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也看到了電視機行業對中國的投資風暴,幾百億的人民幣都投入進這個黑洞當中,今年這樣的投資風暴造成了300多個工廠和公司都面臨破產的風險,我并不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這樣的一種投資方面也使得很多投資群體,包括媒體還有政府部門認為太陽能就是PV或者說是太陽光能,或者光電池或者光電池就是太陽能。所以我們到底應該想到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推動和發掘可再生能源的技術的呢?這是我們要討論的方向。
我們看看太陽熱能,一千瓦的PV會帶來6000千瓦的整個系統發電的成本,所以對于太陽熱能來說,包括太陽能加熱一千瓦的系統僅僅只是帶來兩千人民幣,或者兩百歐元的成本。而每一千瓦時的電能,對于太陽能系統來說,只是兩分的歐元。也就是兩角錢的人民幣,所以說它比傳統能源來說是成本效率非常高。但是對于PV系統來說,一千瓦時的成本就是4到6塊錢的人民幣成本,所以我們需要很多的補助。這樣的補助是不可以維持的,是不可持續的,我們當然有很好的一些理由,可以很吸引客戶,這個行業可能說到七年之后,對于PV或是這樣能源的成本比傳統能源低很多,但是這僅僅只是一種借口,還沒有成為一種現實。我在這里要說的意思是,為什么我們不能夠直接的推動和宣傳太陽熱能,比太陽的PV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宣傳,為什么我們都把精力集中在PV,而不是太陽熱能呢?
現在大家知道,中國一直是在宣傳或者安裝120萬立方米的太陽熱能系統,就是說5000萬個家庭已經使用了太陽能進行的加熱系統,那它的回收對于每個家庭的回報期、回收期是小于三四年的時間。即使我們已經取得了這么大的成就,在市場范圍上說,在安裝的規模上來說,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僅僅只有20%的城市居民,才開始使用太陽能的加熱系統,而80%的家庭仍然還是在使用傳統的電能加熱或是天然氣加熱,不到2%的農村居民或是農民才開始使用太陽能的加熱方法。
另外一個重要的就是不到1%的酒店、學校、醫院才開始使用太陽能的加熱,而這樣的一個太陽能系統實際上是可以在理論上說,在所有的酒店都可以進行部署,也可以在整個國家范圍內進行安裝和部署,它對于傳統能源來說是巨大的消耗。即使我們現在正在宣傳、推動酒店、家庭實現50%的太陽能取暖,也就是3億噸的煤,每年將會節約3億噸的煤。也就是整個社會的50%消耗的能源,所以我在這里呼吁全社會可以更多的關注這樣一個真實的狀況。
羅恩·馬哈比爾:謝謝,你剛才談到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其實就是關于一個成本減少的問題。可再生能源非常好,但是從具體需要來說,我們還應該談談別的問題,現在我們也知道三藩市也需要進一步進行這方面的考慮,來進行一些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現在他們也在進行相關的工作,我在這里也同意大家的觀點。對于亞洲來說,太陽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選擇,大家都在努力的實現成本的減少,我們特別需要關注成本的問題,也需要關注規模的問題,石油、煤這些都是世界上被替代的一些行業,所以隨著發展會越來越的被替代,當然還需要補助、救濟這些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當然這可能需要一兩百年。
太陽能我們看看1950年代是254美元的價格。現在就是30、40美元的價格了,雖然從規模上來說,也對于價格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我們需要更多的關注于這方面的問題。
在電子設備方面,對于可再生能源很重要的一點,對于未來也很有前景的就是新的交通的方式、運輸的方式,我們需要宏觀的考慮這個問題。目前95%的運輸都是使用油的,去年夏天我們看到石油漲到了147美元/桶,當時全球范圍內都對這個問題非常關注,然后又有了金融危機,使得研發的投資減少了。當然石油這方面我們的成本還在進一步的波動,也許未來會有新的危機。所以我們希望下一代的技術可以發展出來,然后去應對這個問題,我們要考慮如何去應對運輸的問題,也許我們需要進一步審視我們現在使用的模型。
約翰·迪盧洛:我們在這里還有很多的專家可以討論交通運輸的問題,我認為通訊技術目前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機遇,它與我們運作工作的方式相關,從工業革命以后,比如說100年甚至100多年前,我們需要去上班,然后需要去開會。然后有很多的原材料的運輸,這樣來推動我們經濟的發展,把GDP與碳足跡進行分離,這也是對于我們來說可以共同采取的措施。那么現在我們很多的客戶要求我們使用的技術就是要改變人們運作的方式、工作的方式,讓人們可以產生更多的價值,而不僅僅只是待在辦公室里把工作做好,而且不需要每天坐車,真正到一個地方干一件事情。我想這是一個很重要、很大的部分,也就是很大的資源會用到這方面,就是把這些人還有物品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開會、工作,不得不建立一些交通的運輸體系,建立辦公室的體系,用電力支持所有工作的環境。工作的性質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要努力做的就是要發展新的技術,使人們能夠實現這樣一種變化,而不用造成更多的碳足跡。
當然現在已經發生了這樣一種狀況,在這之前需要在文化上發生一些變化,實際上比技術的變化更為困難,這種文化理念上的變化,并且實現GDP與碳足跡的分離,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未來有很多前景可以進行投資的來推動的過程。
羅恩·馬哈比爾:謝謝約翰,陳博士是否可以跟我們談談您的經驗?在中國從業30年的經歷,您認為交通的革命是什么樣的一種趨勢?未來除了電子汽車、下一代的一些生物燃料車,是否有一種新的能源或者新的運輸形式會出現呢?
