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中國駐東盟國家使館商務參贊談雙邊合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30日 18:07  新浪財經

  我國駐緬甸使館經濟商務參贊唐海談緬甸經貿概況及中緬經貿關系

  緬甸對外經貿關系

  據緬官方統計:2007/08財年,貿易總額達97億美元,其中天然氣出口額25.94億美元,占出口產品首位。08/09財年,截止2月,外貿總額達115億美元,同比增17%,其中,出口70多億,同比增10.8%,進口44億多,同比增31.2%。順差26億。已連續第七年實現順差。

  緬甸外貿總額的90%都是來自與鄰國的貿易。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氣、大米、玉米、各種豆類、橡膠、礦產品、木材、珍珠、寶石和水產品等;主要進口商品有工業原料、機械設備、零配件、五金產品和消費品等。

  截止2009年5月31日,共有31個國家和地區對緬開展投資項目424個,協議金額達157.67億美元,外國對緬投資主要在水電、石油與天然氣、制造業、礦業、房地產業以及飯店與旅游業等領域。其中投資最大的領域為電力,占外資總額的40.46%,其次為石油與天然氣,占20.80%。目前,外國對緬甸投資前五位的分別為:泰國、英國、新加坡、中國、馬來西亞。

  (一)中緬雙邊貿易

  據中方統計,2008年1-12月,中緬雙邊貿易額達26.26億美元,同比增長26.4%,其中我對緬出口19.78億美元,同比增長16.4%,我自緬進口6.48億美元,同比增長71.2%,我對緬貿易實現順差13.31億美元。

  2009年1-5月,中緬雙邊貿易總額為10.14億美元,同比下降0.6%。其中我對緬出口7.99億美元,同比增長5.5%;我自緬進口2.15億美元,下降18.2%,我方順差5.84億美元。

  (二)我對緬投資

  據緬方統計,截至2009年3月31日,我對緬投資累計達13.31億美元,其中對礦產、電力、油氣領域的投資分別為8.66億美元、2.81億美元、1.24億美元,我在緬投資位居泰國、英國、新加坡之后,繼續保持第四位。

  據中方統計,截至2009年3月底,緬在華投資項目累計222個,合同外資3.204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293萬美元。

  (三)我在緬承包工程情況

  據我商務部統計,截至2009年3月,我在緬甸累計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和對外設計咨詢合同額58.3億美元,完成營業額39.1億美元。

  為促進經濟發展,緬政府積極采取的有力措施

  第一,堅持“以農業為主,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方針,重視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農田種植和灌溉面積,增加稻谷產量。07/08財年稻谷產量達3137萬噸,創歷史新高;08/09財年出口大米70萬噸,創匯超過2億美元;09/10財年計劃出口大米150萬噸;緬甸是世界第二大豆類出口國,08/09財年出口150萬噸豆類,創匯8億多美元。09/10財年預計出口170萬噸。

  第二,加快國營企業私有化進程。為搞活國營企業,從07年開始加快國營企業私有化進程,允許私有化的國營企業門檻亦有所降低;第三,采取貿易便利化措施,推動對外貿易發展。緬政府相繼采取縮短進出口審批工作時限、提高進出口審批工作效率、加快進出口商品定價協調會召開頻率、擴大允許進出口商品范圍等有利措施,促進進出口貿易額增長;第四,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大力推動油氣開發,與泰國、中國、印度、韓國、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國油氣合作全面發展。

  緬甸的投資吸引力

  從投資環境吸引力的角度,緬甸的競爭優勢有以下四個方面:緬甸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文化遺產;緬甸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又是聯接東南亞和南亞兩大市場的重要通道之一;緬甸政治上雖然存在不確定性,但目前國內政局相對穩定;緬甸政府的政策歡迎外國企業到緬甸來投資,緬甸政府大力支持以資源為基礎的外資投資項目、出口項目,以及以出口為導向的勞動密集型項目,其允許投資的范圍廣泛,包括農業、畜牧水產業、林業、礦業、能源、制造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和貿易等。

  緬甸基礎設施條件差。近幾年來,政府加大了對交通、通訊等領域的建設力度,公路、橋梁、機場、鐵路、通訊等基礎設施不斷得到改善。但目前國外移動電話在緬甸還不能漫游,內比都尚未開通手機信號。可以上互聯網。

  緬甸投資委(Myanmar Investment Committee)是主管投資的部門。2001年12月12日中緬雙方簽訂了《投資促進和保護協定》,該協定可以使更多中國投資者增加在緬甸投資的信心。

  為引進更多外資,《緬甸外國投資法》提供了很多激勵和擔保措施。按照外國投資法批準的企業將享受3年免稅期,其中包括企業開始商業運營的當年。如果企業申請,而且投資委認為項目符合國家利益,也可將免稅期延長。此外,投資委也可能批準其他相關的一項或幾項減免措施。

  根據外國投資法規定,外商投資活動可以通過外商獨資的形式來實現,也可以與緬甸的個人、私有企業、合作社或者國有企業組成合資公司來完成。在所有的合資公司里,外商至少要占到本公司35%以上的股份。酒店以及房地產項目可以采取BOT(建造、運營和轉讓體系)方式,而自然資源的開發和開采則可以采用PSC(產品分成合同)方式。

  目前,緬甸政府正在起草經濟特區法,一旦通過,將會為外資進入提供更多的優惠條件。

  緬甸政府歡迎外國企業到緬甸投資,其允許投資的范圍廣泛,包括農業、畜牧水產業、林業、礦業、能源、電力、制造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和貿易等。緬甸自然資源豐富,土地肥沃,主要需要資金和技術的合作。今后可以重點加強在農業方面的合作。

  中緬雙邊經貿關系

  我對緬出口商品以加工制成品為主,主要有紡織品、鋼材、成品油、摩托車等;進口商品以初級產品為主,主要有原木、鋸材、天然橡膠、紙漿等。中方通過邊境貿易自緬進口主要商品為:農產品、林產品、水產品和礦產品。中方通過邊境向緬方出口主要商品為:機械設備、消費品和藥品等。

  中國和緬甸既是近鄰,又有著傳統的友誼,雙方在經濟合作上有著很強的互補性,積極開展中緬經貿合作對我企業有很強的吸引力。

  在緬從事投資、貿易或承包工程,應注意的問題

  (一)客觀評估投資貿易環境

  一是緬甸政府法規不全,政策多變,給投資者帶來許多不確定性;二是緬甸基礎設施落后。由于緬甸工業發展水平低,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十分落后,電力供應不足,燃料短缺,給外資帶來諸多不利因素。三是雙重匯率的影響。2009年7月,官方匯率1美元兌換約5.59緬幣,而市場自由兌換率為1美元兌換約1135緬元,相差懸殊,對外國投資者利益造成影響。

