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經濟觀察報》社 主辦的“2009年度觀察家年會”于2010年1月16日在北京舉辦,主題為:中國再出發。上圖為北京市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
任志強:他們安排我最后講,因為怕我講完了之后大家都跑了。我想講的是交易的公平性問題,前面有很多人說了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的進和退的問題。我想核心的問題是公平性問題,市場經濟的基礎是交易公平性,如果兩個交易雙方地位不公平,加上身份不對等,一定是強買強賣,如果不是自愿情況下更是強買強賣的結果。
交易雙方的地位公平性在中國改革以前是從來就不存在的,我們那時候特別強調數量公平性。比如發糧票的時候說哪兩年出生的人都是同一個定家,都是20斤糧食或者25斤糧食。12月31號和1月1號出生的人就差了糧食,他們認為數量上不公平了,而計劃經濟的不公平始終存在。
從現在情況來說,過去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工資待遇是不一樣的,工人和農民是過去社會的主任,私人經濟一定被社會消滅的階層。過去還有不受法律保護的地位問題。中國改革開放實際上要解決人的平等和社會地位問題,恰恰是改革給了我們生存的基本條件。
比如過去上什么學校、上什么專業、然后畢業、畢業之后上什么公司都是其他人說了算。但改革開放之后你可以自己說了算,愿意參加什么工作參加什么工作,這就是地位平等重要一方面。同時就業差別也存在著影響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就是今天仍然存在大量不公平。比如說我們計劃經濟還依存的非常嚴重,現在大家都覺得市場中有沒有計劃經濟,沒了,其實不然,藏在我們中國人的骨子里。看看80后的女孩子結婚之后生孩子通常不給小孩喂奶,買奶粉,奶粉上寫著兩小時喂一次,一次三勺。說要喝三勺,結果兩勺小孩就飽了,不行,必須喂第三勺。結果小孩沒喝好,大人也很累,因為兩小時就要起來喂一次。這種計劃經濟的參與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中仍然存在,而長期存在的矛盾我想還會延續一段時間。
實際上我們大會的主題“再出發”可能從市場交易的雙方地位的平等出發的。雙向存在矛盾,城鄉土地差別存在了價格上的差別,農村土地,因為國家對農民進行征用,所以地位不平等,如果是相互之間平等的交易的話,那你多少錢買的我多少錢賣,自愿才行。現在不是,是我們國家征用。所以我們在就業、醫療保障、教育方面也有一些差別,第一是生命補償的差別,一個是城市和農民的生命補償不一樣,還有就是城市和農民的學歷的差別。所以我們現在進行了改革,農民選舉人員增加了,社會地位不平等不僅僅表現在土地。只要農民工這個詞在中國所有的媒體上都消滅了以后,社會公平和民主地位的體現才真正完成。如果我們媒體上和社會輿論中,電視上、網絡上都說農民工,那也就是說我們社會地位的平等永遠不會實現。這個問題在企業中也系存在,所以我們大家都說,“國民”共進根本不可能,一定是有進有退的。
企業的福利分配、工資待遇、企業年金、住房、勞保、環保、規模差別等等,以至于投標中,國有企業的就參加投標,非國有企業參加的就不能投標,這種限制性的條件都出現了,造成市場中的不公平。而行為不公平一定形成結果不公平。比如山西對煤礦的收購,因為地位不公平結果肯定是不公平的。在我們的統計中,從統計數字看不出來是國進民退的結果或者是不支持,但我們更重要的是要提出社會制度、地位上的公平不公平。
當社會再討論國進民退或者是民進國退的時候,不只是數量上的變化,而是社會地位上的變化,如果當民進的時候,大家公平程度會逐步提高,而當國進的時候一定是市場經營主體的經營地位發生重大的逆轉。這種不公平更加嚴重,如果社會交易各方市場地位不公平,我們不能想象這種市場規則還會繼續存在。所以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一定是地位平等,我愿意交換就交換,不愿意交換拉倒。現在是不行,你就得交換。
前兩天我們聽了一個桑德爾關于碳交易的例子,他被世界稱為碳交易之父,最早他是做期貨市場的。重要的基礎是什么呢?基礎是桑德爾先生關于交易理論的演變,他把從期貨和經營交易的方法轉到碳交易。而我認為他運用了交易雙方平等交易的原則進行交易。當中國提出下降碳排放量的時候,或者要求某各地區必須同比下降排放量的時候,使用的是數量型的行政命令,但實際結果是我們有男人也女人,有胖人有瘦人,有地方有能源,有的地方有替代能源,有地方沒有合理替代能源。但如果讓所有人都得減,誰也沒達到指標,胖人可能減完了跑了,瘦人減完沒了。大國有企業胖,沒關系,有大量投入減排,而且投入是負責任的,經濟上也可能是虧損,或者不計成本和代價,但完成了命令指標,因為可以升官了。而中小企業不能完成,結果他不得不退出這個行業,因為我們的資源能源和條件都不一樣,不可能用同一個方法。但是總量控制的碳交易,可以讓企業在排放上加大投入,并通過排放轉換出來的收入減少投入或者我的成本。因此有了讓企業轉讓和環保的動力,也有資金的支持和可持續發展的動能。企業之間的互動能推動整體的減排,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但至今所有談到低碳經濟和減排過程中的政策都是補貼,從來沒有一個是交易能力,而交易補償公平性恰恰在于社會地位的平等性問題,所以芝加哥碳交易所,有上萬農民進行碳交易,比如說多種了幾棵樹,就可以把碳排放量賣給某些企業,支持我再去做。這種交易和市場行為恰恰是我們目前存在的重要問題,而碳交易中的交易各方地位平等是起碼條件。換句話,我們只能以碳排放量為基礎,就是你拿出一個碳排放量我買,而不是看你的企業是不是國有的,你是不是民有的,或者這個企業是不是有國家保護的或壟斷的,這完全沒有關系,也就是說市場經濟就是錢買貨,而不是政策等其他行為限制錢的價格,變相使錢貶值或者升值。
所以芝加哥交易所中,既有企業、有外資、有內資、有民營,有國有,也有政府,有幾個洲政府,也有學校、農民,可以在同一平臺進行交易,沒有權力問題,也不存在什么玻璃門和彈簧門的問題了。如果有了補償交易完全可以解決我們統一性的差異問題,包括我們4萬億的貢獻,有的用高成本購買農民的收益,比如說糧食問題。這幾年貧富差距,城鄉差別拉大,特別是農民的土地和他的宅基地他的財產不能增值,城市里的破平房,即使沒有繳納土地出讓金但是他也雖著周圍的房價而升值了,但是農民的土地政府沒有給錢,甚至也沒多過一分。所以說這些問題導致的土地矛盾,也同時給農民以高價補償,就改變我們城鄉之間宅基地的空心村。
我覺得核心問題是建立市場經濟中的交易各方的地位平等化,如果不是平等化,一定對財產權利、交易權利的一種掠奪,比如國家對農村的整地問題,這是典型的財產權利委托,或者不能得到合理贏得的補償。一定會出現限制性條件、約制性條件門檻。這些充分體現了社會地位和市場交易地位的不平等問題。如果我們中國的法律能讓中國農民選舉權平等、生命權利補償權利平等,也一定能用法律、制度改革實現所有市場經濟中交易主體各方之間的地位權力平衡,這是我們未來改革的再出發起點,如果這遲遲不能解決,中國仍然難以得到好的市場經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