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9財富CEO峰會 > 正文
2009年9月19日,由《財富》中文版主辦的“2009財富CEO峰會”在北京舉辦,新浪財經獨家網絡直播本次會議。以下為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在“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分論壇演講實錄。
張亞勤:過30年,中國產業經濟主要的騰飛,中國制造是一個很重要的動力。但是在下面一個30年,還要繼續這樣雙位數的GDP的發展,需要不同的模式,這個模式不僅僅是靠制造,也需要另外一個“智造”,就是中國創造。這并不是說中國制造業就應該消失,其實我覺得制造業還是一個民族的支柱,制造業應該加強,而且中國創造應該中國制造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說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科技的強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國,這兩個其實并沒有矛盾。
主持人劉持金:如果說在改革開放的30年,中國的制造業的確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還有很多的空間可以改善。那么,各位嘉賓認為在制造業的路線上,如果再往前推進,還有哪些可以做的工作?
張亞勤:現在我們的制造業很多是在低端的,就是用很多的人力,消耗很多的資源,但是利潤率很低。
剛才Steve Bell講了,包括很多別的產品,包括PC,90%的工作是10%的利潤,所以這本身是產業鏈的位置。
我經常講一個企業要發展,要有核心的競爭力,不僅僅是是硬實力,還要有軟實力。硬實力大家都可以看到,資金、市場的規模,軟實力有的時候更重要,包括了你創新的能力和整個企業的文化、管理、體制,包括你品牌整個的效益。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我把它叫做輻射效益,或者是你這個的影響力,你的這個產業、業務,對別的企業的輻射或者是放大的效應。另外一個方面是說,如果你的企業沒有了,對于這個產業有沒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覺得這個是十分重要的。
我用Windows7做個例子,最近有一個分析,說微軟每賺1塊錢,我們的合作伙伴在中國賺27塊錢,就是對于整個產業的貢獻的放大效應是放大了27倍,這是一個平臺,在產業鏈里面比較高端的。我覺得我們需要更多的企業把自己放在產業的中端,甚至是高端。
制造業其實美國還是很大的,我覺得大家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說美國的制造業沒有,其實并不是這樣的,現在全球最大的制造業是在美國。但是,美國的制造業現在經受了很多的挑戰,比如說汽車公司,三大汽車公司都受到了挑戰,并不是制造業的問題,而是創新的能力。包括福特、克萊斯勒、通用,它的問題不是制造而是創新。
主持人劉持金:微軟這方面也做得非常好,你們有吸納過中國的研究人員嗎?
張亞勤:中國在這方面有很多的研發投入,在過去這么多年發展很快現在有將近萬名的工程師,還有1萬名產品開發的合作伙伴,已經成為了微軟在美國之外最大的、最完整的研發基地和人才的儲備中心。
我完全同意剛才各位所講的關于創新的優勢,比如說人才的優勢和政府對于創新的重視,特別是我很同意創新應該是開放的,應該是合作的,是全球性的。盡管我們今天講的是自主創新,自主創新并不是說孤立的,不應該是一個自我的、閉門的創新,應該是全球一體化背景下的創新。
今天我們是一個全球的論壇,在優勢和好的方面講了很多,我講一下挑戰,這并不代表微軟正式的立場,而是我個人的觀點。
首先,我覺得我們整體不管是高校還是企業,或者是政府,都需要更長遠的眼光。現在人心太浮躁了一點,太急功近利了一些,對研發周期的產出的要求,太急功近利了一些。
剛才Steve Bell講的知識產權,講到了真正的創新能力,我覺得這個是相當重要的,現在山寨的文化十分盛行,我覺得這對于中國來說是最大的問題。可以講5年前、10年前我們拷貝還可以,但是現在中國是一個大國,而且是一個強國,我們有足夠的資金去投入研究,有足夠的資金在某些方面領導世界科技的潮流,我們要負起這樣的責任。
整體來講,我覺得中國的科技發展我還是很正面的,我就講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