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四屆中博會國際金融論壇 > 正文
除此之外,除了剛才比較宏觀的這兩個因素之外,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我覺得海外上市也能夠解決很多他們現在面臨的挑戰,比如說資金的調整,怎么樣建立文件的融資渠道,怎么樣能夠在市場上打開局面,怎么樣提升品牌,怎么樣參與產業整合,等等我們都可以開始上市,在海外有影響的交易所上市,能夠幫助企業實現這方面的戰略突破。
接下來我就舉一些案例,都是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小企業,這和中小企業的定義有關系,在我們看來,可能市值在5億美元以下的都是中小企業,第一個企業就是新東方,它是中國排名第一的民營教育品牌,但是它上市之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它留不住人,因為它的培訓沒被人肯定,曾經十多年不斷有老師流失,很多老師就把新東方作為一個跳板,到那兒講課,講到兩到三年,有一定的知名度,新東方的學生就像超女的粉絲一樣,對老師特別崇拜,老師就又陸陸續續從學校離開,自己辦學校。新東方后來通過上市,它就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通過引進基金,通過業務骨干,對老師有很好的激勵機制,通過股票、期權機制,讓老師覺得留在新東方比自己創業有更好的機會,這樣增強了企業凝聚力,讓企業有了發展的動力和很好的幫助。這是新東方在我們那里上市的時候,股票一開盤時候,我們抓拍的情況(PPT圖片),這是他們的三大股東,左邊叫錢永強,右邊是徐小平,年輕人對這些人都非常熟悉,他們股票發行15塊,開盤之后直接到25塊,這個就給團隊很強的凝聚力。(PPT圖片)這是新東方上市時候,我們的大門懸掛的標志,這個景象被華爾街數以十萬億的全世界游客和在這里工作的基金經理看得見。
還有個就是怎么樣提高行業的領導地位,剛才提到中國中小企業非常多,競爭也是非常激烈,怎么樣在行業里面突出品牌,怎么樣在競爭中間脫穎而出,這是中小企業一個非常大的課題。這家企業叫做永新視博,從同方集團分出來的,之前不管是在行業還是在公眾中,都沒有太大的知名度,現在不管是在中國,在中國周邊知名度都大大提高,他們經常接到像巴基斯坦、越南新興市場國家主動打電話,要了解他們的業務,看業務上合作的可能。
這一個案例是講一下怎么樣在國際市場的開發。中國市場發展了30年很多企業在國內做的非常大,現在面臨的課題就是怎么樣走向國際市場,比如說像深圳有家企業叫(麥瑞),它是深圳第一大做醫療、電子設備廠商,現在就非常希望打進國際市場,因為在國內市場已經占據第一的市場份額。通過在紐交所上市,它很好的打開了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可信度,在紐交所上市之后,他的董事長收到全世界分銷商方方面面反饋的信息,就是說在紐交所上市以后,對品牌有很大的支持,所以他們在銷售產品時的感覺比以前局面好多了。
下一個案例就是說國際合作的案例,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咱們中國企業,幫助同中小企業跟國際公司的交流和合作越來越多,怎么樣能夠跟他們進行更好的合作呢?在海外市場上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這一家企業叫做藥明康德,它是注冊在無錫,實際是在上海的公司,它是亞洲最大的做藥物研發外包的企業,全世界十大藥廠里面有九家都是它的客戶,這九大藥廠都是在紐交所上市的。藥明康德通過在紐交所上市,拉近了與客戶的距離,更好的進行業務合作。
下一個案例,就是講無錫尚德怎么來參與國際整合。隨著中國經濟和國際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中國很多公司也計劃,不僅是把自己的產品賣到國際市場去,而且要參與國際行業的整合,或者去收購海外公司,特別是這次金融危機之后,中國企業到海外去收購公司的積極性非常高,或者去收購海外公司一些資產,提到海外收購,可以用現金和股票進行收購。我們看無錫尚德,它在紐交所上市半年之后,它就去日本收購,收購日本最大的太陽能公司,大部分是用股票,加上小部分現金進行收購,并且創造一個里程碑事件,在此之前都是用現金收購的,還沒有外國企業用股票對日本企業進行收購,這是我們中國企業的驕傲。
最后我想說一下怎么樣通過上市改變公司內部的治理。很多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間,都是同一個家族,或者企業家起來的,隨著企業的持續發展,怎么樣從一個家族企業,成為一個管理很規范的公司,并且很多中國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也面臨第二代的問題,在退休之后,怎么樣讓公司作為一家成功的公司繼續去發展,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覺得在城市的資本市場上市,自己從一家私人的企業變成一家公眾的上市公司,變成一家規范管理公司,變成一家在嚴格規范證券監管制度下所管理的公司,這個是非常有幫助的,就像巨人網絡,史玉柱先生之前被大家廣泛認可是一家家族史的公司,通過在交易所上市,他就非常成功的把這家公司轉變成一個公眾上市公司,一個管理比較規范的公司。