  緬甸貿易政策總的方針是“先出后進,以出定進,進出口平衡”,有了出口收入才能申請進口,其進口受出口收入額度的影響大于市場需求;緬甸所有的出口商品均必須交納10%的出口稅,使利潤本不高的緬甸主要出口產品出口競爭力下降,在此規定下,商品進出口受限嚴重。使得雙邊貿易很難向縱深發展。

  (二)熟悉緬甸法律和相關政策規定,做好市場調研,切忌盲目決策;在法律允許范圍內開展合作。

  (三)慎重選擇合作伙伴,謹防上當受騙。

  需確認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公司是否在緬甸商務部登記注冊后具備《進口商注冊證》或《出口商注冊證》,雙方簽訂貿易合同后,緬方方能申請《出口許可證》或《進口許可證》。進出口許可證未經緬甸商務部批準不得轉讓。如遇貿易糾紛,須按緬甸現行“仲裁法(1944)”進行解決。

  (四)誠信合作,維護中國產品形象。

  中國商品價廉物美,適合在緬甸市場上銷售,曾一度占據緬甸很大的市場份額。但由于前些年我國通過邊境地區進入緬甸的商品比例很高,商品質量魚龍混雜,有些甚至是假冒偽劣,影響了中國商品在緬甸市場的聲譽,使我產品在緬甸市場的占有率明顯下降。

  (五)企業需加強調研,不斷挖掘市場。

  近年來,緬政府大力發展基礎工業,興修水利工程,加大了交通設施建設投入,合理開采石油礦產資源,經濟社會發展有了較大起色,給承包工程市場帶來巨大商機。大量中國企業成功進入緬甸承包工程市場,相繼中標并順利完成電站、橋梁、鐵路、工廠、通訊設施以及輸變電項目的建設任務,在緬甸創出了品牌,贏得了信任。我企業宜利用這一優勢,繼續挖掘緬甸市場潛力,推動中緬經貿合作關系向縱深發展。

  (六)建立良好合作關系

  歷史經驗表明,與緬甸政府部門以及當地有實力、有影響力的企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與互信關系,不僅可以幫助企業更加有效的開拓市場,而且在實施工程項目建設任務的過程中,更有可能獲得對方的支持與配合,使企業在緬甸承包工程市場上能夠做到游刃有余。

  (七)避免惡性競爭

  我企業在緬甸應嚴格執行項目備案制度,服從國內有關部門及商會的協調意見,從長遠大局出發,堅持互利合作,避免惡性競爭,實現我企業在緬甸承包工程市場上共贏的局面。

  (八)造福當地社會

  我企業在緬甸承攬項目,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應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適當做一些惠民工程。尤其是一些資源合作類項目,要懂得回報社會,這樣才能實現企業在緬甸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

  (九)勞務人員應與國內具有外派勞務資質的正規企業或單位簽訂外派勞務合同,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我國駐越南使館參贊胡鎖錦談中越雙邊經貿關系及越南經貿概況

  中越雙邊經貿關系

  中越關系正常化18年以來,兩國經貿合作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中國連續最近5年保持越南最大貿易伙伴地位,越南成為中國在東盟地區最大的工程承包市場之一。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投資于越南市場。2008年5月,中越兩國最高領導人提出發展兩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目標,為兩國經貿關系向更高層次發展指明了方向,開辟了更加美好的未來。

  (一)雙邊貿易。近年來,中越雙邊貿易發展迅速,貿易額連年邁上新臺階。2008年雙邊貿易額為194.6億美元,同比增長28.8%,其中中國對越南出口151.2億美元,增長27.2%,自越南進口43.4億美元,增長34.6%。中國對越南出口主要商品包括:機電產品、鋼材、紡織原輔料、成品油、鋼坯、肥料等。中國自越南進口主要商品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橡膠、鐵礦砂等。

  (二)對越投資。據越方統計,截至2008年12月,中國企業在越直接投資628個項目,協議金額21.98億美元,實際到位金額2.71億美元。據商務部統計,截至2008年9月底,中國在越直接投資5.4億美元。其中,2008年1-9月新增直接投資金額1.4億美元,在東盟國家排名第三。目前,中國對越投資主要集中在工業園區建設、汽車摩托車零部件生產、飼料加工、礦產開發、電力等領域。

  (三)工程承包。2008年,中國在越南新簽工程承包、勞務合作、設計咨詢合同1685份,合同額30.85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9.82億美元。中國企業在越南水電、火電、水泥、化工等領域具備一定競爭優勢。近兩年中國已累計向越南提供10億美元優惠出口買方信貸。

  越南投資貿易環境

  越南政局穩定,市場潛力較大,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地理位置優越,工資成本低于老東盟成員國,政策透明度不斷提高。迄今已有81個國家和地區在越投資,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110家在越落戶。

  (一)越南的宏觀經濟。越南是傳統農業國,工業基礎較薄弱。1986年推行革新開放路線,成效顯著,過去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7.2%。2008年,越南受本國金融震蕩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發展遇到困難。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895.4億美元,同比增長6.23%,增幅比上年回落2.25個百分點。高通漲雖得到控制,但全年消費價格指數(CPI)仍增長19.89%,為近十年最高水平。全年出口額629億美元,增長29.5%,如排除價格上漲因素,出口僅增長13.5%;進口額804億美元,增長28.3%,如排除價格上漲因素,進口僅增長21.4%。全年吸收外資64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倍,實際到位115億美元,增長43.2%,但項目數量減少。

  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仍將進一步蔓延,全球經濟衰退趨勢明顯,越南內需、出口、投資等經濟發展主要動力都將繼續受到影響。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9年越南GDP增長約為5%。

  (二)越南的基礎設施

  1986年革新開放以來,越南積極利用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提供的ODA援款及本國資金,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交通、電力、通訊等設施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公路:公路運輸為越南主要運輸方式,總里程約21萬公里,2008年共運送旅客17.44億人次,運輸貨物4.35億噸。目前在建和規劃的高速公路20多條,全長5873公里。

  鐵路:越南鐵路總里程約2530公里,以米軌為主(2128公里,占總長84.18%),共7條干線,其中河內-胡志明市鐵路全長1726公里,經3次提速后行程全線約29小時。目前,日本向越南提供援款進行南北高速鐵路的規劃工作。

  航空:越南航空業擁有43架飛機,平均機齡不足10年。已開通聯接國內16個城市的23條航線和聯接國外26個城市的41條航線。越南共有17個達到一定規模的機場,但只有河內內排機場、胡志明市新山一機場、峴港機場等3個國際機場。

  電力:2008年,越南發電量為750億千瓦時,其中水電占53%,火電占22%,燃汽輪機機組和柴油機組占25%。越南電網已覆蓋96%的縣和76%的村。隨著越經濟持續較快發展,電力需求越來越大,供需較緊張。今后幾年,越南政府將繼續加大對電力領域的投入。