陳實:中國的汽車行業是很關鍵的支柱產業,有很多原因,像歐洲和美國這樣的國家,汽車業都對經濟的發展起到重大的促進作用,中國也不例外,因為它是一個很長的價值鏈,包括原材料和供應行業,包括所有金融的一些服務行業都涉及其中,中國的汽車行業也在不斷的發展。發展的很快,今年中國將會第一次賣出超過100萬臺汽車,甚至比美國的銷售額還要多,在全球可能也是排名第一。但是目前我們所遇到的一個困境,剛才有人提到,超過95%的汽車燃料都是基于汽油的燃料,這是不可持續的,所以目前來說我們最大的挑戰就是負責任的汽車行業應該來關注持續性的問題,而實現行業的持續發展怎么做呢?我的觀點就是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汽車行業是很專業的行業,我們需要看所有的可能性,包括動力還有引擎和動力,對環境友好的引擎和動力,我覺得我們未來可以提高15%到20%。很多國家都已經使用了這種技術,并且推廣到了中國,現階段一些解決方法,包括可替代的能源以及其他的能源,還有混合替代能源,我們需要不再依賴于汽油。所以電氣化這些專家提到過,未來有很大的前景,與電池是相關的,包括與氫能源還有電池,用電子來驅動汽車的動力,我們還有很多能源來提供這方面的汽車動力,這也是很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方向。
總得來說,我們認為很多的利益相關者都應該共同合作,實現對石油的不再依賴,來實現交通運輸的可持續發展,當然政府和電子行業都要參與其中,包括要制訂很多的規則和方案汽車行業本身也應該進行很好的準備,來實現對能源多樣化的使用,能源本身也是大有可為的。所有這些商業化的過程,我們必須尋求一種合作式的解決方法,這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大家都要共同來合作。對未來來說要實現一種可持續的模式,我認為當我們使用了這種方法的時候并不是那么遠的未來,很多公司都已經宣布推出電子汽車,通用汽車也宣布了,還有其他的一些公司在2010年預計會推出一些新的產品,會推到中國。不用油就可以實現很高的一個里程,如果超出64公里里程不充電還有一個小引擎產生電力來推動汽車,但是我們的研究證明,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每日的80%通行的需要,實際上是可以通過這樣一種方法來實現的。所以目前有很多利益相關者進行合作,來把這種可再生、可替代、可持續的能源推出市場,但是這不是某一個行業、某一個公司的工作,大家都需要參與其中進行合作。
當然每個國家都有其特點和獨特的解決方案,但是不同的國家之間還是可以有很多合作的余地,當然我們知道中國、美國現在正在進行很多的工作,也是進行戰略性的經濟對話,我們也充滿了希望,對可持續的未來和可持續的汽車行業充滿了希望,謝謝!
羅恩·馬哈比爾:確實是這樣,中國是在努力開發下一代的運輸和交通,很多的一些汽車公司也在推出自己的計劃,我們已經開始了這個工作。有很多電子的汽車和電子的摩托車,當然未來需要進一步的提高其使用效率。對于電子汽車來說,當然也需要進一步提高其效率才能夠讓人們有經濟上的動機去使用它,未來希望可以更多的實現不再依賴于礦物能源,我們也看到了在交通運輸行業有很多積極的進展。
我們現在已經討論一半了,大家目前有沒有問題要和坐在臺上的專家進行互動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