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9全球智庫峰會 > 正文
中國旅游已經進入到大眾化旅游的階段。根據我們的統計,到2007年,我們城鎮居民平均每人每年出游1.6次,農村居民平均每人每年出游1次,我們已經形成了大概接近16億人次的國內旅游市場。這樣的前提之下,國內旅游開始改變我們旅游業發展初期主要靠入境旅游發展階段,那時候出于外匯需要,在78年開始旅游的時候,集中利用我們的資源滿足入境旅游的需求,上個世紀90年代之后,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居民開始產生強烈的旅游需求。到目前為止,國內旅游總收入當中,旅游收入占七成的比例,所以我們形成了國內旅游為主的產業構架。
中國旅游的需求日趨強勁,08年即使受到很多自然災害、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旅游收入還增長18.6%,這是非常強勁的增長速度。今年一季度,國家旅游局做了居民出游意向的調研,一季度其實是在金融危機影響不斷蔓延的背景之下,受訪的民眾當中還有92%的民眾還有出游的意愿,反映出居民對旅游需求還是蠻旺盛的。目前由于受到甲流的影響,需求意愿有一些下降,我想更多出于安全和便利的考慮。
未來角度來看,中國居民旅游需求還有非常大的空間,旅游消費是一個多層次消費,既可以每次旅游花幾百元、幾十元,也可以花上萬元,可以從不同角度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它是一個重復性的消費,住房對很多居民來說,一次賣方可能終身受益,買汽車可以幾十年不需要考慮,旅游是不斷重復消費的產品,一年可以做很多次,既可以做國內,也可以做國際,既可以進程也可以遠程。根據國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將會有1億居民做處境旅游,會有28億公民在國內做旅游,那時候我們每年會有1億左右的入境者,到2010年中國旅游市場將達到30億。這樣中國未來旅游消費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旅游消費催生了旅游產業的發展,民眾旅游需求不斷增長情況下,更好地滿足民眾不斷增長的旅游需求變成旅游產業的一個責任。從這個角度來講,下一步旅游產業應該有更好的發展,以便滿足我們更加龐大的市場需求。
促進旅游需求需要廣泛參與。
如果從過去我們從一個行業,一個產業看待旅游,到今天隨著金融危機和未來發展,我們更多把旅游消費作為一種國家需求或者作為國家戰略背景之下,可能單單靠過去狹小的旅游行業或旅游局來推動旅游消費的發展就會顯得力不從心。這樣的背景之下,如果作為國家的需求和戰略,旅游需求發展和戰略需要更廣泛的社會合作和社會參與。要加強輿論引導,轉變社會上傳統的旅游觀念,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在座很多一談到旅游的時候,都會認為是不務正業,敗家子這些傳統的落伍觀念,現在樹立正確科學的旅游觀念比較重要。如何推動帶薪休假旅游市場制度,創造良好的旅游環境。去年休假制度的調整帶來休假政策的出臺,現在帶薪休假還存在很多缺位的東西。根據我們的研究,現在居民出游當中最重要的制約因素是時間,我們很好地落實休假制度對繁榮旅游市場會起到很好很直接的促進作用。
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強投資的引導,優化旅游供給。雖然旅游需求旺盛,供給需要平衡和發展,需要政策方面給予相關的傾斜和支持,以便于吸引更多的投資,注入到旅游行業當中來,推動旅游行業供給水平不斷提升。
調動地方積極性,鼓勵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進行制度創新。
去年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在旅游領域各地做了很多嘗試,比如浙江率先發放旅游消費券,廣東推出國民休閑旅游計劃,海南推出建設國際旅游島,河南提出旅游立省,云南提出二次創業等等,都是面對危機情況下追求產業變革,產業更高層次的發展,這對各地來講都是非常積極的探索,也是未來旅游業發展需要進一步保持的東西。
加強各部門的統籌協調,形成促進旅游消費的合力。
各個相關部委之間要建立定期溝通制度解決旅游發展當中的制約問題,為旅游發展創造好的環境。旅游當中需要廣泛加強國際合作,因為作為中國來講,我們是國內旅游大國,與此同時,目前我們入境旅游也排在全球第四位,所以我們需要廣泛的國際合作。
去年我國處境旅游也在不斷增長,去年處境旅游達到400萬,作為團隊旅游的ADS國家也有130多個,這需要在未來跟相關目的地國加強合作,促進全球旅游市場的良性發展。
最后概括我今天所談到的,促進旅游消費不僅僅是整個產業發展的需要,產業社會責任,并將逐步國家需要和國家戰略,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要進一步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各界廣泛參與和廣泛的國際合作。謝謝!