  通訊:越南通訊業發展較快,2008年全行業營業額41.9億美元,全年新增電話用戶2760萬戶,迄今全國電話用戶達7940萬戶;新增英特網用戶150萬戶,迄今全國英特網用戶達670萬戶。全年使用英特網人數達2080萬人,增長12%。越南郵電通訊集團(VNPT)為龍頭企業,約占70%的市場份額。

  (三)越南投資貿易的優惠政策

  1、貿易方面:

  關于進口,根據加入WTO的承諾,越南逐步取消進口配額限制,基本按照市場原則管理。關于出口,越南主要采取出口禁令、出口關稅、數量限制等措施進行管理。

  越南現行關稅制度包括四種稅率:普通稅率、最惠國稅率、東盟自由貿易區稅率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下特別優惠稅率。普通稅率比最惠國稅率高50%,適用于未與越南建立正常貿易關系國家的進口產品。原產于中國的商品享受最惠國稅率,其中屬于越南海關稅則1-8章的商品適用于“早期收獲”稅率。

  2、投資方面:

  2006年7月1日,越南出臺新的《投資法》,對國內和外商投資實行統一管理,取消先行實施的《外國投資法》的諸多限制,進一步開放市場。

  越南鼓勵外商投資于高技術產業,對投資于高技術園區的高科技項目,越南給予稅收優惠,包括:所得稅稅率為10%(園區外高科技項目為15%,一般性生產項目為20-25%)、所得稅免減期限為頭4年免征,后9年減半征收。

  我國駐馬來西亞使館經濟商務參贊高文寬談中馬雙邊經貿關系及馬來西亞經貿概況

  中馬雙邊經貿關系

  中國與馬來西亞經貿往來源遠流長,600多年前明朝著名航海家鄭和下南洋的時候,馬六甲已經是東南亞的貿易重心,中國的絲綢、布匹、陶瓷、茶葉與當地的犀角、象牙、香料等商品進行交易。1974年,中馬建交,雙邊經貿發展步入健康發展軌道。35年來,在兩國政治互信不斷加深的背景下,兩國經貿關系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目前,中馬雙邊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已形成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互利合作格局,雙邊經貿關系進入歷史最好時期。

  雙邊貿易額迅速增長,兩國互為重要的貿易伙伴。據中國海關統計,1975年中馬雙邊貿易額僅為1.6億美元,2000年為80.5億美元,2004年增加到262.6億美元,2008年雙邊貿易額達到了創紀錄的535億美元。

  過去連續8年中國是馬來西亞的第四大貿易伙伴,今年1-9月中國是馬來西亞第二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進口來源地。去年,馬來西亞是中國第八大貿易伙伴,也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最大的貿易伙伴。同時,兩國貿易結構日趨優化,依托性日益增強。中國出口到馬來西亞的商品主要是機械設備、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零部件、化學品、輕紡產品等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馬來西亞出口到中國的商品主要是集成電路及微電子組件等高科技產品及棕油、天然橡膠、石油、木材等資源性產品。自2002年以來,中國一直是馬來西亞棕油和橡膠的第一大進口國。

  馬來西亞對中國投資穩步發展,中國對馬來西亞投資日趨活躍。  馬來西亞對中國投資開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截至2008年底,馬來西亞累計在華投資項目4451個,累計實際投資額49.28億美元,位居中國吸收外資國家(地區)第16位。馬來西亞對華投資的行業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基礎設施、供水、商業、酒店、電站、金融、房地產等領域,投資區域由沿海地區逐漸延伸內地。

  中國對馬來西亞投資起步晚,數量少,規模小,近年來隨著“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對馬來西亞投資逐漸呈現出增速快、規模大的趨勢。據馬來西亞貿工部統計,中國企業在馬投資累計7.6億美元。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的投資主要集中在金屬、化工、產品制造、汽車裝配、橡膠以及木材加工等領域。

  以承包工程為重點的經濟合作不斷推進,成為兩國經貿關系深入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馬來西亞是我國在東南亞重要的承包市場之一,中國公司在馬來西亞開展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開始于1984年。近年來,隨著中國企業承建大型工程項目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再加上中國企業承包工程價格比較合理,工期有保障,馬方對中國企業技術水平和施工能力逐漸認可。2007年7月,中國港灣公司與馬來西亞有關部門簽約承建檳城第二大橋,該大橋全長22公里,總造價約12億美元,是目前兩國政府間最大的經濟合作項目。2009年1-8月,我企業在馬新簽承包工程和勞務合同金額18.07億美元,完成營業額8.24億美元。截至2009年8月底,我企業在馬來西亞累計簽訂承包和勞務合同金額86.17億美元,完成營業額47.57億美元。

  馬來西亞投資環境

  馬來西亞投資環境的競爭優勢體現在五方面:地理位置優越,位于東南亞核心地帶,可作進入東盟市場和前往中東澳新的橋梁;經濟基礎穩固,經濟增長前景較好;原產品資源豐富,人力資源素質較高;工資成本較低,沒有最低工資限制;民族關系比較融洽,三大種族和諧相處,政治動蕩風險較低。

  貿易法規和政策規定

  (一)對外貿易主管部門

  馬來西亞主管對外貿易政府部門是國際貿易和工業部(www.miti.gov.my),主要職責是:負責制定投資、工業發展及外貿等有關政策;擬定工業發展戰略;促進多、雙邊貿易合作;規劃和協調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和提升私人企業界和土著的管理和經營能力。

  (二)對外貿易管理法律體系

  馬來西亞對外貿易法律主要有《海關法》、《海關進口管制條例》、《海關出口管制條例》、《海關估價規定》、《植物檢疫法》、《保護植物新品種法》、《反補貼和反傾銷法》、《反補貼和反傾銷實施條例》、《2006年保障措施法》、《外匯管理法令》等。

  (三)對外貿易管理的相關規定

  馬來西亞實行自由開放的對外貿易政策,部分商品的進出口會受到許可證或其他限制。

  1.進口管理

  1998年馬來西亞海關禁止進口令規定了四類不同級別的限制進口。第一類是14種禁止進口品,包括含有冰片、附子成分的中成藥,45種植物藥以及13種動物及礦物質藥。第二類是需要許可證的進口產品,主要涉及衛生、檢驗檢疫、安全、環境保護等領域。包括禽類和牛肉(還必須符合清真認證)、蛋、大米、糖、水泥熟料、煙花、錄音錄像帶、爆炸物、木材、安全頭盔、鉆石、碾米機、彩色復印機、一些電信設備、武器、軍火以及糖精。目前大約有27%的稅目產品需要進口許可證。第三類是臨時進口限制品,包括牛奶、咖啡、谷類粉、部分電線電纜以及部分鋼鐵產品。第四類是符合一定特別條件后方可進口的產品,包括動物、動物產品、植物及植物產品、香煙、土壤、動物肥料、防彈背心、電子設備、安全帶及仿制武器等。