接下來我再介紹一下交易所的情況,我不僅僅是代表紐約證券交易所,事實上我們現在是一個集團,是由在紐約的證券交易所和在歐洲的泛歐交易所合并而來的,在美國有兩個大的交易所,一個是傳統的紐約證券交易所,滿足規模比較大的企業融資上市需要,我們去年還收購了美國的一個創業板,它的規模和上市要求相對比較低,所以比較能夠容易讓相對規模小,或者發展處于比較早的企業到這里來上市,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之后,如果你達到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要求,可以非常容易升級到紐約證券交易所去。在歐洲我們也有兩個交易所,叫做泛歐交易所,還有泛歐交易所的創業板,他們的上市要求和各方面要求都是有區別,規模大一點企業就去主板市場,規模小的就去創業板市場。另外在亞洲、南美、中東,我們這個集團和很多新興市場交易所合作,比方說有卡塔爾交易所25%的股份,還有印度最大交易所,全國印度國家交易所5%的股份等等。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集團上市的企業分布非常廣泛,基本上包括經濟的方方面面,在科技、媒體、電信,就是TMT這個行業,大概占上市公司整個市場市值的20%,這意味著有2萬多億美元,接近3萬億美元的市值,光這一塊的市值,就超過大家覺得比較多的科技公司上市的市值。
紐交所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就是在紐交所上市,對企業品牌,對企業樹立自己在行業里面領袖地位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全世界大的公司都是在紐交所上市,你如果能在紐交所上市,就證明你是一家非常好的企業。比方說大家知道的財富五百強,在全世界有85%都是在紐交所上市的。由于紐交所在全世界經濟、政治中領導的地位,在全世界不僅僅是商界,政界領導人也非常重視它的商業作用。
剛才說紐交所比較適合大一點的企業上市要求,但是我們要求最近也有一點變化,因為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后,越來越多的企業上市規模相對比較小,所以就對上市要求,經過美國證監會批準之后,做了一些調整。我們在去年的12月份又增加一個新的上市標準,大家可以看最后一個,就是標準四。這個標準四核心的要求,企業上市的時候,市值要超過1億5千萬美元,融資金額超過6千萬美元。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從今年一季度情況來看,要想達到融資金額6千萬美元還是非常的不容易。
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公司,到去年年底一共有44家中國大陸的公司,還有幾家臺灣和香港地區公司,他們表現在2006年、2007年都非常好,在2008年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所有去美國上市的這些中國企業,他們只要是達到了紐交所的上市要求,全部都到紐交所上市,這里邊包括大家都熟悉的尚德、新東方、(麥瑞),還有像全世界最大的硅片企業,叫做江西善維,像最早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還有中國人壽,這些大型企業。
在2007年、2008年這兩之間,一共有27個公司到紐交所做IPO,總共金額超過50億美元。全世界上市之后的二次融資和三次融資,融資金額遠遠超過IPO的,過去兩年有15個企業在紐交所進行了再融資,融資金額超過150億美元,是同期資金額的三倍。
介紹完紐交所,下面我再介紹一下創業板,對小一點的中小企業更具有實際意義。有兩家中國公司,一個叫做美國東方藥業,其實是中國的公司;還有個是美國通用鋼鐵,東方藥業是一家哈爾濱的公司,現在他們的業務都擴展到了全國。這兩家企業在一開始都是在交易所上市的,上市之后,在半年到兩年時間之后,他們業務隨著持續發展,都達到紐交所上市要求,所以從全美證券交易所升級到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之后估價的表現和估價流動性,和對投資者的吸引程度大大的提高了,這也說明小一點的中小企業先進入創業板,達到要求之后再升級到紐約證券交易所,這是一條可行的道路。
在今年三月份,有兩家中國企業到我們創業板全美證券交易所上市,第一家企業是做農業的公司,做有機蔬菜、有機水果公司,叫做有機中國農業,總部在西安;第二個公司是一家在東莞做音響設備的公司,叫做納偉仕,這兩家企業最早在OTC掛牌的,之后隨著業務增長,到了一定程度就轉到創業板進行上市。雖然這兩個是比較成功的,從OTC轉板的案例,但我還是持否定態度的,因為去OTC有很多的弊病,所以我希望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還是走IPO的道路。
最后我再介紹一下歐洲品牌,就是泛歐交易所情況,泛歐交易所是由法國、比利時、葡萄牙和河南四個國家的證券交易所合并而來的,它的市場基本上覆蓋整個西歐市場,所以它的上市公司規模、投資規模在歐洲交易市場都是首屈一指的。它的上市公司總市值大概占全歐洲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的27%,從交易量和交易金額來看,它在歐洲的證券市場也是排名第一。它的上市要求相對美國交易所來說比較簡單,主板市場也只是要求企業有三年經營歷史,用國際會計審則進行審計,就可以到主板市場上市。創業板市場要求更加簡單,要求有兩年的經營歷史,不管你是盈利還是虧損,當然交易所的上市要求和投資者上市要求是兩個層次的,除了滿足交易所的上市要求以外,還需要滿足投資者的要求,這樣發行股票、上市融資才有投資者認購。
我的介紹就到這里,謝謝大家。