主持人: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
謝謝杜局長,剛才劉局長講企業要增加分紅,我想股民一定都非常高興,杜局長又鼓勵大家出去游玩,大家肯定非常高興,但我想待會兒肯定會有人會向劉先生和杜先生提問題。有請下一位演講嘉賓:中央財經大學校長王廣謙先生,他曾經在中央財經大學學習,獲得碩士學位,又在人民大學學習獲得博士學位,現在也擔任著很多重要社會職務,比如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還在教育部有關教課文部門擔任指導委員會,是一位著作頗豐的學者,下面有請王校長演講!
中央財經大學校長王廣謙:
謝謝李行長的介紹,很高興來到這里參與這次活動。關于促進國內消費談到了幾十年,但這個問題其實很復雜,全球經濟失衡,如果歸結為中國、美國兩國儲蓄和消費市場的失衡還太簡單了。比貿易狀況反映出來的情況要復雜得多。
現在中國在努力保增長,促進經濟持續增長,這個問題很復雜,也不是提高中國消費率就能保持我們的經濟增長。儲蓄、消費率高低有強有力的內在因素制約,外在的力量很難改變它的基本方向,最重要的是我們制定好的政策加以引導,對促進消費創造好的條件。
消費擴大是經濟增長一個促進因素,我們可以這么去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它經濟增長之后一個客觀的結果。從經濟增長和人民消費水平提高的規律來看,有不同階段,在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的時候,只能消費,沒有什么儲蓄率。當大家有一定收入,消費率才開始穩定,消費率開始下降,儲蓄率增加,這個階段儲蓄率反而是高的,這個儲蓄率支撐了經濟的發展,中期一般是這樣的發展規律。再高階段,儲蓄率比較高,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建立,這時候消費率再次提升,恐怕是這樣一個規律。
中國來看,60年來特別是最近30年來發展很快,比較受世界關注,但人均GDP還不到4000美元,而且存在嚴重的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不平衡,總體來看,還處于中期發展階段,儲蓄率、消費率不會提到很高的水平,儲蓄率還會不斷增長。從地區差別來看,有些欠發達地區實際上還處于經濟發展的中前期水平,剛剛起步。這也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為什么消費比例反而高于東部,高于北京、上海等地區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應該關注消息,努力創新條件,讓消費率提高,但我們不是采取措施說把它提高就提高上來,促進經濟增長,不是這樣的道理。
從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和社會發展進步的真實需要來出發,制定、引導和促進消費的政策和措施。經濟增長和擴大內需是相輔相成的,經濟增長是條件,不是目的。大家提出“保增長”口號就意味增長是唯一的。實際上我們不能為了增長而刺激消費,而是為了鼓勵社會發展,鼓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考慮這個問題,擴大內需問題是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過程,否則我們為了保增長必須消費,就必然導致浪費性的消費,破壞性的東西就會出現,不一定是真正符合人們需求的東西。剛才杜江局長談到旅游,旅游肯定是未來人們一個重要的需求,這么龐大的增長空間,其實我們發行旅游券,用發放債券的方法也是可以考慮的問題。
消費的提升需要很多條件,擴大消費至少要三個條件:第一,有好的收入并且有好的預期。第二,有一定的積累。第三,有很好的社會保障。這種情況下,消費率才能獲得較大提升。中國經濟達到一定程度之后,也很難達到美國借錢消費的程度,這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傳統。先去消費再去積累,再去消費,這種文化傳統應該是一種美德,不應該成為指責的對象,好像中國只儲蓄不消費就不好。從家庭來說,先有收入,先有積累再去消費,先創造財富再去享受,這應該是值得贊美,而不應該受到指責。同樣,一個國家,一個企業這么去做也不應該指責它,而應該贊美它。
我們三十年的快速增長,也恰恰由于這幾年的儲蓄率提升為我們提供了經濟增長的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