  為了保護敏感產業和戰略產業,馬來西亞對部分商品實施非自動進口許可管理,所有重型建筑設備進口須經國際貿易和工業部批準,在馬來西亞當地企業無法生產的情況下方可進口。

  馬來西亞海關負責發放進口許可證,國際貿易及工業部及其他部門負責進口許可證的日常管理工作。

  2.出口管理

  馬來西亞規定,大部分商品可以自由出口至任何國家。小部分商品需獲得政府部門的出口許可,包括:短缺物品、敏感或戰略性或危險性產品,以及受國家公約控制或禁止進出口的野生保護物種。此外,馬來西亞《1988年海關令(禁止出口)》規定了對三類商品的出口管理措施,第一類為絕對禁止出口,包括禁止出口海龜蛋和藤條。第二類為需要出口許可證方可出口;第三類為需要視情況出口。第二和第三類商品大多數為初級產品,如牲畜及其產品、谷類、礦物/有害廢棄物;第三類還包括武器、軍火及古董等。

  國際貿易與工業部及國內貿易與消費者事務部負責商品出口許可證的管理。

  (四)進出口檢驗檢疫的相關規定

  馬來西亞要求所有肉類、加工肉制品、禽、蛋和蛋制品進口必須獲得獸醫服務局頒發的進口許可證。

  所有牛、羊、家禽的屠宰場及加工設備必須獲得穆斯林發展部的檢驗和批準。

  (五)海關管理的相關規定。

  管理制度:馬來西亞關稅有兩大歸類系統,一類用于東盟內部貿易,稅則號為6位數字;另一類用于與其他國家貿易。國際貿易及工業部下屬關稅特別顧問委員會負責關稅評審,每年在政府預算中公布。

  關稅水平:馬來西亞關稅99.3%是從價稅,0.7%是從量稅、混合稅和選擇關稅。2005年,馬來西亞最惠國關稅簡單平均關稅稅率約8.1%。

  馬來西亞對于外國投資鼓勵優惠政策

  (一)優惠政策框架

  外國投資可通過馬來西亞政府主管部門個案核準形式批準享有優惠政策,這些政策一般以直接或間接的減稅形式體現。包括:新興工業地位,獲得新興工業地位稱號的公司可獲準部分減免所得稅,即可僅就其法定所得的30%繳納所得稅。免稅期為5年。投資稅賦抵減 ,獲得投資稅賦抵減獎勵的公司,自符合規定的第一筆資本支出起5年內,所發生符合規定資本支出的60%,可享受投資稅賦抵減。

  (二)行業鼓勵政策

  清真食品加工及認證:凡生產清真食品的公司,自符合規定的第一筆資本支出之日起5年內所發生符合規定資本支出的100%可享受投資稅賦抵減。

  多媒體超級走廊公司:為了成為全球信息與通訊技術產業的中心,馬來西亞政府于1996年創建了信息與通訊技術計劃,即多媒體超級走廊。所有取得多媒體超級走廊地位的公司都可享受馬來西亞政府提供的一系列財稅、金融鼓勵政策及保障,主要包括:提供世界級的硬體及資訊基礎設施;無限制地聘請國內外員工;公司所有權自由化;長達10年的稅收豁免政策或5年的財稅津貼等。

  鼓勵發展生物科技:馬來西亞2007年財政預算報告宣布了一系列新舉措,鼓勵在生物科技領域的投資,推動生物科技的發展。投資鼓勵政策包括:第一,生物科技公司從首年開始盈利起,免交10年收入所得稅;第二,10年屆滿后,生物科技公司將從第11年開始繳納20%的所得稅,優惠期仍為10年;第三,在生物科技領域進行投資的個人和公司,將減去與其原始資本投資相等的稅收,并獲得前期的融資支持;第四,生物科技公司在進行合并或并購時,可豁免印花稅,并免交5年的不動產收益稅;第五,用于生物科技研究的建筑物可獲得有關的工業建筑物津貼。

  (三)依斯甘達特區鼓勵政策

  2007年10月,馬來西亞宣布了投資伊斯干達特區的優惠措施。財務優惠措施為:對于具有特區地位的公司而言:在2015年前開業的特區地位公司,可免稅10年;非國民預扣的服務稅和權利金可獲10年豁免。對于發展商而言:2015估稅年前,在區內第一中心脫售土地所獲得的法定收入可免稅;2020估稅年前,商業建筑物租賃或買賣收入免稅;非國民的服務稅、利息及權利金豁免預扣稅直至2015年12月31日。對于產業發展管理人而言:提供管理、監督或行銷服務的產業發展管理人,法定收入可免稅直至2020年估稅年;提供相關服務的非國民,可免預扣稅直至2015年12月31日。非財務優惠措施為:豁免遵守外國投資委員會條例。享有松寬外匯管理,包括:向國民支付或收取外幣;向岸內銀行及非國民借貸任何數額的外幣;可用外幣在岸內及岸外投資;可將出口收入保留在岸內;無限制聘請外國專才,外國專才可進口或購買免稅汽車自用。 

  我國企業在與馬進行貿易往來應注意的問題

  在馬來西亞經商必須熟悉和適應當地特殊的貿易環境,采取有效措施拓展業務,規避風險。

  (一)適應當地支付條件

  馬來西亞進口商通常向出口商開具信用證,但部分出口商基于彼此信任或急于成交,有時不堅持要求進口商開具信用證,往往釀成糾紛,需要注意和警惕。

  (二)注重提升產品質量

  馬來人非常注重商品的質量,認為質量代表著信譽。中國的輕工產品在馬來西亞份額較高,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應該注意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

  (三)態度鮮明不失禮貌

  馬來人在商務談判中,會在寒暄后直接談及主題,態度鮮明,但不失禮貌和溫和。中國企業要熟悉業務,禮貌傾聽,把握要點,適時回應,以期達成一致。 

  我國企業在馬投資應注意的問題

  我國企業到馬來西亞投資會面臨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對此應有充分估計并進行適當應對。

  (一)客觀評估投資環境

  中國投資者到馬來西亞投資合作應該客觀評估投資環境,主要注意以下問題:經濟規模及產業優勢;政府及各界對待外國投資的態度;投資經商的便利化措施;人文、語言及宗教環境;政府部門的執行力及工作效率;經商習慣及民商法律制度;社會治安狀況等。

