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中國—東盟自貿區1月1日啟動 > 正文
在中國與東盟及其成員國的共同推動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已走過了近10年歷程,其進程令世人矚目。
2000年11月,在新加坡召開的第4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中國時任總理朱镕基提出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的設想,得到了東盟各國領導人的積極響應。之后,雙方成立了專家組進行可行性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后,中國與東盟向對方市場出口均將有50%左右的增長,建區將帶來雙贏。
2001年11月,在文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召開的第5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中國與東盟達成重大共識:共建涵蓋11個國家所有消費者的自由貿易區。
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召開的第6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中國與東盟簽署了《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在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貿區,并正式啟動了自貿區建設的進程。
2003年10月,在印尼巴厘島召開的第7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中國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與東盟建立了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伙伴關系。政治關系的鞏固和發展,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營造了有利的條件。
2004年1月,雙方啟動了自貿區“早期收獲計劃”,500多種農產品先行下調關稅。同年11月,在老撾萬象召開的第8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雙方簽署了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和《爭端解決機制協議》。
2005年7月,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開始實施,中國按照規定,削減了3408種產品(8位稅號,下同)的關稅,對東盟的平均進口關稅由9.9%降低到8.1%。同年12月,第9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召開。雙方確定:在深化農業、信息產業、人力資源開發、相互投資、湄公河流域開發合作這已開展的5大重點合作領域的基礎上,將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公共衛生也作為中國—東盟重點合作領域,由此10大合作領域各展風采。
2006年10月,中國與東盟10國領導人齊聚南寧,出席了中國與東盟建立對話關系15周年紀念峰會,共同簽署了《中國—東盟紀念峰會聯合聲明》,承諾中國與東盟將致力于加強戰略伙伴關系,對今后的合作關系作出了長遠規劃。
2007年1月,按照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中國進行了第2次下調關稅,降低了5375種產品的關稅,對東盟的平均關稅進一步下降為5.8%。與此同時,東盟各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同年1月,第10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在菲律賓宿務召開。會上,中國與東盟10國簽署了中國—東盟自貿區《服務貿易協議》,并于當年7月1日正式生效。
2008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國—東盟經貿部長(10+1)會議在泰國首都曼谷舉行,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與東盟10國經貿部長共同簽署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投資協議》。
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02年至2010年),啟動并大幅下調關稅階段。自2002年11月雙方簽署以中國—東盟自貿區為主要內容的《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始,至2010年1月1日中國對東盟93%產品的貿易關稅降為零。第二階段(2011年至2015年),全面建成自貿區階段,即東盟越、老、柬、緬四國與中國貿易的絕大多數產品亦實現零關稅,與此同時,雙方實現更廣泛深入的開放服務貿易市場和投資市場。第三階段(2016年之后),自貿區鞏固完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