中一定有他的必然。
羅偉廣:我跟以上各位對市場的了解,可能會有不同。我的收益有50%是個股貢獻的,市場有三種錢,第一種是倉位的錢,第二是對市場情緒把握的錢,熱點切換,第三就是踏踏實實做各種被低估的錢。有三部分的錢賺,這是比較有競爭力的。今年能不能三個部分都賺,這是有概率的。在選股的水平我跟高手有很大的差距,但選股是可以復制的,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跟著他做,他賺大頭我賺小頭。單靠這方面也不夠,中國很大的收益是貢獻在倉位,因為中國的投資者非常不成熟,他們都是追漲殺跌的。我們是在基層出來的,從這個角度我回答第一個問題,我對市場是這樣判斷的,我是基本面預判、技術面驗證。預判不一定對,我可以通過后面的時間去修正。選時也是有捷徑的,你必須有一套自己的技術和方法,在宏觀上你有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去判斷市場方向。第三個方面,選熱點。基本只要跟著散戶對著干,成功率就非常高。我總結出一個經驗,倉位方面你懂一點點經濟學,再一步步看,成功率會非常高。第二選時、選熱點的時候,散戶喜歡什么你就給他什么。第三,選股,跟著巨人走,他做什么你做什么。預判不一定全對,比如今年一季度我預判就錯了,我預測大宗商品會起來,但沒有起來,但我可以調整。預判錯了可以調整,所以今年以來我賺了很多錢。但預判對了,我可以賺更多的錢。你要抓更容易的方法,每種方法都有一個比較容易達到的點,每一方位你做到專家水平是很難的,但你要做到中上水平。這就是我們整個投資的思路。
主持人 鄔建敏:您的觀點確實對我們比較有啟發。今天下午會議的論壇之一,因為時間的關系就到這兒告于段落。接下來是15分鐘的茶歇時間。之后請大家回到會場。感謝五位嘉賓對我們的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