  (二)適應法律環境的復雜性

  獨立前馬來西亞是英國殖民地,因此其法律體系受英國影響很深,成文法與判例法在商業活動中都發揮作用。中國企業到馬來西亞投資首先要注意法律環境問題,要嚴格遵守馬來西亞各項法律規定,密切關注當地法律變動情況;聘請當地有經驗、易于交流的律師作為法律顧問;處理所有與法律有關的事務,涉及投資經營重大問題和合約談判及簽署,事先一定要聽取專業律師的意見。

  (三)做好企業注冊及申辦各類執照的充分準備

  在馬來西亞投資合作的起步階段最大的困難是公司注冊和申辦各類執照,這些申請程序復雜,需要交涉事務頭緒繁多,需提交文件繁多,審批時間較長。中國企業要了解馬來西亞關于外國投資注冊的相關法律法規;聘請專門的秘書公司和專業律師協助處理有關申請事宜;按照要求,提前備齊所需文件,及時履行相關手續。馬來西亞各類申請文件及公司文書均須企業法定代表人親自簽名,并加蓋公司的正式印章。

  (四)適當調整優惠政策的期望值

  馬來西亞政府雖然制訂了多項投資優惠政策和鼓勵措施,但是這些政策不能自動獲得,企業必須向政府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政府根據企業情況酌情給予一定優惠政策。中國企業要詳細了解這些優惠政策的內容、申請條件及程序,適當調整優惠政策的期望值,并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向政府申請有關優惠政策。

  (五)充分核算稅賦成本

  馬來西亞的稅收體系比較復雜,中國投資者要認真了解當地稅收政策,仔細聽取專業會計和稅務人員的意見,充分核算稅賦成本,盡量選擇能夠獲得所得稅減免的領域或地區投資。

  (六)有效控制工資成本

  馬來西亞沒有最低工資標準,總體工資水平也不高,員工薪金包括工資、公積金及保險以及年度花紅等。中國企業需要了解當地勞動法令關于正常工資和加班工資的具體規定,精心核算工資成本,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我國駐新加坡使館公使銜參贊李銘林談中新雙邊經貿關系及新加坡經貿概況

  中新雙邊經貿關系

  中國與新加坡的友好關系源遠流長,其中經貿關系是其中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兩國貿易額從1990年建交時的28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524億美元。根據中國統計,今年上半年中新雙邊貿易額201億美元。根據新加坡統計,上半年雙邊貿易額228.3億美元,中國排在馬來西亞之后是新加坡第二大貿易伙伴。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新雙邊自貿協定也為進一步推動雙邊經貿關系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兩國領導人一直高度重視并積極推動雙邊經貿關系的發展,先后建立了中新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蘇州工業園區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和中新天津生態城聯合協調理事會等三個副總理級的合作機制。同時,兩國還建立了經貿磋商、經貿理事會等多層次、寬領域的經貿合作機制,為鞏固和發展兩國的友好合作關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新加坡已成為中國利用外資的主要來源地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新加坡對華直接投資項目12657個,實際投資金額397.3億美元,主要涉及房地產、能源和基礎設施、物流、污水處理等行業。中新合作的旗艦項目蘇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15年來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發展業績,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達到30%左右。另外,天津生態城、廣東“知識城”等一批新的合作項目都在穩步推進。

  隨著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和不斷推進,中國企業也積極來新設立企業,并廣泛參與對新合作,合作規模不斷擴大,領域不斷擴展,方式也趨于多樣化。來新中資企業主要涉及金融、能源、機電、航運、物流、汽車配件等行業。目前中國已成為新加坡最大的外國上市企業來源地,截至今年5月底,共有149家中秋企業在新交所上市,占交易所上市公司總數的近20%。

  新加坡也是中國重要的對外承包工程市場和第二大海外勞務市場。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在新累計簽訂勞務合作合同額60.13億美元,完成營業額66.8億美元,分別占中國對外勞務合作合同總額和營業總額的9.5%和11.14%。截至6月底,中國在新勞務人員約8.57萬人。

  新加坡貿易投資環境

  新加坡自然環境優美潔凈,基礎設施完備先進,社會治安穩定,民族關系和睦,法律制度完善,公民法律意識強,市場環境公開透明、競爭有序,且對外聯系廣泛密切,這些要素構成了新加坡良好的投資貿易環境。

  公路 新加坡雖然土地稀缺,政府在道路建設上卻毫不吝嗇,拿出15%的土地面積用于建設道路,形成了以8條快速公路為主線,眾多普通道路為支線的公路網絡,覆蓋到全島每個角落。

  鐵路 新加坡鐵路與馬來西亞連接,主要開往吉隆坡、柔佛州新山市等馬來西亞主要城市。正在計劃中的泛亞鐵路,將連接中國昆明和包括新加坡在內的7個東盟國家,預計全長7000公里。新加坡本島內地鐵、輕軌、公交車等公共交通線路四通八達,方便快捷。全島地鐵和輕軌線路有138公里和97個站點,公交車線路302條,公交站點4544個。

  空運 新加坡地點適中,是亞洲地區重要的航空運輸樞紐。目前80家航空公司駐扎樟宜機場,形成了以新加坡為中心往返59個國家的189個城市、每周4432班次的航空網絡。樟宜機場占地1300公頃,正在運行的4個搭客大廳年總載客能力達6870萬人次。中國與新加坡間每周往返班次336次。

  水運 新加坡海運業具有悠久的傳統,以新加坡為中心的海運網絡由200多條航線組成,連接123個國家的600個港口。新加坡港有4個集裝箱處理碼頭,集裝箱船泊位54個,年集裝箱處理能力3500萬個標準箱。

  通信 截止2008年底,新加坡移動電話用戶數633.9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131%。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并將其納入提升國家知識型經濟層次和國際競爭力的發展戰略。根據“智慧國2015”計劃,到2015年,新加坡將采用光纖到戶技術,將全島寬帶網速提升到1Gbps,比現有最高網速快10倍,寬帶網普及率提升到90%。

  電力 新加坡電力資源供應充足,可滿足本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2007年,全國電力裝機容量約為10680兆瓦,全部為火電,燃料為石油和天然氣。88%的用戶為居民,用電量占20%;2%為制造業用戶,用電量占40%,其它商業用戶用電量占40%。

  金融環境 新加坡的貨幣為新加坡元(Singapore Dollar),新加坡沒有外匯管制,資金可自由流入流出。但為保護新元,1983年以后實行新元非國際化政策,主要限制非居民持有新元的規模。如銀行向非居民提供500萬新元以上融資,用于新加坡境內的股票、債券、存款、商業投資等,銀行需向金管局申請;非居民通過發行股票籌集的新元資金,如用于金管局許可范圍外的境內經濟活動,必須兌換為外匯并事前通知金管局等。2008年新加坡共有商業銀行113家,其中本地銀行6家,外國銀行107家。新加坡本地主要銀行有:星展銀行、大華銀行、華僑銀行等。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均在新加坡設有代表機構。

  投資優惠政策

  新加坡優惠政策的主要依據是《公司所得稅法案》和《經濟擴展法案》(EconomicExpansion Incentives),以及每年政府財政預算案中涉及的一些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主要是為了鼓勵投資、出口、增加就業機會、鼓勵研發和高新技術產品的生產,以及使整個經濟更具有活力的生產經營活動。如對涉及特殊產業和服務(如高技術、高附加值企業)、大型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區域總部、國際船運以及出口企業等給予一定期限的減、免稅優惠或資金扶持等。在行業鼓勵政策方面主要有:

  先鋒企業獎勵 享有先鋒企業(包括制造業和服務業)稱號的公司,自生產之日起,其從事先鋒活動取得的所得可享受免征5-10年所得稅的優惠待遇。

  發展和擴展獎勵 從政府規定之日起,一定基數以上的公司所得可享受最低為5%的公司所得稅率,為期10年,最長可延長到20年。

  服務出口企業獎勵 從政府規定之日起,向非新加坡居民或在新加坡沒有常設機構的公司或個人提供與與海外項目有關的符合條件的服務的公司,其符合條件的服務收入的90%可享受10年的免征所得稅待遇,最長可延長到20年。

  區域/國際總部計劃 將區域總部(RHQ)或國際總部(IHQ)設在新加坡的跨國公司,可適用較低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區域總部為15%,期限為3-5年;國際總部為10%或更低,期限為5-20年。

  國際船運企業優惠 擁有或運營新加坡船只或外國船只的國際航運公司,可以申請10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最長期限可延長到30年。

  金融和財務中心獎勵 金融和財務中心從事符合條件的活動取得的收入可申請享受10%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為期10年,最長可延長到20年。

  研發業務優惠 自2009估稅年度起,企業在新加坡發生的研發費用可享受150%的扣除,并對從事研發業務的企業每年給予一定金額的研發資金補助。

  國際貿易商優惠 為鼓勵全球貿易商在新加坡開展國際貿易業務,對政府批準的“全球貿易商”給予5-10年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減低為5%或10%。

  我國企業在與新加坡進行貿易往來和投資時應注意的問題

  貿易方面:在尋找貿易伙伴和貿易機會時,應盡可能通過參加中新各種交易會以及實地考察等正式途徑接觸和了解客戶,不要與資信不明或資信不好的客戶做生意。進行業務聯絡的同時,可咨詢新加坡工商業聯合會、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新加坡中國商會等行業協會組織或委托專業機構對客戶進行資信調查。另外,新加坡法制環境良好,與新加坡商人開展貿易業務一定要簽訂全面有效的貿易合同,并盡量在合同中規定仲裁等糾紛處理條款,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

  投資方面:首先,嚴守法紀。新加坡是法制國家,對各種違法行為均有明確、嚴厲的處罰。到新加坡投資不可弄虛作假、謊報材料,更要杜絕賄賂等犯罪行為。其次,充分利用優惠政策。新加坡政府對吸引外資有多項優惠政策,特別是在新加坡設立分公司、代表處、地區總部、國際總部,具有不同程度的稅收優惠。企業可根據自身條件、發展情況和設定的遠景目標,選擇適當的投資方式,以爭取最大的優惠政策。

  我國駐菲律賓使館經濟商務參贊吳政平談中菲雙邊經貿關系及菲律賓經貿概況

  中菲雙邊經貿關系

  中菲經貿合作近年來發展迅速。1975年建交時,兩國政府簽訂了貿易協定。1977年以來,中菲雙方在北京和馬尼拉輪流舉行副部級經貿聯委會,迄今已舉行了23次。

  中菲建交時,中菲年貿易額僅為7200萬美元。近年來,中菲貿易發展很快。據中國海關統計,2002-2007年,中菲貿易連續6年增幅超過30%(分別為48%,79%,42%,32%,33%,31%)。2007年,中菲貿易額創歷史最高紀錄,達到306億美元,提前3年實現了兩國領導人提出的300億美元貿易目標。其中,中國對菲出口75億美元,進口231億美元。2008年10月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大環境影響,貿易額略有下降。2008年全年中菲貿易額285.8億美元,其中,中國對菲出口90.8億美元,進口195億美元。目前,中國為菲律賓第三大貿易伙伴,菲律賓為中國在東盟的第五大貿易伙伴。

  近年來,中菲經濟合作也有長足發展。1992年兩國正式簽署了《相互鼓勵和保護投資的協定》,1993年又簽署了《經濟技術合作協定》。1999年兩國財長簽署了《避免雙重征稅的協定》。同年兩國農業部長簽署了兩國政府間《關于加強農業及有關領域合作協定》。2004年,兩國簽署《漁業合作諒解備忘錄》。

  2005年,中菲兩國政府在馬尼拉簽署《關于促進貿易和投資合作的諒解備忘錄》。2006年,中菲簽署《關于建立中菲經濟合作伙伴關系的諒解備忘錄》。2007年,中菲簽署《關于擴大和深化雙邊經濟貿易合作的框架協定》。

  截至2008年底,中國在菲累計簽訂勞務承包合同34.8億美元,非金融類企業對菲直接投資6122萬美元。菲累計在華投資項目2657個,實際投資25.3億美元。2009年1月,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菲律賓兩家合作伙伴組建的聯合體獲得菲律賓國家輸電網絡25年特許經營權,預計投資39.5億美元,中方占股40%。菲律賓是中國提供優惠出口買方信貸最多的國家,至今已累計承諾提供18億美元優買信貸。近年來,在菲律賓遭遇臺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中方也提供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2001年5月中方援建的“中菲農業技術中心”在菲動工,2003年3月竣工,中菲農業技術合作項目取得顯著成就。

  投資貿易環境

  菲律賓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采取開放政策,積極吸引外資,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1982年被世界銀行列為"中等收入國家"。此后受西方經濟衰退和自身政局動蕩影響,經濟發展明顯放緩。目前,菲律賓經濟發展水平在東南亞國家中居中等水平,貧困人口比例較大,約占總人口的40%。

  2003-2007年,菲律賓經濟保持年均5%以上的穩定增長。2007年菲律賓經濟高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1%,創31年來的最高記錄,GDP總量達到1446億美元,人均GDP為1630美元。2008年,因受美國經濟衰退影響,菲律賓經濟面臨巨大挑戰,GDP為1686億美元,增長3.8%。

  菲律賓的一大優勢是擁有廉價而受過教育的講英語的勞動力。菲律賓識字率達到94.6%,在亞洲地區名列前茅。加之菲律賓勞動成本大大低于發達國家的工資水平,因而吸引了大量西方公司把業務轉移到菲律賓。但是,菲也存在政局不穩、貪腐、基礎設施陳舊和法制改革進展緩慢等問題。經濟發展急需的各項改革仍在國會爭論不休;旨在吸引私有資金的BOT計劃只取得有限的成功。

  世界經濟論壇《2008-200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菲律賓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134個國家中,排名第71位。

  菲律賓的基礎設施狀況如下:

  全國公路通行里程約20萬公里,國家級占15%,省級占13%,市鎮級占11%,其余61%為鄉村土路,可全天候通行的里程不及一半。高速公路總長200多公里。全國共有7743座橋梁。

  鐵路總長1200公里,主要集中于呂宋島,其中可運營的鐵路400多公里,但設施較為陳舊,運力有限。

  空運方面,每天或每周都有多個航班從馬尼拉飛往亞洲及美國、歐洲與中東的主要城市。該國共有203個機場,其中8個為國際機場(重要的國際機場位于馬尼拉和宿務);85個為國營機場,118個為私營機場,但很多機場設施落后,許多省會機場是土石跑道的簡易機場。

  水運方面,菲律賓共有414個主要港口。大多數港口需要擴建和升級,以容納大噸位輪船和貨物。菲律賓的集裝箱碼頭設施較完善。但由于國內航運被少數幾家公司壟斷,運費較為昂貴,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物流業發展。

  通信方面,菲律賓的通信基礎設施發展良好,能力屬于中上水平,且近年來一直在擴建。

  電力方面,在亞洲國家中電價僅次于日本,增加了企業的營運成本。2007年,菲律賓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為15000兆瓦。2008-2014年,菲律賓至少還需要新增5000兆瓦的發電能力。政府將通過對菲律賓國家電力公司進行私有化改革等工作,努力提高發電量,降低電價水平。

  菲律賓對于外國投資的鼓勵優惠政策

  菲律賓負責制定鼓勵投資政策的部門為投資署。投資署每年根據《2004-2010年菲律賓中期發展規劃》制定一份“投資優先計劃”表,列出菲律賓政府鼓勵投資的項目,列入該表的項目可享受財政和非財政優惠措施。最新的“投資優先計劃”于2009年5月由阿羅約總統簽署299號備忘令發布,該計劃的特點是突出了保障就業,除延續2008年計劃明確的14個鼓勵投資的領域(包括農業和漁業、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業、研發活動、機械設備和鋼鐵制造、戰略性投資、植樹造林、采礦、印刷出版、石油、固體廢物處理、凈水工程、殘疾人輔助設施和出口促進活動)以外,特別提出了一個“應急計劃”,對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而仍能保持或擴大其投資和保障員工就業的企業,以及上馬新項目的中小企業,提供稅收和其他優惠,但該“應急計劃”也有一些排除在外的領域,包括:銀行及金融機構,零售業,服務業,小型礦業,因安全、國防、衛生、道德風險而限制的活動,外國人參與的中小企業,非農基本消費品,保健品等。另外,棉蘭老島穆斯林自治區提供特殊清單,符合要求的企業也可以享受投資優惠措施。該計劃詳情可以查詢菲律賓投資署網站:www.boi.gov.ph。

  另外,菲律賓有專門針對經濟特區的鼓勵政策。菲律賓經濟特區主要由菲經濟特區署(PEZA)所轄的96個各類經濟區和獨立經營的菲弗德克工業區、蘇比克、卡加延、三寶顏、克拉克自由港等組成。這些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包括:

  (1)企業可獲得4年所得稅免繳期,最長可延至8年。所得稅免繳期結束后,可選擇繳納5%的“毛收入稅”(GROSS INCOMETAX),以代替所有國家(中央)和地方稅,其中3%上繳中央政府,2%上繳地方財政;

  (2)進口資本貨物(設備)、散件、配件、原材料、種畜或繁殖用基因物質,免征進口關稅及其它稅費。同類物品如在菲國內采購,可享受稅收信貸(TAX CREDIT),即先按規定繳納各項稅費,待產品出口后再返還(包括進口關稅部分的折算征收、返還);

  (3)經批準,允許企業生產產品的30%在菲律賓國內銷售,但須根據國內稅法納稅;

  (4)免繳碼頭稅費和出口稅費;

  (5)給予初始投資在15萬美元以上的投資者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21歲以下)在經濟區內永久居留的身份,他們可以自由出入經濟區,而不需向其他部門另行申請;

  (6)簡化進出口程序;

  (7)允許聘用外籍雇員,為外國經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辦理2年的可延續工作簽證,但外籍雇員數量不能超過企業總雇員的5%;

  (8)企業用于員工技術培訓和提高管理能力的費用的一半可以從上繳中央政府的3%稅收中扣除;

  我國企業在菲律賓經營過程中應特別注意的問題

  一是處理好與政府和議會的關系。菲律賓長期受西方政治的影響,形成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三者相互制約、相互協調。此外,菲律賓的地方政府在處理當地事務中也有較大的權限。因此中國企業要在菲律賓建立和諧共贏的公共關系,需要妥善、平衡處理與有關部門和地方的關系。企業應主動關心菲律賓的政局走向和變化,關注菲律賓所處的國際環境和主要國際關系,熟悉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的職責分工,了解政府政策的最新走勢和計劃的執行能力,把握與有關部門和官員交往的技巧和尺度,注意判定所獲取信息的真偽和可靠性。

  二是妥善處理與工會的關系。菲律賓法律并不強制要求企業成立工會組織,而且企業工會組織活動須得到所在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認可。但菲律賓勞工法對于雇員權益有明確規定,企業不能隨意解雇正式員工,解除雇傭合同應支付補償金。在菲律賓的中國企業應嚴格遵守菲律賓關于雇傭、解聘、工資、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規定,減少勞資矛盾,營造和諧的企業內部環境。

  三是密切與當地居民的關系。菲律賓人口眾多,民風比較淳樸,居民較為和善,英語普及面廣,人力資源相對豐富。但是受西方文化和民族傳統影響,菲律賓民眾注重自身舒適度和幸福感,工作節奏比較緩慢,大多不愿加班。企業應積極研究在尊重當地文化和傳統的基礎上,充分有效利用當地人力資源。此外,菲律賓企業普遍注重公司形象宣傳,中國企業應學習如何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參與社區公共事業活動,擴大公司聲譽。

  四是尊重當地風俗習慣。菲律賓人風俗習慣與西方接近,是亞洲最為西化的國家之一。國民大多信仰天主教,性格比較溫和,普遍喜歡逛商場、泡酒吧、看拳擊、打籃球等活動,上層人士還喜歡高爾夫運動。中國人在菲律賓工作和生活應了解并尊重當地文化,特別是尊重當地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

  五是依法保護生態環境。菲律賓作為群島國家比較注重環境保護,特別是對于部分行業有較為嚴格的環保要求。除政府專門設立環境和自然資源部外,教會以及民間組織對于環保都呼聲較高。中國企業在菲律賓投資設廠要注意遵守有關環保法律法規的要求,特別是礦業企業只有在做好環保評估后才能獲得有關部門頒發的開采權。

  六是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中國公司在獲得經濟利益的同時,還應注重項目的社會效應,積極回饋當地社會和民眾,建立起長期友好的關系,實現互利共贏、科學發展的良好局面。中資企業可學習借鑒當地華人社團和西方公司的有效做法,積極融入當地主流社會,與當地人民和諧相處。如菲華社會長期以來以通過菲華志愿消防隊、菲華義診隊和捐建農村校舍三大慈善活動方式(被稱為“菲華三寶”),改善與當地人的關系。

  七是懂得與媒體打交道。菲律賓媒體崇尚言論自由,媒體時刻影響著普通民眾的思維方式和觀點看法,但媒體自身的立場、主張也受很多因素影響,各種黨派之爭、利益集團之斗頻見于報端。因此與菲律賓媒體打交道應采取穩妥、友善的態度,積極樹立中國公司的良好形象,在必要的時候聘請當地公關公司協助做媒體工作。

  八是學會和執法人員打交道。中國企業在菲律賓開展業務首先應做到合法經營,遵守當地有關法律法規。在與執法人員打交道時,應積極配合執法,在遭遇不公正對待時可求助于我駐菲使館。

  九是要注意做好安全保衛工作,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實保障中資企業人員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成立專門的安全保衛小組,由企業一把手擔任組長,建立安全責任制。針對可能發生的人身傷害,制定詳細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企業應為項目派出人員辦理人身保險。一旦發生緊急突發事件,應由安全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啟動應急預案,召開緊急事件應急會議,宣布應急措施;立即與菲律賓警察、醫療等部門取得聯系,獲得支持;企業負責人應在第一時間趕赴事件現場,靠前指揮;第一時間請示報告使館經商處和國內企業總部;在不影響傷員救治的情況下盡量保護好現場,并做好取證工作。

  我國駐泰國使館參贊宣國興談中泰雙邊經貿關系及泰國經貿概況

  中泰雙邊經貿關系

  長期友好,中泰互為可信賴的朋友。歷屆泰國政府均高度重視發展對華友好關系。中泰經貿合作是雙邊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設,兩國經貿領域的合作得到不斷拓寬和深化。泰政府和工商界高度重視拓展中國市場、努力擴大對華經貿合作。泰國政府和工商界組織了規模龐大的代表團參加廣交會、中國-東盟博覽會、投洽會、昆交會、珠洽會和中博會等。此外,民間的商貿代表團間的訪問交流也不斷,過去一年里就有近100個中國經貿團來泰國訪問。

  雙邊貿易:近年來,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的相互出口呈迅速上升趨勢,機電產品貿易占雙邊貿易比重的一半以上。2003年兩國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126.55億美元。2008年中泰貿易額為412.5億美元,同比增長18.9%。其中中方出口156.1億美元,增長29.8%;中方進口256.4億美元,增長13.2%。中國是泰國第2大貿易伙伴,泰國是中國第13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泰大米、橡膠、木薯和熱帶水果等重要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

  雙向投資:截至2008年底,泰國在華實際投資額31.9億美元,其中2008年新增實際投資額1.29億美元。同時,中國對泰投資也出現較大增長,截止2008年底,經中國商務部批準或備案的中國企業對泰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共4億美元,其中2008年投資額2334萬美元。

  承包勞務合作:泰國是中國在海外的傳統承包工程市場之一。中國公司于1980年開始進入當地市場。主要涉及房建、水利、道路、橋梁、港口、冶金、鐵路、電信等領域。由于泰對外來普通勞務采取嚴格管理措施,已在泰中國勞務總量不大,主要以經營管理類、技工人員居多。截至2008年底,中國公司在泰國簽訂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和設計咨詢合同金額59.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36億美元。其中2008年新簽合同額3.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 4.88億美元。

  泰國投資環境

  從投資環境吸引力的角度,泰國的競爭優勢有六方面:社會總體較穩定,對華友好;經濟增長前景良好;市場潛力較大;地理位置優越,位處東南亞地理中心;工資成本低于發達國家;政策透明度較高,貿易自由化程度較高。世界經濟論壇《2007-200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泰國在全球最具競爭力的131個經濟體中排名第28位。在2008年世界輕松經商環境排名中泰國名列第15位,此外,Grand Thornton調查報告表明,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新興市場投資排名中,泰國與馬來西亞并列第8位,位于越南和菲律賓之前。

  泰國的基礎設施條件較好。泰國全國公路運輸網絡共16萬公里,包括高速公路網以及連接各地區、各府的公路系統;建有有37個大小機場,其中國際機場有8個,曼谷是本地區的航空樞紐,每年客流量1700萬人次,每周有74個航空公司的1722個航班到達曼谷;全國共有47個國有私營碼頭,包括21個國際碼頭,26個海運碼頭,主要國際碼頭有Laem Chabang, Bangkok, Phuket 和Songkla港。

  泰國投資優惠政策

  泰國投資促進委員(簡稱BOI)向外國投資者提供兩種形式的優惠政策:一是稅務上的優惠權益,主要包括免繳或減免法人所得稅及紅利稅、免繳或減免機器進口稅、減免必需的原材料進口稅、免繳出口產品所需要的原材料進口稅等;二是非稅務上的優惠權益,主要包括允許引進專家技術人員、允許獲得土地所有權、允許匯出外匯等以及其它保障和保護措施。

  非稅務優惠適用于所有獲BOI批準的項目,稅務優惠則根據項目所在地和所屬行業等不同情況享受相應的優惠。享受鼓勵投資的行業主要有以下七大類,分別是: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礦業、陶瓷及基礎金屬工業,輕工業,金屬產品、機械設備和運輸設備制造業,電子與電器國內工業,化工產品、造紙及塑膠,服務業及公用事業。每個大類下還細分為許多小類,BOI的有關公告對一些重點鼓勵投資的行業都規定了特別的優惠條件,其中,農產品加工業、人才及科技發展業、公共事業、基礎設施、環境保護等屬于特別重視的項目。一般來說,位于受到特別鼓勵投資區域的項目、生產出口型的項目或者屬于泰國政府鼓勵支持產業范疇內的項目可以獲得更大程度的優惠。具體行業類別、規模和優惠條件可以查詢BOI網站,網址為:www.boi.go.th/chinese/about/eligible_activities.asp

  此外,為鼓勵外商投資,BOI放寬了對外商持股比例的限制,對于工業企業投資,無論工廠設在何處,允許外商持大部分或全部股份,如有適當理由,BOI可規定外商在某些受鼓勵行業持股比例的限額。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